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协同育人视角下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共建互促新模式探析 ——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作者:刘天舒 发布日期:2020-07-09

摘要:离退休教师有着丰富的个人阅历和文化积淀,校友群体具有提供物质资金支持的能力,他们参与到高校育人工作中,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增添一份强大的助力。同时,大学生在校友捐赠的支持下开展助老志愿服务,也可以促进离退休教师管理服务工作和校友工作的长效发展。文章总结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2013年以来开展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共建互促工作的成果,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论证了开展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协同育人;学生;离退休;校友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敬老志愿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离退休教师群体传承了大学的文化精神,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巨大的潜能和价值, 能够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校友群体作为母校培养教育的受益者,既有回报恩师的愿望,又有帮助后辈青年成长的使命感,并且有能力为敬老和育人工作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支持。

整合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三方力量,共建互促,将对高校工作育人工作起到更大的助力作用。

 

一、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三方共建的必要性

 

(一)参与爱心助老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6次提到“志愿服务”,可见志愿服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核心。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加强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了新时代各种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总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和本质要求[1]。爱心助老志愿服务蕴含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爱老的志愿服务精神,体现了奉献、和谐、孝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同样是以引导大众价值取向、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统一性。

爱心助老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生动展示。爱心助老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和谐,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是培育、践行、弘扬、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和途径。

(二)高校离退休教师在传承文化和育人方面有独特优势

作为老干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退休教师队伍人数众多,影响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2]

高校离退休教师人生阅历丰富,有的在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有的早年出国留学,又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他们也都亲历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的飞速发展……他们传奇的人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浓缩,他们对年轻师生来说就是鲜活的历史教育读本,传承着历史文化价值。离退休教师们也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学校以及所在学科几十年的变化发展,对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名师风范等有切身体会,对于困难时期教育和科研事业在中国一步步发展的艰辛历程有深刻感悟,传承了学校最宝贵的历史和传统。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离退休教师传承的文化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高校离退休教师在长期革命生涯和工作中铸就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作风。他们长期受党的教育,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很强,具备政治优势。他们在各自的教学科研领域常年积累、颇有建树,有的退休后仍然把学习当作主要生活内容;而且他们历经多年艰苦革命工作磨砺,在为人处世和判断是非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离退休教师可以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的积极因素。

(三)满足离退休教师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学校师生和校友的共同期盼

习总书记在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众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但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事实上还准备不足,存在着养老服务需求日益高涨和养老服务业发展非常滞后的矛盾,供给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良、服务质量不高是现实写照。”[3]

高校离退休教师群体中知识分子集中,子女数量相对其他群体少,少子化明显,且在外地、国外工作的比重高,家庭养老功能较其他群体弱,对养老服务需求强。高校离退休人员,对生活品质要求高,期待高,不但对于衣食住行和医疗等物质方面有需求,在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方面也有切实期待,所以这就对养老服务有更高标准的需求。

但是,与此相对应,因长期以来高校作为事业单位都承担着一定的养老保障功能,即便在商业和社区养老服务日渐发达的今天,高校老同志群体仍然表现出对学校高度依赖,缺乏向外寻求养老服务的动力。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离退休群体日渐壮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原有离退休服务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愈发不能满足离退休教师的需求。

离退休教师昔日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友,也为学校建设贡献了力量。如今面对养老方面遇到资源短缺,作为回报,高校师生和校友都期盼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综上所述,开展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三方共建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缓解高校离退休教师管理服务工作的资源不足现状,满足校友群体回报师恩的愿望,开展三方共建工作具有必要性。

 

二、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三方共建的可行性调查结果

 

为了验证三方的需求和共建意愿,笔者分别对三方的意愿或行为进行了调查和总结,结果如下:

(一)离退休教师教师的求助需求与参与育人工作的意愿

1.身体健康方面。部分离退休教师年事已高或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如果不与子女共同居住,则可能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了生命科学学院离退休教师的生活和健康状况。

学院共有离退休教师179人,年龄分布如图1。其中70岁以上老人134人,占总人数的75%;80岁以上老人93人,占总人数的52%,可见学院离退休教师高龄化趋势严重。

