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文章从深度访谈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面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的实际访谈经验,从访谈前的准备、访谈时的技巧及访谈后的评价三方面浅析了访谈工作流程,系统阐述了深度访谈的有效策略,旨在为辅导员的深度访谈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深度访谈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要求,高校应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建立健全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2017年9月29日,教育部以部长令的形式修订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深度访谈是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履行《规定》中明确的岗位职责、妥善完成《意见》中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有力抓手。深度辅导是指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人生观、成长成才方面,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因材施辅”、深度交流的过程[1]。一对一、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作为其最普遍、最有效的具象化形式,一直被广泛应用,能够帮助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支持保障。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时,经常会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实践壁垒[2],比如,学生问题趋同但个性迥异,同样的道理要用不同的措辞阐述;辅导员时间精力有限,面对知识储备丰富的“00后”学生难免会有“本领恐慌”之感;访谈效果没有量化评估标准、辅导员易受做而无功的感受影响等。因此,一套完整的访谈流程、可复制的访谈技巧、实用的访谈评价体系是必需的,它将有助于辅导员做好准备、解决困难、跨越壁垒,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深度访谈工作。
2017年9月,面向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17级135位本科生发布的调查问卷显示,85.19%的学生希望以谈心谈话的形式接受深度辅导。其中86.96%的学生表示可接受访谈时长在1~1.5小时之间。从9月至今,化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管理团队已访谈本科生93位,覆盖率达68.9%,共计96次,累计时长125小时。访谈的有效策略,明晰深度访谈的合理流程旨在为辅导员的深度访谈工作提供参考。
一、访谈前的准备
(一)全面了解,绘制基础“画像”
在访谈前,辅导员有必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基础信息,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大致的估计,尽可能深入全面地在访谈前形成学生的个性“画像”。学生信息包括家乡、高中、是否有竞赛经历等常规信息,以及目前的学习、生活、感情状况、心理状态等辅助信息,了解学生信息的途径有学校招生部门提供的信息、网络挖掘、与访谈对象周围人群交流等。例如,在与A同学确定访谈时间后,辅导员首先在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上查询他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等;通过网络渠道深入挖掘,翻看他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发布过的动态,留意他在微信群中的发言内容及风格等,甚至通过搜索平台以“学生姓名+高中”、“学生姓名+北大”为关键词搜索信息;与他的班主任、任课老师深入交流,了解他入学以来在学业上、生活中的表现;最后汇总所有信息。综合信息显示A同学名校毕业、有学生干部经历、家庭背景良好,入学以来成绩优异,但与舍友有矛盾冲突,属于“优秀有余、谦和不足”的自我型学生。
(二)有的放矢,准备访谈问题
半结构式访谈是深度访谈开展初期的一种普遍形式,访谈问题经过事先准备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3]。在谈话过程中,学生的回应和接下来提出的问题是未知的,整个过程是不完全可控的,但为了引入话题、避免冷场、保持谈话持续性,事先准备半结构式问题十分必要,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开放的、可以延伸扩展的。准备半结构式问题时,应基于访谈对象的特点,充分明确谈话的预期效果是什么。如本文中深度访谈的面向对象是2017级本科生,根据该群体初入大学仍处于与环境磨合期的特点,目标是通过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学习、心理状态,并根据现状提出建议和反馈,可从高中大学生活衔接、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几个方面设定轻松易回答的半结构式问题。常用的半结构式问题如表1所示。
表1:常用的半结构式问题
类别 |
常用问题 |
生活类 |
“最近怎么样?生活上还适应吗?”“课外社团参加了哪些?”… |
学业类 |
“有没有竞赛经历?”“学习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
经历类 |
“你觉得高中和大学有什么不同?”… |
情感类 |
“和舍友关系如何?”“有没有男/女朋友?感情如何?”… |
规划类 |
“对大学四年有什么期待?”“未来的发展方向?”… |
