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老体制融合过程中老体制教职工职业发展需求调查——以某医科类大学为例

作者:周婧 侯淑肖 张进瑜 发布日期:2019-01-25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类大学各学科的261位老体制教学科研一线职工的一般情况、职业发展目标、职业发展需求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人事综合体制改革制度了解情况一般或不清楚;影响教师进入新体制的意愿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教龄、职称;不愿意进入新体制的主要原因及困难均以压力大为首;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强烈,涵盖了对学校保障体系、良好氛围及相关制度等多维度的需求,并且年龄、教龄和职称是职业发展需求的影响因素。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公布并宣讲各学科人事综合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及时疏导教师转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并针对教师实际需求提供服务和支持。

关键词:人事综合体制改革;职业发展需求

 

某医科类大学正在启动人事综合体制改革,各院系、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正在拟定或准备正式发布改革方案。大部分正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教师将面对新老体制的融合和转化,即从原有的长期聘用的教学科研岗位转型到与国际接轨的Tenure-Track体制各类岗位,有可能转为预聘制岗位(有聘用年限,达不到考核标准需离职)。这次改革,一方面是该大学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必行之步,另一方面关系教师们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课题组对该大学5个学院的261名老体制教学科研一线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教师在这一改革过程中的职业发展目标和需求。这一研究有助于优化改革方案,维护教职工的利益,同时可以为人事、工会和教师培训部门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于2018年10月选取该大学在职的老体制教学科研一线职工261名作为研究对象,基本涵盖了该大学各个学科(按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划分)。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为:正式在编教职工,工作岗位为教学科研一线,自愿参与。

(二)调查方法

为了解该大学现有老体制教学科研一线教师的工作现状、定位、目标,特别是在个人发展、组织发展、教学发展与专业发展四个维度所需要获得的各种服务及项目,本调查采用自编式、封闭式问卷设计方案。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基本信息,包括所在学科、年龄、性别、职称、任职年限、新体制可能归属系列类别等内容;二是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相关内容,按照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组织发展四个维度设计题目,每个维度5—7题。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发布和回收,回收有效问卷261份。

(三)统计学处理

所有回收数据均为电子化,利用SPSS 20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描述

(一)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包括85位男性,176位女性。年龄在35岁以下的27位,占10.34%;36—40岁的63位,占24.14%;41—45岁的71位,占27.2%;46—50岁的49位,占18.77%;51岁以上的51人,占19.54%。

该大学共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和医学人文研究院五个院系,调查覆盖所有院系,各院系参与调查人数分别为129、47、30、30、25人。

按照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任教学科分类,研究对象覆盖了该校校本部目前开设的大部分专业(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主要在附属医院开展教学),其中基础医学参与调查的人数最多,达120人,占45.98%,其次是药学43人,占16.48%,公共卫生与预防和护理学分别有29人,分别占11.11%,其他医学相关学科、理学相关学科、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共占约15%。

研究对象中,教龄5年及以下的25人,占9.58%,6—10年46人,占17.62%,11—15年的62人,占23.75%,16—20年的52人,占19.92%,教龄达21年及以上的76人,占29.12%,调查对象在年龄和教龄分布上与该学校教职工的年龄和教龄分布基本相当。

研究对象中,正高级职称的52人,占19.92%,副高级职称的118人,占45.21%,中级职称的82人,占总数的31.42%,初级职称或者无职称的9人,占3.45%。由于问卷调查采用网络渠道发放,自愿参加,可见高级职称的教职员工对于新老体制融合问题更为关注。研究对象的当前岗位性质覆盖了教学科研、纯科研和纯教学,覆盖了新老体制融合对象的全部岗位性质。

由以上数据可见,本研究对象全面覆盖了该校所有院系、主要学科,所有年龄段、教龄段、职称类型和岗位性质,研究对象比较全面。

(二)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与进入新体制意愿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被研究者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不佳,只有20.69%的教师对本学科新老体制融合相关政策表示非常清楚(仅占1.15%)或比较清楚,有79.31%的教师对学科的新老体制融合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一般(占48.66%)或不了解。

有45.21%的教师对进入新体制表示一般愿意,有22.22%的教师比较愿意进入新体制,仅有6.13%的被调查教师表示非常愿意进入新体制,而表示不愿意或完全不愿意进入新体制的教师有26.43%。有76.04%的被调查教师希望进入的新体制岗位种类为教学科研岗。

由此可见,大量的教师对于该校、本学科新老体制融合的政策了解程度不深,有近半数的教师进入新体制的个人意愿处于摇摆待定状态。大多数教师表示如果能够进入新体制,那么进入教学科研岗序列是首选。

(三)不愿意进入新体制原因分析

老体制教师不愿意进入新体制的人数为69人,具体原因见表1,表中的结果显示:“压力大”“考核制度模糊,要求高,发展受限”“年龄大了,精力不足,渴望稳定”是排在前三位的导致老体制教师不愿意进入新体制的主要原因。(由于部分教师提供的原因较多,按照关键词出现人次而非绝对人数进行统计。)

