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试论防控疫情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体系的构建——以北京大学防疫资助工作为例

作者:肖吉雅 曹 蓓 刘海骅 发布日期:2020-04-12

摘要文章聚焦防控疫情阻击战中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通过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近期的实践探索,分析学生需求层次及可行的针对性帮扶举措,思考如何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入手,分层次、全方位构建对这一重点学生群体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学生资助;防控疫情;需求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1]面对突发疫情带来的全新挑战,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积极应对,坚持做好资助育人工作、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在防控疫情期间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体系。下文将从工作重要性、具体实践探索、后续优化路径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防疫期间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体系的重要性

 

(一)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现实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学校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部门责任,学生防控组需建立疫情防控联动工作机制,压细压实工作责任,精准摸排各类重点学生群体底数,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台账。

聚焦到资助工作具体要求,2月10日教育部财务司、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强调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是学生资助战线全面参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内容。各地各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落实好疫情防控相关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周密方案,全面谋划和部署好新学期学生资助的各项工作。[2]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是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一直坚持的工作理念。

疫情期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更为重要。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许多同学家庭失去收入来源,家庭经济状况受到更大冲击,处境也更为艰难。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此时更应立足疫情期间学校工作实际情况和学生现实需求,全面保障疫情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安定、身心健康,及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三)服务脱贫攻坚整体大局

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协同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努力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落实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打赢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总体战。[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们与社会对接的一个个触点,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在疫情期间受到影响甚至正在经受苦难的家庭,尤其是关注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等特殊群体,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防控疫情期间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体系,由此辐射到学生家庭乃至更大范围,服务脱贫攻坚大局,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具体实践探索——精准匹配需求,强化育人导向

 

聚焦北京大学资助工作在防控疫情期间的实践探索,核心理念是分层次梳理学生在疫情下面临的困难与实际需求,结合需求进行精准施策,并在过程中坚持育人导向,努力构建物质帮助、情感支持、思想引领、能力拓展等方面有效融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体系。下面笔者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①为框架,分层次分析学生的具体困难及需求,阐述资助工作如何结合需求精准施策,一步步构建支持体系。

(一)经济困难,应助尽助——解燃眉之急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威胁学生生命健康、冲击家庭经济情况、干扰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对应人的需求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和安全需求(Safety needs)。针对学生面临的突发性经济困难及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学生资助中心及时建立应急机制,重实效精准资助,对经济困难做到应助尽助。

1.应急信息反馈,精准网格管理

疫情爆发后,一是及时联动院系资助经办人,摸排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建立工作台账,保证表清、人清、状态清,一人一策进行针对性帮扶。二是邀请燕园起航导师每日进行访谈,整理同学们遇到的困难,协调各方资源,共同解决。三是开通“资助热线”,保证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及时传递温暖关怀。四是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线上寻访活动,邀请院系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视频连线,调研现状。

图1:《远程教学条件调研》——不具备远程教学条件原因统计结果

例如,在学校宣布延期开学并开展网上授课的通知后,中心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了“是否具备远程教学条件”主题调研,为因网络或设备不便陷入困难的同学每人配备一位老师支持、跟进,“一人一策”解决在线学习的问题,保证延期不停学。

2.发放专项补助,保障学习生活

一是流量补助。根据调研结果,仍然有很多同学反馈无线网络连接与使用不便,只能使用数据流量参加教学活动。为缓解经济压力,为所有认定的20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流量补助300元,共计近70万元。

二是临时困难补助。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突发性、临时性困难,面向北京大学全体学生开放临时困难补助申请,截止到3月中旬,共有180名学生申请,共计发放33万元。在突发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2月至3月的申请人次为2019年全年人次的4倍。

三是防疫生活补助及返校路费补助。考虑到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许多困难学生家长无法复工复产,家庭失去收入来源,为补贴学生家庭基本生活,为所有经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次发放防疫生活补助300元,共计近70万元。待返校时间确定,再跟进发放每人返校路费补助500元,共计110余万元。

