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文章通过对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回顾,分析总结了其“三个相结合”的作用机制,即业务与政治相结合、使用与培养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同时结合新形势下辅导员制度面临的挑战,讨论了“双肩挑”制度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启示。根据清华的经验,辅导员的选聘和培养应坚持高标准,充分发挥不同群体的协同育人作用并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思想政治教育
“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下文简称“双肩挑”制度),即选拔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员的一项学工制度,其要义在于“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1]。该制度由清华大学原校长蒋南翔①同志于1953年首创,如今,这项制度已经走过了60余年,为清华大学乃至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又红又专”②的技术人才和党政干部,并被一些高校引用和借鉴,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一项标志性制度安排。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明确指示说:“在学校工作的干部,本身要懂行,最主要的经验是这个。清华过去从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选出人兼职作政治工作,经过若干年的培养形成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政治工作队伍,这个经验好。”[2]
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速,各种冲突此起彼伏,境外敌对势力意图颠覆中国的动作不断,企图从教育领域入手在中国组织“颜色革命”。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比以前更为复杂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下,对清华大学“双肩挑”制度进行分析,学习与借鉴其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肩挑”制度的作用机制
“双肩挑”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育人的成功和管理的创新,主要是具有业务与政治相结合、使用与培养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三个相结合”作用机制,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一)政治与业务相结合
“双肩挑”制度最大的特征是“双”,表现在制度目标上是“又红又专”,表现在工作方式上是政治与业务相结合。在制度的设计者蒋南翔看来,在高等教育中,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由对立、分离而到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3]他既反对只注重政治运动不重视业务学习的倾向,也反对不关心政治、缺乏革命理想的思想。“双肩挑”制度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一方面,强调政治的引领作用,坚持“红专结合”,“红”是“专”的统领,“专”是“红”的基础。强调个人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不只取决于业务能力,政治方向是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坚持业务上的高标准、高要求。在政治辅导员的选拔上,“很重视从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党团员中挑选学生政治干部,认为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在同学中有威信”[4],担任政治辅导员的学生,要求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好,在学业上也得表现好,学习成绩达不到优良的无法入选。因此,选拔出来的政治辅导员,不仅仅可以在思想政治上引导普通学生,在学习上也是榜样和标杆。如果辅导员因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导致成绩下滑的,将被取消辅导员资格。
(二)使用与培养相结合
“双肩挑”制度既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又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特殊模式。该制度设立之初,并非只着眼于学生工作,而更是着眼于“培养辅导员成为比一般学生具有更高政治质量及业务水平的干部”。[5]基于此,清华大学强调学生辅导员的使用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在要求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从发展和生活保障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工作上,对辅导员提出高要求,给辅导员压担子。例如要求“学生辅导员每周安排思想政治工作16—20小时,安排业务学习24—28小时,任期两年,延迟一年毕业,最后一年安排全时业务学习。”[6]在2006年修订的《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和考评办法》中,要求“辅导员在岗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一般辅导员应有1/3的工作量投入”。在辅导员的发展和生活保障上,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例如,为辅导员单独制订培养计划,为辅导员的学习提供帮助;每年对辅导员进行工作轮训;设立专门针对辅导员工作的奖励项目,等等[7]。此外,在生活保障上对政治辅导员进行适当照顾,给予一定生活补助,近年来修订的制度文件中,也有针对辅导员的资助和津贴的相关规定。
(三)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提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思想和理智”[8]。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通过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教育和被教育者自我教育才能实现。
学生辅导员兼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重身份。首先,由于学生辅导员跟普通学生年龄相近,经历相似,了解普通学生的所思所想,可以大大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深入性和实效性。高标准遴选出来的辅导员往往在普通学生中能树立较高的威信,确立示范表率的地位,从而引导学生从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等方面自觉向辅导员全面学习。即使他们在毕业择业时做出的有方向性意义的事业和职业的选择,也对其他同学做出了极好的示范和表率。其次,学生政治辅导员对同学进行“政治辅导”,提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同时,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辅导员自身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提高,可以激发和提高辅导员自我发展能力。此外,学校也对辅导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进行引导,提供制度保障。正因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使辅导员学习了正确分析和处理矛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了思维能力、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具备了源源不断的自生力量——成就自己,影响他人,这也是他们在后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更容易脱颖而出的原因。
二、“双肩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任何制度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传承和发展某种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时,需要对其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既要分析其历史作用,也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随着时代背景的发展所显露出来的不适应的地方,应不断进行修正和创新。“双肩挑”辅导员制度的实施,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注意,尤其是随着时代变迁,制度的执行会出现新的问题。
