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固本守正 稳中有为 创新发展 ——浅谈讲堂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之路

作者:刘寿安 李春亮 发布日期:2018-07-10

摘要:百周年纪念讲堂(以下简称“讲堂”)作为北京大学会议中心的组成部分,工作中始终践行“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根本宗旨,持续打造“高雅艺术殿堂”和“素质教育课堂”双重品牌。文章总结了讲堂在力争建设一流校园文化艺术中心过程中所做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在新形势下为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所进行的努力与探索。

关键词:守正创新;艺术管理;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相继召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调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要求“贯彻‘德才均备、体魄健全、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方针,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人才培养体系”。

20185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遵循上述要求,对照自身工作,讲堂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自20005月运行以来,讲堂依托学校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传承其前身五十年代大饭厅和八十年代大讲堂的历史底蕴,始终践行“服从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师生”根本宗旨,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服务师生,繁荣文化”运行理念,以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开拓文化市场为己任,致力于引进精品艺术项目、保障师生艺术活动,通过持续打造“高雅艺术殿堂”和“素质教育课堂”双重品牌,不断促进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和师生综合素养提升。

近年来,林建华校长反复强调“守正创新”理念,郝平书记提出“稳中求进”要求,对照讲堂实际工作,在一贯遵循国家、学校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将继续坚持“固本守正,稳中有为,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其中“守正”符合“稳”的标准,“创新”是“有为”的有效途径,同时,“守正”是“发展”的坚实基础,“创新”必须在确保“稳”的前提下进行。

从学校整体而言,“守正”就是要发扬北大120年来的光荣使命,打造规整有序的校园环境,回归师生心目中纯净的学术圣地。对于讲堂来说,就是要坚守服从服务宗旨,努力与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相适应,发扬十几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持续稳定回报学校,这是我们要牢牢固守的根本。稳中有为,创新发展,就是要紧跟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步伐,主动融入北大“双一流”建设进程,努力挖掘自身潜力,脚踏实地、稳步推进,在新形势下为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而不断探索前行。

一、坚守服务定位,持续繁荣校园文化

作为会议中心组成部分,讲堂努力与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适应,在配合学校重大活动、满足师生活动需求基础上,每年策划承接文艺演出、电影放映、艺术课堂、展览、典礼等活动数百场,与海内外各门类演出团体、艺术家深化合作,接待政界要人及学术大师,开阔师生眼界,确保活动品位,以高品质活动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其运行模式处于高校领先,专业水准也在首都文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讲堂自运行之初,即明确以弘扬高雅艺术为己任,也是其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的最重要途径。立足多年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掌握艺术规律,特别是对于如何理性运作校内艺术市场、建设校园文化艺术中心而进一步提升认识、完善手段,讲堂在2018年工作部署中特别强调“艺术管理”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服务学校文化建设事业。

为配合校园秩序建设,讲堂主动服从学校大局,自2017年开始不再承接社会活动,从而把节目策划实施作为更加凸显的主业,今后将通过科学的艺术管理,规划整体布局,分布各个系列,用专业的眼光和手法,选择、打造精品项目,对演出及电影的场次、收入、上座率等做理性分析,对北大师生高素质特定观众群做专门调研,培育校园市场,增强发展后劲。

“讲堂是北大的讲堂”,这句话有多重内在含义,对艺术管理而言,讲堂要代表北大在众多社会剧场和同类校园剧场中赢得认可,就必须有独立的文艺作品和艺术生产功能作为支撑。接下来,讲堂将进一步扶持原创项目,通过讲堂剧团和室内合唱团的成果,充分展示由“艺术推广场地”向“艺术生产机构”过渡的活力和特色,体现“讲堂地处北大”的综合文化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校内外声誉和文化影响。

从宏观上说,把握艺术生产、市场营销、知识产权、文化法规、成本核算等多种要素和内在规律,从微观上看,演出分类排期、合作模式协商、节目单制作、微博微信宣传、原创项目创意、线上线下售票、舞台技术支持、安全运行保障等方方面面,都将是开展艺术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今后,讲堂不单要发挥演艺场地经营作用,更须加强演出经营和艺术创作,变硬件经营为软件经营,最大限度挖掘校园剧场的潜力,利用北大文化资源和讲堂艺术资源,引进和打造精品项目,开发文化艺术衍生品,形成以北大讲堂品牌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条,以更加趋向专业、规范的有效途径持续繁荣校园文化。

二、坚持服务宗旨,满足学校师生需求

北大具有百余年的美育教育传统,作为备受学校关注、传承大饭厅与大讲堂底蕴、与师生文化生活密不可分的校内剧场,讲堂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超越简单的剧场艺术形态,而同时承担了繁荣校园文化、服务素质教育的使命。