图1:学院离退休群体年龄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2份。经统计,在居住情况方面:与老伴一起单独居住占64.75%,独自居住的占13.93%,与子女同住的占21.31%,绝大多数离退休老师是与子女分开居住的。

在患慢性病情况方面: 患高血压63.93%,患心血管疾病36.89%,患眼科疾病40.16%,患骨科疾病腿脚活动不便38.52%。有65.57%的离退休教师表示希望得到医疗健康方面帮助。

综上可见,目前学院面临着离退休教师高龄化的趋势,有大量的高龄、独居、患病离退休教师需要外界提供关注和关怀,仅靠学院原有工作人员的力量可能难以为继,需要发动更广泛的力量参与进来。

2.精神生活方面。丰富离退休教师的精神生活,将更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生命科学学院针对各类文化活动面向离退休教师进行了参与意愿的问卷调查。97名离退休教师参与了该项调查,其中,22%表示愿意参观艺术展览,26%希望观赏音乐会,37%希望观看电影,42%希望观看话剧,88%的离退休教师表示愿意参加座谈茶话会类的活动。

以上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离退休教师普遍对于参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感兴趣,而其中,最受离退休教师欢迎的活动形式是座谈交流。

3.  参与育人工作的意愿。为了调查离退休教师对参与育人工作的意愿和构想,采用个别访谈的方式对离退休教师进行了调研,本次共访谈了8位离退休教师,其中2位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分别为88岁和91岁)表示不便参与此类活动,其余6位均表示将视活动主题和形式选择性参加部分育人活动,其中2位还对于离退休教师参与育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离退休教师A(男,80岁)表示“非常愿意为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学院可以提前沟通,了解帮扶对象,知晓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方便一起制定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离退休教师B(男,75岁)表示“希望经常跟学生聊聊天,了解一下目前学院开设的课程、教师资源、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情况,同时也能给学生讲解一下生科院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到学院的逐步发展和强大,希望借此鼓励学生掌握过硬的实验技能及基本素养”。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有一部分离退休教师对于参与育人工作有热情有想法,希望发挥余热。离退休教师参与协同育人工作有开展的可行性。

(二)学生参与尊师敬老活动意愿和行为分析

为了调查学生参与尊师敬老活动的意愿,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针对105名本科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织了1次看望离退休老党员活动,活动采取自主报名自愿参加的方式进行,最终21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愿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另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学院要求1个学期内每个学生党支部完成1次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不限,最终结果显示,学院16个学生党支部中有4个党支部自主选择了尊师敬老类活动,看望和帮助高龄离退休教师。

对以上学生群体的行为数据分析可以推测,大约有20%—25%的学生愿意参与尊师敬老类活动,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开展离退休教师协同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校友在尊师方面的捐赠意愿与捐赠行为

来自校友群体的资金支持将大力支持学院开展离退休教师和协同育人相关工作。笔者在过去的一项针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校友的群体调研中曾经发现,校友在学期间对于接受教育教学课程的前沿性、教师教学责任心方面的好感度,与校友捐赠意愿有显著正相关性,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校友在校期间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教师心怀感恩之心,将有更大的捐赠意愿。[4]

“生命科学学院校友尊师基金”是专门用于支持学院离退休教师活动的基金项目。自2011年成立开始,就得到了校友的广泛支持,截止到2019年底,资金总额累计达到109万元。其变化趋势如图2。 

 

图2:生科校友尊师基金资金总额变动一览

通过以上两项调查数据可以看到校友回馈母校教师的意愿强烈,且其提供的资金较为充足,可以支持开展离退休教师与学生的共建类工作。

综上调查结果,离退休教师有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意愿,也因为年龄、心理和健康状况的原因,需要他人提供一些帮助。青年学生有意愿参加敬老和慰问离退休教师类的活动;同时,校友提供的资金捐助支持,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因此,开展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三方共建工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校友尊师基金支持下开展学生助老活动的情况介绍

 

