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创新创业核心素质的质性研究 ——以扎根理论为主要方法

作者:庄明科 叶初阳 李 灿 邵 进 发布日期:2020-01-20

摘要:为了更为深入地探究创新创业人才所需的核心素质,同时也避免由于主试效应引起的先入为主,文章采用从下到上的扎根理论为主要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收集原始素材,再进行归纳总结和抽象提升,提炼出创新创业人才所需的核心素质。这些核心素质主要为个人能力、个性特质两个方向,同时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如团队因素、整体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等的影响。

关键词创新创业;核心素质;质性分析;扎根理论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大潮浩浩荡荡,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这不仅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进步,也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寻求更符合自身能力和兴趣的职业生涯选项。但同时,相对于创业大军而言,创新创业人才却为数不多,面向滚滚而来的市场洪流,很多创新创业者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由此可见,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成为一个创新创业者,或者说为了成为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人才,还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能力提升。

如果能总结归纳成功者的经验,而且是其经验中具有共性的点,提炼出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素质,那么不仅对于创新创业者来说,可以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对于高校而言,可以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而对于国家而言,能更快地培养出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

 

二、质性研究的方法及结果

由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是一种内隐状态能力,难以完全用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外显表征。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手段,通过结构性访谈等方法收集典型创新创业人才真实的资料,借助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类属分析,并最终从16位典型成功创业者的访谈资料中提炼他们的能力素质元素。

(一)研究方法

1.问卷法

本研究首先总结归纳了各个行业及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主要依据大五人格理论、积极心理学中的PERMA理论以及维度设置对接合益(Hay)全球通用素质模型,分析各行业职业所需核心能力,对应上述行业所需能力分析,整理修订了21项各职业核心能力测评问卷,以便对创业者的能力倾向进行研究。

2. 访谈法

  通过对典型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规范对创业者的访谈结构,同时基于素质进行提问,以便观察和评估创业者的各方面素质。

3. 扎根理论进行质性分析

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利用扎根理论自下而上的分析,在研究开始之前没有设立对创业素质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

 

表1: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示例

一级:开放编码

二级:轴心编码

一步步梳理自己的项目,逐渐微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客户提出具体要求,我们来实现他的要求,而不是开发一款产品再推荐给客户。

 

紧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置。

类属

计划性

 

 

服务意识

 

 

 

 

 

监控能力

 

属性

类属1目标明确

类属1安排合理

 

类属2尊重他人

类属2听取建议

类属2回馈处理

 

 

类属3监督他人

类属3绩效严格

类属3善用权利

维度

任务计划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二)质性分析结果

  项目在对16位创新创业人才深度访谈的原始资料借助扎根理论进行类属分析,提炼出双创人才的关键能力元素之后,又经过多轮、多方验证分析,提炼出核心概念与关键类属。从而构建出了双创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

  通过对访谈材料的归纳分析,我们将影响创新创业者成功的因素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人的能力、个人的个性特质、团队因素、外部因素和其他文化因素。

本文对个性特质、个人能力、团队因素、外部因素及其他文化因素进行了整合,主要释义如表2。他们的具体频次分布可以从图1中看出,其中个人能力和个性特质是影响双创结果的核心素质,团队因素和外部因素也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而企业文化和品牌知名度等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稍弱。

 

  表2:创新创业影响因素释义

影响因素

释义

个人能力

主要是那些可以随着练习或者经验得到较大提升的,后天获得的能力。

个性特质

指的是与个人的人格特质相关的,较为稳定的一些行为倾向。

团队因素

其他团队成员以及团队之间的成员关系、分工以及利益分配等。

外部因素

是指创业团队之外的一些影响因素,如经济形式、行业发展态势和投资等。

文化因素

与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有关。

 

         

图1:创新创业影响因素频次分布图

1.个人能力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发现监控能力、沟通能力、经验总结、学习能力、执行能力、领导力、知识技术、机会识别、信息收集、创新能力、规划能力、策划能力、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预见性的高低均被反映与创新创业的成功与否有关。具体频次可见图2。由于图幅限制,在个人能力频次分布图中没有体现频次为1的因素。

 

图2:个人能力频次分布图

 

  监控能力指的是个人能对应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现状,对计划做出调整和改变,坚持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在访谈中,曾有来访者这样描述他们的情况:“在公司融资不利,项目进展停滞的情况下,大家仍坚持产品的开发,保证产品上线的时间节点。”这就很好地体现了监控能力。

  沟通能力指的是在双创项目的过程中,与团队内外各方沟通交流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沟通能力强的个体,更容易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目标。一位从事专利知识产权领域的双创人士表述他们曾为了一个项目“跟很多家审计公司去沟通,来保证双方合作时是一体地为客户服务的。”

  经验总结和学习能力则比较好理解,在从事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身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付当前任务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从试错中发现规律,避免重蹈覆辙,积累经验,也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经验和学习的成果也会在知识技术这一维度得到体现。相应的,本身知识技术较硬的双创人员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总结能力。

  领导力和执行能力常出现在同一个个体的身上,领导力的一大要求就是掌控全局,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团队成员顺利完成任务,这每一步监测、分配、协调、沟通都需要一一落实才能完成这一点,可以说领导力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复合能力。