3.寄送防疫物资,关注重点学生

针对学生反馈的防疫物资短缺等困难,第一时间回应需求,2月初为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送5个口罩与一封信。考虑到现实情况,防疫物资向重点学生倾斜,为疫情严重的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再次邮寄10个口罩、2包消毒湿巾、1本积极心理学书籍《持续的幸福》,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留校家庭困难学生因学校封闭管理,食品等生活物资采购较为不便,中心及时发放慰问品,传递温暖关怀。2月11日适逢藏历新年,学生资助中心在第一时间为藏族学生送去新年问候,并为他们寄送了礼物共度新年。

(二)叠加困难,分层应对——合多方之力

通过经济资助解决生存与安全初步需求,对于第三层次社交需求(Social needs)、第四层次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则需要更为丰富多样的育人形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乡镇、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能提供的资源支持有限。

图2:《北京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年度调查(2019年)》——“面临的困难”统计结果

在面向全体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进行的2019年度调查中,结果反馈可以看出,学生的面临的困难不只是经济问题,更叠加学业基础薄弱、沟通表达能力欠缺、职业规划不明确、原生家庭问题等,属于多重困难叠加的人群。尤其是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更容易体现资源差距,导致问题爆发,因此更需要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关怀支持,做好思政育人工作。学生资助中心对叠加困难进行分类,实行精准引导。

1.心理问题

防控疫情期间,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和紧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焦虑和烦躁,都给同学们情绪带来很大的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父母居家相处时间增加,而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更容易因亲子之间信息的选择性关注和观念的较大差异带来沟通问题。

聚焦亲子矛盾这一困难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资助中心邀请数名心理学专业人士撰写系列文章在微信平台推送,引导同学们改变认知,平和地看待冲突;介绍非暴力沟通技能,加强亲情互动;转移注意力,正念地生活等,为同学们提供专业指导。

2.就业困难

当前正值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同时面临就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需要帮扶与支持。学生资助中心与就业中心联动,整理面临二者叠加困难的学生名单,一人一策,分配给中心老师进行点对点关心支持。一方面跟进当前择业就业进度,协调资源提供具体帮助;一方面保持联络,用关心和耐心温暖鼓舞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联合就业中心推出“暖阳心旅”线上团体辅导项目,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求职心理建设、无领导小组面试中的个人展示等主题的团体辅导,助力解决就业困难。

3.学业困难

线上教学进行以来,通过院系及燕园起航导师的调研反馈,学业需求仍是同学们的主要需求。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跟上课程进度都给他们带来新的问题。

为此资助中心下设的学生发展支持项目组针对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相关的各个学科开设了线上答疑群,进行学业辅导。中心积极联动“燕园起航”导师,为同学们开设线上讨论课程。课程的主题涵盖生涯规划、英语学习、高效阅读、学术检索、时间管理等方面,满足同学们各类需求,以“讲授+讨论”的形式,促进师生互动与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适应在线学习。

(三)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搭育人之桥

需求的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除了单向的给予,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更应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搭建自我实现的平台。

在防控疫情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期望在防控疫情期间能出一份力。学生资助中心以学生服务总队这一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的学生组织为抓手,充分引导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展示舞台,助力他们在防控疫情的战役中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并为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与帮助。

1.聚焦节庆时刻

元宵节当日,由学生服务总队自主策划设计的H5版猜灯谜线上活动推出,为同学们送去节日祝福。3月7日,总队策划推出开展“翩翩仙女,今日为你”女生节主题活动,鼓励同学们为身边的女性做一件事并记录在微信朋友圈,带动大家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更有很多同学分享自己的厨艺作品、帮助母亲做家务、与同学相约打卡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居家生活。

2.朋辈成长互助

学生资助中心与就业中心协调网络学习资源,建立多个兴趣打卡小组,管理成员主要由学生服务总队、学生发展支持项目组学生骨干担任,他们出色完成了打卡规则制定、日常维护管理等工作,让特殊时期转变为提升契机,助力共同进步。

