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生源质量及培养质量初探——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为例

作者:肖 黎 发布日期:2020-10-27

摘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自2015年实行“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以来已招收五届普博生(即硕士起点博士生),其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如何备受关注。文章通过调查物理学院近十年普博生的硕士毕业院校类型、博士入学前科研能力表现、博士学业完成情况以及在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等,比较“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与“普通招考”制度博士招生在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上的差异,得出物理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在切实优化招生过程的同时,能够保障普博生生源质量以及培养质量的结论。

关键词:“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生源质量;培养质量

 

一、“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在物理学院的实践

 

近年来,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体制(即“申请—考核”制)逐渐取代“普通招考”制度,在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乃至其他普通高校广泛推行。“申请—考核”制主要是指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人向博士招生单位提交申请材料,博士招生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材料初审,并对初审合格的申请人进行专业复审、择优录取的一种博士招生方式。相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普通招考”制度,“申请—考核”制不再通过统一命题的外语和专业科目考试进行初筛,被认为在选拔高层次学术人才的方式、范围和程序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科学、公平和高效[1]

2007年北京大学首先尝试使用“申请—考核”制招收留学生研究生,之后多所高校加入“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试点[2]。经过数年试点积累经验,2013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颁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3],积极推动博士生招生制度的改革,要求“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申请—审核”机制在2017年后改称为“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并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推进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招生选拔机制”[4],对招生过程中的材料初审、复试考核等程序以及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进行强调和规范。

北京大学2015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工作。物理学院也于2015年起取消“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正式启用“申请—考核”制进行博士招生。因主要承担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及核科学与技术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根据学科特点,物理学院主要通过“直接攻博”和“硕博连读”两种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为了满足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人员继续升学的需求,物理学院历年来也通过“普通招考”方式招收少量普博生。在北京大学全面推动“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的政策背景下,物理学院第一届“申请—考核”制普博生于2015年9月正式入学。截至2020年8月,已有五届“申请—考核”制普博生入学,两届“申请—考核”制普博生达到基本学习年限(四年)。

 

二、物理学院“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生源质量及培养质量情况

 

除了选拔方式、范围和程序等方面具有优势外,“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与“普通招考”招生方式相比,是否会出现由于没有统一命题考试更易“放水”,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培养质量下降的现象[5]?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物理学院“普通招考”博士招生以及“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两个阶段的招生和培养实践来稍作探讨。

本文选择物理学院2010年—2019年期间入学的十届普博生(共69人,不含港澳台生和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2014年五年间入学的普博生(共22人)为使用“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博士生,2015年—2019年五年间入学的普博生(共47人)为使用“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招收的博士生(2019年起北京大学试点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该计划招收的硕士起点博士生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由于物理学院普博生招生人数较少,本文研究的样本量也相对较小,但通过对样本的招生和培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还是能够对两种招生方式下物理学院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普博生生源质量可以通过普博生的硕士毕业院校类型及其个人博士入学前的科研能力表现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普博生培养质量可以通过普博生博士期间的学术产出进行反映[6]

(一)“申请—考核”制与“普通招考”两种招生方式生源质量比较分析

2010年至2019年,物理学院博士招生(含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普博三种类型)经过前期持续增长、后期基本稳定的发展历程后,博士生体量从一届100名左右增至一届200名左右。期间普博生的招生比例并没有扩大,最高占比仅6.5%;招生人数起伏较大,个别年份甚至没有招生。较低的普博招生比例是与物理学院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属性和基础科研人才的培养规律有关。

1.两种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硕士毕业院校类型比较

2010年以来物理学院通过“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中除1人外,均硕士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家科研院所。2015年以来物理学院通过“申请—考核”制招收的普博生来源相对广泛,约80%硕士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家科研院所,约15%在国内其他普通高校获得硕士学位,此外2017年和2019年各有1人在国外知名高校获得硕士学位后入学物理学院攻读博士。

