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博士生奖学金体系是整个博士生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环节,也是有效促进博士生安心学习、科研与创新的不竭动力。文章介绍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在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工作实践中的系列措施,总结了奖助体系改革工作的一些体会,尝试提供可操作的、以奖助体系为载体的科研育人的新途径。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科研育人
一、研究背景
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帮助研究生完成学业、静心科研的主要保障,是引导研究生价值导向的关键依托,是激励研究生深入科研的重要抓手,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有力手段[1]。奖助、科研和育人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但要将科研育人落到实处仍要面对很多挑战,如价值取向、科研导向、教师中心的偏移、学生评教的异化等,科研和育人相融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4]。
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资源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性发展,自2019年起,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始实施博士研究生奖助改革。这与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后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5]中“加大博士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改革完善资助体系,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要求高度契合。
基础医学院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医学部奖助体系改革背景框架下,结合专业培养特色调整研究生奖助体系,针对学院有充分自主导向权的三类奖学金,通过制定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岗位奖学金评审标准、优化博士研究生助教岗位评聘考核制度和加大博士研究生助研岗位津贴资助力度以及通过学院自筹和社会捐赠等措施,提高了博士研究生整体收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以奖助体系为载体探索科研育人的新途径。
二、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方案和实施效果
(一)紧扣创新人才岗位奖学金内涵,激励引导研究生扎根基础科研创新
2019学年医学部首次设立了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奖学金,此项奖学金荣誉高,奖金力度大,竞争激烈。学院深刻把握创新人才奖学金设置内涵,由学科带头人研讨制定评奖指南和评分标准,把评价重心放在申请者科研工作的“三个高度”——高度创新性、高度竞争性和高度影响力上,以国家需要为研究的出发点,有导向性地引导学生坚守科研初心,努力研究能促进和推动理论创新或重要技术革新和发展的、在国际上具有高度竞争性的、能靶向解决研究领域内重大科学问题的课题。并在评审时,关注研究者的前期工作、目前进展和研究的可行性,不唯论文做评价,从整体上把控研究生创新奖学金的高端性、学术性、创新性和重要性,为博士研究生群体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激励博士研究生攻坚克难,在科研探索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在组织评奖时,基础医学院规范评奖程序,从奖学金评奖前的宣传动员到评审结果公示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有规可依、有据可循;严格评审制度,明确科研成果规范使用,通过公平、公正、充分竞争的评审制度,有效甄别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切实培养具有高尚科研品德的创新人才。
在评审时,学院设置公开评审环节,为优秀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使评审专家能全面了解选手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在点评环节,评委专家结合自身的学术实践经历和体悟,紧紧围绕“科研创新、学术兴国”的重心进行评论,并辐射到在场所有的学生,与他们在心理、情感、思想方面擦出“火花”,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科研审美和责任感。
评审结束后,学院组织“paper达人荟”“学术午餐会”等学生分享活动,推进典型宣传,让科研育人的理念贯穿始终,以朋辈力量带动和激励广大研究生热爱基础医学,锐意进取。
回溯近两年基础医学院38名获奖博士生发展情况,有超过80%的学生后续再获校级奖励,超过90%的毕业生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多人发表高质量论文,成绩喜人(见图1)。
图1:近两年基础医学院获创新人才奖学金博士生追踪结果
(二)细化助教岗位管理,储备优秀医学教育人才
为提高学院本科生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职业发展道路,为医学教育储备青年教学人才,基础医学院加大力度做实、做细助教岗位管理,全力推进博士生担任助教岗位;联动创新人才奖学金改革,要求获奖博士生承担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相关课程助教;在同等条件下,评优优先考虑承担助教工作量大、岗位专业性强的学生,并设有一定比例的评优津贴;严格规范助教考核与评优工作。
经过两年的改革探索,学院通过“入课堂、做老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新角度认识教学和科研,体会科研育人、科研育己的理念。岗位薪酬激励与有效教学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理解,以及对助教工作的责任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在助教访谈中,有学生说到,通过担任助教,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明白了“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表达了今后愿意从事科研教育的意愿。助教岗位对于博士研究生群体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个获得津贴的助理工作,而成了一块可以培育未来优秀医学教育人才的沃土。
(三)提高助研岗位津贴水平,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研训练
高校要求导师设置研究生助研岗位是为了在导师的科研项目中锻炼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与科研紧密联系的研究生资助制 [6]。充足的科研经费有利于导师打造优秀的科研团队,实现科研育人的正向反馈机制。学院根据博士生导师的经费情况、助研岗位津贴发放情况和培养绩效等因素调控整体资源配置,显著提升了博士生的助研津贴发放水平,例如,五年制直博生津贴较改革前增长2倍多。2020年博士生学制改革后,学院进行了新一轮助研岗位津贴调整,再一次全面提高博士生助研岗位津贴额度。
助研津贴额度提升,有助于扭转学生对助研的片面认识,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同时,促使导师在研究生的遴选中更慎重,在指导和考核学生时更用心,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导生关系和保障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四)实现延期生分类评价,精准资助研究生潜心科研
随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医学科研水平逐年提高,每年都有到毕业年限但仍需要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学院梳理了近几年延期毕业博士生数据,发现有超过20%的延期生发表了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多位延期毕业的同学最终获评优秀毕业生。这些同学毕业后几乎全部选择投身科研事业。他们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辛苦,有着强烈的要为祖国医学事业做贡献的决心,延长学习年限只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科研成绩。
为了鼓励和支持基础专业研究生潜心科研、在校产出高水平成果,学院积极调动校友、科研机构对基础医学研究的热情,通过筹措社会捐赠款项,在学院层面设置优秀延期生专项奖助金。为做到精准资助,学院制定了此项奖助学金评审的标准,从学生在读期间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就业观、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全面评估,公开评审。学院还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积极和企业合办科研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学术交流和自我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信心。总而言之,学院将社会捐赠与科研育人、感恩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静心科研时也能感念捐赠者,感受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渴求,从而增强他们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奋斗紧迫感。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础医学博士生教育重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基础医学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博士研究生的奖助工作不仅为博士生提供了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多层次多途径的育人载体,奖助工作通过多源流生活保障措施、多样化奖优激励机制、多渠道资助补充方式实现“保障、激励、补充”三位一体,调控多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和激励学生潜心基础科研,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以服务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
作者简介:徐 兰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 辅导员
王嘉东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放射医学系主任、学生党总支书记
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副院长郭玲伶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严明,吴雪梅.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20(16):16-22.
[2]曾勇,张纯姑,封顺.新时代高校科研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81-82.
[3]高玄, 高校科研育人的困境及实现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2020(6):57-58.
[4]关刘君,李仁煜,高校科研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20(37):139-142.
[5]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019.
[6]张宏.浅谈研究生助研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12):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