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从辅导员角度浅谈大学生宿舍生活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案

作者:邓安琪 发布日期:2018-05-01

摘要: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宿舍关系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当代大学生极其多元的个性特征、略显薄弱的团队精神导致宿舍生活中常出现各种问题。宿舍是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阵地,了解宿舍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宿舍纠纷、构建良好的宿舍关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是辅导员的工作要点。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学生宿舍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立足当前辅导员管理学生宿舍的现状,提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为辅导员的一线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宿舍生活;解决方案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思想交流、信息沟通和情感传递的主要场所。宿舍生活是否和谐对大学生学习进步、道德提升、人格完善等各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着学生以后的为人处事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团队精神稍显薄弱,致使宿舍生活中的小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矛盾事件屡有发生,少数甚至演变为校园危机事件。前不久,“感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这一调侃在网络上走红,侧面反映出公众对于宿舍问题的无奈与心酸。因此,如何抓住宿舍问题的起因、从根本上解决纠纷、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点明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并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宿舍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了解学生宿舍问题、妥善解决宿舍矛盾、构建良好宿舍关系、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成长成才体验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将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总结大学生宿舍生活的常见问题,并基于辅导员管理学生宿舍的现状,提炼处理宿舍问题的基本原则及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为辅导员的一线工作提供参考。

一、拒绝让步,只做自己——大学生宿舍生活的三大问题

本文将大学生宿舍生活的常见问题分为三类:生活习惯差异、人际关系矛盾、“时间黑洞”现象。前两者是长久以来的普遍问题,也是多数宿舍矛盾的直接诱因。“时间黑洞”是描述学生“宅”在宿舍、不知不觉荒废时间行为的流行语,对于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该现象越发不容忽视。

(一)生活习惯差异

生活习惯差异是最常见的宿舍矛盾起因,其发生概率具有时间上的相对集中性。大一上学期是学生们初入宿舍的甜蜜期,小心翼翼,相互谦让,彼此之间难以匹配的生活习惯还没有展露出来。到了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学生们初步熟悉了宿舍生活后,真实生活习惯间的差异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

目前多数高校的宿舍结构是四人间,四人的作息时间很难得到统一。在广受大学生推崇的问答网站知乎上,与宿舍、作息等关键词有关的问答有二百余条,“宿舍因作息不一致而引发矛盾怎么办?”“如何看待大学宿舍舍友因作息时间不同而吵架?”等问题都保持着很高的热度。作息不一致导致的宿舍生活问题一般有三种情况:晚归、深夜聊天或打游戏打扰他人,太早睡觉强制要求他人配合,太早起床灯光和声响打扰他人。

卫生标准和卫生习惯不同也容易引发问题。宿舍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还是马马虎虎、看得过去即可;安排轮值表、每天都打扫宿舍,或是将垃圾堆积起来、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都洗澡、换洗衣物,或是需要别人督促个人卫生。面对这些问题,舍友之间不同的卫生标准会给出不同的选择。更有甚者,有些宿舍成员卫生习惯极差,床铺凌乱有异味、乱扔杂物、从不打扫宿舍卫生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宿舍冲突很难避免。

(二)人际关系矛盾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支持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2]。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宿舍成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地方风俗、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成长环境有较大差异,每个人性格特点、做事方式、价值观念也自然不同。这些差异容易使寝室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3],朝夕相处,日积月累,难免会引发问题。人际关系矛盾常发生在特定的人物之间,有对象上的相对集中性。

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诱因有四个。首先是自我认识不足,攀比心态和竞争意识过强,潜意识里将舍友当成敌人,从而有敌对性的语言和行为。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的关键词就是“对比”和“竞争”,一直被视作“别人家孩子”的北京大学学生尤为如此。进入大学后,宿舍成员一般是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的同学,属于同质性群体,在评定奖学金、申请助学金、竞选干部、评优、保研等情境下面临着相似的竞争,在考试、科研等学业成绩上会有不可避免的攀比心态,“膜大佬”“仰慕大佬”等学生交流时常用的短语就是这种心态的折射。

其次,不良的性格特征也是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导火索。部分学生从小处于优越的成长环境中,

一直受周围人群的爱护和谦让,容易形成唯我独尊、刚愎自用、自私自利的性格,缺乏与人协同合作的精神,可能因舍友的言语和行为不合心意而产生敌对情绪;也有学生性格内向、封闭,很少与人交流,不善于与人交往,经常表现得过于独立,给舍友以孤傲、冷淡的印象,很难建立起亲密关系。

再次,随着“00后”这批同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4]进入大学,互联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容小觑。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低门槛又便捷的网络聊天成了首选。然而,虚拟的网络社交满足了学生的交际欲望,却压缩了现实生活中与舍友交流沟通的时间和机会,网上活跃、线下沉默的学生不在少数,久而久之,舍友之间的交流愈发困难,宿舍关系将面临危机。

最后,当前学生普遍没有集体生活经验,缺乏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往往使常规问题矛盾升级。例如,当某一学生与舍友发生矛盾时,他不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反而态度强硬,而同宿舍同学便开始拉帮结派,多方面采取举措来相互抵抗、互不退让。更严重者,在社交平台上发言指责别人,以舆论影响给对方施压,严重破坏人际关系、宿舍团结和整体风气。

(三)“时间黑洞”现象

常有学生说,“宿舍是时间的黑洞,意志力的坟墓”。大学的课程安排相对自由,宿舍是可休闲、可学习的稳定场所,因此很多学生选择在业余时间待在宿舍,甚至吃饭都选择外卖而不是去食堂,“宅”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的校园文化。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宿舍的学习氛围不浓,经常不自觉地沉溺于娱乐设备和网络信息。通过手机或电脑与网友聊天、玩儿游戏、看影视作品等行为不一而足,学生不知不觉就荒废了时间,仿若陷入“时间黑洞”。时间一长,渐渐习惯于慢节奏的“宅”生活,学生的进取心会被磨灭,变得颓废。

