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聚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1-08

近日,《北大青年研究》2017年第4期(总第52期)顺利出刊,共推出15个专题,29篇文章。本期杂志继续保持当期专题与常设专题相结合的设置,紧密围绕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内容,聚焦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等具体功能,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推出了一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文章。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何将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是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撰文《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把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融入到相应的课程中,将其精神实质作为灵魂贯穿教学全过程。程美东教授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若干知识点探讨》一文,则提出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并掌握党的十九大在关于教育、人才培养、依法治国、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大学生坚定信念、坚持方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十九大的最新的理论观点放到现有教材的每一章节当中加以阐述。

在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实践的同时,学校还努力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创新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第二课堂工作之中。《践行十九大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圆梦新一代”》一文提出,“命运共同体”是十九大报告的重点词,也是北京大学立足立德树人,培育“圆梦新一代”的关键之处。“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促进知识传播,为世界问题提出中国方案;培养引领未来的人,实现中国青年的灵魂再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若干理论思考》一文则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判断对于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抓住主要矛盾,科学认识和部署未来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71118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党代会是在北京大学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战略管理视角看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一文指出,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晰了北大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实现了从“红海”向“蓝海”的战略转变,提出了北大特色的竞争战略,建立了“家国一体”的目标体系,彰显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自信,凝聚了人心和力量。文章从战略起点、战略格局、战略层次、战略路径、战略心态、战略保障等六个层面对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进行了分析,这是对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深层次解读,对我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有重要意义。《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与思考》一文则提出,青年主体性强化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出现分化,当前开放的教育环境与竞争的观念市场,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面向供给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造有利条件保障教育者能够专注、专业地开展工作。同时,本期的“青年视点”栏目采访了参加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全体19位年轻的党代表,请他们畅谈对于本次党代会的深刻感触,以及作为学生党代表的特别体会,并以此展示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对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为青年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互联网时代青年成长环境和主体特征发生深刻变化,青年教育和培养需要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面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为当下高校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重要任务。青年研究中心撰写的《把握新时代,明确新使命,锻造新能力,培育新青年》一文,通过对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与新能力四个要素进行逻辑梳理和内涵解读,提出了以“创新·责任·共享”为核心的网络青年观,并阐述其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以期能为新时代立德树人事业提供新思路。《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与建议》一文则通过对高校本科生专职辅导员所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从强化外部保障和激发内在动力两个方面提出更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高校师生对网络流行语言的理解偏差研究》一文基于北京大学师生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属性与师生交流的特征,从多元因素建构的角度分析师生理解偏差,并针对解决偏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促进师生多渠道交流、增加校园各平台的语言开放性等建议。

教育部去年12月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本期杂志的“实践育人”“国际化校园建设”“党建工作”等专题则分别从充分发挥实践、文化、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的角度,努力探索完善育人机制。

2018年是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年,为配合12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德育漫谈”栏目连续两期刊发了哲学系老教授张翼星先生的文章《蔡校长的重大担当与卓越贡献》《蔡校长对青年学生的嘱咐与期待》,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治校实践出发,回顾总结了蔡校长在北大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与取得的成就,这是北大的传统,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北大青年研究杂志》始终立足于学生工作全局,着眼于青年工作的发展,致力于提升杂志的专业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杂志将不断增强现实关怀,拓展研究视野,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水平,积极发挥理论研究在解决育人工作现实难题中的基础指导作用,努力扮演好“理论孵化器”和“实践推进器”的重要角色,继续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做出新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