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3期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现代化挑战

作者:王心彤 许 扬 徐国旺 发布日期:2019-11-28

摘要:规范化的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伴随现代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不断深入与扩大,意识形态建构面临现代化的新挑战,意识形态教育也迎来发展中的新问题,面对新自由主义复出、网络文化交锋尖锐、腐朽思想沉渣泛起这些目前较为突出的现实挑战,文章尝试提出解决途径并为今后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一、意识形态教育及其价值

 据词源性考证,“意识形态”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哲学家、政治家特拉西在其论著《意识形态的要素》中首先提出,试图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哲学基础的“观念科学”。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思潮和观念变得系统化,并依托阶级与利益集团用来作为夺取政权的手段,意识形态的发展逐渐与阶层利益相关联。“在与其资产阶级对手进行斗争时,马克思主义重新发现,在历史事件和政治事件中,不可能有‘纯理论’。它看到,在每一种理论的背后,都埋伏着集团的观点。集团思维这种现象依照利益以及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表现出来,马克思把这种现象称为意识形态。”[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的论述:“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在内容上是虚假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实践导向,这成为了其真实性产生的源泉,因此不难理解,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态度,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特别论述到:如果从观念上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2]

我国国家领导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早有论述。毛泽东曾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胡锦涛也对意识形态问题高度关注,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同等关键,如若我们不敏感、不研究、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甚至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3]对于任何宣传“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观”“历史虚无主义”的行为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决地反对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

当前,我国国内错误思潮此起彼伏,文化交锋日趋激烈,面对腐朽思想沉渣泛起,“颜色革命”蠢蠢欲动的局面,网络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战场。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独具特殊地位。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抓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站位、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教育的视野与格局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意识形态教育当前面临的挑战及解决途径

意识形态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具体分为三个节点,即思想观念呈系统化和体系化、承载某一群体而产生的控制力、最终到达内生的影响力。政治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旗帜和号召,在现实中被逐渐消解,具有“现代社会气质”的现代权威和世俗化精神与传统意识形态产生冲突。当前,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对我国伺机实行意识形态渗透、文化输出,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形式瓦解社会主义政权,值得注意的是,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与手段正在以我们不曾察觉的形式逐渐侵入,十几年前,以美国“三片”(即芯片、薯片、大片)输入为代表的文化入侵近乎洗脑式地将中国年轻人卷入其中,甚至迷恋、崇拜,这股难以控制的思想意识流,流向我国正蓬勃发展的广大农村地区,一些文化水平低的群众毫无判断力,更无抵抗力,也同时流向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学校园里正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的手机里。

(一)新自由主义复出

新自由主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非偶然,面对无产阶级力量的上升,和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社会经济危机,以国际金融资本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认为,只有打垮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彻底破坏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才能改变世界范围利润率下降的不利局面,进而加强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为此,新自由资本主义开始以各种标榜“私有化”“解除管制”“自由贸易”的手段掀起席卷社会的浪潮。

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集团,尤其是其中的金融资本的支持下,美国财政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直接推动下,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某些集团的接应下,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新自由主义鼓吹并坚持“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上世纪六十年代,很多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甚至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直至纠正新自由主义政策后,情况才发生好转。直至今日,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矛盾都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相关,对青少年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觑。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面对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局面,高校党委更要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牢牢坚守作为共产党员的底线,抓牢党团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坚决反对一切剥削、歪曲和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和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破除一切顽劣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行为,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出现的困难与挑战。越是斗争险峻我们越是要迎难而上,有效地将社会条件和文化校园内部环境相结合,点燃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同学们爱国热情,诸如此类的生动思政教育课堂比比皆是,高校如今流行的思政主题班会、爱国题材电影展映、重温升国旗仪式等,向共和国比心的行动和信念需要不断地挖掘和深化。

(二)网络文化交锋尖锐

意识形态斗争总是从文化领域入手,“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正力图输出其意识形态,实现全球政治霸权与道德领导权。”[5]美国的“三片”输入就是一种文化渗透。美国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无形中悄然弥漫着用新自由主义解构深化改革开放、用西方宪政民主曲解人民民主专政、用西方“普世价值观”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历史虚无主义扭曲和否定中共党史以及改革开放史、用炒作热点敏感话题制造意识形态事件等等。加之我国社会部分青年人理想信念缺乏极易丧失价值判断,最终走向随波逐流的队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7.68亿人,手机网民有6.94亿人,网络已经构成了一个新的、强大的舆论场,新闻和信息的获取80%都是通过新媒体。因此,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

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外体制内等界限愈益模糊,构成日益复杂的大舆论场,更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公开性、多元性、冲突性、匿名性、无界性、难控性等特点。网络往往成为负面舆情发酵、错误思想传播的策源地和放大器,新形势下掌握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是管理好互联网,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主权和政权。

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学生在哪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亿多,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网络舆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高校网络敏感区相对集中于各大论坛。在这个舆论的主战场,信息纷繁复杂,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就是要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任何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守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在高校学生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很复杂,有的是认识模糊问题、有的是思想方法问题、有的是政治立场问题,情况不同,但检验标准永远是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牢牢坚守本位、提高站位,网络战线将会开拓出更利于学生发展的红色阵地,成为学生的第二思政课堂。

(三)腐朽思想沉渣泛起

十九大要求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决同一切剥削、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西方“宪政民主”仍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意识形态工作本质是争夺人心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如何获取和抓住民心,想民所想、从最广大人民的立场出发,需要我们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保持思想上的最大敏锐感和开放包容性,不断地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不断保持思想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前,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受到新的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在一定范围滋长蔓延,道德失范、唯利是图、低俗庸俗媚俗等行为现象屡屡突破公序良俗底线。

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渗透遏制,敌对国家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围堵,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就不会改变。

提高意识形态鉴别力和学习力,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适当了解思想意识形态的热点问题,把握和坚守底线原则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在针对西方媒体阐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时说:“说我是改革派是真的,可是我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如果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保守派,那么也可以说我是保守派。比较实际的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可见,其足具意识形态智慧。同样地,作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工作者,更要有传播和强化正确价值观的使命感,让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不仅在课堂上有教师的职业精神引领,这种价值教育更能够出课堂、进校园,让学生在第二课堂充分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正向引导,对于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王心彤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许 扬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团委书记    助理研究员

      徐国旺  北京大学药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参考文献:

[1](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6,13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5]余培源.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及其当代意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