(四)进入新体制面临的困难

共189人次描述进入新体制的具体困难,老体制教师进入新体制面临的困难具体见表2(仅罗列出现超过10人次的描述),排在前三位的困难分别是:“压力大”“资源少,获得困难”“精力与能力不足”。

(五)对进入新体制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于进入新体制处于摇摆观望状态(意愿表达为“一般愿意”),由于其意愿表达不明晰,在分析时予以忽略。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归为愿意;将比较不愿意、不愿意归为不愿意,再进行卡方检验,得出了如下结论:年龄(X²值为16.001,P值为0.003)、性别(X²值为5.330,P值为0.021)、教龄(X²值为24.723,P值为0.000)、职称(X²值为12.021,P值为0.007)对教师进入新体制意愿有影响,而所在学院(X²值为6.340,P值为0.175)和岗位(X²值为2.092,P值为0.351)对此无影响。

(六)职业发展需求分析

采用职业发展需求量表[1],分别将非常需要、需要、一般、不需要、极不需要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本量表满分为110分,分值越高,说明职业发展需求更高。对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简单排序(选择或表示非常需要和需要):完善保险、福利等保障体系(247人),提高薪酬待遇(241人),优化工作环境、营造职业发展良好氛围(240人),完善教师发展相关制度(238人),加强青年学术人才培养(221人),加强学科带头人作用(215人),完善教学奖励制度(212人),提供参与学院、学校决策机会(209人),提供国际交流平台(209人),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205人),举办专业领域学术讲座或研讨会(200人),解决家庭后顾之忧(200人)。此外,对学术管理、领导力及管理能力培训,提供科研技术培训,提供出国研修机会,提供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培训也有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有需求。

(七)对职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所获数据,分别将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岗位性质、任教科目、对学校/本学科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个人意愿与职业发展需求之间进行F/t检验,得出如下结论:性别(F/t值为-1.65,P值为0.869)、岗位性质(F/t值为-0.467,P值为0.627)、任教科目(F/t值为0.890,P值为0.535)、对学校/本学科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F/t值分别为0.566和0.050,P值分别为0.687和0.995)以及个人意愿(F/t值为0.701,P值为0.592)对职业发展需求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年龄(F/t值为7.749,P值为0.000)、教龄(F/t值为3.114,P值为0.016)和职称(F/t值为9.292,P值为0.000)对职业发展需求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学校相关部门应及时公布并宣讲各学科人事综合体制改革方案

本次调查基本涵盖了该校各个学科(按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划分);大部分受访者对人事综合体制改革制度了解情况一般(48.66%)或不清楚(25.67%),表示非常清楚的仅有不足10位受访者,这与该校各学科尚未正式公布相关方案,仅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讨论应该有关。

而受访者对进入新体制的个人意愿表示一般的占45.21%,可见,对于将近一半的教师来讲,进入新体制处于摇摆观望状态,相信这与对政策不了解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未来发展不确定密切相关。根据对进入新体制主要困难的描述,科研和竞争压力、考核标准以及发展前景不明确,出现频率较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政策的不确定性或者政策公开和解读的不充分造成了教师对于发展前景预估的不确定性,这对教师意愿是有影响的。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发布相关政策方案并做官方专题宣讲,解读政策,有助于相关教师准确理解,作出更为合理的职业规划和选择。

(二)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及时疏导教师转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教龄、职称对教师进入新体制意愿有影响,而所在学院和岗位对此无影响。年龄因素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对于进入新体制最为积极,51岁以上的教师比较积极,处于中间年龄段的教师摇摆或者不够积极;教龄因素中,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显得更为积极;性别因素中,男教师更积极一些;职称因素中,正高职称的教师更积极,中级职称的教师较为不积极。而不愿意进入新体制原因描述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分别为:压力大,考核制度模糊发展前景不确定,年龄大希望稳定,条件不达标和对政策不了解等;进入新体制面临的困难描述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为:压力大,科研困难多,资源少而获得困难,年龄大,学生少等。

综合可见,手里积累了较好教学科研资源的高级职称教师以及教龄较短的青年教师对于进入新体制的态度更积极;而人到中年,职称中游,家庭负担较重的教师,在进入新体制的意愿上相对消极。中年教师,在年龄上已经不具有青年人的优势,家庭负担比较重,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愿承担风险,如果在教学科研资源上缺乏积累,进入新体制后压力变大,最需要在教学科研资源和能力提升方面的帮助。建议该校有关部门和各学院能够针对这部分教师做好疏导工作,适当分流,提供更多的教学、科研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平稳过渡。

(三)针对教师实际需求提供服务和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岗位性质、任教科目、对学校/学科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个人意愿对职业发展需求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教龄和职称对职业发展需求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

根据调查结果,特别是对于职业发展需求的简单排序,建议该校相关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政策引导,提供国内外专业领域学习交流机会,科研资源合理调配,教学评价与奖励适配,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更多提供科研和教学技术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推动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作者简介:周 婧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 助理研究员

     侯淑肖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

     张进瑜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周慧颖.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