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加强对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他们之间推广“四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思政教育+”模式推广“四史”教育的新形式,并在2020级3班试行,在此基础上举办系列党团日活动。文章探讨了思政教育中的“传统”和“创新”两种模式,总结了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展学生党团日活动的经验,展望了未来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向。
关键词:“四史”教育;“思政教育+”;党团日活动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1]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才能深入地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历了怎样的屈辱,才能明白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生,红色政权从何而来,新中国是怎样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是怎样发展的。从而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不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凝心聚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2021年适逢建党一百周年,对党的奋斗历程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回顾,对党的精神谱系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全社会范围内的总动员。高校研究生能否在这次“四史”教育活动中得到洗礼,在精神层面收获一种沉淀的力量,对于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走好赶考路至关重要。[2]
当代高校研究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对于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的过程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认识。他们成长在资讯密集、信息多元的新媒体时代,对视频化、网络化的媒体更加熟悉,此类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碎片化、扁平化和娱乐化的特点。使用者可随意使用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获取海量的信息,信息源真假难辨,虚假信息可能会对高校研究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阵地,推广“四史”教育,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调动师生学习“四史”的积极性,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工院”)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思政教育+”模式推广“四史”教育,并在2020级3班试行。该班级由6名博士研究生和38名硕士研究生组成,均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班级凝聚力强、班风优良。该班级于2021年3月30日至5月31日开展了7场主题为“永远跟党走”的系列党团日活动。本文将围绕这7场主题党团日活动,探讨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推广“四史”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与创新
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推广“四史”教育,属于思政教育的范畴,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学生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强化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打破了老师的权威。客观环境和媒介工具的改变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手段都必须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思政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主要是以谈话、开会和理论教育为主,[4]其开展的方式主要以教师、专家或学生干部讲授为主,专业性较强,但学生缺少互动性和参与感。此类模式依然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难以完全满足现阶段思政教育的要求。与传统教育模式相对应的创新模式则与新媒体、互联网相结合,其开展方式不再局限于权威讲授,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了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弥补了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
如何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推广“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信工院2020级3班班主任作为思政教育基层工作者提出了“思政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坚定的思想政治理论为依据,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为基础,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并以此提高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以信工院2020级3班作为试点,将该模式运用推广到“四史”教育的系列党团日活动中,既能体现传统型思政教育活动模式的元素,也展现了创新型思政教育活动模式的特点,下文将具体分析两类活动模式的特点和开展活动的效果。
二、推广“四史”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传统模式的特点
信工院2020级3班于2021年5月7日组织了“党团联合学党史,师生永远跟党走”——赴深圳市党史馆、方志馆参观学习活动。深圳党史馆展出了各类与深圳相关的照片和历史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深圳耕耘和建设的过程;深圳方志馆展出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从小渔村发展为国际化城市的演变历程。师生们聆听讲解、进行学习,对深圳的“四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此次活动集中展现了“传统”模式的特点,即由专业人员对“四史”知识进行讲解,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学生通过聆听,能够进行较为系统的“四史”理论学习,但是学生的互动感不强。因此,本文认为,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推广“四史”教育应该创新形式,化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达到形式多样、内容鲜活、入脑入心的效果。
三、推广“四史”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模式——“思政教育+”
在推广“四史”教育、开展党团日活动的过程中,信工院2020级3班采用了“思政教育+”的模式,并进一步总结成3种赋能形式,分别为“思政教育+”互动型党团日活动、“思政教育+”线上党团日活动和“思政教育+”实践型党团日活动。将“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讲述历史、学习历史的方式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落地生根见实效。与传统模式相比,创新模式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自觉传播知识。信工院2020级3班开展了6项创新型的活动,这些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历史教育之中,集中展现为“传统模式创新化”“线下活动线上化”和“理论教育实践化”等特点。
(一)“思政教育+”互动型党团日活动,传统模式创新化
主题党团日活动是较为重要的思政教育模式,通过举办互动性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能够达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信工院2020级3班开展的“青年学史明志,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和“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活动就有这样的特点。
在“青年学史明志,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中,信工院2020级3班的学生们设计制作了书签和文件袋,以有奖竞答的方式向深圳大学城内三所高校的师生们进行发放。在撰写、收集整理文案的过程中,学生们主动而细致地学习理论,并进行拓展阅读。书签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介绍了“四史”和与之对应的主旋律歌曲,文件袋正面和背面分别介绍了长征的相关知识和广东省红色资源。以有奖竞答的方式发放书签和文件袋,寓教于乐,师生在答题过程中既学习了理论,又得到了奖品,并在使用书签和文件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四史”文化的熏陶,在师生间营造了共同学习“四史”的氛围。
“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活动以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就“四史”知识进行抢答,并亲身参与模拟“考古”和演唱主旋律歌曲。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通过“挖掘”和了解“文物”,学生们坚定了文化自信,并学习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进一步端正了认识历史的态度。通过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加深了对“四史”的理解和把握。本次活动趣味性强,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四史”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思政教育+”线上党团日活动,线下活动线上化
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推动党史教育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召开线上党团日活动,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信工院2020级3班开展了“四史”云答题积分赛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公众号随时在线上进行答题,也可以与其他人就党史问答进行竞赛,学生们得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率。
2021年清明节期间,信工院2020级3班还通过中华英烈网和深圳市英烈网开展了线上文明祭扫活动。学生们在网站上学习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了解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情况,参与网上纪念烈士的活动。这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祭奠革命烈士的机会,也加深了他们对革命烈士英雄事迹的了解。
(三)“思政教育+”实践型党团日活动,理论教育实践化
传统的思政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缺少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实践化,并赋予其实际的功能和意义,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在“网上重走长征路,红军精神我传承”活动中,信工院2020级3班的学生们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以运动步数兑换里程的方式,模拟重走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该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红军长征路线及沿途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们在锻炼自身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长征的艰辛,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起到了学习“四史”、推广“四史”的重要作用。
“经典重现,再现名人名言”活动以人物为线索,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长与优势,号召学生们为革命先辈的照片“配表情”和“配音”,再现革命先辈的名人名言。学生们先自主选择拟配音的人物,随后搜集与其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该人物的先进事迹,再进行音视频的处理工作。这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搜索有关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使得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进一步接受了“四史”的教育。
四、总结
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紧扣时代脉搏,密切关注受教育群体的活动特点和关注热点,寻找正确的切入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5]除此之外,也应当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根据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保证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传统模式的特点在于专业性较强,但互动性、趣味性和参与感较弱,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思政教育模式,发掘“新”的思政教育载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从而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以信工院2020级3班作为试点,采用“思政教育+”的活动模式,将创新模式充分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举办多样化的互动型、实践型活动来宣传和推广“四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个人特长,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历史,自觉收集历史资料,达到了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对于传播“四史”、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简介:杨 柳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2020级3班班主任
戴铭志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
詹家鳍语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12371.cn/2021/03/31/ARTI1617174802044757.shtml.
[2]胡效英.对青年党员的党史教育需要创新形式[EB/OL].https://m.gmw.cn/baijia/2021-04/26/34793953.html.
[3]习近平.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220/c40531-30806708.html.
[4][5]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0-401,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