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会议特稿:发扬工匠精神 不断提高办刊质量

作者:包和春 发布日期:2018-05-02

编校质量是刊物质量的重要体现,编辑的工匠精神是保证和提升刊物质量的关键。《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历来重视培养编辑的工匠精神,不断努力提升办刊质量。几年来,编辑部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传统,即每期杂志稿件在校对和审读后,不是简单地采取一人负责在电脑上把校对汇总的错误改过来就完事的方法,而是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把参与编辑工作的人召集在一起,坐下来,像会诊似的,针对校对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有助于降低编校中的差错率,使编校质量逐步提高。

在每次讨论中,我们主要抓3个环节。

一、明确校对的基本规则和标准

校对的规则和标准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现代汉语词典》,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称《国标》)中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和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以此为标准,在讨论中,结合编校中出现的问题,突出明确以下几点:

1.数字书写形式规则

在同一篇文章中,对使用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两种书写形式均可的数字,应严格按照《国标》提出的:“在同一场合出现的数字,应遵循‘同类别同形式’原则来选择数字的书写形式。”即是说,不能在同一篇文章中先后交替出现如“5元”、“10人”和“五元”、“十人”这两种数字书写形式随意混用的情况,而应采取同一种数字书写形式。

2.词汇使用规则

(1)含义相同的词,应选用首选词。例如:“翔实”和“详实”,校对时应选用首选词“翔实”。

(2)近义词,应查清各自含义再用。例如:“截止”与“截至”、“反应”与“反映”、“品味”与“品位”等,这些读音相同相近,而意义又有关联的词不能混淆。

(3)词典没有明确规定,但又使用很混乱的词,应以中央和国家正式文献的权威用法为依据。例如:“作报告”“作贡献”还是“做报告”“做贡献”,比较容易混淆,校对时要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权威用法为依据,应为“作报告”和“作贡献”。

二、对常常使用错误的重点词突出讲、重点讲

近年来,在报纸、刊物和电视字幕中,有几个热词被人们反复地错误使用。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就把它单拎出来,突出地讲,重点讲,讲明白为什么是错误的。举两个例子。

1.差强人意

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们讲得很卖力,学生听得也很用心,但效果却差强人意。”

从具体语境看,作者用“差强人意”是指效果“令人不满意”。这就用反了。“差强人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例如,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2.居功至伟

这也是近年来在各种媒体上被人们常用错的一个热词。通常都是把这个词作为一个褒义词来用,指一个人功劳很大。实际上也是用反了。

“居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认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自认为有功劳。“居功”常与“自傲”连用,即“居功自傲”。“居功”是贬义词。把“居功”和“至伟”硬拼在一起,并用在伟人的身上,显然是用反了,用错了地方。

《咬文嚼字》2017年第2期专为此发文。认为“居功至伟”中的“居”字,应为“厥”,此处作为人称代词使用,相当于“其”,“厥功至伟”或“厥功甚伟”意指他的功劳很大,用于褒奖某人的功劳或贡献。

近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在评价邓小平时说:“邓小平同志功高至伟却从不居功自傲。”这种表述既肯定了邓小平功劳伟大,又巧妙地避开了很多作者误用“居功至伟”的陷阱,在“厥功至伟”一词之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通俗的表述词语“功高至伟”。

三、对一些易出现错误的校对技术规则要反复讲

1.同一概念的简称、全称在文章中不能前后交替混用

如,“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政课”。

在新华社播发的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几千字的统稿中,“思想政治工作”一词共出现了15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词出现了4次,全部都用的是全称,无一处简称与全称交替混用现象。这是一个概念使用统一的范本。如果要用简称,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文章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先使用概念的全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后注明:以下简称“思政课”,不注明简称而将同一概念的简称和全称在同一篇文章中前后交替混用是不规范的。

2.课程名称应用引号

《国标》明确规定:不能视为作品的课程、课题、商标、会议等不应用书名号,应用引号。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3.表示时间、地域起止时,连接号应用一字线,而不是短截线(半字线)

如,北京—上海,5—7年。短截线只用于年月日、武器的型号等的简写形式,如,2018-3-5,歼-20。

4.如果一个数值很大,数值中的“万、亿”单位,可以采用汉字数字,其余部分应采用阿拉伯数字

如,“50000”可以写成“5万”,但“5000”却不能写“5千”,而应写成“五千”。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采用讨论式的方法提高编校质量的3个环节。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果,其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理论上有依据,这是毛泽东同志曾倡导的一种科学方法。1948年2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例如,报上常有错字,就是因为没有把消灭错字认真地当做一件事情来办。如果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方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小事如此,大事也是如此。”《北大青年研究》一年出4期,每期开一次这样的讨论会,并长期地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二是实践上有效果,这是克服编辑职业内卷化或内卷效应的有效途径。内卷化,简单地说,就是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极易产生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是最容易产生内卷效应的职业。因为如果只是停留在年复一年、出了一期又忙下一期的简单重复的轮回状态,没有进步,缺乏激情,就必然会产生内卷效应。

《北大青年研究》编辑部每期都就编校中出现的错误开一次讨论会,使参与编校工作的同志既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又学到了新知识,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激发了工作的信心和内在的动力。我们北京大学在总结学生工作的经验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即“把有意义的事情干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干得有意义。”这句话用到编辑工作上,就是办杂志本身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但如果长期简单重复,就会产生内卷效应,感到工作枯燥无味没意思。但通过每次讨论人人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提高,就会感到工作很有意思,从而激发内在动力。有了动力,工作就能做得更好,从而使本来就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意义了。这是一个做好编校工作,提高编校质量的良性循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