运行十八年来,讲堂一直致力于双重品牌建设。“高雅艺术殿堂”和“素质教育课堂”,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通过策划、引进、扶持高雅艺术为素质教育服务,是讲堂的主要工作。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高雅艺术”是手段,“素质教育”是目的。当“高雅艺术”达到一定“殿堂”高度,“素质教育”的“课堂”功能诉求也随之升高,二者必须达到同步水准,否则一旦失去师生群体基础,即便是艺术管理工作再怎么到位,这座“艺术殿堂”在校园内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讲堂服务素质教育,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引进、制作专业高品质演出、电影、展览、艺术讲座等活动;二是为师生主办的艺术类活动提供场地和配套服务。前者须考虑师生欣赏需求,打造精品项目、普及艺术常识、合理规划票价;后者须让师生对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感到满意。

讲堂引进或制作的高品质艺术活动,必须坚持“为师生服务”的宗旨,让师生在这里能欣赏一流的艺术节目,接受一流的艺术教育,获得一流的艺术熏陶,享受一流的艺术体验,以此提升其综合素养和审美观。实际工作中,讲堂需要直面并解决高额节目运作成本和低票房收入这一对实实在在的矛盾。在一贯坚持“高品位,低价位”售票原则、确保师生足不出校欣赏优质节目的基础上,2018初,考虑学生意见,讲堂及时组织与学生代表沟通对话,以设置前排学生优惠票的方式,继续加大对学生购票的优惠力度。

除了为青年学子提供欣赏艺术的平台,讲堂还是学校展示素质教育成果、学生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仅以“百廿校庆”期间为例,昆剧校园传承版《牡丹亭》120周年专场演出、北大原创音乐剧《大钊先生》、“百廿常新”建校120周年文艺晚会、学生风雷社献礼校庆专场演出、剧星风采大赛、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2018毕业大戏《唐璜》等活动密集呈现于讲堂观众厅舞台,讲堂用专业服务技能发挥保障支撑作用的同时,以良好服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主人”在“家”办活动的便捷性和优越感。

三、着眼创新目标,延展素质教育平台

在立足服务学校、巩固各类品牌活动的基础上,讲堂各项工作力争推陈出新,其目的也是推进服务深度和加大服务力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彰显素质教育成果。

之前“艺术管理”部分提到的讲堂剧团和室内合唱团,即近年讲堂在打造扶持原创项目领域推出的创新举措,经过在场地、人员、经费、政策等各方面的不断扶持,这两个团队运作已见成果。讲堂剧团是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成立的剧目创作团队,将青年学生创新意识与专业制作的优势相结合,为热爱戏剧创作和表演艺术的北大学子搭建舞台。剧团第一部原创剧目《九月悠长》,去年成为第十届北京青年戏剧节展演剧目;去年制作改编自北大曹文轩教授同名小说的话剧《根鸟》,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设计均由讲堂员工及北大学子完成,先后四轮在观众厅上演,彰显了校园剧场的综合积淀和竞争软实力。合唱团持续打造“音乐那点事儿—用合唱来讲述”系列品牌,在第七届北京合唱节中喜获两项金奖、一项银奖,并先后受邀赴石景山、内蒙古、哈尔滨等京内外多地演出,传播北大美育精神。

为进一步突破校园剧场概念,发挥校园文化艺术中心的作用,讲堂挖掘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不断把握机会促成深度艺术合作,去年与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确立合作意向,就倡导美育教育、培养高素质观众等理念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尝试共建艺术教育品牌。在北大建校120周年之际,“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实践基地”正式成立,这一专业艺术组织与讲堂合作的新模式,为我国的青年音乐人才搭建又一平台,对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文化、提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在完善服务手段方面,讲堂同样在不断创新。为解决因不具备演出资质、非独立法人而无法开展网络代售票的技术难题,讲堂自2012年起便进行持之以恒的艰苦探索。2016年,借助学校后勤综合服务平台,讲堂与票务代理公司合作,自主开发微信在线售票系统,一举打破被动局面,实现了手机在线选座及支付等功能。近两年经过在电影、演出售票中全面推广,不断推动技术升级、改善用户体验,收到的实际效果是85%的票通过在线售出,这些举措极大方便了师生购票,有助于青年学子更便捷地走近高雅艺术、开阔欣赏视野。

立足成果,正视差距,展望未来,讲堂今后将继续规范内部管理、紧跟学校步调、发挥专业优势、坚定服务信念,探索高雅艺术和素质教育双推进的文化育人之路,力争为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刘寿安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副主任、讲堂管理部主任 副研究员

李春亮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讲堂管理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