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关于高校理工科院系基层团校工作的几点分析和思考 ——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初级团校为例

作者:张子瑞 马欣妍 席中海 发布日期:2018-02-24

摘要:基层团校是高校建设学生骨干队伍的核心阵地,是构建党领导下“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的重要抓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文章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北大生科”)初级团校为例,总结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要求,介绍改革创新举措,展望未来发展,以期对高校理工科院系基层团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理工科;基层团校;学生骨干

 

 

高校学生骨干队伍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主导力量,是实现高校共青团四维工作格局的重要枢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层团校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学生骨干进行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建设高校学生骨干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的核心阵地。

高校理工科院系基层团校应紧密结合改团治团形势和思政工作格局、理工科高等教育和青年学生特点,创新和改革基层团校的形式和内容,切实履行好建设学生骨干队伍的使命,增强团组织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教育青年的能力和水平。

一、北大生科初级团校的概况和发展

沿革北大生科初级团校于2012年成立,继承北京大学团校发展的光辉历史,以“高举团旗,共同成长”为主题,以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为己任,坚持“团校姓团,团校是校”1方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握教育教学和青年成长规律,引导学员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团校要求院团委、学生会的全体本科一年级干事参加,邀请学院指导的主要社团中本科一年级骨干及本科一年级各团支部书记、各班班长参加,基本覆盖本科一年级学生骨干。团校邀请院党委、团委老师和高年级学生干部主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技能培训等各种课程,并开展小组活动、经验交流、外出参访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团校以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和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为主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优,并以学员为主体,在团校结束后,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评估反馈团校工作。

近四年来,团校累计共有学员152名,院团委班子中的学生成员和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均在团校学习并结业,团校的学员在团学组织“一心双环”格局中承担重要工作,成为学院学生骨干的主体。

二、北大生科初级团校面临的挑战和要求

  结合近年来北大生科初级团校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和要求。

(一)明确自身定位是团校工作的基础

  本科一年级学生骨干往往参加了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在各个组织中都被要求接受内容高度相似的重复培训,对用于组织培训的资源而言造成浪费,各种培训水平也良莠不齐。团校应处理好与各级各类学生组织骨干培训的关系,为学生骨干提供系统更完备、整合更高效的骨干培训。

(二)设计课堂是团校工作的重点

  理工科学业负担较重,尤其是在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基础专业课难度较大,新生在学业上易出现负担重、不能够适应的情况。初入学时,学生工作部门和团学组织都为新生提供了大量课外活动机会,新生在时间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容易手忙脚乱、安排不当。

  团校应设计出既能达到骨干培训效果,又能让学员不感到过于疲惫的课堂形式。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团校工作的难点

把准政治方向是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团校工作的基本原则,了解社会政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是对学生骨干的基本要求。但是理工科学生往往对社会政治不敏感,对理论学习不擅长,对课堂听讲的方式不喜爱。组织者常常采取“资源本位”2的做法,用其掌握的外在资源,强制要求青年学生参与,易于引起青年学生反感,难以收到良好成效。

团校应用理工科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是对团校工作的新要求

团校是新生第一次系统接触高校团组织,团校的教师在学员心目中留下如何的印象、团校的学员在普通同学的心目中留下如何的印象,一定程度上高校团组织乃至党组织就会在同学们心目中留下如何的印象。部分新生还存在着对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刻板印象,对共青团不信任、不喜爱。

团校应当好高速辅路、发挥杠杆作用,在推动高校共青团改团治团、撬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两方面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三、北大生科初级团校的改革创新举措

  面对上述挑战和要求,北大生科初级团校紧密围绕自身建设、组织管理、内容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按照团校的主题和方针,适应理工科高等教育和青年学生特点,利用新时代新形势的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改革创新,主要有以下四点举措。

(一)明确定位,全面推进团校自身的系统化、规范化建设

首先,明确团校定位为院内各级各类学生组织骨干培训的统一平台。由院团委领导,在学生会和主要社团的支持下,集中资源,为本科一年级学生骨干提供系统完备、整合高效的培训。