深度访谈后期常以渐进式聚焦的形式进行[4],渐进式聚集是指从一般化的话题入手,逐渐发现被访者的兴趣点,然后再集中展开的方法。辅导员可依据事先掌握的学生背景信息,绘制个性“画像”,准备深入问题或话题,寻找聚集点。如上文中提到的A同学,将以时间规划、生涯发展、适应环境为重要落脚点展开渐进式访谈。
(三)先利其器,制作访谈记录表
辅导员在进行访谈时,不便当场记录,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被窥视感”。因此事先准备好访谈记录表很有必要,有助于访谈结束后快速整理思路、总结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予以关注和开展下一次深度辅导。一份访谈记录表必备的要素有:日期、起止时间、地点、学生背景信息、问题类型、重点问题描述、访谈过程记录及处理要点等。
根据以往化学学院本科生常见问题的总结,结合上述必备要素,我们制定了化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第一次深度访谈记录表,提供可选的问题类型有发展规划、人际关系、学业问题、生活适应等11大项。至今为止,共有3位学生接受过第二次访谈,因此在第二次访谈记录表中加入了“访谈效果追踪”栏目,用于对连续问题的访谈效果进行记录和回顾。
二、访谈时的技巧
(一)营造氛围,灵活切入话题
营造一个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愉快地配合,便于辅导员和学生加强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以共同完成一场高质量的访谈。通常来说,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轻松的方式即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基于化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的课程安排,访谈时间一般定在每周五下午、晚上或周末,地点多选择在学院九层会议室,环境优雅、温暖,为学生提供一杯咖啡,边喝边聊,让他们感到舒适与放松,更能畅所欲言。
大多数情况下,以半结构性问题开始访谈是最为快捷简单的方式,但有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调整话题的切入方式。例如,B同学主动约辅导员谈心,见面时她情绪低沉,几欲落泪。辅导员推测原因可能是刚刚公布的期中考试不佳,旋即以自身考试失利的经历入手,顺利地开始了谈话。
(二)应用技巧,优化访谈效果
1.共情是前提
共情指“个体基于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做出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等同或类似于他人正在体验的感受或可能体验的感受”[5]。在对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时,辅导员应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以满腔热情的态度对学生表达的一切表示关心。同情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关注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疑惑,鼓励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共情能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心,有助于取得学生的信任和亲近,快速建立起亲密关系。
2.尊重是基本
深度访谈和心理咨询在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要求访谈人充分尊重来访者,并将其作为一个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和生活追求的,具备独特性与自主性的人去对待[6]。在深度访谈时,辅导员需要在人格、主体性、个体差异等方面均予以学生充分的尊重,应暂时悬置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立场,放下固有的观念,避免主观干预[7],切忌持否定和指责的态度对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现阶段的困境排忧解难。
3.倾听与引导交替配合
倾听是人际交往沟通的重要方式,蕴含着关怀、理解等积极的人文态度。对于大部分主动参与深度访谈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一个宣泄口来表达情感、表述疑问。目前对化学学院2017级93位本科生进行的深度访谈中,约2/3为主动报名,这类学生一般带着明确的目的性参与访谈,能很快地进入对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另有1/3的学生是被邀请前来谈心谈话,多是学业、心理、生活状态等方面波动较大的学生,这类学生心态上比较紧张,不会轻易敞开心扉,辅导员应结合半结构式问题和渐进式聚集法发挥主导作用,逐渐深入访谈,尽力从对话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并找出学生没有用语言表达出的“潜在线索”。
4.注意副语言的使用
副语言也如语言一样,能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在深度访谈时常应用到的副语言有表情、眼神、手势、身势等。辅导员在谈话时应拒绝小动作、拒绝程式化,紧密关注学生副语言上的细节反馈,从微笑交流、点头示意、眼神专注、邀请式的手势辅助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副语言的应用熟练度、提升个人修养,让学生从“入眼”“悦耳”到“合意”“走心”,进而产价值共识和价值认同。例如,学生C因作息问题屡被舍友投诉,辅导员邀请他前来谈心,他刚一落座就持有“双手环抱胸”的肢体动作,在心理学上意味着潜意识里抗拒与对方交流,此时辅导员采取上身微微前倾、微笑直视的动作,降低音调音量,温柔地从侧面切入话题,获得了较好的访谈效果。
(三)高度集中,避免“访谈陷阱”