表1:物理学院2010-2019年招收的普博生硕士毕业院校类型统计

入学年月

普博生人数

普博生占博士总招生人数的比例

硕士毕业院校类型

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家科研院所

国内其他普通高校

国外知名高校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

201009

7

5.9%

6

1

0

201109

7

5.0%

7

0

0

201209

4

2.4%

4

0

0

201309

0

 

 

 

 

201409

4

2.1%

4

0

0

201509

9

4.5%

8

1

0

201609

5

2.5%

5

0

0

201709

11

5.4%

7

3

1

201809

9

4.6%

7

2

0

201909

13

6.5%

11

1

1

 
 

整体来看“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普遍具有较好的硕士学习经历,基本都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家科研院所的硕士毕业生。而“申请—考核”制招收的普博生大部分具有较好的硕士学习经历,硕士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科研院所或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国外知名高校;但还有一部分普博生硕士学习经历一般,硕士毕业于国内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其他普通高校。由此而见,物理学院使用“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硕士毕业院校类型分布相对更优。

2.两种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博士入学前科研能力表现比较

普博是在获得硕士学位或相等学力后攻读博士学位的一种方式。普博生在报考博士之前,已经经过硕士阶段二至三年的学术训练,具备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而普博的招生目标就是要在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或申请人中,挑选出具备攻读博士学位基本科研能力和素养的优秀人才。因此除整体比较普博生的硕士毕业院校类型之外,博士入学前已经具有的个人科研能力也是普博生生源质量的重要体现。个人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提出科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能力。个人科研成果是个人科研能力的重要表现。本文主要以普博生博士入学前取得的个人科研成果作为其是否具备较强个人科研能力的判别指标。个人科研成果包括个人作为主要作者(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导师作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SCI、EI、国内核心期刊学术文章,以及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得授权的专业相关发明专利。

表2:物理学院2010-2019年招收的普博生博士入学前个人科研成果统计

入学年月

普博生人数

在博士入学前发表或被接收发表过SCI、EI、国内核心期刊学术文章,或有专业相关发明专利获得授权的普博生人数(占当年普博生人数比例)

在博士入学前没有发表或被接收发表过SCI、EI、国内核心期刊学术文章,且没有专业相关发明专利获得授权的普博生人数(占当年普博生人数比例)

201009

7

5(0.71)

2(0.29)

201109

7

7(1)

0

201209

4

4(1)

0

201309

0

 

 

201409

4

2(0.50)

2(0.50)

201509

9

8(0.89)

1(0.11)

201609

5

5(1)

0

201709

11

11(1)

0

201809

9

8(0.89)

1(0.11)

201909

13

12(0.92)

1(0.08)

 

2010年以来物理学院通过“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22位普博生中有18位在博士入学前已经取得至少一项科研成果,近20%博士入学前暂无科研成果。2015年以来物理学院通过“申请—考核”制招收的47位普博生中有44位在博士入学前已经取得至少一项科研成果,仅6%博士入学前暂无科研成果。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反映出这些普博生在硕士阶段经过了完整的科研训练,至少完成了一次寻找科学问题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并在该过程中能够提炼出得到专业认可的科学内涵。通过科研成果的直观反映,“申请—考核”制招收的普博生博士入学前的个人科研能力表现整体相对更优。

3.综合分析

(1)“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硕士毕业院校类型整体较好,可能与博士招生使用的选拔形式有关

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家科研院所攻读硕士的学生,或是在本科阶段学习成绩突出获得推荐免试资格、或是经过全国硕士统考洗礼拔得头筹,在参加统一命题的博士入学考试时更容易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进入复试的机会。而在一般高校攻读硕士的学生往往应试能力相对较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普通招考”博士招生初试阶段突出重围。从应试角度来讲,物理学院通过“普通招考”方式招收到的普博生中大多硕士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家科研院所是正常现象。此外,物理学院在2015年以前没有招收过在国外高校获得硕士学位的普博生,可能也与国内外教育体制和培养方式的差异导致此类学生很难在“普通招考”博士招生初试中脱颖而出的因素有关。而在实行“申请—考核”制后,去掉了应试的阻碍,物理学院招收的普博生来源日益多元化。硕士毕业于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家科研院所的申请人也可以将申请材料直接提交给学院并由专家组进行初审,同时也吸引了海外获得硕士学位的国内学生前来申请报考。

