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高校文理科院系学生党支部共建路径探索——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支部联合党课为例

作者:刘爽健 发布日期:2018-02-23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与青年学生密切联系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加强文理科学生支部的共建,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思想交流中强化理想信念,在专业学习中提高业务水平。文章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传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科学院”)博士生支部联合党课活动为例,探索了从党委协调、制度保障出发,重视以活动为载体、党建立项为支撑以及新媒体为沟通方式的高校文理科院系学生党支部的共建路径。

关键词:高校;文理科院系;党支部共建;建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是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主要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其中,文理科院系学生党支部在学科背景上又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他们中开展党支部的共建,是不断探索创新大学党建工作的有益尝试,更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有益探索。

一、支部共建的内涵及意义

“支部共建”也可称为“支部结对共建活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共建主要是指高校不同学生党支部,结为互帮互建对象,并共同开展有关教育管理活动,从而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和资源共享,不断促进两者建设水平共同提高的一项党建工作举措。[1]

结合高校党建的既有经验,支部共建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专业共建。主要是指同一院系或者学科内部,依靠既有联系,在不同专业或者不同年级支部开展共建活动。第二,师生共建。旨在加强教师和学生这两支队伍之间相互了解,以起到资源协调,教学相长的效果。第三,老少共建。利用离退休教师经验丰富、热心育人的优势,帮助学生处理好理想信念与成长成才的关系。第四,校企共建。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提高党支部建设的创造性和应用型。

总的来看,支部共建有利于促进党员之间的交流,带动支部活动的参与率;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提高支部建设的效率;有利于发挥不同领域的专业优势,形成多个支部建设的合力。

二、支部共建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西方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侵袭、以及高校内部不断深入的管理体制改革等多种复杂因素,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支部这一平台调动党员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教育活动成为重要课题。虽然高校学生支部共建已经过多年的探索,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很多支部共建中存在跟不上形势变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松散无序,党委统一领导指导不足。现阶段,许多学生支部共建局限于学生层面,学生单方面的努力较多。而在高校党委、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院系党委层面,领导指导责任不明确,作用发挥不足,没有在支部层面以上开展协调对接工作,多数支部共建存在“群龙无首”的现象。

二是名不副实,分头建设情况普遍。支部共建,核心是共同建设。共同建设中,两个支部并没有利用好支部内外的各种优势资源来加强对各支部党员的发展与管理。很多支部共建存在名不副实,分头建设的情况:共建往往在启动阶段声势浩大,举行隆重的共建仪式等。但在后续的建设中往往还是各行其道,缺乏统筹和协调,更没有产生融合机制。

三是管理落后,工作制度欠缺。“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作保障的共建很难持久且高效。共建支部多数缺少“定方案、立规矩”思维,导致共建活动很难步入制度化轨道。实际操作中,多数支部共建依赖支部同学之间的个人联系,活动的开展主要靠党支书个人的意志,这就带来了支部共建管理上的随意性问题。

四是目标模糊,共建定位不准确。找不准目标,搞不清定位的现象广泛存在于支部共建中,一些支部把共建理解为简单的联谊。由此便出现了一种现象:很多支部共建活动有形式化、娱乐化的倾向,弱化了理想信念树立这一根本目的,甚至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沟通感情上。这都是目标模糊、定位不准所导致的问题。

五是形式单一,党员积极性不高。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支部开展活动的重要要求。支部共建存在的又一个突出问题是信息来源单一、讲授形式单一,多数学习活动依赖传统的“教师—学生”授课方式,党员主动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较差。

三、新传学院与信科学院联合党课案例

在新媒体理论与网络技术领域,新传学院与信科学院师生有共同的研究领域。新传学院的师生侧重理论探讨,信科学院师生侧重技术探究,二者在研究上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0169月初,信科学院与新传学院召开了两院学生支部共建计划筹备会。会议认为加强两院专业互补和资源共享,增强党建与学术互动,学生党支部大有可为。可以通过建立共建关系,共同开展学生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共同开展主题研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类活动,共同探索建立党员日常性教育、管理、服务、联络机制,共同探索面向互联网新媒体的有效组织生活方式。会议决定由博士生党支部作为试点先行推行该项计划。

