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浅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以北京大学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为例

作者:李杨 黄冠 发布日期:2019-01-25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展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要紧密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性质、宣传思想工作新内涵展开。在工作的落实中,还需遵循形成观念、培养情感、训练行为的教育工作规律;牢固树立受众意识、精心把控宣传方式、严格甄选宣传内容的宣传工作规律;服务青年、融入青年,紧跟时代脚步,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引领青年的青年工作规律,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文章将结合北大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情况,为推进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北大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新形势对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高校开展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也明确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共青团在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时,还要牢牢把握自身的鲜明性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要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的3个根本性问题,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中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履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宣传思想工作方法上,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开展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要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共青团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性质,践行宣传思想工作新内涵。同时,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也必须认识事物发展规律,遵循教育工作规律、宣传工作规律、青年工作规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增强宣传效果,更好地服务、凝聚、引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一、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教育工作规律

 

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的场域是高校,对象是学生,工作开展首先要遵循形成观念、培养情感、训练行为的教育工作规律。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核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与观念;要用伟大的目标感召学生、用光明的未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浓厚的道德情感与坚定的道德意志;要通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使学生践行道德行为,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不仅是上级团组织对高校共青团的要求,也是高校团干部作为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

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指出,个体对于某一事件的情绪与行为不是直接由事件引发的,而是源于对该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因此,教育学生做出正确行为的前提与关键,就在于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用合适的解释框架对环境作出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就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就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就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为此,北大团委邀请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北京大学时任党委书记、现任校长郝平同志走进青年课堂,与师生共学十九大精神等诸多教育学习活动;在北大团委指导下,北大研究生会举办了“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全国高校研究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坛”,来自全国近30个省区市的45所代表性高校研究生骨干参与研讨。在此类活动的启发下,北大青年进一步强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树立起了正确的道德观念。

其次,要培养学生浓厚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观念提供了理性认知与判断的基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感性道德情感的激发与召唤。毛泽东曾说:“我们的同志一定要懂得,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1]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学生,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学生,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学生,使他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进对党的信赖、信念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北大团委牢牢把握情感纽带,曾举行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90周年纪念活动,寄托北大师生对李大钊同志的无比崇敬和深切哀思,有效地将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人格力量转化为学生们砥砺奋进的内在动力,引起学生们的道德情感共鸣。

最后,要将学生的道德心理外化为道德行为。立德树人不能仅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停留于心理层面,更需进一步通过团干部以身作则,将内在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好的典型为学生树立了具象化的目标,提供了可操作的实现途径,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团干部要率先垂范,注重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同时,也要发挥好学生榜样的作用。例如,北大团委推出了“圆梦新一代”系列专题报道,全景展现青年榜样献身科研、创新创业,执着公益、热衷服务,扎根基层、造福民生,投笔从戎、强军兴国的时代风貌,为学生树立了追梦圆梦的榜样。

 

二、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宣传工作规律

 

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斗争没有硝烟的战场。《意见》明确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孕育于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同时服务于革命和建设实践,离开党的引航把舵,宣传工作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政治性是其在新时代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特征。要做好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宣传工作规律,牢固树立受众意识,精心把控宣传方式,严格甄选宣传内容,通过提升宣传效果,进一步落实共青团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责任。

首先,要牢固树立受众意识。宣传工作关键在“宣”,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核心在“传”,只有真正将宣传思想传达到位,让宣传内容入耳、入脑、入心,才能达到宣传目的和效果。传媒经1.0旧媒体(Old Media)时代、2.0新媒体(New Media)时代,逐步进入了3.0自媒体(We Media)时代。在此背景下,受众的选择范围更广泛、价值更多元,与传播者间不再是主动与被动的主客体关系。因此,在新时代开展宣传工作,要学习类比网络经济领域中的用户思维、共享思维,电子政务中的网络回应能力建设、党建工作中的网络群众路线等交互性思维[2],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起基于与受众的平等关系的互动交流,注重受众需求、感受的受众导向思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出于受众意识的考量,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在开展形式上加分,但切忌在政治内容上减分,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符合学生喜好的形式凝聚、引领学生,但切忌以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的内容来迎合学生。北大团委充分利用重要时点,通过举办纪念“一二·九”师生歌会、“百廿常新”校庆晚会等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演出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青年学子的爱国爱校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其次,要精准把控宣传方式。霍夫兰德的“单面与双面宣传”实验发现,受众文化程度越高、相关信息获取量越大,双面宣传改变受众者态度的作用就更明显,效果也更持久。心理学家麦圭尔提出的“接种预防效应”也认为,要使一个人能坚定秉持现有态度与看法,不被其他声音蛊惑,就应通过与相反观点的论争增强他的抗变力[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高校共青团面对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大学生群体,身处的是网络高度发达、信息获取成本大幅下降、噪音杂音不断增多的时代,这就要求在宣传方式上必须更加注重理性和批判性,避免单面宣传的“灌输”模式,而是要通过双面宣传来进行正面教育。例如,北大团委开设《北大青年时评》,推出了《新时代从严治团需坚持反对自由主义》《新时代如何做好一名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新时代青年的从政之路》《“青年官”的青年观》等文章,从多重视角对社情舆情热点进行力透纸背的剖析,帮助青年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

