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高校学生政治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医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文章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例,通过对医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践行现状的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改进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创新思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生;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1]医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医学人才,是提供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全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医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进而影响全民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质量与水平。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适合医学生思想状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级、2015级两个年级共57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采用自主设计的《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由47个问题组成,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通过调查,了解、掌握医学生群体的价值观特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状况,明确目前医学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努力探寻适合医学生特点的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问卷现场发放,匿名填写,现场收回。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一)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
从调查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评价、个人价值观与理想信仰状况两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探讨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57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6.5%。调查对象涵盖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实验、医学英语7个专业的学生。
2.调查对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97.3%的学生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1%的学生能够或基本能够准确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55.8%的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别内容,13.1%的学生完全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在回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成长的关系”问题时,46.8%的学生认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医学生成长;认为二者关系一般和没有关系的学生分别为38.7%和9.1%。这表明受访学生普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鲜有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到完全陌生。但不容忽视的是,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了解不深入,存在片面理解。
在回答如何看待我国是否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与标准方面,分别有60.8%和35.6%的学生认为我国“相差很远”和“基本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同时,分别有62.5%和32.4%的学生认为我国社会“相差很远”和“基本达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标准;另外,分别有32.5%和58.7%的学生认为我国公民群体“相差很远”和“基本达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标准。这说明学生基本认可目前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与道德标准,但对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标准则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3.调查对象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您更认可下列哪一个关于诚信的观点”时,70.7%的学生认为做人做事都要讲诚信;28.2%认为是否讲诚信要视情况而定;0.2%认为对熟人讲诚信,对陌生人则不必;0.5%认为讲诚信容易吃亏,不能讲诚信。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另外,在对待“雷锋精神”的态度上,40.2%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也有26.5%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是理想化的人的道德水平,不现实;6.7%则认为“雷锋精神”已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这表明部分医学生对“雷锋精神”在当代的意义认识不请,在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无私奉献,服务他人的“雷锋精神”受到很大挑战。
在回答“当初选择医学类专业的初衷”问题时,35.1%的学生选择兴趣所致;20%的学生是为了追求理想,实现医学梦;10%的学生是因为医生类职业社会地位高,专业性强,受人尊敬;8.5%的学生是为了帮助家人和他人;另有21.8%的学生是受父母、亲友等意愿左右;3.5%的学生则为追求丰厚的收入。这表明大多数学生选择医学的初衷是比较积极正面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实现个人理想,少部分学生选择医学是由于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对于理想信仰的认识上,57.5%的学生认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不能没有;15.5%的学生认为个人生活的好坏与信仰无关,没必要信仰什么;另有13.8%的学生认为信仰可有可无。在对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论断的态度上,11.8%的学生表示同意,54.2%的学生基本同意,共占66%;另有15.4%和18.1%的学生选择不同意和不关心。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理想信念有着正确的认识和追求,对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有信心的,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信心不足,对中国国情缺乏全面的认识。
(二)医学生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
医学生以其专业及未来职业特殊性一直以来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和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乃至社会发展。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72.9%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日常学习生活有联系,18.4%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没有联系。大多数学生认为爱国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回答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上,75.3%的学生选择应该公私兼顾。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医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日常生活学习有指导作用,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有欠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3.9%、55.4%和43.6%的学生认为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与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关系最密切。因此,在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应重点对这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如何使医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3.8%的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引导最重要;选价值取向的占62.8%;选理想信念的有43.1%,选诚信意识的有38.8%,选团结协作观念的有38.1%;选择最少的是艰苦奋斗精神,为30.3%。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责任和价值引导。
3.对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9.1%、66.4%、56.9%的学生认为“社会风气的影响”“多元价值观冲击”“网络文化的冲击”是影响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因素。在回答“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广泛性对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的问题时,83.4%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51.8%的学生认为网上不同价值观的冲突碰撞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紊乱,28.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自由、平等、民主参与价值观念的形成,20.8%的学生认为“造成部分大学生精神颓废”,还有16.8%的学生认为会“导致部分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异常”。大部分学生在肯定网络信息积极性的同时,也对它的消极影响有着清楚认识。
4.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学校已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要途径,选择“思政课程”“党团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和“专题讲座”的学生分别为82.1%、69.2%、55.8%和48.5%,选择“展板宣传”的则有43.3%。在回答“对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比较大的课程”的问题时,56.9%的学生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类必修课”,另有53.5%、41.9%的学生分别选择“医学人文类必修课”和“通选课”,选择“专业必修课”的学生只有17.6%。可见,目前思政课堂仍是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回答“您认为在医学生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的问题时,65%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红色旅游等”;46.2%的学生选择“开展主题演讲、辩论等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40.8%的学生选择“课堂讲授,提高思想政治、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实效性”;另有25.5%选择“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这表明学校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应积极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参加第二课堂创造良好条件与环境。此外,72.5%的学生认为,在医学生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讨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信息时代的强势崛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滋养,同时更是一种挑战。[2]从调查结果发现,当今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途径多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网络。对于网络媒介的力量不可小觑,大学生从网络中接受着各种信息,其正确与否需要自己去判断和识别,这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严峻的挑战。
现时代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个性,他们开放自由,具有批判精神。从学校针对医学生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完全被学生所接受的现实来看,缺乏贴近学生生活的需要,缺乏贴近时代发展进程的需要为主因。我们应将政治教育放置在当前国家发展的情境中去考量,任何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育都被要求渗透完全的生活性知识,为新时代生活而服务。[3]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教学和新媒体快捷、生动的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及其深度的解读,积极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并寻求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使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将是教师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融入对学生生活的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程度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生活疏离的状态正影响着医学生的价值观与价值判断,比如对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认识。从调查问卷来看,医学生的集体意识比较欠缺,更多地注重小我、小家庭、小团体的塑造,对整个社会的关心正慢慢减退。[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拓展思路,积极地寻求融入学生生活的方式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成长特点和思考方式,将教育过程更自然地贴合高校学生。医务工作是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的职业,特别需要敬业和奉献精神。因此在对医学生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同时,还需要用身边的人物、典型的事例打动他们,使之认识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握思政课主阵地的原则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表明对自己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较大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类必修课、医学人文类必修课等。高校思政课改革以来,以“灌输”“说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思政课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展现,而是以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下课堂、用网络、出校园,实现育人过程中的全覆盖。[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若要改变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我们还要在教学之路上继续探索、反思。[6]但我们应该坚信,好的教学就是好的德育。
高校思政课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机地与课程结合,引导医学生正确地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既要准确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又要结合社会现实、医学生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专业课教师也应在教学中采用融入式方法进行价值观教育,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开展灵活多样的党团教育培训和切合实际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也是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很好手段。如开展“重新认识白求恩:一位不曾远去的英雄”的教育,使医学生进一步明确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特别要大力加强国情教育,尤其是卫生国情教育,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有效整合实践教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利用,使医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同时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能力。
四、结语
通过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及医学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求完善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机制的最佳方法与路径,提高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能力,有助于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为进一步建立医学院校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教育机制、高效的传播机制、有效的践行机制,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王 玥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党委书记 教授
于新亮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党委副书记、学生办公室主任讲师
王心彤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团委书记 讲师
本文系2016年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系统课题(BDSZ20160620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巍翔,方虹力.凝练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66(10):11—12.
[2]段永朝.联网:碎片化生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加〕克里夫•贝克.优化学校教育[M].戚万学,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何林.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5]朱俊奇,田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研究——基于35所高校5000名学生“思政课”学习意愿的调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
[6]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高校理论战线.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