3.承担社会责任

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群体中,也有同学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学生服务总队骨干有的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社区承担疫情防控工作,有的是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为有需要的前线医务人员子女提供了学业帮扶、心理辅导和陪伴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守护医务人员后方的家。

搭建育人之桥,助力自我实现。实践证明: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更是思政育人的黄金时期,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圆梦新一代”更是构建支持体系的应有之义。

 

三、后续优化路径

 

以上我们分析了北京大学资助工作在防控疫情期间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体系的实践探索,但疫情防控的工作仍将持续,任务艰巨复杂,资助育人工作更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不断优化改进。结合当下实践,下面尝试探讨体系构建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在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资助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各项经费资源及时到位,温暖关怀第一时间送达。对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永远需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社会救济,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底色鲜亮,使命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要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回信精神为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学生资助工作者更应增强责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引导青年学生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和“圆梦人”。

(二)建立应急机制,协调后续资源

疫情防控工作当前已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但前期的工作实践充分显示出建立特殊时期应急机制的重要性。目前已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努力下,通过北美基金会筹措资金设立“北京大学北美应急保障基金”,帮助北京大学因患重特大疾病、重大意外伤亡和其他亟需救助但本人及家庭无力承担相关费用的学生度过难关,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

但从目前学生的反馈情况,尤其是临时困难补助申请人数激增这一现象,可以预想此次疫情可能导致资助申请人数的增加,为2020年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助学金评选工作带来更大压力。资助中心应提前做好风险研判,拓宽资金来源,争取更多支持,盘活中心资源,保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

(三)对标学生需求,创新支持方式

防控疫情期间的工作充分显示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困难的复杂性及需求的多样化,为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的2019年度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期望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资源,得到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图3:《北京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年度调查(2019年)》——“希望提升的能力”统计结果

因此对他们的支持和帮扶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的工作思路,需要对标学生不断变化的困难和需求,增强支持体系构建的广度和深度,协同更多资源,创新支持形式,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真正助力成长,使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尊严地完成学业。

以上要求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拓展反馈渠道,精准回应学生需求

完善中心与院系及起航导师协同机制,建立通畅的信息共享途径。从多维度关系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与院系应一道对困难生进行网格化管理,一人一策,点对点提升能力;追踪其在不同环境、不同平台的表现情况,确保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获得引导和帮助;加强与“燕园起航”导师之间的工作交流与信息互通,定时分享谈心谈话工作成果,及时结合需求解决困难,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事事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此外,还应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寻访工作,联动院系辅导员深入走访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调研学生家庭经济现状,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在对象选择上优先考虑学业困难、心理危机、就业困难多重困难叠加的重点学生,院系通过寻访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并及时将寻访结果反馈至学生资助中心,协同解决困难。以此次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寻访为契机,创新寻访形式,扩大覆盖面,做到精准施策。

2.着眼学生需求,强化资助品牌项目育人功能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成才支持项目。下一步更应强化品牌项目的育人功能,在传承中创新,真正助力学生成长。

“燕园领航”项目坚持邀请爱心师长领路引航,加强思想引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优才拓展”项目突出实践育人成效,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一线,把握时代脉搏,扎根中国,奉献国家,在对社会的体察和共情中形成有价值的思考和行动,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燕园翱翔”项目接轨国际开拓视野,在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的时代,更应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坚定理想信念,了解世界,放眼未来。“学生服务总队”与“燕园起航”计划加强思想引领,着力培养学生骨干,提供更多自主创造的表现舞台,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领导力,等等。

坚持“保底线、促发展、助成长”的工作理念,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持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经济资助与成才项目并举,底线保障与人文关怀并重,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跳出原有家庭经济情况的困境,有尊严地完成学业、文明生活、健康成才。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们做追梦人和奋斗者,拥抱伟大时代,创造无限可能。

 

 

作者简介:肖吉雅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干部

       曹 蓓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副主任 讲师

       刘海骅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任 副教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2]教财司函〔2020〕30号《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

[3]陈宝生部长2月28日在2020年滇西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暨教育部直属系统扶贫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