(2)“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在博士入学前科研能力表现整体较好,可能与博士招生使用的选拔程序有关

“申请—考核”制实施以前,发表学术文章或者获得专利授权的情况并不是报考博士材料中重要的一项。考生报考博士时首要面对的是专业科目和英语科目的考试考查。考生须参加统一命题考试、取得超过专业科目和英语科目基本分数线的成绩且总分名列前茅、进入到复试名单后,考生的科研成果才会作为个人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的重要证明,展现在复试专家组面前。然而通过了初试考查、进入到复试的考生是否已具备物理学院研究生要求的基本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在复试考查结束前不得而知,甚至可能出现参加复试的考生中无人可选的极端情况。“申请—考核”制启动以来,每一年被录取的普博生中近90%都在入学前取得了学术文章或专利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并作为申请博士报名材料之一提交到物理学院。专家组通过申请人提供的科研成果,能够快速、直观、具体地了解到申请人之前从事的科研领域和方向,以及申请人之前完成的较为完整、系统的科研工作。这是一个了解申请人学术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切入点,但并不意味着博士招生的标准是唯文章和专利论。在实际招生过程中,通过申请人提供的个人陈述、硕士论文以及专家推荐信等,专家组能够甄别出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基础实验、设备搭建等方面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并通过面试等复试手段审核申请人的真实学术水平和科研潜力,选拔出适合专业需求的博士研究生。在对入学前没有作为主要作者发表期刊学术文章以及获得专利授权的3位普博生展开补充调查后,3位同学均认为自己虽然申请博士时没有提供正式发表的科研成果,但在硕士期间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工作反映在申请材料中的个人陈述和硕士毕业论文等部分。总的来说,科研能力较强的申请人通过递交的博士申请材料,在初审阶段便能展示出申请人在硕士阶段接受到了完整的科研训练和独立开展了符合现代科学研究规则要求的科研实践,从而较早体现出他们具备的从事博士阶段学习和科研工作所需的科研能力。

(3)通过“申请—考核”制招生,普博生生源质量未降低且更能精准选拔

通过对普博生硕士毕业院校类型和博士入学前科研能力表现的分别比较,两种招生方式在为物理学院招收到具有较好硕士经历或具备较强个人科研能力的普博生方面各有优势。但实际上,调整博士招生方式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能更精准选拔适合继续开展博士阶段学习科研工作的科学人才,个人科研能力的强弱相比硕士毕业院校的优劣在博士选拔中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统一命题考试的“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并没有降低生源质量,而是将更具有科学研究潜力的学生选拔出来。

此外,物理学院在启动“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以来,一直允许申请人使用自己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学术文章作为英语水平证明,进一步为部分具有从事物理学科科学研究基本素养、英语读写水平达到学术科研要求但应试水平较差的申请人,提供了申请攻读博士的可能性,转化了应试英语在物理学院招收普博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增加了英语水平展示方式的灵活性,从而更能精准选拔具有足够学术科研能力的优秀物理人才。

(二)“申请—考核”制与“普通招考”两种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培养质量比较分析

普博生培养质量主要包含完成博士学业情况以及博士期间科研产出等内容[7]。2010年起入学的普博生中,已有7届达到学习基本年限。其中2010—2015年通过“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均完成学业,2016年和2017年通过“申请考核”制招收的普博生中各有1位在读,其余均已完成学业。

