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首都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为例

作者:王心彤 许 扬 发布日期:2019-07-14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独具特殊地位和研究意义。网络新技术、新媒介、新的思想文化热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并存。网络时代对学生党建工作既是机遇又存在挑战,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更需要应用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继续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网络时代的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高校改革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都采取了诸多措施,2016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独具特殊地位,高校党的工作对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是全党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全党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

自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在一切高等学校中,应当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正式确立了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彻底改变了单纯的校长负责制的传统,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学生党支部规模迅速扩大,进而增强了学生党支部力量,完善了高校管理体制。“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2]同样,网络时代更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

一、中央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

党中央和北京市市委历来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追溯至解放前,北京高校就是党的重要基地。据史料可查,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中共一大时,北京大学的校友有21人,约占全党党员数量的40%。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尤为注重党建工作,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党的建设”称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到解放前,北京各大学均已建立了党支部,2018年,据最新党员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最新统计的党员人数已达到9000多万人,可见党的基础力量之强,并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强。

直至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批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014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中央自2014年陆续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办发[2014]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体现出中共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与此同时,高校党建工作同样存在问题,例如:入党动机复杂化、功利化倾向明显;基层党组织地位不高、功能弱化;学生党支部过于分散导致凝聚力不强、党员归属感弱;学生党员意识较弱、思想入党滞后于行为入党等等。可见,高校党建工作正面临重大机遇,同时也经受着巨大考验。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科学应用到人生的问题,则更动人心弦,科学在不断地增加人类幸福的可能。”[3]我国正处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伴随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的日益变化也越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也对当今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被信息时代包裹,各角落到处弥漫着的都是苹果的iPad,google的标牌,阿迪的鞋子,壳牌的石油,可口可乐与麦当劳,以及欧美大片……“用海德格尔的说法,现代技术所引致的‘新时代’是对整个世界的重新构造。于是被‘碎片化’的世界逐渐的缺少稳定性,可靠性,甚至更加光怪陆离,不可捉摸。”[4]

面对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国家“三片输入”政策(薯片、大片、芯片),让一部分率先明白起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感到惶恐错愕,这些带有极度吸引力与诱惑力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让中国感到猝不及防。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负面效应可想而知。网络时代娱乐蔓延,已成现实。网络上过度的廉价信息与物质,极大剥夺了学生的时间、空间以及聆听自我内心声音的机会,消费至上的环境使学生更易功利化,产生一种惰性思想,无疑让读书学习的精力大大缩减。充斥着低级趣味的部分网络空间,甚至使一部分学生陷入价值观扭曲的现状。大范围内的世界形势与小领域内的国情、社情日益变化,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组织建设教育都是明显的挑战。经调研发现,无论对于党员或非党员而言,思想建设都是当前学生党支部发展的首要挑战,在随机采访的学生中,我们发现不少党支部书记认为网络时代人心涣散,党支部队伍不好带。网络时代带给团队建设的冲击变得更加多元化,甚至已经渗透到党的思想建设中,严重影响着党支部建设质量和创新发展,如何更好地推进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此外,学生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素养和组织建设问题也较为突出,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党支书都是高中入党,对于高校发展党员程序并不熟悉,导致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不严谨、不准确的情况。有的党支部书记自身理论觉悟差,无法深入带领支部开展学习活动。在组织建设中,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三会一课制度的实施情况,很多党支部书记将一次简单的学习座谈等同于一次党支部活动或党小组会,严重影响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的良好秩序,为党员树立了错误的价值导向。

