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党的十九大在关于教育、人才培养、依法治国、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掌握这些理论创新,对于大学生坚定信念、坚持方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十九大的最新的理论观点放到现有教材的每一章节当中加以阐述,以期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现有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是2015年修订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首先就要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如何将十九大那么多丰富的内容贯彻到“概论”课教学当中?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十九大的最新的理论观点放到现有的“概论”课教材当中加以阐述。
一、十九大精神进“概论”课的各章教学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部分。该章贯彻十九大精神至少要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主要内容体系;其二,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围绕这两个方面,要重点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外部条件;要讲清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再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该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要集中在第二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一段,该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历史使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进行了回顾。应该说,基本观点和原有的教材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个别的表述和着墨的多少上还是有一些变化的。比如,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相比,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使命、现实意义进行了大篇幅的阐述。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历史使命、发展道路、历史和现实意义也作了更为系统和详实的叙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语境下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背景下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均未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进行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是在回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时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放到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史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去阐述。报告回顾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所做的努力及其结局,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未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展开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旨在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以往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相比,增加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这一使命的增加,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仅要带领中国人民打破一个旧世界,还要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一个新世界。上述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述的一些新变化我们要在本章的具体授课中凸显出来,要把这些表述的内在依据讲出来,要从理论上把这些问题说得更加明白。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部分。该章内容中与十九大报告直接相关的表述主要是这段话——“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段话的基本取向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三大改造的评价的精神是一致的,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大改造历史价值的论述是一致的,但是它更突出了其现代意义,突出了其对中国当今“富起来”所具有的伟大意义。“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尤其是最后一句论述充分肯定了其对于中国繁荣富强起到了伟大飞跃的作用,这个表述我们在本章讲授中要突出出来。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部分。该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关键内容是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改变了从1956年党的八大起草,已经延续了60多年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在本章一定要讲清楚这个变化的原因。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部分。十九大为这部分内容讲授提供了很多新内容、新要求。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的根本依据: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了新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新的重大建设成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四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五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新变化:党的基本路线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为理论基石,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总任务和总布局的基本依据。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部分。这一章需要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主要是关于未来30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设计: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的设计比起邓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的三步走和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更加细化,更加明确,目标也更加高远。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部分。这一章需要将如下十九大报告精神贯彻到教学中的相关内容。一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八大改革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或合署办公;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国推开;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二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畅通向上流动渠道,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三是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实现“五通”: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前提,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动力,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部分。十九大报告对于这一章的内容有很多新论述。一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模式;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三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四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五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推进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部分。十九大关于本章的新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全面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提出新时代基本方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确定未来的工作重点,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部分。十九大报告关于当前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方面的新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三是实施“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部分。十九大关于这一章的新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二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三是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要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全面从严治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是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部分。贯彻十九大精神在这一章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一是四种危险、四大考验: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二是党建工作坚持五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是坚持“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十九大精神进“概论”课教学的重点问题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意义。这是“概论”课需要讲授的新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十九大报告明确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列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表明了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所以,这一部分内容是目前“概论”课教学中必须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必须要把这一部分讲清楚。
第二,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提法带有宏观、战略意义,是关于目前中国国情的新概述、新总结,是今后改革开放的直接依据,所以这个内容必须要重点突出出来。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新时代不是从十九大才开始的,是从十八大开始的。其直接的依据就是十九大报告的论断: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5年中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第三,关于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述。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关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论断深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一贯表述,虽然这个新表述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没有改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但是毫无疑问给具体工作中如何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给中国未来的社会政策调整提供了方向和指南,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第四,关于未来30年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步走战略。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步走的目标实现后,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两步走的战略步骤更加明确和细化了原来我们制定的现代化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个重要的新论断,在讲课中要及时地体现出来。
第五,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新内容。这个新的内容就是原来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变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的目标不仅增加了“美丽”一词,还将“现代化国家”变为“现代化强国”,这个变化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化,而是在现代化发展水平上有了质的新要求。
第六,关于文化价值观中突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地位和方向的论断。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个变化更加鲜明地指出了我们文化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充分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以上6个方面是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之处,但远远不限于这些,在关于教育、人才培养、依法治国、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共十九大都有新的论述,但这6个方面至关重要,“概论”课应该要把这几个方面作为重点内容加以阐述。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掌握这些重要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坚定信念、坚持方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程美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