最后,要严格甄选宣传内容。有关意见差异度与态度改变的研究表明,要考虑宣传工作对象意见态度的状况或水平,适当控制给出信息的差异度[4]。当人们面对与自身认知差异较大的宣传时,往往会产生心理抗拒,显著削弱宣传效果。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应在充分了解宣传对象既有态度、观点的基础上,针对特定宣传群体,严格甄选宣传内容,实现宣传内容的个性化与阶梯化。具体而言,对被错误思潮蛊惑的学生,要采取渐进式策略,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改变原有观点,扎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持中立态度和无所谓观点的学生,要以辩证批判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树立起“四个自信”,并逐渐形成新的心理定势;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群体,要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价值雾霾”的干扰。北大团委既重视对优秀学生骨干的培养,依托北大团校、学生骨干训练营等各类培训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也注重与思想出现困惑和偏误的学生谈心谈话,帮助他们打开心扉、认清真相,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三、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遵循青年工作规律

 

当代青年学生成长在中国腾飞的时代,具有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有强烈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富有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实干精神,通过笃实力行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情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代青年学生对网络空间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具有鲜明的互联网属性。他们知识结构多元,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和甄别能力;他们主体意识增强,表达个人观点的意愿更加强烈。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要牢牢把握青年特点,遵循青年心理规律,积极服务青年、融入青年;遵循青年认知规律,紧跟时代脚步;遵循青年成长规律,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引领青年。

首先,要积极融入青年、服务青年。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发现,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存在“自己人效应”,意味着人们之间的任何相似点都会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因此,充分挖掘团干部与青年学生之间的相似处,让团干部成为青年学生的“自己人”,有助于增强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性。只有融入青年,才能在交往过程中令学生意识到,团干部其实是“青年友”,与自己有着诸多相似处;只有服务青年,增进学生获得感,才能让青年认为团干部是“自己人”,使团干部成为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凝聚、引领青年,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性。基于此,北大团委成立校团委权益部,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权益工作的指导,切实维护青年权益,打造“权心权益”服务品牌,建设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建议,主动调研核实情况,积极对接解决问题,及时反馈答复意见的联动维权服务体系。诸如此类形式多样的学生服务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显著提升了宣传思想效果。

其次,要学习利用新媒体,紧跟时代脚步。认知规律决定了青年最乐于接受新事物,最善于吸收新养分[5]。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当前,各类网络空间成为了青年学子聚集的重要阵地,要坚持创新引领,进军网络新媒体,在微信、微博、知乎、抖音短视频等平台上,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新媒体矩阵,针对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习惯,努力开发出更多好视频、好短片。要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既要凝聚也要培养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善于发声的师生“大V”,面对网络上的噪音杂音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针对网上错误言论和现象,旗帜鲜明、敢于斗争,在第一时间响应反馈,及时澄清真相。如果高校共青团不能壮大舆论主流,而让那些有异议且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别有用心的群体[6]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就会使大多数爱党爱国的青年学子碍于无人发出正面观点,即使内心赞同,也选择保持沉默[7]。由此可见,宣传思想工作亟需壮大主流舆论,避免网络新阵地陷入“沉默的螺旋”。为此,北大团委创设了多元化的宣传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较好示例:依托团委宣传调研部,通过认真响应和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培养一批懂宣传、善宣传的骨干,为宣传工作铺路架桥;依托团委理论研究室,结合各部门派驻骨干成员进行挂职学习的方式,培养一批有理论素养,有政治高度,能写大稿子、能做大课题的业务骨干,在夯实宣传工作理论基石的同时,将宣传思想工作贯穿于全团各项工作中,形成“全团学理论”的良好风气;依托《北大青年》机关报社,通过恢复报社建制、强化团报属性、重视新媒体渠道,培养一批能快速反应,响应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发展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利用新手段撰稿的骨干,增加覆盖,赢得认同,为宣传工作拓宽渠道,创新模式。

最后,要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引领青年思想。青年成长规律决定了青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缺乏政治经验和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产生一些错误想法,动摇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要想让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做支撑和指引。要把握青年学生脉搏,引领青年学生风尚,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明辨是非本末,找准成长方向;着力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北大发表重要讲话,三次给北大学生回信。北大团委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带领广大青年学子以总书记“三封回信,两次讲话”精神为指导,开展了“不忘初心跟党走,争做圆梦新一代”北大青年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密集、扎实、有效的各类学习活动,进一步使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高校共青团的政治责任。要落实好这个政治责任,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重要抓手。高校共青团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时,应遵循教育工作规律、宣传工作规律、青年工作规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青年学生阵地、紧跟时代潮流,引领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作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作者简介:李 杨 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助理研究员

    黄 冠 北京大学团委宣传调研部部长 讲师

 

注释:

①心理学家博克纳和英斯科关于“沟通者差异、信源的可信性和看法改变”的实验表明,起初态度的改变量随差异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了差异的适中水平,态度改变量就开始下降。詹姆斯·惠特克的相关研究也发现意义差异与观点改变之间呈曲线关系。

②自己人效应指“如果某人认为对方与自己相似,那么他就有夸大这种相似性的倾向,并且进而在情感上与对方产生亲近,为之吸引。相似性越大,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摘自《喜剧心理学》,三环出版社,1989年版,第280页。

③沉默的螺旋由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指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
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详见《沉默的螺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9.

[2]张瑜.大数据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J].人民论坛.2018(10下).

[3][4]罗亚莉.宣传方式与宣传有效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A].探索.2006(2).

[5]青年宣传工作的“四化”思路[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8987415.html.

[6](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张艳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7](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M].董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