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杨 超 安晶丹 郭砚浓 发布日期:2019-07-15

摘要:文章以北京大学为例,通过理论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在要素在高校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科人才选拔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环节,不仅对大学生意义非凡,而且对中学生乃至全社会都有重要影响。本科招生队伍是高校中越来越庞大和重要的一支育人力量,在与中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代表着大学的价值形象;在进行人才选拔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着价值引导;在分享大学信息的时候,传递着价值力量。同时,价值认同在中学生选择大学的过程中也逐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要素。

关键词:核心价值;人才选拔;招生队伍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如总书记所强调,北京大学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使命,所立之德是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向上品格与担当,所树之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招生工作的积极作用,对人才选拔和培养以及加强招生工作队伍建设都意义重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北大精神内涵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的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逐渐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伤痛意识与赶超意识,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渐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不仅如此,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只有真正内化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并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从内涵上来讲,北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内在统一的。

在精神文化需求与教育工作新形势的推动下,北大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北京大学做出了积极回应,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做好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具体到学校各个领域的每项工作中,都应该根据工作职责和实际情况,落实好立德树人工作。

招生是育人之始,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到招生工作在立德树人和全过程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从年龄阶段特征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18岁左右正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面对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招生工作并不是简单的纸面工作,而是一次能与众多考生与家长充分交流与沟通、形象立体地传播高校核心价值的重要一环,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第一步,承担着帮助广大青少年“扣好第一颗扣子”的使命与责任。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真正做到以德选人、以德育人,这既符合北大的精神内涵,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招生工作人员更需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好人才入口,为中学生做好榜样。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科招生工作

目前,招生工作呈现出前置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优秀中学生与大学的接触一般从中学阶段便开始,而非高考结束后。高校与学生个体的选择之间也存在相互性。根据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的主导话语体系对于个体具有很强的询唤作用,高校德育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也有相应的感召作用。就北京大学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思想内核上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广大中学生通过与招生一线人员的亲密接触与悉心沟通,在认同北京大学核心价值的同时也在更深的层面上认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核心“软实力”,招生一线人员在与中学生群体,尤其是成绩优异的中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在对中学生进行考察时,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并且贯穿始终的要素,而考生和家长对一所大学的认同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一所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为了更好地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本科招生工作的重要意义,除了理论研究之外,我们还做了问卷调查,并对一线招生老师进行了访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贴近北大价值形象的五个高频词汇分别为自由、多元、情怀、民主与包容,其中“自由”(73.6%)与“民主”(42.4%)两个关键词不仅是北大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这不仅说明同学们在进入北京大学之前,对于北大与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认同建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之上,也说明了北京大学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文化精神建设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多数的招生一线工作人员在进行招生宣讲、提供咨询的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与一线招生老师进行访谈,我们了解到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在招生队伍教职工群体中起到积极引领作用,从而指导招生实践。

(一)招生主体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1.招生队伍的构成

初步统计,北京大学招生队伍由学校43个院系和35个职能部门的385名教职工,以及1121名学生志愿者组成,参与总人数超过了1500人,在学校中是一支规模大、覆盖面广的师生队伍。这支队伍不仅是北大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与一届又一届的北大本科新生最先接触、最先熟悉并受到其深入影响的队伍。招生队伍中的教职工不仅对新北大人有着言传身教的重大影响,对于招生队伍中的众多学生志愿者来说更是良师益友。

超过1100名的学生志愿者作为招生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一位招生老师一样深入招生最前线,与考生进行直接接触。他们是成绩优异、综合能力突出、政治素养过硬的优秀北大学子,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而在招生过程中,与广大中学生同样作为学生的学生志愿者有着天然优势: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拥有同样的话语体系,更容易在心理上接触到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听见他们的声音与需求。而作为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也是众多中学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招生对象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位招生学生志愿者的价值水准与工作能力都会对招生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2.发挥影响的主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针对我国特有的国情反映在招生工作中需要着重注意的两方面问题,北大对具体的招生标准进行了详细而科学地研究与实践。

(1)价值传递与认同

对于中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书本中的概念,更应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同学们对于北京大学责任与使命的共鸣,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认同。

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张同学说:“北京大学的悠久历史传统和文化让我深深着迷,但在来到北大之前,我对北大的了解有限,通过接触招生组老师和两位学姐让我知道‘原来北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是这样的呀’,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向上的品格与担当。”

数学科学学院的赵同学说:“高中阶段听过两次北大招生组老师的宣讲会,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喜欢北京大学招生组的老师们,所以我喜欢这所学校,选择北大也是因为我也想成为他们那样的北大人。”

这些质朴的话收录在招生工作者的工作笔记中,也是北京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剪影。

同时,北京大学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农村生源比例的精神,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通过“筑梦计划”及国家专项计划招收农村优秀学生,在自主招生和“博雅计划”招生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农村地区中学和农村户籍考生,将北大的正能量、北大的核心价值传递给边远、贫困地区的“寒门”学子,助力一批勤奋刻苦、意志坚定的“寒门”学子能够奋发图强,圆梦北大。

