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党的科学理论武装的若干思考

作者:杨薏璇 发布日期:2020-01-17

摘要:基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的“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的目标,文章立足高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理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从高校党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及青年成长成才等维度,分析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助力青年加强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当代高校青年所处环境特点及其自身特征,联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高校做好青年思政工作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校青年;党的科学理论;思政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深刻阐述了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意义。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力量中最积极、最蓬勃、最有朝气的一支队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伊始,青年就成为其最坚定的接受者、最积极的传播者、最有力的呐喊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群体,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加强青年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是高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想根基牢不牢决定着青年成长的方向和成才的格局。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展望新征程,如何更好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是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必须下大力气研究、下真功夫推动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的必要性

(一)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是高校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一是有助于夯实高校党组织政治建设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思想旗帜、时代纲领、主流理论,也必然是夯实青年科学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推动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基本依托,也是高校党委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二是有助于加强高校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话语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经济格局加速重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境外势力针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攻击也在日益加剧。为了牢牢把握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高校党组织必须按照新时代思政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新要求,努力适应青年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向青年大力宣传党的科学理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更好认清形势、保持定力,坚守正确的立场和原则。三是有助于增强党对高校青年的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想要赢得青年,必须做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推动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全面认识党、深入理解党的科学理论的过程,是促进党组织与广大青年在思想上相通、在情感上相知的过程,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将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形成青年与党、与祖国共成长、共奋进的蓬勃力量。

(二)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是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需要

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党中央就做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一是有助于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体现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更要体现在高校的具体育人成果上。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让青年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让青年了解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让青年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校擦亮底色、坚持特色最实质、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二是有助于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后备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高校青年的人生主题就是投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进行的伟大斗争。当代大学生,特别是“95后”“00后”青年,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生、在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一代,成长历程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前进道路上纷繁复杂的环境形势和各类风险考验,需要通过学懂弄通做实党的科学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培养斗争精神、树立斗争意识、提升斗争本领提供理论保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不断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将助力青年接好接力棒、跑出好成绩。

(三)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是助力高校青年实现成才成长的重要基础

青年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期、职业生涯起步期,是否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思想指引,对于青年实现自身成才成长至关重要。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一是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当前,高校青年群体是在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又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能为保护青年免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腐蚀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并能引导青年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个人价值的最高追求。二是有利于青年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等作出全面阐述,为青年树立了道德标杆、明确了道德底线,能帮助广大青年在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规范的约束下健康成长。三是有利于青年掌握科学的方法论,高校青年的阅历、实践普遍存在不足,政治、大局意识有待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高超智慧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鲜活教材,有助于青年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充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二、新时代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一是明确主体责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青年工作做得好不好,青年能否有效夯实思想政治武装,关键也在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工作、青年工作等重要论述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从党、国家和教育工作的大局出发,重视带动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学习,自觉承担起主体责任,将其作为中心任务之一抓紧抓好,纳入党建要点和议事日程,并在工作分解时,将责任和动力逐层传导、压实至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推动形成由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经常性直接推动、指导、参与相关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统筹引领。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一方面,突出学习的政治性,引导学习教育活动始终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这一主旨开展,确保青年学习教育不走偏、不变味;另一方面,运用整体思维,将推动青年开展党的科学理论学习与其他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合理整合、利用和配置各类资源,通过将青年理论学习与党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机衔接等方式,找准结合点,做到精准发力。

三是形成组织合力。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高校组织、宣传、学工、群团等部门以及基层院系要根据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各有侧重,形成合力,特别是共青团要主动作为,发挥积极作用。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团组织增强向青年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各级团组织也要经常地向党组织汇报青年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的相关情况,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用青春的语言和方式,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核心要义。

(二)强化目标导向

一是明确学习目标。目标决定高度,目标指引方向。高校谋划推动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学习,必须立足于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把广大青年开展理论学习的目标统一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来,引导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来,聚焦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艰苦奋斗上来,使青年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的过程成为思想政治接受洗礼、奋斗目标逐渐明晰的过程,成为培育攻坚克难精神、激发报效国家斗志的过程,成为夯实理论基础、增强思维本领的过程,成为提升综合素质、涵养道德情操的过程。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只有从查摆问题入手、摸清高校青年党的科学理论学习的瓶颈所在,才能更好地追根溯源、解决问题。要主动贴近青年,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通过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青年对理论学习的真正诉求与困惑,为有的放矢地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工作策略提供基础;要重视调查研究,围绕青年的学习状况、优势短板、学习诉求等方面,加强梳理分析和研究总结,将零碎性、片面性信息系统化、深刻化,汇总提炼出有效引导青年加强科学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工作针对性、科学性、预见性;要充分信任青年,广泛征求青年对于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建议,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习教育的各项制度安排、活动设计、保障措施等内容能够体现青年的意志、利益和要求。