  信息收集和机会识别能力,也总是同时出现。只有在存在足够多的信息作为判断依据的情况下,双创人员才能更好地对机会和挑战进行判断。有访谈对象如此评价正在进行的黄页项目:“项目落地很好,起码能走上稳健的发展,并且在市场目前还没看到有效地结合这些亮点功能的为这三端服务的产品。”他对项目能稳健发展的判断依据就来自于当前的时长情况。

  最后还有部分双创个体提及了创新能力和规划能力,它们在创新创业中也非常重要。

2.个性特质

  与双创能力相关的个性特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绪管理、坚持性、计划性、决断力、细致高效、积极乐观、服务精神、成就导向、开放性、人文关怀、真诚、责任心、精力、严格、主动性、准备充分、自信心。同样为了避免偶然性,在图3统计中,省略了只出现一次的经历、严格、主动性、准备充分和自信心。具体频次请见图3。

图3:个性特质分布频次图

 

  在个性特质方面,双创人才们最看重的是情绪管理,在他们看来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访谈对象这样解释:“心情都是一时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把这个沮丧的心情转化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动力。”

  除此之外,坚持性、计划性、决断力以及细致高效也受到了很多双创人才的重视。坚持性指的是在遇到了阻碍的时候,个人也会坚持不懈不放弃,能体现出双创人才往往需要较高的意志品质;计划性指的是,在任务开始之前,个人已经对它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和计划,并且会努力遵循计划去完成;决断力则是指在遇到一些两难问题,或者是不确定结果的情景时,个人能坚持初心,勇于抓住时机做出决定,并愿意承担决定的后果;细致高效是指在任务的整体过程中,投入以充分的耐心和细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同时,积极乐观也被不少双创人才提到。创新创业过程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顺利是其中最为幸运的偶然情况,各种意外和艰难险阻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双创人才情绪敏感,抗挫折能力又较低,很可能半途而废。有一个来访者曾描述,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是他带领着其他合伙人一起憧憬公司最后上市的前景,才捱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另外,开放性、人文关怀、真诚和责任心也对塑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团队因素

  在本研究中,双创的成功与否与以下这些团队因素有关,包括制度规范、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团队建设、凝聚力、团队精神、人才培养、重视员工,具体数据如图4所示。

 

图4:团队因素频次分布图

 

  团队因素可以被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团队整体规划和分工;二是团队人际和谐;三是团队中的个体发展。

 

表3:团队因素构成

 

  在团队的整体规划和分工上,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长期发展;其次团队成员的搭建与分工也非常重要,大家各司其职,一致向目标努力。曾有访谈对象这样描述:“我们设立了一整套关于公司内部的股权激励制度,对股东制度不断地完善,使公司的这一制度一直坚持到现在。”完善的制度也有利于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的产生。

  在团队的人际关系上,因为是创新创业型企业,往往规模较小,更经不起团队之间的内部损耗,需要所有成员向着同一方向努力,这就对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创始阶段,合伙人往往都是有想法的人,如果此时没有磨合好,可能对后期的发展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从一个受访者的描述中我们也能看出团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成立初期,由于公司规模较小,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管理,前期主要是我们四名创始人的磨合阶段。”

最后,所有的团队其实都是由单个个体组成的,如果团队中的个体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感受不到组织带来的关爱和归属感,组织最后也会分崩离析,因此组织中的人才培养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

4.外部因素及其他文化因素

  另外,与双创能力相关的外部因素及其他文化,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外部因素可以分为鼓励认可、支持帮助、政策制度、行业行情和机遇;其他文化因素可以分为企业文化和品牌知名度两项。

 

 

图5:外部因素频次分布图

 

 

图6:其他文化因素频次分布图

  在外部因素中,被提及频次最多的其实是来自外界的鼓励和认可,这对发展中的创新创业团队来说,很可能是挫折中的一点曙光,是坚持他们发展下去的动力。这一阶段的初创企业可能还没有盈利,甚至面对着朝不保夕的窘境,但不管是来自用户还是来自投资人,甚至是一些亲友的鼓励支持,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珍贵,可以点亮创业者的初心。同时,各方给予的支持帮助,以及政府的政策制度优惠对于这一阶段的初创团队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有很多创业者就是受到了政策的帮助,从而度过了难关,如我们的一个受访者表示:“最后我们的项目被推荐到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到了一间80多平的房子。”

  而在其他文化因素中,企业文化和品牌知名度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扎根理论对双创人才的访谈材料进行质性分析,突出了个人能力特点中与创业相关的因素,优化了双创人才素质模型:

 

图7: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模型

 

  双创人才的能力素质构成及相关特征,为立志创新创业的人士提供了理想的发展方向,也为高校优秀人才培养提供了理想的目标,结合我们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本研究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以下启示。

  从学校方面考虑,首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增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其次规划建立双创素质培养课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所需素质;同时还可以举办专题培训,增加学生对目标行业的认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针对具有创业意向的个体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创新创业跟踪扶持。

  从社会角度考虑,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政府政策支持,引导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来,同时对于创业项目要加强把控和要求,把更多的政策倾斜应用到切实需要的项目上。

  最后,从个人角度来分析,创新创业的个体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创新创业是一项有目的性的行为,而非为了逃避就业的保底选项。同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双创个体都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素养,对照自己的目标行业所需的特质做针对性提高。另外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简介:庄明科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副教授

     叶初阳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职员 研究助理

     李 灿 南京大学教务处处长助理、实践科科长 助理研究员

     邵 进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研究员

本文系基金项目“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编号16CCJG01Z0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