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社交媒介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得以迅猛发展。新媒体对青年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文章以移动端应用“抖音”为例,通过分析抖音的发展态势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对青年的思想动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抖音;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网络社交媒介的迅速发展,短视频行业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成为了当下网络传播媒介中的一匹黑马。在这一波浪潮里,先一步占据市场头部的社交短视频“快手”,和快速崛起的“抖音”,成为其中的代表性产品。短视频APP抖音作为2017年崛起最快的短视频社交应用,展现了短视频行业一些新的特点,也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
不论是“南抖音,北快手”,还是“快手是小镇青年的,抖音是都市白领的”,这些论述更多是来自于使用者对周围的感性判断。本文首先对抖音的用户特征和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对抖音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抖音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抖音对于青年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一、抖音发展现状
(一)抖音概况
抖音是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是今日头条旗下的社交产品。该软件于2016年9月上线,在2017年春节后迅速发展。2018年3月19日,抖音确定了自己的新slogan“记录美好生活”。
在抖音上,用户可以选择歌曲,配以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它与小咖秀类似,但不同的是,抖音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特效(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让视频更具创造性,而不是简单地对嘴型。视频配乐以电音、舞曲为主,视频分为两派:舞蹈派、创意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富有节奏感。
(二)抖音发展现状
在短视频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抖音作为一匹黑马,冲出重围,独占鳌头。从2016年9月份抖音上线,2017年8月份抖音海外版“TikTok”上线,2017年11月份今日头条收购Musical.ly,与抖音合并,到如今在APPStore总榜排行第二,摄像录影类排行第一,抖音经历了从打磨产品到积累用户再到最后的厚积薄发。
目前,抖音拥有用户7亿人,日活跃用户7000万人,月活跃用户1.7亿人,用户留存率约为0.43。同时,用户日均使用抖音时长超过20分钟,视频日均播放量10亿次。可以说,抖音已经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潮流,也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
二、抖音用户分析
(一)用户特征
2017年5月以来,抖音月活跃用户数量从535万急剧增长,截止到2018年3月,抖音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7亿人。
在用户年龄分布上,2017年7月抖音活跃用户中24岁以下人群占比过半,之后用户年龄层逐渐上升,24—35岁人群占比从2017年7月的28.19%增至2018年2月的46.71%,这部分人群相比之下收入更高、消费能力更强。可以发现,抖音从仅仅是年轻人追捧转变为所有年龄层的用户都经常使用。
在性别分布上,女性用户数量更多,所占比例为54.5%。
在学历分布上,本专科以上用户所占比例超过65%,可以看出抖音的用户知识水平较高。
(二)用户使用习惯
在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上,49.5%的用户使用时间为半小时以内,28.5%的用户使用半小时到一小时,另有22%的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一小时。可以发现,作为主打15秒短视频的应用,抖音的用户使用时间较长,近四分之一用户为重度用户。
在使用场景上,超过60%的用户会在饭后和晚上睡前使用抖音,超过37%的用户会在上卫生间时或周末节假日使用抖音,另外有超过10%的用户会在通勤路上或朋友聚会时使用抖音。可以发现,用户既会在碎片时间使用抖音,也会在整块的休闲时间使用。
在观看视频的类型上,用户观看内容比较多样和分散。其中,超过80%的用户经常观看搞笑类视频,另有超过半数用户喜爱观看技能展示类和日常生活类视频。同时,在丰富多样的内容中,男女用户的偏好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男性更偏好颜值类内容,女性更喜爱美食和萌娃。
用户使用抖音主要占用了无聊闲暇时间、睡觉时间和其他娱乐时间(主要表现在社交网络和看电影电视)。不同性别用户上,女性更多把睡眠、社交、看剧的时间转移到了看短视频,男性则贡献了更多的看资讯和玩游戏时间。
三、抖音发展态势分析
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抖音的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如下表:
优势(Strengths) 短视频碎片化,便于录制和观看 内容具有吸引力和刺激性 UGC的优势 娱乐性与社交性兼具 个性化智能推荐引擎 成功的运营与营销
|
劣势(Weaknesses) UGC内容审核难度大 内容同质化 时间浪费与沉迷 内容生产成本增加
|
机遇(Opportunities)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青年网友的表达与展示欲强 与青年的审美兴趣和内容偏好相符
|
挑战(Threats) 快手和微视的竞争 用户的危险模仿问题 政策监管
|
结合以上分析,抖音的迅速成长主要是其优势和机遇的结合,既有其本身的内容优势和平台的运营维护,也在当前网络环境和社会背景下,迎合了网友的需求和兴趣。
上表部分分析具体来说,短视频时长短,符合快节奏环境中大多数用户追求碎片化信息的偏好。在内容上,抖音以“4B+M”为主要内容,其中“4B”原则是由广告学大师从创意入手提出的,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婴儿、bean——幽默,以上四个方面是抖音视频的主要内容,“M”指music,研究表明,音乐有情绪传染的作用,也可以引起生理节律与音乐节奏的“共鸣”,从而实现内容的刺激性和吸引力。
抖音的内容由用户生成(UGC)。UGC平台的特点在于,将生产内容的权限给予普通用户,平台负责制定规则和维护秩序。UGC平台是典型的去中心化平台,内容生产权限下沉、门槛降低,有利于内容类型多元化、内容来源丰富、平台氛围活跃,更有生命力,从而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同时,UGC的平台具有社交性。根据社交驱动力层级理论,人们使用社交网络的驱动力从低到高分别为:(1)实用,利用社交网络的实用性和工具性;(2)内容,将社交网络当作一种媒介,并从中获取内容;(3)社区,在社交网络中形成社区,让用户得以交流;(4)虚荣,利用社交平台来满足自身虚荣;成为网红,与大牌互动。抖音以短视频和评论的形式进行互动,互动频率高,实现了评论上有脑洞有看点,视频内容上全民参与,万人演绎,也提升了用户的身份认同,形成了社区和社交平台的雏形,增加了用户忠诚度。
四、抖音爆红的影响
(一)新的展示形式与表达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也从文字展示时代发展到图片展示时代,而抖音的发展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进入了视频展示时代。视频压缩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带宽保证了用户可以像浏览图片和文字一样便捷地浏览短视频,从而使视觉化/流动影像化变成用户表达及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短视频带给用户更为宽广的表达空间和更为自由的展示形式,带来了社交表达的革命,也实现了社交化媒介与视觉化传播的紧密结合。