二、看上去易,做起来难——辅导员应对宿舍问题的两种困境

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助力者、健康安全的守护者,更是学生们学习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承担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解决学生宿舍生活的种种问题是辅导员的必要任务之一。多数辅导员在宿舍日常管理、宿舍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等方面卓有成效。然而目前来看,仍有部分辅导员对宿舍这一教育阵地不够重视,参与宿舍管理不够紧密,解决宿舍问题的方法不够科学。

(一)目标有偏差,方式略单一

当辅导员遇到学生宿舍问题时,第一目标是解决问题。但在繁忙的日常工作及结果驱动的奖励体系共同作用下,辅导员的目标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转变为“降低影响、尽快解决”,过于追求片面的时效性。这种急切心理使得辅导员可能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使用调换宿舍、批评后冷处理等单一、惯性的调节方法应对宿舍矛盾,结果是很多小矛盾看似解决了,实际仍有潜在威胁。其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很难对症下药、药到病除。长此以往,不仅宿舍矛盾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学生向辅导员求助的热情也会有所下降。

(二)网络上很近,生活中很远

在信息化的时代,辅导员习惯使用微信、QQ等便捷的社交软件与学生联系,尽管沟通效率得以提高,但也减少了很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难以直接从学生身上获取准确信息。再者,辅导员深入宿舍的频率较低,多是以检查卫生、安全为主,时间紧、任务重,难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舍友之间的实际交往状况,也与学生“和老师坐在宿舍一起聊天”的期待有较大差距。面对“网络上很近,生活中很远”的师生关系,辅导员在解决宿舍问题时会受到掣肘。

三、忠于本心,多元并举——辅导员应对宿舍问题的四条方案

(一)以学生为本,充实思想、心理教育体系

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引导学生调整心态、适应集体生活是从根源上防范宿舍问题的有效方式。在入学教育中,辅导员应面向新生增加宿舍人际关系案例教育,让学生们事先了解大学生宿舍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教育他们如何去处理宿舍人际关系,学会冷静对待矛盾、相互理解、多沟通交流、真诚对待舍友。后续,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交往技巧的讲座培训,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变得更加宽容、谦和,摒弃嫉妒、虚荣、自卑、自大等不良心态。同时,辅导员应根据大学生成长不同时期的特点,分阶段地及早预防并加以适时干预,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二)以平等为约,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制定公正平等的宿舍内部公约,并与“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宿舍长—班干部”联动互通的外部管理机制相结合,是解决生活习惯差异所引发宿舍问题的主要途径。首先,辅导员可指导各宿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被认可的宿舍公约,从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约定细节,例如一般情况下的熄灯、睡觉时间、宿舍值日表等。其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的力量,尽管有些宿舍并没有名义上的宿舍长,但长时间共同生活下,宿舍中会涌现出较有威望的核心人物,辅导员应与这类学生紧密联系,请他协助关注宿舍成员的思想状态、生活近况等,并及时提醒和纠正宿舍内部的不良习惯和风气。另外,辅导员应增加走访宿舍的时间和频率,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大学生宿舍的相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大学生最信任的知心朋友。

(三)以关怀之心,“深度辅导”调节宿舍矛盾

深度辅导是辅导员的必备技能之一,指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成长成才方面,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因才施辅”、深度交流的过程[5]。针对宿舍问题的主要矛盾方展开“一对一”“一对多”“面对面”的深度辅导,是解决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关键手段。宿舍常见的人际关系矛盾有两种,其一是一位学生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不满,其二是某两位或多位学生之间的相互冲突。

针对第一种情况,辅导员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背景信息、广泛调研整体事件的基础上,对该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从与矛盾事件无关的其他事情上寻求合适的切入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然后请他按自己的理解分析矛盾事件的起因,倾听真实想法。辅导员应以提问和举例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获得学生认同后,再提出对该事件的处理方法、对学生本人的改进建议。

面对第二种情况,辅导员应尽早与矛盾双方或多方“一对多”谈话,以防矛盾扩大化。在谈话时,首先比对信息,对双方有异议的地方直接提问,高清事件始末,并对明确的过错方予以批评。继而从友情、团队等角度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最后为双方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约定下一次回访时间,给学生们一定的空间反思自己、重新相处。

(四)以创新为核,积极建设精品宿舍文化

积极以创新思维驱动特色活动,充实学生们的宿舍生活,形成家一般的宿舍文化,是抵御“时间黑洞”、升华舍友情感的重点举措。辅导员可以基于学生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宿舍集体脱机自习、宿舍为单位的专业知识竞赛、文艺类作品征集、体育项目比赛、跑步小分队、宿舍美化节、心情分享会等。一方面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走出网络、走进现实生活,不做“宅男”“宅女”,同时也增强了舍友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了舍友之间的交流合作,加深了舍友之间的情感与友谊,有助于营造友好和谐的宿舍氛围。

综上,本文着眼于生活习惯差异、人际关系矛盾、“时间黑洞”现象等宿舍常见问题,分析了问题起因。基于辅导员管理学生宿舍的现状,提出思想引导、制度规范、深度辅导、活动配备等四条应对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需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更新知识储备,做好充足准备以应对纷杂的宿舍问题。

 

 

作者简介:邓安琪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 助教

 

参考文献:

[1] 牛晓玉,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58-59.

[2]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 姚福清,兰倩.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91-93.

[4]李宇明.关注网络原住民[N],人民日报,2016-9-15:8.

[5] 熊剑龙.以“深度辅导”为核心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J].高校辅导员,201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