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面对专职团干部力量有限以及青年思想活跃、需求多元等带来的挑战,高校院系级团组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对标共青团中央做出的部署要求和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聚焦提升基层团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这一主线,大力培养讲政治、善学习、有定力,讲规矩、善协同、有魄力,讲务实、善调研、有毅力的团学骨干,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团学骨干队伍,为更好发挥组织功能、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基层团组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团学骨干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了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顶层设计。团的十八大以来,团中央提出“高举伟大旗帜、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攻坚、全面从严治团”的总体思路,团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先后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新时代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划(2019—2023年)》《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的行动纲要》,共同构成了“以增强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为主体单元的施工图纸”[1]。
作为处在高校团系统神经末梢的“施工主体”,院系级团组织在看到自身拥有的学校平台广阔、教育资源丰富、组织体系完备以及工作对象文化素质较高、活动空间相对集中等独特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专职团干部力量有限以及青年思想活跃、需求多元等带来的挑战。对标共青团改革发展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团学骨干队伍,不断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力量,这对于院系级团组织持续推进“施工进度”、成功实现“施工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聚焦提升引领力,培养讲政治、善学习、有定力的团学骨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要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加强对青年政治引领[2]。要想实现引领最大多数青年听党话、跟党走,院系级团组织需要一批政治过硬、理论过硬、能力过硬的团学骨干,要将他们培养成兼具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逐步形成辐射带动广大青年的合力,从而更好发挥出团学骨干的“头雁作用”。
一是要突出讲政治。政治性是共青团的本质属性,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团的最强号令、作为每一名团干部的首要任务[3]。要着重强调团学骨干区别于一般学生骨干的政治属性,并将理想信念和职责使命教育贯穿于团学骨干竞选、委任及任职全过程,引导并要求团学骨干带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一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校工作大局也是团学骨干讲政治的重要内涵,这就要求团学骨干在开展具体工作时,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判定工作方向是否正确、衡量活动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标准,要时刻反思,我们的工作是否与学校育人的整体格局和目标相契合、我们的活动是否适应当前青年的实际特点与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是要突出善学习。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4],对团学骨干的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团学骨干提高理论水平的重点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明确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把握好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和共青团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学习青年工作的路径方法。团学骨干的理论学习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用好各类主题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将理论学习嵌入到例会等工作会议中,将其作为“第一议题”、重要环节,让团学骨干通过日积月累形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理论学习要避免成为“空中楼阁”,要引导团学骨干将理论学习与青年实际、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既有高度、又接地气,不仅要讲得透,更要用得上,让理论真正成为提升引领力的强大支撑。
三是要突出有定力。提升引领力的目标不仅在于做好“正面引导”,也要做好“负面疏导”。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诡云谲,“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频发,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日趋激烈。从香港暴乱等一系列事件看,青年极易被利用、被蛊惑,从而成为斗争的焦点。严峻的斗争形势需要一批有定力的团学骨干,他们能够成为青年群体中的稳定剂、复杂环境的净化器,关键时刻可以成为开展青年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团学骨干的定力,加强与团学骨干的交流、互动,让团学骨干成为紧密团结在团组织的“身边人”,在培养亲密战友关系的同时更好把握团学骨干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另一方面,要培养团学骨干的敏感性和风险意识,依托团学骨干深入青年群体了解一手情况,做好风险隐患的“探头”,及时通过团组织体系进行汇总上报、做好分析研判,助力团组织掌握预警风险、介入干预的主动性和最佳时机。
二、聚焦提升组织力,培养讲规矩、善协同、有魄力的团学骨干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明确指出,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改革举措落到基层,使基层真正强起来[5]。让基层团组织强起来,就是要把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切实转化为强大的组织力。对于院系级团组织,团学骨干是优势转化的关键环节,团学骨干能否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决定着整个基层团组织能否环环相扣、高效运转。
一是要突出讲规矩。贺军科同志指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靠理想,二靠纪律[6]。守纪律、讲规矩是团学骨干尽其责、尽其能的重要保障,必须把强化团学骨干的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作为教育管理团学骨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指导团学骨干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带头维护好制度的生命力,各团支部要执行好“三会两制一课”、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团委各部门、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也要按照相应的章程、条例等合规开展各项工作。同时,院系级团组织也要根据上级党团组织的部署要求,与时俱进,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牢牢掌握制度订立执行的主动权,坚决维护制度权威性,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实现对各团学组织的“穿透式”管理。另一方面,也要指导团学骨干做好自我管理,做到自觉、自律、自省。对于广大青年而言,团学骨干是距离他们最近的团干部,团学骨干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团组织的形象,因此,必须按照青年先锋、青年表率的标准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团学骨干,让团学骨干树立起“我代表团组织”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鼓励团学骨干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人格魅力、巩固群众基础。