首先,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制度的变迁,与以往大学生毕业分配不同,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纵有全身心投入学生工作的愿望,也往往难以全面履行辅导员的职责。在学生工作上花费太多时间,意味着学业投入被挤压,可能面临在学业上的落后甚至延期毕业等情况。而现在学生的时间观念更强,延期一年的设置越来越难以被学生所接受。对此,某位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的同志表示,以往,辅导员经历对于未来打算从事党政工作的同学吸引力较大,因为在就业引导上学校会有一些政策倾斜。而对于打算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来说,这段经历越来越多的是一种对学校的奉献。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规律、原则、任务和方法, 要求从业者不仅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责任感、良好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等社会科学的系统知识。相比很多高校具有思政学科背景的专职辅导员,“双肩挑”辅导员来自各种不同的专业,虽熟悉本院系学生的情况,但在思政领域的专业程度方面比不上专职辅导员,其工作成效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最后,“双肩挑”辅导员制度造成辅导员队伍定期更换,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双肩挑”辅导员往往带完一届本科生就“退休”,回到其研究生的身份或走向其他工作岗位,有的由于出国、实习等原因而不得不临时中断辅导员工作,这使得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往往面临着中断的情况,延续性较差。稳定的专职辅导员队伍具有经验不断积累的优势,且随着辅导员自身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做起学生工作会更得心应手,更深刻地理解如何培养人、开拓人、调动人。
三、“双肩挑”制度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启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任务在变,这就要求学生工作的观念、形式、方法以及体制等在吸取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必须要适应新情况、体现新时代的精神。通过对清华大学“双肩挑”制度的分析,可从中获取以下三方面的启示。
(一)辅导员的选聘和培养上应坚持高标准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生活上的管理者,思想上的引导者和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辅导员的行为对于普通学生有示范引领作用。在清华大学“双肩挑”制度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是辅导员群体是“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精英群体,在选拔、历练和培养整个过程中都坚持高标准。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倘若辅导员自身存在只讲政治不讲学习,或者只重业务不讲政治的“白专”问题,将可能对普通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也容易形成不良校风。应不断完善学生工作干部等辅导员选拔培养制度,既坚持高标准选拔,也坚持高标准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高水平学生干部队伍,将他们的标杆示范作用辐射到普通学生中。
(二)充分发挥不同群体的协同育人作用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古人云:“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名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涉及到学习、生活、就业等方方面面,这些方面都是可以进行引导和教育,也应该进行引导和教育的。清华大学“双肩挑”制度的创立,正是在突破了只能由专职干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做法,创造性开展的制度创新。在大学,除了学生群体,还有专业教师、学校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干部、后勤职工、离退休教职工等。不同群体可以协同起来,探索建立一个全员育人的系统。既能缓解日益繁重的学生工作任务和学生工作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也能使全方位育人具备更强有力的抓手,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学生工作制度。
(三)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
“双肩挑”制度在实施早期,培养出很多杰出人才。这离不开蒋南翔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据原来的同事回忆,“双肩挑”政治辅导员第一次会议就是在蒋南翔家里由他主持召开的,“他十分关心辅导员的成长,让第一批辅导员组织起来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努力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并亲自辅导。”[9]有些辅导员后来还被选派到国外学习、进修。清华大学通过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使得辅导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保障等更有成效,保持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加强辅导员制度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从辅导员选拔到培训、激励、保障、交流、考评、任期、进修等一系列环节都进行不断完善,从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保证队伍质量和规模,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着手,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尽可能实现责权利的相对匹配,激发不同主体的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辅导员制度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60多年来,“双肩挑”制度对清华大学的思政教育、干部培养和校园文化都发挥了重要影响,对全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建设完善也贡献了宝贵经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实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高校辅导员制度也需要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不断改革完善,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为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提供有效助力。
作者简介:林永兴 北京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 蒋南翔,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曾任中央教育部副部长、高教部部长、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自1952年至1966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②1958年1月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指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隆重纪念“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六十周年[J].高校辅导员,2013(6).
[2]方惠坚,张思敬.清华大学志(上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30.
[3]关于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问题(一九五三年)[A].蒋南翔文集(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498.
[4]王孙禺,谢喆平.学生辅导员制度与“红色工程师治国”——中国高等教育中一项政治精英生成制度的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2).
[5]李卓宝,方惠坚,安洪溪.坚持与超越:理工科大学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途径的研究与试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217.
[6]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研究课题组.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四十年的回顾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3(1).
[7]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6).
[8](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本)[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14-115。
[9]腾藤,黄圣伦.忆南翔同志倡导政治辅导员制度[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