其次,加强和改进团校组织管理工作。由院团委书记任团校校长,由院学生团委副书记、院学生会主席、院团委组织部部长、院学生会秘书处负责人组成团校秘书处,专项负责团校工作。注重发挥团校秘书处成员的身份优势,加强团校秘书处自身建设。

再次,建立健全团校课程大纲,建设教师库。团校制定了以培养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策划总结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宣传动员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事务性工作处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九个方面为主的课程大纲,建设了以院党委、团委老师及高年级学生干部为主的教师库,为团校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导和较为稳定、丰富、贴近学员的师资力量。

最后,注重仪式感、荣誉感等软文化建设。团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举办开学(结业)典礼、选用布置场地、奏唱团歌、宣读公示结业和优秀学员名单以及颁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等简单而不失隆重的形式,增强学员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强化学员对团校、对学生骨干身份的心理认同,激发学员做好学生骨干的内生驱动力,进一步团结凝聚在共青团这个核心和枢纽周围。

(二)着力打造以学员为主体的多维度立体化课堂

1.开课之前:着力供给侧设计

  尊重学员主体地位,倾听学员心声,把准学员脉搏。根据上一学年团校学员的评估反馈,并通过开课前的摸底调查,向学员问需,结合师资条件,为学员量身定制课程目录。

2.第一课堂:“必”“选”结合,丰富内容

打造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相结合的多层次课程结构,以必修课为根,以限选课为枝,以任选课为叶,激发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在确保学生骨干必备核心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提供各种专项技能的培训,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时间安排,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不同的技能,使学员既不需要付出过多的精力,灵活地安排时间,又能有针对性地学到更多的内容。

  目前,团校共开设党的中央全会(代表大会)精神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包括正装、邮件、电话、微信)、学院学生工作制度学习4门必修课,公文写作(包括策划案、邀请函、宣传稿、新闻稿)、演示文稿制作和展示2门限选课及办公软件使用技巧、图像处理入门与进阶、摄影与修图、视频制作、心理辅导与有效沟通、时间管理、活动策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访及历史国情世情教育8门任选课,努力达到前述九个方面的课程大纲要求。

3.第二课堂:知行合一

以实践教育、同伴教育的形式开展知行合一的第二课堂,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夯实团校学习成果,使学员在实践中逐渐成长。

一方面,将学员分为多个小组,每组配备一名高年级学生干部为辅导员,以团校为试验田,自行开展以“服务”为主题、形式不限的活动。团校学员主要承担事务性、基础性的工作,很难观察一个组织的全貌,掌握一个活动的全局。在团校的小组中,学员们全权举办自己的活动,有助于深入对学生工作的理解,在今后的学生工作中较快进入新的角色,团校学员举办的活动也有利于直接反映本科一年级新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心想法,为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近两年来,团校各小组累计开展过“八分钟交友”“生科表情包制作”“棋类大赛”“抵制雾霾、我们在行动”“冬之物语”“感恩节系列活动”“校园食堂等候时间调查”“校园生活主题摄影比赛”“燕园美食游园会”“南北方同学差异”等各种贴近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大小活动。

另一方面,依托团校定位和团校组织管理团队的组成优势,将团校的课后作业与团委、学生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引导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熟悉、运用、掌握在团校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和技能。

4.第三课堂:拓展学习新途径

  结合信息时代的新资源、新特点,开展学工制度线上学习考核、线上课后作业、线上补课、微信群交流分享等学习新途径,在课下的点滴时间中开展团校学习,提升学员进行团校学习的时间自由度和参与度。

5.备课授课: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团校也是参与团校的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学校。高年级学生干部在组织管理团校、为团校学员备课授课的过程中,首先是深入思考、自我总结,然后是换位思考、组织表达,最后是答疑解惑、批改作业、听取反馈,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

(三)分层次全方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依托条件,活跃开展方式,引导主动参与

首都北京建有众多高规格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举办各种高质量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展览。这些使得团校开展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时间、地理、氛围等有利条件。团校及时、准确、全面地学习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联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形势政策展览、组织参观访问。

