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观培育功能探究——以“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为例

作者:李晓鹏 王 剑 杨奕轩 发布日期:2020-01-20

摘要: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这是一项颇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文章以“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为例,采用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微信公众平台的价值观培育功能分析,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改进对策。研究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在承载思想文化观念、传导培育价值理念、宣传榜样人物和思政活动正能量、利用多媒体互动技术吸引学生关注等多个方面具有一定功效,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育人功能,这是创新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价值观培育;大学生

 

 

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在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当下,从网络育人的视角出发,选取微信公众平台这个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和相关阐析,旨在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提出一点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快速普及和演进,大学生获取信息、拓展学习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的信息源越来越多地来自新媒体平台。这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新课题,挑战和机遇并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以新媒体、新技术为核心,打造新时代高校网络宣传矩阵,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之一。[1]

在众多网络新媒体中,微信公众平台以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影音集聚、推送高效、转发便捷、影响面广、兼具互动等多方面特点和优势,逐渐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资讯、了解时事、关注身边人和事的主要途径。[2]近年来,高校中各类微信公众号纷纷建立,它们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功效如何?如何加强和改进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这些正是本课题的探究重点。本文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心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北大心理人”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数据挖掘、问卷调研等方式,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在价值观培育方面的一些功效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分析,并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未来建设尝试提出改进方案。

 

二、实证探究——以“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为例

“北大心理人”公众号是北大心理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其主要承载了学院各类学生活动信息发布、学生风采展示、师生科研成果分享等内容的推送和宣传功能。自2014年9月公众号创建以来,“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得到了心理学院师生、院友以及校内外关注心理学的人士的广泛关注,不仅成为学院对外宣传主要媒介,更发挥了重要的育人功效。

(一)用户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布

截至2019年11月25日,“北大心理人”公众号关注用户总计15845人,其中,女性约占2/3,关注用户以18—25岁的青年人为主。

2.常读用户

常读用户是指在订阅号消息列表顶部“常读订阅号”横栏常驻该公众号的用户。该指标自2019年6月开始由后台每月自动统计,截至10月底,“北大心理人”的常读用户达1705人,占关注总人数的10.96%,其中,女性占比64.63%,过半(52.14%)为18—25岁的青年人。

(二)高阅读文章分析

我们对公众号后台文章阅读量进行了统计,自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公众号共发布推文1275篇,其中包含了学术资讯、学生活动宣传、人物专访等各种类型。其中,阅读量达到1000的文章有73篇,将其进行学术、人物榜样、生活贴士等10个类型的分类,高阅读量推文各类型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图1:公众号高阅读文章各类型比例图

 

在所有高阅读量文章中,学术类的文章占比最高,达到了42%,学术类文章一般涉及心理学院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学术论坛的相关信息,可以推测关注本公众号的用户可能对学术资讯更感兴趣。其次是生活贴士类,占比为16%。居第三位的是人物榜样类图文,占比达11%,主要包括对学院教授和学生榜样人物的访谈,比如对朱露莎研究员、宋玺同学的采访都很受读者关注。

对这些文章进行了词频分析后得到的词频图如图2所示。

 

图2:高阅读文章题目词频图

 

在对73篇推文进行梳理时,发现与传导和培育价值观有关的推文总计约20篇,这些推文的主要类型为人物榜样和重大活动的展示报道。人气最高的推文为《方方院长在北京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阅读量高达9092。《【向心汇报】北大心院学子宋玺向习总书记讲成长心得(含全文)》的关注度也很高,阅读量达6270。在重大活动的追踪报道中,《青春向祖国告白》的阅读量为1712,文中记录了心院师生参与国庆70周年重大活动的点点滴滴以及思想感悟和成长收获。

通过对高阅读量的文章进行分类梳理,可以看到,传导和培育价值观的文章获得受众的关注度与文章的生动程度和价值内涵呈现正相关,比如,包含真实人物和案例的推文。青年学生更乐于并且易于接受真实人物成长过程所传递出的价值观,或者是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进行传播、能够产生思想和情感共鸣的价值理念。真实人物的成长过程往往会对青年人的成长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特殊时间的相关推送则可以借助历史大势、时代背景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和感染,激励他们不忘历史,坚守初心,肩负使命,开创未来。

(三)用户使用偏好调研

课题组依托“问卷星”网络问卷平台收集数据,对“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的部分关注用户进行问卷调研。因本研究主要关注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且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服务于北大心理学院的学生,故在取样时仅调研了心理学院在校学生的数据。

在关注了“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的填写问卷的人中,男性占比27.03%,女性占比72.97%,年龄均值为22.42岁。其中,大部分为20岁以上。这部分用户全部来自于心理学院。对这些用户的信息来源渠道进行统计,其主要信息来源渠道为微信群通知、学院微信公众号、官网,口口相传获知信息的数量极少,只占5.36%,可见对于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信息来源已经普遍转移到了网络渠道。统计结果也表明了微信公众号是青年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之一。