新的展示形式也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话语体系,也为传统话语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确认过眼神”“不是人造革,是真的皮”等。这种话语的流行呈现出了一种无厘头、无意识的文化特点,也意味着全新的话语模式产生和对传统话语体系的消解。
(二)时间碎片化与注意力黑洞
抖音虽然为短视频,但是其多样的类型让人应接不暇,内容又极具娱乐性和刺激性,因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无意识地将碎片时间扩大成整块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从上文可以发现,半数用户每天使用时长超过半小时,甚至有四分之一用户使用时长超过一小时。
碎片化的本质,是人的注意力越来越短,进而越来越追求短奖赏回路。2000年,微软加拿大公司报告称,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仅为12秒;到了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勃兴的201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8秒。人们的注意力幅度越来越短,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关注具备视觉和精神上的刺激性的内容。
(三)泛娱乐化与理性表达的缺失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电视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将电视时代和印刷纸媒时代进行对比得出的观点,在互联网时代,泛娱乐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在包括抖音在内的当前环境中,受众不断地受到泛娱乐化传媒产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浓厚的娱乐氛围下受众对善恶美丑的概念都会变得模糊不清。而大众传媒将会用更低俗的产品占领市场,取悦受众。这将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恶性循环。同时,泛娱乐化影响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人们进行浮躁而不是有深度的思考。如果受众长时间陷入刺激、猎奇之中而不能自拔,就会减弱人们对社会的关心和热情,使受众丧失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连责任都变成了一种娱乐,将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
文化泛娱乐化信奉娱乐至上,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弱化了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精神家园的侵蚀。“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去价值化”。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
(四)青年亚文化的发展
抖音的走红也代表着青年亚文化在新环境下的发展。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主要是抵抗和消解,主要表现为精英与草根的对峙与交流,主流与非主流的冲突与融合,边缘与另类的张扬与生长,印刷文化与视觉文化的抵触与妥协。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青年亚文化也不断发展。青年亚文化的构成要素不断重组和创建,也拥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更自由的环境,同时在传播上也更快速和广泛。
新媒介正在历史性地改写着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随着青年亚文化的娱乐性不断放大,其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性弱化。因此,应该正确看待青年亚文化,青年亚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能够激发主流文化的重新审视,丰富其内涵,甚至促成新的文化整合,拓宽了传统主流媒介的传播途径,使主流文化更包容,也为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最初的动力、灵感和实验。
五、抖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抖音的走红使之成为当前泛娱乐化背景下新的翘楚,也代表着青年亚文化的新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新的影响。一方面,娱乐内容充斥生活,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更易使大学生追求刺激、搞笑、娱乐等浅层次享受,对于国家大事、社会问题却少有关心,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心的缺失。另一方面,泛娱乐化的环境也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也给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带来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主动作为,探索在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
高校需树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大学生被社交媒体中的泛娱乐化信息包围,由于社交媒体素养教育缺位、自律意识较差、自控能力不足,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至关重要。高校需重视培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媒体信息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提高大学生对媒体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从“被动接受泛娱乐化信息”向“主动获取并创造主流价值信息”转变,引导大学生传播主流的、积极的、去娱乐化的信息,抵制各种含低俗、暴力、色情元素的泛娱乐化信息。
同时,高校必须强化网络阵地意识,加强网络文化产品建设。挖掘网络文化产品的内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社交媒体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了大学生的娱乐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实现其教化功能。要想实现文化产品的教化育人功能,不仅要让大学生看得到、愿意看,更重要的是要极富深刻内涵,能真正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感动人心。
此外,高校应该正确认识泛娱乐化现象和青年亚文化,接纳青年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接受度。网络文化产品能否获得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同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否赢得主动权密切相关。因此,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必须凸显人文性,遵循“三贴近”原则,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选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以轻娱乐的方式传递教育信息,避免空泛的说教,如通过动漫动画、可视化、图解乃至短视频等信息传播方式,发挥文化产品的教育、服务、娱乐等功能。
作者简介:许人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