团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3的要求,通过事先筹备,设计“按图索骥”定向路线、知识竞答、你演我猜等较为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串起知识链、梳理逻辑线、搭建信念桥,翻转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使学员动手动脑、入脑入心,“带着问题去,带着收获回”,引导学员接受历史和国情世情教育。

2.率先垂范,实践育人

  团校注重组织管理团队和教师、辅导员团队建设,参与团校组织、授课、交流的高年级学生干部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院学工系统的良好氛围中,在院团委老师的指导和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带领下,学员在增长技能的同时,切实体会学生骨干的服务精神、奉献精神。

3.春风化雨,创新融合

  团校将思想政治有关理论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贯穿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如“演示文稿制作”课程以党史团史题材为例,使学员们在学习演示文稿制作的同时了解党史团史;“新闻稿写作”课程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通稿为例,使学员们在把握词句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会议精神;“正装礼仪”课程以我国领导人在外交场合的着装为例,使学员们在学习正装礼仪的同时了解共和国筚路蓝缕的外交史……团校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而又可视可触可感。

(四)做好起点和支点,延伸团校手臂

  团校的学员是本科一年级学生骨干,是学生中的关键少数。以团校为抓手,让团组织得到学生骨干的信赖和喜爱,让经过团校培养的学生骨干得到普通同学的支持,从而让团组织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可。以团校为基础,带动高校共青团改团治团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1.改团治团先行一步主动作为

  团校要全面学懂弄通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新形势下推进全面治团的规定》的精神和任务要求,面对改革创新不观望,面对细水长流不懈怠,面对错误失败不软弱,抓作风强业务。团校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用制度创新根治组织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定期听取学员和团学组织部门负责人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思考改进方案。团校坚持以细节见高度,要求团校教师、秘书处成员和学员脱下正装、戴上团徽,让学生更像学生、团干部更像团干部、团员更像团员。

2.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

  坚持党委关心支持、党支部共建,巩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积极争取党委资源优化团校工作,坚持开展“党委书记讲团课”,坚持与学生党支部联合举办党团日活动,发掘、推荐、动员在团校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入党,努力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为党执政夯实青年群众基础。

四、对北大生科初级团校未来的展望思考

(一)优化考核评优和评估反馈体系

目前团校主要依据学员的课堂参与、作业和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情况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优,设计并向学员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评估反馈团校工作,但存在着科学性低、随意性大、利用率差等问题。团校应从以下两点加以改进。

一是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关于“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4的要求,探索多元化的考核评优方式,高信度、效度地测量学员对学生工作的理解、对参与学生工作的意愿以及对学生工作技能的掌握等情况,为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和淘汰退出提供可靠的参考。

二是引入团学组织部门负责人意见,借鉴心理学、测量学、调查学、统计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建立健全对团校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的评估反馈机制,作为评价、改进和提高团校组织管理工作和教学水平的依据和指导。

(二)着手团校纵深梯度建设

  目前团校主要面对本科一年级学生骨干,而缺少针对较高年级学生骨干的培养。团校应向纵深发展,形成学生骨干的培养梯度,探索举办“中级团校”,向前衔接院内初级团校、向后衔接校团委举办的高级团校,结合较高年级学生骨干的特点,开展案例交流、务虚研讨、心得分享等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为较高年级学生骨干的持续学习、不断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辅导。

(三)推进精致化、个性化培养

目前团校仍然以集中授课为主,缺乏对学员精致化、个性化的培养。团校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强与团校学员的课后联系,加强双向反馈交流,结合团学组织实际工作,与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开展对本部门干事的精致化、个性化培养,以学员为本,因材施教。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然绘就。基层团校要遵循学生骨干和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基层党委和校级团委的领导下,承担起培养一支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的重任,做好共青团工作的窗口,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巩固团的核心地位,在改团治团大背景和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张子瑞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

      马欣妍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 助教

    席中海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小溪,席中海,王冰山.关于基层团校发展现状的讨论与思考——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大青年研究,2016(4).

[2]张子瑞,唐平,席中海.高校团学工作之“资源本位”刍议[J].北大青年研究,2017(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

[4]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3/t20170320_300172.html2016-11-14/201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