关于所浏览信息的类型的调查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用户对微信公众平台所传播的信息的接受具有一定的喜好倾向,其中用户对学生活动的了解愿望最高,其后是学术信息、生活贴士、党团教育与讲座信息。

对于浏览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用户在晚上睡前浏览“北大心理人”,其次的浏览较高的时间段为下午课间以及中午午饭时。这说明进行信息推送的最有效的时段为晚睡前和下午课间以及中午时段。此外,也有少量用户表示浏览频率较低,只有感兴趣的特定信息出现时才会进行浏览。

对接受公众号推文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用户接收推文的主要方式是平台推出,被动接受推送,其次通过他人的朋友圈的转发进行获取,少量用户会进入公众号进行往期内容的搜索。

对用户最感兴趣的推文内容的统计结果显示,用户关注度最高的栏目模块是“学术心潮”,关注度达68.57%,主要因为“学术心潮”的表现形式较为风趣,且包含了较多的心理学特色。在对用户比较重视的推文的特点的调查中发现,用户对推文最多的要求和期待为风趣、轻松,其次为可以获取学术资料,包含完整活动步骤和故事真实感人。

对获取思政信息的用户的主要目的进行统计显示,占比稍高的是负责党团活动,其次是对基层民主信息很感兴趣和需要入党时,说明平台推出的思政相关信息确实是能够对大家组织党团活动、了解基层民主信息和入党相关内容起到实际帮助作用。

关于未来依托微信公众号拓展思想政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形式的建议的采集结果显示,较多用户建议增加真实人物案例和时下流行的动画漫画式推送,其次的拓展形式是通过学生活动进行宣传。这些结果为我们进行公众号宣传形式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对用户影响最大的推送标题进行词频分析,词频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对用户产生影响最大的活动和人物榜样的宣传。

 

图3:对用户影响最大的推文标题的词频分析图

 

在调查目前国内微信公众平台宣传的价值观对用户身边人的影响程度时,得出的反馈结果如图4所示,分布为负偏度分布,绝大多数集中在2-5,均值3.41。这表明我们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的价值观宣传培育工作具有一定成效,但仍然有较大改进空间。

 

图4:国内平台价值观宣传对身边人的影响

 

最后,基于用户对公众号使用情况和思政信息获取情况的反馈,我们对用户对学院微信公众号未来期望进行了调查,并且进行了词频分析,分析结果如图5示,用户的期望集中在有趣和学术上,但也有部分用户盼望接收一些具有思想性的内容传播和分享,希望在价值观传导中进行一些形式上的创新。

 

图5:用户对公众号未来期望的词频分析

 

三、小结与建议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价值观培育中的功能分析与展望

在对“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的后台数据和用户调研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主动获取资讯最为重要的媒介之一。使用、关注微信公众号信息,甚至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北大心理学院师生,几乎所有学生均会关注“北大心理人”微信公众号上的信息,关注用户具有很强的用户粘性。

从公众号内容的分析及用户调研中可以看到,用户对公众号内容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学术信息上,这一类“干货”性质的文章最受用户的关注和期待。而对于思政信息、党团活动信息等,用户往往缺乏主动的关注动机,只在有关注需求(如负责相关工作等)时,才会给予重点关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正能量图文的阅读兴趣,是今后加强微信公众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从对公众号高阅读推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人物榜样的访谈和对重大活动的报道依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影响。这启示我们,学生虽然缺乏主动关注价值观培育性文章的动机,但是对国家、学校、学院的活动以及榜样人物均保持着积极的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在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应更多扮演媒介与出口的角色,同时需要更多地与线下活动相配合。在弘扬和培育价值观时,需要深挖价值内涵,树立鲜活的榜样形象,运用生动的语言,采取新颖的形式,综合影音互动等多彩的技术手段,做有内容、有温度、有故事、有形象的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微信公众号产品。

此外,微信公众平台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运用,将为新媒体在价值观培育的形式提供更多可能。在对用户的调研中可以看到,学生更期待动画、漫画等更为新颖、有趣的表现形式。微信公众平台在承载思想文化观念、传导培育价值理念、宣传榜样人物和思政活动正能量、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互动技术吸引学生关注等多个方面已有一定功效,并具有深挖潜力和提升空间,这对于创新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北大心理人”等类型的微信公众号的改进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明确和强化微信公众号的价值观培育功能定位,运营者增强传播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和自觉意识。

第二,紧抓青年学生用户需求特点,多策划编制内容充实的推文,努力提升内容产出的美观与可视化程度,丰富图文形式,减少冗余信息。

第三,图文推送时间努力更契合学生阅读时间习惯,及时、准时地完成信息传递,努力做到精准推送。

第四,加强调研,扎根实际活动和人物,深挖精神内核和价值内涵,彰显身边榜样人物的精神魅力,做好原创性的内容产出。

第五,严格把控审核机制,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受到了校内外广泛关注,这要求我们把握好内容输出的审核工作,确保思想导向、价值取向正确。

 

 

作者简介李晓鹏   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讲师

      王 剑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杨奕轩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

 

 

参考文献:

[1]王绍朋,向芃.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初探[J].知识经济,2019(18).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