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冠肺炎疫情视域下的多视角思考与探索研究

作者:徐国旺 周小清 王心彤 发布日期:2020-04-12

摘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也是对8000多万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效果和“群众路线”践行情况的最生动检验,还是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医学生的考验与磨砺。在这场全民行动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优势和问题同时呈现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疫情中发生了哪些问题?问题发生的根源是什么?经验和启迪是什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如何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文章从“国家、社会大众、青年学生、医学生”四个层面逐步聚焦,阐述此次疫情防控带来的若干思考,以期对当前疫情防控和未来构筑起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提供参考,为未来形成良好医患关系、政府和群众关系提供借鉴,为青年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提供素材。

关键词:新冠肺炎;社会主义优越性;国家治理能力;新时代医学生;立德树人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中华大地,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次疫情不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中国8000多万中共党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效果和“群众路线”真正践行情况的生动检验。在这场全民行动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看到医务人员、军人和建筑工逆行冲锋、日夜奋战;看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中国速度”拔地而起;看到各方工作人员在举国团圆之际依然坚守岗位……当然,我们也看到有的部门在处理疫情捐献物资上的不尽人意,有的行政人员对负责地区疫情“一问三不知”,有的“社区居民”拒绝配合医务人员检查隔离、非“厅级”用房拒绝住院,有的媒体急于传达或夸大对病毒药物研发的进度和效果,致使民众将市场上的双黄连抢购一空……这次疫情让我们见证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强有力的协调指挥、强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军民团结斗争的精气神,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改进提升的问题。梳理总结,宁心静思:疫情中发生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又带来怎样的经验和启迪?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扎根中华大地,在人民大众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将从“国家、社会大众、青年学生、医学生”各个层面逐步聚焦,阐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给我们的若干思考。

 

一、“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从国家层面阻击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勇智谋能,沉着应战,积极应对,打出了不受资本利润摆布的系列组合拳,展现出了强大的抗疫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越性,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平时,更在危难之际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性。面对疫情,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成立中央级别的疫情防控小组;国务院迅速协调各部门建立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纷纷成立防疫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优势,进行网格化管理,对各社区、乡村严加防护,使管控有力、进出有序。这种自上而下,“高效、迅雷”式的贯彻落实,是各级党政军民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深刻体现,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鲜有前例的。

然而,这次疫情也暴露出国家治理体系中亟待完善的环节。各级政府决策组织能力不同,反应速度和应对力度不同,又由于一些部门大局意识淡薄,使各种“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出现冲突,如大理扣口罩事件。此外,地方政府部分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疫情防控危机意识和能力欠缺,在执行中央指示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懒政行为,如“一问三不知”的某地方卫健委领导和物资分配不合理、信息公开不对称的某红十字会等。此外,出现了部门协调不顺畅、上传下达不通畅、抓而不实、浮在面上的问题。

以上问题的出现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仍需健全完善,应对严重疫情经验不足,不能立足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且缺乏相关专业的管理人才,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或建议。此外,部分党政干部在全民防疫阻击战中没有将“初心与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没有走好“群众路线”,对党和人民极不负责任,只关注自己的乌纱帽。总书记强调这场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如果不深入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防控,没有全国人民同心抗疫,怎么取得人民战争的胜利呢?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1]。面对疫情,中央及时做好安排部署,地方则要及时如实上报信息并主动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增强战略思维,强化大局意识,善于把疫情防控每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放在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的“大棋盘”中来思考。这样才能实现疫情防治的战略性和上下联动的高效性,更好地与疫情战斗。此外,要突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实质性作用,并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调整,与时俱进,加大医药研发、临床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对罕见病和病毒类疾病的科研攻关和资助力度。

 

二、“众志成城,群防群控”——从社会大众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

 

在疫情面前,人民群众体现了高度团结协作的精神,社会各群体和组织快速反应,建立网上沟通与协调路径, 基层组织配合政府要求防控,积极开展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在个人层面,积极配合政府统筹安排,为防止疫情扩散而取消聚餐聚会活动,主动居家隔离;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支持疫区群众,关心主要疫区的救治及物资分配工作,并自发向武汉等重疫区捐赠物资;各机构开展网络办公、教育、就医等技术方面的快速革新,在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保证全民日常生活有条不紊。相较于SARS时期,人民对于病毒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全民的抗疫意识也有所提高,并以谨慎乐观的态度坚持科学防护,广泛关注和反馈不合理的问题,辟除谣言,支持和赞颂在疫情防控中作出贡献的社会正能量事迹和人物,体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但在疫情初期,人们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识不足,加上信息不对称,社会理智在一定程度上被恐慌情绪所覆盖,出现过度防护或防护不足的极端情况;在疫情加重后,一些群众又产生对疫区民众的歧视以及盲目听从舆论的现象,产生了不和谐的声音。在全国上下都高度戒备的情况下,仍有个别人员不重视疫情防护,盲目自信,甚至不服从区域疫情管理工作,不接受隔离,造成集体感染、隔离的严重后果。此外,一些舆情事件导致民众、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相互间的信任度受到影响。