1.两种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完成学业情况比较及分析

物理学院普博生的学习基本年限为4年,通过“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2010级—2014级普博生均顺利完成学业,取得博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其中2010级、2012级各有1位同学按期毕业,但因学术文章发表等暂未达到专业授学位要求,在毕业后两年内成功补授博士学位;2014级有两位同学延长学习年限,在达到博士毕业和授予博士学位标准后结束学业。通过“申请—考核”制招收的普博生中,已有两届完成基本年限的学习。其中2015级9位同学中,7位按期或提前毕业并同时取得博士学位;剩余2位延长学习年限,其中1位达到博士毕业和授予博士学位标准后结束学业,另1位目前在读中,拟在半年内毕业。2016级5位同学中4位按期或提前毕业并同时取得博士学位,剩余1位延长学习年限,目前在读中,拟在一年内毕业。

从完成博士阶段培养目标的过程来看,无论是“普通招考”招生方式还是“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均能顺利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并达到物理学院规定的博士毕业生科研成果标准;从攻读博士学位花费的时间来看,两种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大部分都能按期或提前完成博士学业,也都存在少数延期或学位缓授的情况。实际上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这样复杂的实践过程,学业进度受到学生个人、导师、科研进展情况、科研连续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延期或学位缓授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范畴中是一个正常现象。学生最终能够在政策允许的时间范围内达到所学专业博士毕业和授学位的要求,均可以认为该生的博士培养质量是合格的。从2010级到2016级普博生的毕业数据来看,无论是“普通招考”招生方式还是“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的培养质量,均能达到物理学院规定的博士毕业生质量要求。

表3:物理学院2010-2016年招收的普博生毕业及取得科研成果情况统计

入学年月

普博生人数

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

其中,按期或提前毕业人数(同时获得学位人数)

有1-2项科研成果(含作为主要作者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SCI、EI、国内核心期刊学术文章、作为主要申请人获得授权的专业相关发明专利)的普博生人数

有3项以上科研成果(含作为主要作者发表或被接收发表的SCI、EI、国内核心期刊学术文章、作为主要申请人获得授权的专业相关发明专利)的普博生人数

201009

7

7

7(6)

6

1

201109

7

7

5(5)

4

3

201209

4

4

4(3)

4

0

201309

0

 

 

 

 

201409

4

4

2(2)

4

0

201509

9

8

7(7)

4

4

201609

5

4

4(4)

2

2

 

2.两种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取得科研成果情况比较及分析

在对2010年起入学普博生的毕业情况调查中看到,“普通招考”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中大部分在博士期间取得1—2项科研成果,达到物理学院各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在20人中仅4人取得了较丰富的(3项以上)科研成果。“申请—考核”制招收的普博生中目前毕业人数较少,但其中有50%左右的学生科研较为活跃,取得较丰富的(3项以上)科研成果,比例相对较高。从2010级到2016级普博生的科研成果数据来看,“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可能具有更高的科研产出能力。但“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招收的普博生目前仅毕业了两届,具有更高科研产出能力的结论是否正确,还需在未来几年里继续追踪普博生毕业情况再进一步比较分析。

 

三、结语

 

在博士招生改革之初,人们对于“申请—考核”制寄予厚望,希望这一制度能够规避“普通招考”方式的弊端,更加科学、高效地选拔博士人才,但同时又对“申请—考核”制的招生形式可能带来不公平选拔,造成生源质量下降、培养质量下降的情况产生担忧。通过对物理学院近十年普博生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进行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到,物理学院启用“申请—考核”制以后,为有志于继续从事物理学科博士层次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公平的申请和展示机会,同时物理学院在“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过程中体现出对考生个人科研能力的较高要求,为生源质量提供保障;而通过“申请—考核”制选拔的、在博士入学前就表现出较强科研能力的普博生可能在博士毕业时具有更强的科研产出能力。虽然以上结论还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但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到“申请—考核”制在切实优化博士招生过程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普博生的生源质量以及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肖  黎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

 

参考文献:

[1]陈铁军,杨帆: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

[2]杨震.基于申请—考核制的博士研究生招考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5(39).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1号.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Z].教学厅〔2017〕2号.

[5]吴迪.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的价值诉求及现实选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4).

[6]王海迪.院校出身、科研能力与学术激情[J].教育发展研究,2018(9).

[7]李艳,马陆亭.博士生培养质量与导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