(三)做好顶层设计

一是做好机制设计。推动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学习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形成科学的长效工作机制。高校党委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将青年理论学习工作有机纳入学校整体的相关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制度措施;要加强计划管理,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的工作方案和学习计划,细化学习任务与目标,使青年的科学理论学习常态化、日常化,帮助青年克服惰性思维、树立良好学习习惯;要加强定期检验,既通过课时、学时、频次等可量化指标,又通过实际运用效果、思想认识提升等评价类指标,全面了解青年的学习进展和成效,不断调整优化工作策略。

二是加强分类推进。高校青年整体特征相似,但是也有年级、院系、专业之分,还存在青年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推动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学习要打好 “点线面”的“组合拳”,在“面”上广泛覆盖的前提下,既在“线”上分类引领,结合各年级、各院系、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差异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相关工作;又在“点”上因人施策,比如,要注重抓好青年学生骨干的理论学习,发挥好骨干的“头雁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青年群体的集体学习和整体进步;再如,要依托学生工作系统通过日常工作、社团活动、谈心谈话、心理辅导等渠道掌握的学生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在思想深处正本清流,发挥荡涤心灵、启迪人生的作用。

三、新时代推动高校青年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的主要做法

一是丰富学习形式。青年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教育和引导不能采取简单划一的模式,而是应围绕其特点与需求,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一方面,要做好守正出新,传承运用好党在长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基本形式;另一方面,要加强模式创新,适当采取知识竞赛、观影参观等多种方式,特别是与时俱进地利用网络新技术和新方法,树立起党的科学理论学习时尚活泼、生机勃勃的青春形象。此外,要加强多措并举,运用宿舍楼道电视、微信微博、电子邮件、书本纸媒等各类载体,全天候、全覆盖地对党的科学理论进行宣传和解读,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学习氛围,同时以请进来、走出去、联学共建等方式,为各高校、各院系、各年级青年群体之间、青年与其他群体之间搭建思维碰撞、互学互鉴的平台。

二是加强引导激励。青年处于成长与发展的起步期,需要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加强正向引导、关心厚爱。要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用鲜活的故事和朴实的话语打动青年,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青年,变“说教”为互动、变“灌输”为心理认同。发挥“传帮带”作用,由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资深党员、专家学者通过讲座分享、党团课讲授、答疑解惑等方式,帮助青年弥补阅历和能力不足的短板,并可以探讨采取“导师制”“结对子”等一对一的方式,给予青年个体更多正面性激励、针对性指导;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青年党员、优秀团员的现身说法,有效发挥朋辈教育作用,让青年切实感受到科学理论的真理力。

三是统筹学习安排。处理好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集中性学习和经常性学习等关系。应继续发挥好集体学习机制的作用,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精心策划和组织,将其作为提升青年学习的整体水平、把握青年学习的整体进度的重要抓手;应注重激发青年学习意愿,广泛提供学习资料和工具,注重授之以渔,帮助其培养个良好学习习惯,自主解决知识死角。同时,应充分借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做法,探索通过组织集中性学习,例如开展持续一段时期的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开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专题培训班等,帮助青年提升科学理论的系统全面认识,并通过开展经常性、高频率的学习,持续跟进领悟党的创新理论。

四是搭建实践平台。基于青年普遍乐于挑战、敢于创新的特点,高校应因势利导,把青年科学理论学习与青年成长成才的目标紧密结合,统筹各方力量,引导青年“迈开步子、沉下身子”,为青年参与就业见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创造机会,通过志愿服务、乡村调研、岗位实践等形式,强化“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教育,使青年在增进对国情、社情、民情了解的基础上,更好理解党的科学理论的现实依据和时代背景,增强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的本领,不断提高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简介:杨薏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团委常务副书记 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