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了当前我们民众的生命安全知识、医药知识、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生死面前,人性本身难以避免的自私、排他性等心理增加了民众的不理智行为,再加上社会媒体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错误、片面宣传,当信息难以甄别时民众可能出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恐慌心态。同时,近年来国泰民安使人们逐渐淡化了居安思危的意识,在突然爆发的疫情面前有些失措。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民众的参与诉求提升与诉求反馈渠道偏少之间的冲突,都给谣言的滋生和舆论的偏激带来可乘之机。

同时,这些问题带给我们多方面的经验:第一,加强科学教育和卫生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国民素养,增加民众对疾病的科学理性认知。第二,强有力的法律等相关举措是有效的,对于危害公众卫生安全的人需严惩,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严厉打击不法牟利行为,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对于疫情期间的流动人口,则可加大监督和管控力度,落实强制隔离、病毒消杀等工作。第三,提升社会救助范围和力度,对一些相对弱势的但又不得不在外谋生的群体加以重视,在疫情统计和给予保障时,我们要力争做到全覆盖,在防疫中不现盲区,为所有人的健康而竭尽全力。第四,要在社会上积极宣传正能量,提高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并重视民间力量,鼓励民间志愿组织,科学指导和有效发挥民间力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国之大事,亦足担当”——从青年学生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

 

青年学生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有生力量,拥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与较强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许多青年学生尽己所能,积极关注疫情,向亲戚朋友宣传和科普防疫知识,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或响应学校号召,自发捐赠物资;或加入志愿组织,帮助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开展防疫宣传等工作。他们用理念和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国之大事,年轻一代亦足担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场疫情防控战助力。疫情当前,青年学生的学业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他们积极配合国家和学校,坚决服从学校推迟返校的安排,在家自我隔离,防护学习;同时,他们也在“停顿时刻”进行着自我的思考。

然而,青年学生尚未踏入社会,理论信息接触多但实践经验欠缺,风华正茂、富有激情,感性浓厚但理性思维相对薄弱,自主判断与甄别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面对网络传播的盲目性,他们易被舆情左右情绪,容易被带入偏执、争论的漩涡。也有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或对一切事物都处于围观状态,这也不利于年轻一代独立思考与辨析时事能力的培养。此外,疫情的出现不可避免地打破了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打乱了他们现有的学习、生活节奏,使一些学生出现焦虑、迷茫情绪,影响到其身心发展。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将思维理念与爱国主义教育加以融合提升。一方面要引导鼓励青年学生关心社会、回馈社会、奉献社会;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思维方式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思考和求索,在运用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经过怀疑、思考和求索的过程来更加深刻自觉地体会“家国”和“信仰”的力量,实现思维理念与爱国主义的相得益彰而非紧张对立。要将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与安全教育加以融合提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加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素养,在培养“仁爱”“仁心”“厚道”品质的过程中追求人的更美好幸福的生活,在追求人的更美好幸福的生活过程中更好的懂得“仁爱”“仁心”“厚道”。这些教育在高校持续做好的同时,更要从中小学真正的、不折不扣地抓起来,让这些课程成为必修课,通过理论与实践双维度来开展落实。

与此同时,青年学生应广泛阅读社会科学和哲学类书籍,拓宽知识广度和提高思想厚度,面对纷扰繁杂的信息时不慌张、不盲从,提高自身的信息甄别和独立研判能力。此外,为解决学生普遍的学业、科研问题,导师、辅导员应与学生建立紧密联系,点对点沟通,了解其心态,疏解其压力,带领学生走出恐慌和焦虑,并结合大家在家学习的现状,运用网络手段加强互动。

 