类别* 学生党支部建设核心挑战交叉制表

与此同时,网络时代也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高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实践,为党员广泛利用其手中的民主权利来监督党的工作、普遍参与决策、充分实现党内民主开辟了便捷的通道。”[5]随着网络平台与技术的发展,使党建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为学生党支部开展更多形式的教育活动提供平台,应用新媒体技术更使党建工作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利于引入创新机制,为高校党建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措施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学生中最基层组织,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与纽带,更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单位,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战斗堡垒。学生党组织在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党员教育以及党支部生活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出更适合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措施与方法。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思想理论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北京部分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契合网络时代背景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有深度的思想理论建设活动:北京建筑大学建立的“主讲主问制”理论学习模式,将定期开展的支部理论学习转化为两位主讲人与两位提问人积极互动,其他党员参与的一种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全新模式,更调动了所有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的“党员读书笔记制度”,在提升学生党员理论修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建设,将党的历史与自我感受有机统一,达到了心耕的作用,使不少党员真正做到了思想入党;北京邮电大学在学生宿舍建立的“党员先锋阵地”,使长久以来开展党员活动的学生有了一块固定的学习和活动场所,有利于形成长久的良性机制,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延安大学建立的“红色资源基地”,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讲述延安故事,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挖掘延安精神的内涵,增强学生党性修养的深度,更突出传递着延安精神;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国防七校(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开展“红色实践教育”,追寻红军足迹,使青年学子重温长征精神。

思想理论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学生党员的身份偏于年轻化、富于创新性,开展理论教育更应注重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收效显著。

(二)完善支部工作机制与设置

当前,高校多采取按照院(系)自然班级或年级分布划分党支部的模式,大部分均将支部建在班上,树立一种“党员是永不换届的班委”的观念,积极发挥党员的影响作用和榜样力量。此外,支部设置方式的多样化在当前高校体现得逐渐明显,我们的群团组织、学生社团以及学生社区中更多涌现出与支部交叉联合设置的景象,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促进社团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的传播与整体发展。

我们的支部深入到群众中,与广大学生融为一体,互帮互助,贯彻了党组织的群众路线理念,发挥了党支部积极引领和模范作用。应采取多种方式民主选举出深受群体信任的委员,更好地使支部发挥更大作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三)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互联网的诞生,给人类发展带来新机遇,给社会发展带来新课题,也给高校党支部建设带来新视角与新思路。互联网是创新的热土,青年人是创新的主角,应积极发挥青年大学生党员的创新作用,以新颖活泼的形式提升党建工作的吸引力,从而加强党支部队伍凝聚力。

党内民主与团结是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在党组织自身建设中,积极运用创新思想,如:“给党员过政治生日”,见证学生党员的成长变化;“重温入党志愿”,学生党员一般党龄较短,从入学到毕业,短短几年间,身份迎来了转变,在走向社会之前重温入党志愿,更好地牢记党员义务,激发服务社会的热情;“党员宿舍挂牌”活动,对党员自身是一种关怀,帮助党员增强身份意识,更好地树立服务观念,同时以身作则,感染身边的学生群众,树立党组织的光辉形象。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告别了落后与贫穷的东亚病夫标签,国家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支始终发扬先锋模范作用的队伍需要不断增强自身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处在校园环境中,更具有先天的素质优势和后天的环境优势,更应着力打造一支复合型、多元化的骨干队伍,兼具学习型、管理功能以及互助性为一体。

和平年代的中国,没有了硝烟与战争,但并不意味着对新时期党员的要求因此降低,反而需要我们有更高的思想意识和理论觉悟,新时期发展党员更需要关注党员的质量,宁缺勿滥,党组织决不容许杂质的存在,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是我党长久以来的优良作风,部分高校在党员队伍发展阶段采用了卓有成效的一系列方法:首都师范大学推广的“五谈十看一承诺”工作模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推广的发展党员公开答辩和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制;北京印刷学院提出的“五个不发展”要求,国际关系学院提出的“五严”和“五不批”原则,都说明了党组织在新时期发展党员的严格要求。据北京高校统计结果显示,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中,有超过70%是学生党员,这恰恰说明党组织发展和吸纳党员的高标准,当今的党员队伍中,大批优秀的学生存在于我们的队伍中,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新时期胜利的强有力保障。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需要不断改革,在当今我们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新起点上再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打造“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精神格局,抓住网络时代特点,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再添活力。

 

 

作者简介:王心彤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团委书记  讲师

          许 扬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团委书记  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学生运动史[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180.

[2]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综述[N].人民日报,2016-11-14.

[3](英)罗素.幸福之路[M].吴默朗,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0.

[4]段永朝.互联网:碎片化生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陈松青,伍锦昌.高校党建信息化的策略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