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绘画表达在新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初探——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李 妍 发布日期:2020-01-20

摘要:新生生涯教育是大学生生涯教育全程化的起始阶段。北京大学引入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念,以绘画作品为媒介,设计了绘画团体活动、绘画作品访谈和新生生涯画展活动进行生涯教育。文章探讨了绘画在新生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并且在如何进行绘画作品评价、发挥绘画媒介作用和价值观引导三方面进行组织层面的思考。

关键词新生生涯教育;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组织层面思考

 

 

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全程化已得到高校的广泛共识,而新生教育作为生涯教育的起始阶段,同样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很多高校在大一新生中即进行多种方式的生涯教育尝试,比如,在新生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办讲座、开设生涯教育网络视频等。这些举措无疑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发现自身职业兴趣、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对于多数高校来说,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讲座向新生灌输生涯教育理论知识,内容局限、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新生特点的个性化指导,导致新生参与热情不高,生涯教育效果不佳[1]。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针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入学第一时间得到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八成学生认为需要个性化的指导。如何有效地在新生中开展生涯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大一新生正处在生涯转变阶段,由过去相对单一的学业发展转向学业发展与职业发展共存的生涯主题,同时,每位新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历程和个性特点,在同一主题下追求个人的独特性则存在很大个体差异性。北京大学通过引入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理念,从2017级新生开始策划组织以“十年后”为主题的三十分钟即兴绘画创作,并以绘画作品为媒介进行团体辅导、个人访谈和生涯画展活动,提供平台让新生进行生涯探索,扩展他们的生涯发展视角,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一、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简介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原始自然的表达方式。人们早期对于艺术的认知来源于表面的美学特征和意义传达,弗洛伊德创造性地将潜意识的理论思想引入艺术领域,将艺术创作看作一种压抑的潜意识的升华形式,满足观众和艺术家潜意识的需要,而荣格进一步将艺术创作视为心理认知的重要途径。艺术治疗,这个术语最初出现于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绘画疗法是艺术治疗的一个分支,后发展出音乐、舞蹈、情景剧等不同形式的表达性艺术疗法。表达性艺术治疗即利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性活动的心理疗法的总称,其独特的自我探索方式,具有非语言的情感表达性,能够更好地促进自我整合和自我教育。同时,艺术治疗的团体辅导活动在分享经验、建立希望、情感宣泄、增加人际联结和人际学习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基于艺术治疗的作用,它不仅应用于心理病态群体,也常应用于心理健康人群。目前,艺术治疗运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中,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鲜有涉及。

 

二、绘画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北大在新生训练营的小组活动中,设计了个人创作一幅主题为“十年后”的绘画,在2019级新生中增设了集体创作环节,小组成员使用个人绘画作品再共同创作出一个集体作品。每年约4000名全体新生参与活动。在“十年后”绘画活动的过程里,我们着重引导新生探索个人的生涯主题,促进个体内在的表达,丰富他们的生涯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因此,我们也将这一绘画创作称为“生涯绘画”,表明绘画在个人生涯发展探索中的作用。

(一)绘画创作的心理学作用有助于促进新生个体内在自我的表达

绘画创作具有的表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绘画形式让个体降低防御性,使得个体的内在情感以及潜意识内容自然浮现,这种自然浮现的创作过程,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觉察。第二,个体与其作品的交流连结,能够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探索出自己的愿望与需要。第三,艺术表达是运用意象思考,具有象征性,不同象征性的表达可以发现可能的生涯主题,从而打开一条认识自我的通道。在“十年后”的绘画作品中,很多新生对于自己的十年后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例如,对于自我的认识与表达、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对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向往等。表达的意象符号多种多样,包括世界宇宙、学科符号、生活图景、工作场景、自画像、动植物、抽象物体;表达方式包括素描画、水彩笔画、彩铅画、涂鸦、漫画、文字等;而表达的强度体现在色彩的浓淡、笔触的轻重、绘画的细腻程度、内容的奇思创意等诸多方面。