在深度访谈时,辅导员可能会遭遇各种“访谈陷阱”,需做好准备、尽力避免。从自身角度来讲,首先要做到避免两极性提问,两极性提问指只能通过“是”或者“否”来回答的问题,内向沉默的学生可能会在回答是或否之后不再展开描述,而使访谈陷入到尴尬的气氛之中。其次,要避免为问题设置闭合开关,即在抛出一个问题后自己为它找出一种可能性,如“为什么最近你参与班级活动不积极呢?是因为很忙吗?”之类的提问,后者即为前面问题的闭合开关,会限制学生的回答意愿,不自觉地顺应问题走向、不加思考地回答。再次,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能会以感兴趣的话题来逃避、转移访谈重点,辅导员要保持对话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重点遗失。最后,辅导员在为学生解决问题时,偶尔会以其他学生为例,此时应注意隐私保护。
三、访谈后的评价
(一)全过程记录,及时自评与总结
在访谈结束后,辅导员需依托访谈记录表尽快对访谈内容进行梳理,及时总结自己的感受。辅导员可简单依据学生呈现出的问题类型或接受访谈的目的进行归纳,记录对话中的要点、重点和处理要点,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后期予以跟踪和追访。如是“生涯发展”“职业规划”等常规话题,要记录学生当时的想法,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
(二)全方位追踪,收集评价与反馈
1.问卷设计
为调查访谈的实效、进而优化深度访谈的方式和内容,化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管理团队向已参加访谈的93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征求了被访学生对访谈效果满意度及自身状态的评价。发放时间均未超过访谈后两天,以保证收集到最真实、最清晰的反馈。
2.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接受深度访谈的86位男生、7位女生中,主动约谈辅导员的人数为65人,约占比2/3,被动参加访谈的人数为28人,约占比1/3。93位学生共计96次谈话的平均分约为8.45分。访谈满意程度相关的六个问题中,没有“极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平均选择次数约为5.5次,其中对访谈的整体效果一题选择“非常满意”的问卷占比90.11%。访谈过程自我状态描述相关的6个问题中,没有“极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回答,“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平均选择次数约为5次。共有45位学生从拓宽访谈范围、丰富辅导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师生午餐会、师生长跑团等正在策划中的深度辅导活动提供了支撑。
四、思考与反思
首先,访谈显示新生们面临着很多共性问题和情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群体生态”。学生们在访谈时的重心集中在学业问题和规划发展上。另外,初入新环境生活上的“不适应”、很难找到知心朋友的“孤独感”、高中学习模式巨大差异带来的“迷茫”、无法自控的“拖延心态”等状态也是访谈中被提及的高频词。基于上述趋同特点,未来辅导员可以从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方向入手开展一对多的深度访谈,也应时刻关心新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尽快度过磨合期。
其次,“00后”们丰富的个体差异也对深度辅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的性格、背景会影响他们的谈话风格和思考方式,个性外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但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也需要其他渠道的密切关注,辅导员可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增加线上沟通渠道,实现沟通方式多样化,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向施以引导、有效加强辅导。
最后,辅导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增强各项业务能力,在才华上吸引学生,在深度访谈时才能做到心里有底气、说话有道理。辅导员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在态度上亲近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学生做好学业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向导、思想上的引导,成为学生真正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
作者简介:邓安琪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 助教
王 菲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讲师
参考文献:
[1]熊剑龙.以“深度辅导”为核心提升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J].高校辅导员,2010(4):15-17.
[2]王洵.谈心谈话的育人价值和方法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109-112.
[3][4]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5):53-43.
[5]陈武英,刘连启.情境对共情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91-100.
[6]张珊珊.心理咨询技能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
[7]董晓华.高校辅导员深度访谈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5(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