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京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网络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北京大学网教办 发布日期:2018-10-29

摘要: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作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性格特点深受其影响,对相关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因而,网教办面向2018级全体本科新生组织了在线问卷调查,涵盖网络使用基本情况、网络素养现状、网络安全意识自我评价和信息化建设需求等内容,力图全面了解2018级本科新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从而反映出该群体在网络使用中现存的问题和对学校完善网络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需求,并针对性地对学校接下来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出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2018级本科新生;网络素养;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网民规模亦逐步扩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网络普及率为57.7%,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地改变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和工作方式。

“00后”作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相较于“90后”和“95后”,网络的发展应用更加深刻全面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因此,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有效掌握育人对象网络使用的真实情况,特别是第一手数据,理解这些信息对于“00后”成长过程和教育培养的重要关联性和要素性,对提高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提升教育效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9月10日—21日,在学校计算中心支持下,网教办以邮件形式面向2018级全体本科新生组织了在线问卷调查,问题内容涵盖网络使用基本情况、网络素养现状、网络安全意识自我评价和信息化建设需求等方面。回收问卷共计882份,覆盖各院系和各省市新生,获得数据具有较强的统计意义,分析结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分析结果梳理如下。

一、2018级本科新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

北京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作为首批集中大规模入学的“00后”大学生,在网络使用方面总体呈现“深度卷入”现象,群体网络依赖程度较高。

目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2018级本科新生每日平均上网时长达3.4小时,上网时的活动涉及社交联系、浏览信息、观看视频、收听音乐、玩游戏、购物、学习等多个方面。其中,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联系和浏览各类信息尤为突出:有87.64%的学生表示每天多次使用网络进行社交联系,有62.93%的网友表示每天多次使用网络浏览各类信息。除了基础的网络应用活动,“00后”的网络技术水平亦表现突出,有45.12%的学生认为自己已达到初级水平,可通过搜索引擎完成重装系统等基础操作,亦有2.95%的学生自我评价是技术达人,可熟练使用开发设计工具。

与此同时,网络依赖程度较高也对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随着移动网络成为趋势,青年群体的手机依赖症更加明显,这对他们的生活作息、身体健康、日常学习和线下沟通交流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有53.51%的学生表示手机没电、没信号或者没网的时候会非常焦虑,有59.64%的学生表示睡前会因为玩手机推迟入睡时间,有11.34%的学生表示自习或上课时会忍不住频繁刷手机,有35.83%的学生表示参加集体活动如班会、聚餐时经常玩手机。

二、2018级本科新生网络使用现状分析

本部分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和以包含性别、院系、户籍等基本信息为自变量的交叉分析,对2018级本科新生的网络使用进行深层考察,从而反映出该群体在网络使用中现存的问题和对学校完善网络素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新的需求。

(一)网络社区中言行规范意识欠缺

网络出现后,虚拟和现实成为同时存在的生活向度,二者不同的生存法则和生态环境,导致了人们在不同场景中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不同。根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群体在网络社区与线下生活中的言行存在有一定差异。

在熟人网络社区中,如微信、QQ中,有34.35%的学生表示与平时相比会更加活泼,15.19%的学生表示会比平时更加沉默,这说明近一半的学生将网络平台与现实生活进行了分割,从而产生了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差异。

而在匿名网络社区中,有部分学生表示会相比日常言行戾气更重,并不介意使用粗口。笔者在问卷中要求学生根据经验对不应当发在匿名网络社区的内容进行判断时,选择“有关民族歧视、非法宗教传播、地域歧视、散布谣言等”“有关淫秽、色情、赌博、暴力等”“暴露网友个人隐私的文字、图片或视频”占比均高于98%,而认为“sb、tmd等粗口性质”的内容不应该发在“树洞”上的比例仅为86.17%。这表明,在匿名网络社区,人们往往对于自己的现实身份处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这使得传统的社会道德伦理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部分失去作用,人们的言行也倾向于变得相对较为放纵和夸张。

此外,有10%以上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或非法信息,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含)以上处分”和“有其他违反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或违反学校校园网有关管理规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含)以上处分”并非《北京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所规范的内容,反映出学生们在网络社区言行规范意识方面仍有亟待提高的空间。

(二)网络生活中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络安全问题。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网络硬件、软件、数据本身的安全;二是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的网络借贷、网络诈骗等。通过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笔者发现北京大学2018级新生在网络安全意识上尚有一定欠缺。