(二)绘画的团体创作过程有助于产生集体共鸣和丰富个人情感体验

团体成员通过共同活动、讨论分享、人际互动等,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既增进成员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也增加对于他人的理解和认识,成员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团体动力促进了个体积极的反思和学习。“十年后”绘画小组开展分享交流、集体创作和举办画展,一系列的活动除了起到团体活动的作用,还产生绘画表达独特的作用。首先,绘画更容易发现共同的意象符号。在2017级和2018级新生绘画作品里,我们看到一些集中的主题呈现,例如,2017级新生作品里有很多家庭生活的主题,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而2018级新生里出现了一些秃头的意象,反映了他们对于学习工作压力下自己健康的担忧和戏谑。这些意象表达透露出的不仅是个体的生活经验,也是个人在文化、家庭和人际等多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这个意义上看,绘画作品不单单是个人创作的结果。集体意象的出现会引起新生的共鸣,加深他们对于个人与他人更原初的认识。其次,绘画不但给新生带来新的认识,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作用,增强了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深度,让新生更积极地去共情、去理解,丰富了个人的情感体验。

(三)绘画的时空整合性有助于检视新生的心灵过程

绘画作品作为一种记忆的留存方式,可以长久的保留下来,作为检视心灵过程的记录。我们在新生访谈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促进这种时空的整合:“你记得当时作画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这幅画对于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启发?”“离作画一段时间了,现在你再看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让新生把自己作画时的情境和入学一段时间的情境进行联系,也将画面里的十年后的自己与当下的自己进行联系。新生重新看到自己的绘画作品时,有的表达了对于自己入学时梦想的坚信,也有同学表达出对于现状的不满意,希望找回入学时的初心,还有的同学提到自己对于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在原画作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修改。这样,每一次新生们与自己绘画作品的对话,都可以去联系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新生生涯绘画活动组织流程介绍

新生生涯绘画教育系列活动是针对新生开展的为期一年的活动,有四个主要部分。

(一)进行新生辅导员培训

每年9月,北大组织新生训练营活动,这一活动是针对北大新生开展的团体辅导式的入学教育活动。活动由选拔出来的高年级学生作为辅导员,每位辅导员带领一个由20名新生组成的小组。开学前,集中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在生涯绘画培训环节中,每位辅导员将学习艺术治疗的基本作用,重点体验绘画的过程,了解活动中操作事项和带领者职责。

(二)组织“十年后”绘画活动

在新生训练营中,在辅导员带领下,小组新生画出对自己十年后的想象,之后再使用个人绘画作品进行集体创作。通过此活动,引导新生从未来生涯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内心的价值追求。

(三)开展新生访谈

从辅导员里招募访谈人员,以绘画作品为媒介,对部分新生进行访谈,进一步挖掘新生的创作构思,并且了解新生初入校园面临的困惑。

(四)举办新生画展

春季学期,在北大学生生涯日举办新生生涯画展启动活动,挑选几十幅精选画作,并配上访谈内容进行展出。现场组织绘画作品讲解和生涯游戏,邀请参观者一起探讨生涯发展话题。

 

四、新生生涯绘画组织中的几点思考

在组织过程中,如何发挥绘画表达的作用,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探讨绘画作品的评价方式,引导对于绘画作品认识的新视角