四、“医者仁心,不辞艰辛”——从医学生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势凶猛,其防控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更关系着14亿人民群众的安危生死。在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的危难时刻,在救死扶伤、捍卫生命的疫情保卫战中,是可敬可亲的医护人员在做出奉献,在他们身后,还有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勤奋专研、提升本领的医学生。作为战“疫”主力军的强大储备力量,广大医学生也是此次疫情期间需要关注的重要对象。在本次疫情中,许多医务工作者怀着庄严的使命感和崇高的精神,不惧生死险阻,远离家人亲友,投身于疫情防控前线,做倔强又美丽的“逆行者”。一个个关于白衣战士的鲜活的故事,不仅诠释着医术的精湛、医学的温度,更加有助于对医学生的医者仁心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前辈们义无反顾的身影感染下,有许多医药专业的学生如同暴风雨中依然挺立的树苗,学着前辈的模样,努力汲取营养,勇挑大梁,发挥专业所长,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散发着光和热;他们守护着对医学事业的追求,和前辈们一起,成为人民生命健康守护的坚实依靠。

但在此可歌可颂的情境下,也出现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医学生正处于对医学知识的学习阶段,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还主要是理论层面而相对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低年级的医学生同学,因此这次疫情也挑战着医学生们的心理防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拥有医学知识的他们更加明晰这次突发公共事件的真实情况,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张小璐[3]等人的研究发现,面对本次疫情,医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和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35.53%和15.41%。另外,有的医学生受社会上出现的攻击医护人员的行为影响,对自己学医的选择产生怀疑和压力,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究其原因,首先,我国对医学生的教育普遍重知识技能而轻心理引导和人文教育,对医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和重视不够,对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培养不足。其次,大众对医学缺乏认知,对医护人员缺乏尊重的现实以及一直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也会让问题雪上加霜。最后,社会上人们往往将物质作为评判个人成功的标准,将荣誉和道德作为医护人员工作的动力,这可能会导致医学生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矛盾。

优秀医学生的储备是医护人员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应当保护医护人员乃至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加大医疗科普力度。在医学教育中,要真正改变重医学知识技术而轻医学人文道德教育的现象,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信念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进一步提升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大美逆行”的职业精神的理解,这对医患关系的改善、医务人员自身价值的提升、医学生崇高信仰的守护以及社会的和谐幸福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此外,医学院校应定期开展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模拟演练等活动,以提升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筑牢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防护网,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个人、家庭、单位、地区、国家、世界等带来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抗“疫”实践是生动具体的,经验总结是全面深刻的,教育意义是持久深远的,团结凝聚是深入人心的。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正汇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与这场空前的疫情进行着史诗般的搏杀,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用意志、用信心、用行动切实地推动着历史的进程。这场刻骨铭心的抗“疫”岁月,更让我们看清了哪些人在负重前行,哪些人在秉承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而奋不顾身、迎难而上。与疫情斗争的道路依然崎岖不平,但是随着上级指示、地方防控、医院救治更加精准到位,防护物资、医疗人员日渐充足,宣传与防控细节的逐一落实,社会关注与配合程度逐渐提高,此次战“疫”终将大获全胜。在此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都仍需谨小慎微,慎终如始,不可有丝毫大意懈怠。经此战“疫”,人类对病毒、对自然、对人本身的敬畏之心渐被唤醒,对生命、医疗、科学、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亦趋深入,在这条关乎生命健康与国计民生的道路上,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思想、作为、态度决定将航向何方向。

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生回信和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两次回信都充分肯定了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医务工作者,勉励青年一代要珍惜学习时光、磨砺意志品质、练就过硬本领、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仁心仁术造福基层群众,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做可堪大任的新时代中国好青年。总书记的回信为医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医学生、怎样培养医学生、为谁培养医学生指明方向和点亮通往彼岸的引航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选择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医学生,是新时代医学生应当牢记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医学生既要仰望星空,胸怀祖国;也要脚踏实地,笃学慎思;既要医术精湛,救死扶伤,也要医者仁心,厚道人心;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强看家本领,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奋斗与奉献。惟其如此,方能不辜负伟大的时代,不辜负肩头扛起的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简介:徐国旺 北京大学药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周小清 北京大学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王心彤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课题名称:北京大学第二十八届“挑战杯”赛重点研究课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视域下的多视角思考与认知(第84号)。

本文的形成一定程度得益于访谈人员的贡献,对此表示感谢。访谈多名人员,涵盖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的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同学科的本硕博学生以及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坚守在社区乡村的基层工作人员、企业生产者、不同层面的媒体记者及乡村居民等各领域人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20-02-15(1).

[2]邵敏.“关键少数”必须发挥关键作用[N]. 解放军报,2020-02-17(7).

[3]张小璐,贾伟,段黎明.1486名医学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J/OL].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1-9[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