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呼唤高校辅导员新作为

作者:徐国旺 张红梅 徐善东 发布日期:2018-07-1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为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供了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而且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好立德树人工作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辅导员必须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管理为辅助手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以群众路线为行动路线,以仁爱之心因材育人,培育引领学生朝着“德才兼备、又红又专、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方向发展,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实现新作为。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辅导员;个性化需求;群众路线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立德树人”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最本质内容,而且是高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中心环节。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骨干力量,必须要学习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姿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上实现新作为。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管理为辅助手段”的育人理念

高校辅导员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给学生做思想教育不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和管住学生这个任务进行的,不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言听计从、无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进行的,而是为了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与德才培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由全面发展展开的。管理与立德树人不是截然对立、相互脱离的“两层皮”,而是相得益彰的共同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正如内尔•诺丁斯强调“改进教育实践最好的方式是,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升为有自主意识和反思能力的人。”[3]因此,辅导员要转变工作理念,在内心深处认识到辅导员是因要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自由全面发展的引领中国未来的人才而不是为如何管理、管住学生而存在的,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的和中心环节贯穿于自己的整个工作中,把制度管理作为辅助手段,绝不能为了省时省力省事而本末倒置。

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育人理念

关于理想信念,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谈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4]理想信念是一群人从四面八方凝聚成团队的强大感召力,是一个人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内驱动力,是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走什么样的路、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的根本奋斗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团结奋进、勇往直前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就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辅导员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的有力回答,是培育引领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和保障。

青年有坚定理想信念,国家有磅礴力量,民族就大有希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从职业的理想信念的高度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来培育学生,积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通过“四个正确认识”来全面提升学生辩证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增强关心党和国家发展的情怀,不断清晰认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的大学、我的一生要如何度过?”这些根本性思考,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中国独有,但思想教育内容要立足中国实践,体现中国特色,进而树立固牢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激励学生地把理想信念落实到实干行动中,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勇做激荡青春的时代弄潮儿。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讲好思想政治教育故事

“随着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观念和思潮交汇碰撞,当前大学生群体逐渐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选择现代化、价值立场个性化等的时代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中自觉防范错误思潮和敌对势力渗透,选择正确健康的价值”[5],成为重要而迫切的时代性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是凝聚起“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选择现代化、价值立场个性化”青年学生的“最大公约数”,“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6]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工作中,需要持之以恒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个人私德、社会公德、国家发展大德”[7],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价值判断与道德实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引导好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生动鲜活的社会故事载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论一旦离开生动的实践就显得苍白无力,丧失说服力,尤其对于个性色彩强烈的青年学生群体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挖掘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学习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风格,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以生动形象的故事等形式展开。这要求辅导员一方面对中国成就、中国优秀文化进行有血有肉的鲜活故事讲解,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服力与凝聚力;另一方面对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热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并耐心地为学生讲解,及时回应青年学生在社会热点事件和舆论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积极引导学生避免被植入道德绑架而忽视事实判断、群体非理性与公共精神缺失的媒体舆论带偏,主动培养学生在分析社会问题中“剖开现象看本质、牵牛要牵牛鼻子、曲折性与前进性相统一”等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意识。讲好思想政治教育故事,真正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价值引领、德行涵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的认同感、权威性和在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中的重要力量。

四、注重因材育人的方式方法,坚持以仁爱之心立德树人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和立德树人的对象从根本上讲是现实的、具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个体学生。对于具有个体独特性的每名学生而言,都会有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这需要辅导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根据每名学生成长发展的多样性需求提供具有差异性、个性化的育人供给方案,而非按照一成不变的思路或既定方式进行,拒绝“一刀切”“一筐装”。辅导员开展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工作,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冯刚教授所说,要“全方位、系统性关照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个性化需求”[8],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才能科学引导学生朝着德才兼备、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有序迈进。

当前,很多高校辅导员需要直接面对100名以上学生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加上当前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明显,这就给辅导员的因材育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同时,每名学生于家庭、个人来讲,都是不可替代的,于国家而言,都有可能成长为国之栋梁,因此辅导员要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秉承一颗仁爱之心,不能因为个性化、差异化育人方案的复杂而失去耐性,不去学习探索,不能因为对一个学生进行一两次的指导没有见到明显效果而放弃,不能因为学生的调皮、个性张扬、成绩不好而不平等看待或强制管理。正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怀有仁爱之心,就是要心灵美、心胸宽、心有爱,就是要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解学生之所惑,容学生之所错,视学生之平等。当教育引导的效果不理想时,应该多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与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否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其面临的问题,是否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的焦虑担忧,是否存在思想言语的表达不能被学生理解等问题,然后及时调整,循序渐进、持续深入地给予学生引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在成长成才发展中的内在驱动力。

五、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在多空间领域与学生零距离互动交流

所谓辅导员的群众路线,即有学生出现的地方就有辅导员的身影,有学生发出声音的地方就有辅导员的声音,辅导员的根在学生之中,要始终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所开展的一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培育学生,所推进的一切工作要发挥学生的智慧与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工作,从根本上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思想意识的深入互动、对话交流的过程,是群众路线深入践行的过程,而非单向度的教化灌输。“在一次真实的对话中,参加者在对话的开始并不知道对话的结果。对话允许我们表达各自的心声。对话还有道德教育功能。对话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我们有可能建立一种充满关心的人际关系。”[9]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躬身践行群众路线,要走进宿舍、课堂、食堂、运动场、微信朋友圈等学生最愿意、最经常进入的空间领域,与他们零距离沟通交流,努力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育人格局。辅导员以知心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宿舍,用心感受冷暖,用行动传递温情,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以随和近人的姿态在食堂与学生一起用餐,关注学生的饮食健康情况;以符合学生语言风格的声音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空间与学生互动,就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在轻松状态下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把握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动态,在无形中来引导学生形成公共理性精神;以平等、阳光的状态与学生在运动场上一起激扬青春,关心学生的生命健康;以学习的心态走进学生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辅导员要主动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心灵世界,与学生交朋友,谈心里话,做感兴趣的事,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正确的、主流的立德树人思想在自然的沟通中展现其亲和力,在问题的平等探讨中展现其魅力,在精准解决学生的困惑中展现其实用性。只有在更广的时空维度上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处处有关心,时时有关爱,事事有关注,辅导员才有可能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精准解决他们的困惑,把脉学生乐于接受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进而真正地推进全面、全员、全过程育人。

新形势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互联网新媒体引导舆论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激荡”[10],高校青年学生呈现出思维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和成长发展需求差异化的鲜明特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辅导员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综合素养,锤炼过硬本领,“敢于直面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敢于直面错误社会思潮的挑战”[11],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育人本领、符合学生需求的育人方法、贴近学生的育人路线,扎实推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培育引领学生朝着“德才兼备、又红又专、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方向发展,用新理念和新作为来深刻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徐国旺 北京大学药学院学生党总支副书记 助教

张红梅 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研究员

徐善东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 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3]〔美〕威廉F.派纳,威廉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等.理解课程[M].张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8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

[5][8][11]冯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8(3):46-52,48,47.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2).

[7]孙晓峰.当代大学生思想困惑与高校立德树人路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0):127-131.

[9]〔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3.

[10]徐国旺.新媒体境遇下科学无神论教育在高校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J].科学与无神论,2016(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