人们对于画作的欣赏和理解各有角度,如何评价一幅绘画作品,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在整个教育活动里需要反复探讨的内容。如前所述,新生绘画创作的目标是希望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促进他们思考未来生涯发展方向。绘画中的美本身是具有生命力的,但生涯绘画不完全是美学意义的评判,同时也是学生多元价值目标的反映,因此,我们在个体绘画和新生画展中寻找不同的目标,希望兼顾美学价值和生涯教育价值的平衡。在个体创作中,我们强调,绘画没有好与不好,重要的不是绘画技巧,不是最后呈现结果的画面质量,而是绘画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绘画创作和交流的过程。内容的表达,通常要在放松无压力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呈现,过于在意绘画技巧反而抑制了自我的表达。因此,在筹备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带领新生绘画活动的辅导员进行培训,形成对于生涯绘画如何评价的统一认识和理解。其次,给绘画过程营造宽松的氛围和不评价的环境。每组同学进行绘画时,安排安静的小教室,放着轻松的音乐进行绘画。对于绘画作品美学价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画展中,我们强调既展现作者的表达内容,也兼顾观赏者对于画的美感的欣赏需要,在内容表达充分的基础上,寻找绘画质量相对好、绘画表现力相对强的作品来吸引观众参与生涯绘画画展。

(二)积极发挥绘画的媒介作用,增进新生的互动交流与思想碰撞

在生涯绘画活动里,绘画作品不仅仅是个人表达的展现,也同时存在着一个三角关系,即作者、绘画作品和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两两之间的互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绘画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绘画作品是新生表达的载体,绘画让他们更加放松,也更多使用右脑情绪,这种体验的过程和创作的完成感,让新生和绘画作品有了深度的联系。

2.作者与观众的互动

两者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小组活动里,新生在陈述、分享作品时,唤起小组成员的情绪反应和对于未来的思考。而其他成员的好奇询问和反馈,也给予作者更多的自我觉察。

3.绘画作品与观众的连结

观众尝试去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从静态的画面里看到一个动态的故事而产生共鸣。这个共鸣可以是观众对作者表达的想法的认同,也可以是对画中所展现的新视角的思考。为了促进绘画媒介作用的发挥,新生辅导员通过团队建设和氛围营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绘画结束后,新生还会填写《绘画探索表》,通过问题引导个人思考,例如“你画的是哪些内容,作画时有什么想法和感受”“你选取这个主题的含意是什么”“小组成员给你什么启发”等。

(三)开展柔性的价值观引导,促使新生更有动力去追寻未来的生涯发展目标

新生在创作自己的“十年后”绘画时,作品主题不尽相同,对于未来生涯发展看重的方面迥异,所谓“看重”即广义上的价值观,由此无论是否引导,不同的价值观已体现在每个人的绘画作品中。在生涯发展教育中,引导学生如何看待不同的价值观非常重要,是生涯发展探索的必要环节,这直接关系到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选择。因此,在探索和分享环节,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到绘画呈现出的价值观多元性,帮助他们思考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其次,活动组织者要注重价值观引导的时机,对新生来说,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北大的精神传统会自然而然融入在他们的生涯发展中。因此,在集体创作主题里,辅导员可以主动地与小组成员讨论主题,让新生跳出个人的视角去思考北大的精神传统和家国情怀。从呈现的集体作品来看,很多作品表现了爱北大、爱祖国、关注未来和世界的主题。最后,探讨价值观需要见证。见证就是看与确认,这是一种技巧。它必须将个人的观感搁在一旁。见证不涉及任何对于影像的批判、批评、称赞、排拒或评估;见证也是一种参与过程,经由这种参与,见证人有了改变——藉由见证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扩大了视野——见证了有所共鸣的事物而变得更为坚强[2]。通过共同创作集体作品和价值观的探讨,新生之间进行了见证,见证了有所共鸣的事物,新生对于自己的想法有进一步的确认感,更有动力去探索自己的未来生涯目标。

总之,在新生生涯教育中,通过绘画表达性艺术治疗理念的引入,我们进行了形式上的创新,并且积极探索绘画表达艺术的作用。今后还需要培育更多新生辅导员参与到新生生涯教育中来,利用好艺术表达这一媒介,不断深化生涯教育内容,提供更多个性化指导。

 

 

作者简介:李 妍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职业发展教研室职业指导教师 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陈延娜.增强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11).

[2](美)派特·亚伦.疗愈,从创作开始——艺术治疗的内在旅程[M].江孟蓉,译.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