(2)选拔标准与导向

北京大学一直在努力探索完善人才选拔体系。在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评价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自主选拔的首要评价标准,这有效弥补了“唯分数论”人才选拔制度所带来的不足,也对中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就北京大学近些年的“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来说,其通过综合评价模式招收考生,要求学生“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学业优秀”,以符合北京大学“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名曾经参加自主招生面试的老师提到,一次面试过程中遇到了一位知识储备非常全面的同学,老师们公认很优秀,而他作为面试官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决定一个人未来走多高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这个同学提到了基础知识、提到了广阔视野,而面试老师告诉他,价值观是不能被忽略的,后来,这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圆梦北大,再次遇到这位老师时说,他清楚的记得当年面试时老师的教诲,“在成长中非常注重自身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格修养的养成,觉得自己更加全面了。”

(二)招生对象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中学生群体的价值接受与认同

本文以问卷的形式,通过具体问题设置,重点对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第一,不同背景与条件下,招生工作中能够实现接触并影响招收对象的最有效路径。第二,招收对象群体对于北大及北大精神的理解与认可程度,及其对于选择北大之间的关系。第三,北大的精神文化教育对同学价值观念与思想素质的塑造作用。由于以招生组形式展开招生工作的模式主要适用于本科生招生阶段,因此本文对于招生工作中学生群体的认知与需求的探索也将以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进入北大学习的优秀学生有着共同的优秀品质,也有着不同的个人见解,每个同学完成从中学生到本科生身份转换的过程也有所不同。不同的中学教育背景、个人理想追求,不同的招生方式与录取情况及对北大不同的价值认同等,都对具体的招生工作产生着影响。参与调查的同学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示会着重考虑招生组建议,在被问及由谁来做最终报考选择时,88.8%的同学均表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要由自己决定,这一批同学中有30%以上从小就将考入北大作为自己的梦想,对北大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与追求,除了学校声誉之外,有72.8%的同学将北大的文化积淀作为选择北大的理由。由此也体现了北京大学在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继续深化思政工作在学校教育与招生工作中的必要性。

从获取招生信息的来源来看,60.8%的同学是在高考前通过北大招生组获取与北大相关的信息,而考取北大的学长学姐(56%)和北大各种体验营活动(31.2%)也占到很大比例。体验营和北大学长学姐对于中学生们而言,有更高的亲切度与感染力,通过对校园与校园文化的直接接触,以及有说服力的亲身经历讲述,北大的价值与精神感染力得到了传播,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而这种精神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在中学生进入北大之后也持续发挥着作用。同学们对于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生活满意程度高达90%以上,其中更是有近10%的同学认为整体情况比自己预期的更加满意,同学们在自己认可的校园中全方位成长。除了知识以外,在成为引领未来人才的过程中,60.8%的同学认为“思想”是最重要的素质,此外还包括“创新”(37.6%)、“品格”(20.8%)和“自律”(20%)等一系列素质。可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施通识教育和全人格培养,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重用。

2.中学生家长群体的价值认同

个体的原生家庭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和思想体系,除了中学生是招生工作的主体外,学生亲属圈即家长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也与中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高度相关,因此中学生家长是本科招生工作和价值传递的重要对象群体。一线招生工作人员经常需要与中学生的父母以及相关亲朋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相关情况,传递北大信息和价值能量。

同时,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线上平台成为了传播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北京大学招生办公众号用户数据显示,中学生家长及老师等周边群体高度关注招办公众号发布的相关信息,也是招办公众号主要的用户阅读和分享群体,因此,越来越多的招生政策和录取信息、学科专业介绍、北大名师风采和学长学姐榜样以及北大校园文化生活等通过“北京大学招生办”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在招办公众号运行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与体现,从不同的侧面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北大人才选拔培养理念。例如,在《十九大代表、党委书记郝平: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篇文章在公众号上发表后,一位学生家长留言:“北大,培养社会精英,担当社会责任,引领国家进步”;在《我们的新时代|韩毓海:伟大也要有人懂》推文中,一条留言称:“说得真好!让我这个曾经得、却没上过大学的学生受益匪浅啊”;在曹文轩老师的采访文章《他是一名“教授作家”》发表之后,一位家长留言:“想当年,儿子在初中开学典礼上初识曹文轩老师,我和孩子一起聆听了他的讲座,记忆犹新。”类似这样的留言还有很多,可见,立德树人不仅仅存在于校园和课堂之中,很多在课堂之前就已经发生,并且对更大的群体有着更广泛的影响。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本科人才选拔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环节,不仅对大学生,而且对中学生以及全社会都有重要影响。本科招生队伍是高校中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重要的一支育人力量,在与中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代表着大学的价值形象;在进行人才选拔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着价值引导;在分享大学信息的时候,传递着价值力量。而这些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作,对考生、家长及全社会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好老师以理想信念指引招生育人,以道德情操践行言传身教,教师的职能绝不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通过广大招生队伍教职工的言传身教,学生感受到了信仰和真理的力量,感受到党和党的事业的伟大,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通过对教职工在招生工作中践行核心价值研究,能够更好地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光荣传统,不断提升招生队伍修养水平,有效指导招生工作,为北大“立德树人”、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杨 超 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办公室主任、辽宁招生组组长 助理研究员

     安晶丹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专职辅导员 研究实习员

     郭砚浓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本科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