二是要突出善协同。随着共青团工作格局的不断拓展,加上“90后”“00后”青年视野更加广阔、需求更加多元,团学组织需突破“单打独斗”的局限性,丰富工作面向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形成强大的组织合力。这就要求团学骨干树立协同意识、培养协同思维、提高协同能力,让各方面资源、力量可以“为我所用”,推动团的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引导院系内部各团学组织主动“抱团取暖”,团委各部门、学生会、研究生会、各学生社团的团学骨干要在院系级团组织的协调下加强资源共享,集中各自优势把工作做精、把活动办好,同时也可从院系团组织层面就培训、宣传等各组织共性需求建立共享机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的浪费。各基层团支部书记也应主动加强与同年级支部的横向联系以及与其他年级支部的纵向联系,通过“结对子”“传帮带”等方式帮助青年扩大“朋友圈”,同时也可结合专业特点,与其他院系团支部、其他高校团支部以及基层一线或其他系统的团支部建立共建关系,为广大青年拓宽视野搭建实践平台。此外,还要引导团学骨干积极向团组织汇报想法、提出需求,通过团组织与党组织及行政、教学等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在师资、平台、资金等方面寻求支持,让团学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朝着品牌化、精致化的方向,不断拓展深度、提升质效。
三是要突出有魄力。共青团中央始终强调,要一手抓“强基固本”,一手抓“活力提升”。保持并提升团组织活力的关键在于创新,这是各级共青团组织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青年的必然要求,也是共青团组织突破发展瓶颈的主动选择。创新意味着突破现有的模式和经验,跳出过去开展共青团工作的“舒适圈”,也意味着要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走出一条新路,需要团学骨干有足够的魄力推动创新落地。在组织体系方面,要指导团学骨干通过调整部门设置、工作组织方式等适应新的工作需要,调动青年最大的积极性。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进步,可以探索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团学组织的网络平台建设、做好网络思想宣传工作;再如,根据一些专项工作、重要活动的需要,以项目制的形式组织工作组或“突击队”,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等。在活动设计方面,要指导团学骨干勇于打破广大青年对政治性活动的刻板印象,通过变“一言堂”为“百家谈”、变学理论为讲故事等方式,让共青团活动真正体现青年的朝气与活力,体现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要指导团学骨干善于运用体育文艺、卡通动漫等对青年有吸引力的内容,丰富和创新共青团工作的形象设计、语言体系等,把需要给青年传递的正能量贯穿其中,让青年有所感悟又乐在其中。
三、聚焦提升服务力,培养讲务实、善调研、有毅力的团学骨干
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既是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的本职所系,更是为党抓住青年人群、赢得青年人心的必然要求[7]。能不能把青年的要紧事、操心事、烦心事办好,决定着共青团的生命力和凝聚力。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联系党和高校青年的纽带,必须通过扎实的服务力扭住青年心之所向,让青年真正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
一是要突出讲务实。团学骨干也是一批有朝气、有活力的青年学子,一些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活动以及成效性、显示度更高的工作往往更容易激发团学骨干的兴致与斗志,而一些具体而微甚至琐碎繁杂的工作确实容易被团学骨干所忽略。因此,团组织要有意识地引导团学骨干加强对青年成长过程中具体问题的关注,以高度务实的作风抓好每件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团学骨干主动关注青年的成长性需求,其中,应着重关注入学适应、专业选择、集体融入、恋爱交友、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等。要在与学校学工系统做好协同配合的基础上,从青年自身角度出发,探索服务青年的有效方法,比如通过引入学长学姐“传帮带”帮助青年做好大学生涯规划,通过构建宿舍文化改善青年生活环境,通过拓展实践渠道、见习岗位等帮助青年积累求职经验等。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团学骨干主动关注青年的权益性需求,特别要关注青年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各类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与校内各级组织以及教师的沟通联系等方面的痛点,进而要引导青年通过适当渠道反映问题,并帮助青年推动问题的解决,做到雪中送炭、温暖人心,既服务好青年,也维护好学校稳定大局。
二是要突出善调研。开展调查研究是提升工作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推动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既要能够对青年成长的整体环境建立准确的认知和判断,也要对青年的个性特点、思想动态、成长诉求等进行精准画像,这就要求团学骨干必须具备调查研究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共性问题,要引导团学骨干聚焦青年大学生涯的若干关键节点,开展具有普遍性的调查,辅以日常定期、滚动式的青年思想动态调查,形成对青年学习、思想、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全局性把握,并将调查研究的成果和启示体现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的谋划设计中。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个性问题,在开展普遍性调查的基础上,要引导团学骨干主动深入青年群体中,建立与青年个体的紧密联系,通过日常交流、深度访谈,对一些青年个体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把脉”,对症开方、照方抓药,从而使共青团工作的触角深入到青年群体中,避免出现管理和服务的真空地带。
三是要突出有毅力。办好一项团的活动,往往需要一个时段内集中发力,讲求短时间内见效率、见成效;而搞好青年的服务工作,往往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绵绵用力,短时间内可能成效有限甚至难见具体成效,这就要求团学骨干拥有久久为功的毅力,拥有持之以恒的长性与韧性。一方面,青年的一些需求贯穿于他们大学生涯的始终,要指导团学骨干通过探索建立相关机制,把服务融入日常。对于团委各部门、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各学生社团,还要通过加强培训和“传帮带”,做好工作制度与方法的传承,确保服务工作不因人而兴、因人而废。另一方面,随时代的发展和各方面环境的变化,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团学组织服务青年的切入点、落脚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团学骨干在开展具体工作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要鼓励并支持团学骨干在迎难而上中锻炼自己、在攻坚克难中证明自己,努力成长为组织信赖、青年依靠的先锋队。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团中央为广大基层团组织擘画了发展蓝图、指明了奋斗方向、勾勒了前进路线,高校基层团组织要提高站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全团抓学校”的大背景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团的干部队伍“政治上、思想上、能力上、担当上、作风上、自律上要强”[8]的要求,继承传统、抓住当下、面向未来,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团学骨干队伍,为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培养新青年奠定坚实的队伍基础。
作者简介:杨薏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参考文献:
[1][6]贺军科同志在共青团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0-1.
[2][4][5][8]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2018-7.
[3][7]贺军科同志在共青团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报告.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