问卷结果显示,仅有28.91%的学生习惯于给重要文件定期备份,而有41.27%的学生则表示从不备份。有65.53%的学生表示从不更换个人网络账户的密码,有28.46%的网友表示平均半年以上更改一次个人网络账户的密码。备份文件和定期更改密码是保障网络数据安全的基本方法,而从调查结果来看,2018级新生学生的相关习惯尚未养成,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一员,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意识。他们虽然对于网络行为的安全意识普遍较高,但仍有少数陷入了网络诈骗的陷阱,值得关注。随着网络借贷业务的兴起,其使用与监管成为舆论热点,有41.95%的学生表示因为担心风险问题拒绝使用,有6.92%的学生表示关注过此类产品,会在评估风险、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谨慎使用。此外,近年来电信诈骗不断增多,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因此笔者调查了学生们对电信诈骗的知晓程度。有59.98%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一些电信诈骗的基本类型,如冒充公检法、淘宝客服、微信熟人等”,有37.19%的学生表示“能够迅速有效识破电信诈骗电话、短信,比较了解他们的套路”,而有1.81%的学生表示从未了解过电信诈骗的相关信息,更有1.02%的学生遭遇过电信诈骗并上当受骗。

为了进一步探索网络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笔者以网络安全意识作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选取不同的自变量并判断其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因素对网络诈骗识别能力影响显著,城镇户籍中省会的学生遭遇过电信诈骗或上当的比例为0,城镇户籍中非省会县市的学生该比例为1.6%,农村户籍的学生该比例则为4.6%

此外,网络技术水平的高低对网络安全意识影响显著,即技术“达人”同样也是安全“达人”。在进一步对网络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对网络技术水平有显著影响的是户籍,而非性别、院系。据此,笔者有理由推测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会对青年在网上的成长轨迹产生影响。

(三)对网络促进专业学习的资源建设的需求迫切

本次问卷调查除了对北京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目前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外,也对学生们对未来校园网络生活的期许和希望学校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的功能进行了需求调研。其中,学生们对于网络促进专业学习的资源建设需求尤为迫切,具体建议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学生们希望学校可以进一步对学习相关的资讯进行整合,避免信息的分散化增加信息获取的成本,并且希望可以从单一渠道获知各类课程信息、校内大小讲座和活动信息、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等。

二是增加学习资源的发布。学生们希望学校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并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进一步推动文献数字化。此外,学生们也希望学校提供更多专业软件以供下载使用。

三是建设专业学习交流平台。学生们希望在现有的线下专业交流的基础上,提供师生间、学生间在线讨论的平台如学术交流线上论坛,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学术问题的探讨。

三、工作建议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了2018级本科新生网络生活情况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针对于此,笔者对学校接下来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师生共同建设,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生态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网络言论的发散地,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和周围的群体产生影响,积极的言论会产生积极的反响,而消极的言论有时不但有损道德,甚至会触犯法律,因此学校在加强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等规范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增强对网上言行规范意识的培育,从而使大学生不仅成为合格的公民、而且成为合格的网民。

做好大学生网络规范意识教育,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养教育,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阵地,结合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将网络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有机整合,依托具体案例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剖析和评价,让学生们明晰网络表达存在边界,意识到网络素养的重要性,从而自主提高规范意识;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针对所有用户进行普法宣传和网络规范教育,在加强正向引导的同时,对网上失范行为根据校规校纪进行惩处。

(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安全风险隐患。通过问卷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北京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尚有欠缺,需要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针对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两类安全问题,学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工作。一方面,针对学生们所面临的网络硬件、软件、数据本身的安全问题,可以适时开展信息保护的基础技能培训,促使学生们对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安全策略进行学习,强化自身安全意识,养成正确的用网习惯。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们面临的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的网络借贷、网络诈骗等网络行为安全问题,则需要学校从更深层次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引导出发,加强理财教育和消费引导,从而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过度消费,避免陷入网络借贷骗局;加强对信息安全意识和网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具体案例揭露不法分子行径,提高学生们的骗局识别能力,从而降低他们受到利益侵害的可能。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北京大学2018级本科新生入学之际,学校在报到现场的身份识别中首次应用了AI人脸识别技术,在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的同时,也使得新生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更为关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体现出了师生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期待。

针对学生们的现实需求,建议学校在发展规划中加大信息化建设统筹和推进力度。一方面,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推动校园网络平台集成化发展,例如推进校本部和医学部的系统联通,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便捷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先进技术在校园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比如在更多情景下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并提高认证效率,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物联网等。

 

执笔人:

唐 博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干部

张 勇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讲师

王志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青年研究中心兼职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