此次会议由两院党委协调,两院团委具体负责共建工作的具体落实。为了使共建活动持续有效开展,会议还讨论确定了支部共建的依托项目——博士生联合党课活动的目标、定位、方案和规范,并建立了由党委负责人、团委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共同组成的支部共建工作小组。为了争取学校资源对共建活动的支持,新传学院党委还申请了北京大学20162017年度基层党建创新立项,并获评“一类项目。在共建小组的指导下,两院博士生党支部共建以联合党课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色、学科属性,开始对文理科院系共建的探索。

(一)第一次联合党课

2016916日,新传学院、信科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第一次联合党课举行,党课的主题为“网络时代下共产党员修养的提高

新传学院2016级四位博士生党员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传播理念、内容与方法专题报告。信科学院计算机网络所的三位博士生党员作了新媒体环境下的Web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专题报告。报告结束后,全体与会博士生党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位新传学院学生代表谈到,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领导干部,都要认识到网络时代背景下党员个人修养所处的新环境,在理解和了解新环境的基础上做合格党员;另外一位来自信科学院的同学则表示,只有将技术合理地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

活动结束后,两院博士生支部的同学们建立了微信群,将线上交流作为学习和分享的有效途径。

(二)第二次联合党课

20161118日,新传学院、信科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第二次联合党课举行,党课的主题为“国家信息安全与共产党员的责任

会议中,新传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以“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与架构”为题作报告。信科学院计算机网络所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作了“网络安全技术与趋势”专题报告。与会的专家教师分别从自己所研究专业的角度,对他们的发言作了点评,并分享了对共产党员责任的理解。

四、共建路径探索

联合党课活动的成功举办涉及到党委指导、支部协调、党员联系、政治学习、专业探究等多方面的支部共建内容。可以说,以联合党课品牌活动为基础的支部共建探索有助于双方学生取长补短,更好地理解跨学科交流的意义,发挥党员了在各自学科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了学生支部的活力与创造力。通过联合党课的案例,可以总结以下五方面共建路径探索的要点。

(一)要以上级党委为协调机构

掌舵者扬帆,同行者划桨。要想把不同的学生支部共建工作持续而深入地开展好,首先要有掌舵者把方向、定节奏。文理科院系学生党支部活动开展需要学院党委层面进行指导和协调,把握活动的方向性和全局性,支持共建工作。以新传学院与信科学院联合党课为例,在党委层面明确了共建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流程,保障了院系之间交流的畅通。

(二)要以共建制度为保障

健全的制度是使党支部共建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保障,是形成共建长效机制的基础。因此,在支部共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目标责任细化到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人。联合党课活动以两个支部为依托,实行支部责任制: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总揽工作全局,制定工作方案。向上接受党委指导,向下实行党员分工,保障每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要以具体活动为载体

共建要实现系统性和稳定性,首先把具体活动作为共建的载体。新传学院、信科学院两个学院作为文理科院系的代表,根据双方专业特点,以联合党课活动作为依托,将实现活动内容长期、系统的规划。因此,以具体活动为载体的共建通常会有较为明确的目标,从而让每次活动的参与者都有收获与感悟。

(四)要以党建立项为支撑

要充分利用党建立项对支部共建的支持和约束。联合党课活动申报了北京大学基层党建创新立项,并顺利入选一类项目。课题立项成功,一方面满足了支部共同开展活动的经费需求,另一方面还有助提高两个支部同学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此外,课题接受党委组织部门的统一管理,还形成了共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五)要以新媒体为重要沟通方式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要利用好新媒体的沟通形式,使支部共建从静态走向动态。在支部共建前就建立的微信群成为联合党课活动常态化、高效化的重要载体。两个支部的学生在群内分享思想学习材料、活动准备情况等内容,大大提高了支部对成员的黏性,叠加了网上网下支部的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学生党支部共建是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新传学院、信科学院以联合党课为依托的共建,创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式,开拓了文理科院系学生党支部共建的思路,探讨了探索性的建议,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方案、新智慧。

 

 

作者简介:刘爽健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2017 级硕士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 级本科班辅导员

 

 

参考文献:

[1]高辉庆,贺涛.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