自2011年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校友尊师基金,在基金的支持下,开始开展各类离退休教师服务工作。同时在学院党委的号召下,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党员群体以志愿者的身份广泛参与到服务离退休教师的工作中去,在服务中向老同志学习。主要开展了以下三类活动:

一是交流座谈类。每年教师节和临近春节时,生命科学学院都邀请全体离退休教师返回学院,向他们报告学院当年的工作和发展情况、致以节日的问候,并提供场地给离退休教师进行座谈。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在照顾长者的同时,聆听他们追忆往昔岁月、畅谈对学院和学科发展的看法、交流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不但体会了助老奉献的成就感,还传承了离退休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

此外,生命科学学院党委还发起了“向老同志学初心”系列活动,邀请离退休党员教师来学校或组织学生前往他们家中开展师生交流座谈。通过这种方式,离退休党员教师群体发挥了他们的政治优势,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影响青年群体, 为育人事业奉献了余热。

二是精神慰藉类。为了丰富离退休教师的精神生活,在校友尊师基金的支持下,生命科学学院定期开展离退休教师文化观影观剧活动,组织离退休教师观看电影和话剧。为了帮助一些高龄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院广泛招募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并为离退休教师提供帮助。由于离退休教师喜爱的戏剧题材往往涉及历史或红色主题,这类活动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纽带。

三是疾病、高龄、孤老离退休教职工专项帮助。对于突发大病的老人,学院组织师生前往看望,并送上由校友尊师基金提供的慰问金。对于高龄老人,学院组织学生和校友上门为80、90岁离退休老寿星庆生。对于独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学生党员以支部为单位,组成定向帮扶小组,定期赴家中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借还图书馆图书、赴校医院拿药、清理手机内存等,与儿女不在身边的孤寡老师聊天解闷。自2013年起,在学院党委组织协调和校友尊师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有27个学生党支部、150余名学生党员参与到离退休教师定向帮扶的工作中来。

 

四、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共建互促新模式的启示

 

在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共建互促模式下,通过离退休教师的言传身教,青年学生得以更好地树立世界观、成才观,明确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也在志愿服务中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退休教师群体则在传承和创新优秀历史文化、培育德才兼备的优秀接班人方面继续发挥正能量,同时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得到了切实的帮助,缓解了生活中的困境;校友群体则通过捐赠善款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恩师和母校的情感。三方形成合力,互相促进,达到了共赢的局面。

但是,在生命科学学院开展学生、离退休教师、校友共建工作的实践中,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果未来能够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将收到更好的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统筹协调仍需加强。该项工作在党委统筹下开展,具体涉及到了学生工作、离退休工作和校友工作的业务范畴,在实际工作层面上,则涉及到多个岗位员工之间信息共享和共同协作,如果组织协调不善,将对工作开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工作效率和达到预期效果,应当以专项工作的形式凝聚多方力量,并指派专人负责,加强统筹协调。

二是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助老理念。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参与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认识不到自己可能取得的收获,认为这是浪费时间,造成活动的自愿参与度不高。应当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面向学生开展以爱心助老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注重宣传志愿服务中学生的获得感、快乐感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等正面有益的经验,深化大学生对爱心助老志愿服务的价值认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助老志愿服务中来。

三是健全组织制度,推动常态化发展。爱心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不是偶尔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只有制度化的组织才能行稳致远。因此,要不断完善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激励、培训、服务保障等机制,加强对志愿者的管理、考核与激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实现规范管理和科学运作,保障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运行。

离退休教师发挥余热参与育人工作也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成效,学院可以联络一批有志于参加育人工作且身体健康允许的离退休党员教师,组建“离退休党课讲师团”,有计划、有规律、有质量地开展离退休教师育人工作,以推动离退休教师育人常态化。

 

 

作者简介:刘天舒 北京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办公室副主任 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姜长宝,任俊霞.志愿服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107-110.

[2]赵一枫.民办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06-29(4).

[3]郑功成.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应以维护老年人的体面与尊严为根本目标[EB/OL].西安交通大学网:http://news xjtu.edu.cn/info/1004/91226.htm,2018-4-23.

[4]刘天舒.高校工作成效对校友回馈意愿的影响——以生命科学学院校友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增刊: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