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高校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需要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保障改革事业的顺利推进。同时,在积极投身全面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更加牢固树立党组织在高校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文章将从高校党建的角度出发,结合道路探索、思想引领、组织基础和实施保障四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阐述高校党组织在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过程中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核心作用
2014年12月1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同意<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备案的函》,正式批准《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全面组织实施,北京大学进入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过程的新阶段。北大牢牢把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中心,加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重点领域的完善,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重点,当好改革的排头兵和先锋队,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方案》的实施已历时两余载,北京大学综合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京大学也正在朝着建设一所“伟大的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进。可以说,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校治理结构,离不开党委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核心领导力,更离不开学校党组织的道路探索、思想引领、组织基础和实施保障。同时,在积极投身全面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更加牢固树立党组织在高校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道路探索
“道路决定出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实行市场化经济改革、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成功经验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离不开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当前,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以往能够借鉴的经验有限,在新形势下,高校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桥头堡,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道路探索作用。
道路探索的必要保障是正确的前进方向,高校党组织是学校党政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综合改革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创新性等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党委的带领下把握自身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改革任务,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指引探索前进道路。只有由高校党组织引领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探索道路才能够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而在保证改革方向正确性的前提下进行全面深入的道路探索。
在改革道路探索的过程中,高校党组织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根本制度,并积极探索这一制度的实践形式。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由高校党组织进行改革方向的把握、整体的决策、全局的谋划、道路的探索。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过程中,由校长领导的行政体系主要负责具体执行,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和关键节点,高校党组织发挥选择正确道路、做好全局规划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改革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高校党组织由院系基层党组织组成,按照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定位,应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高校党组织发挥的道路探索作用就是切实加强党对改革事业的领导,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级党组织围绕改革这一中心,牢牢把握改革前进方向,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规律,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二、思想引领
“方向的正确来源于理论的清醒”,马克思在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伟大的理论体系,我国在社会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十分注重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学说和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践丰富和发展党建理论学说,使理论和实践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毛主席曾经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高等教育是社会精神的一座灯塔,高校师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党组织是高校领导和核心,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办有思想的教育,建有灵魂的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各种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这个核心。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如此形容“思想的放射”,他认为,“总是以孕育思想的力量为准的,效果各有不同”。高校党建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强政治和思想引导,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思想引领作用,才能让思想的力量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精神、思想建设对改革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除了国家需求的角度,从目前高校学生面临着复杂意识形态的形势来看,高校改革也需要党组织发挥好思想引领的作用,做到“思想解放、信念坚定、观念更新、传统继承”。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复杂,且是各种思想交锋的中心地带,难免会受到一些错误观点、错误思潮的影响,各种社会问题、矛盾也难免会在高校学生身上集中体现,进而影响高校的改革进程。高校党组织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课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不仅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要在所有“第一课堂”上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校的“第一课堂”上不仅要教书授业,更要传道育人,让大学所有课堂既传递知识,更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大学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所立之“德”是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向上品格与担当,所树之“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
除此之外,高校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在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层面也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高校党组织是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高校党员类别多,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的群体差异大,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高校各级党组织应采用更适合群体特征的方式进行思想引领,指导实践的过程切忌“—刀切”“一把抓”,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
加强思想领导是党领导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式。只有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了,才能激发高校各微观个体的活力,使广大师生员工认可改革、建言改革、投身改革、支持改革,从而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组织基础
邓小平曾多次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来保证”。在组织管理和队伍建设方面,党具有悠久的工作传统和坚实的工作基础。党组织这种严密科学、长效人性的队伍建设制度为高校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为高校改革的道路探索、思想引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高校有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面统领全校综合改革工作、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改革政策的组织基础。高校党组织应紧密围绕高校育人与科学研究的工作定位,参与教学改革、规划制定、学科发展、科研创新的组织决策,挖掘组织结构中的内生动力。
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改革政策发挥作用不仅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探索引领,还需要得到良好的落实。习近平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引用汉代王符《潜夫论•释难》中的“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指出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高校党组织主要有学校党委、院(系)党委(总支)、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需要实现内部联动:其中的高级层次在改革的道路探索中,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下,发挥整体把控改革方向、制定大局政策的统领作用,同时完善院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保证改革中政策的实施准确迅速。这是改革始终沿着遵循先进思想设计的路线方向推进的组织基础。
在推进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成立了以学校负责人为组长的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工作,并通过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组织各方力量,在政策衔接、任务分解、进度安排、资源调配等方面进一步明晰,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其实在《方案》文本制定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案》曾先后两次在校内广泛深入征求意见。第一次面向院士、资深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党委委员、校纪委委员、党代表、教代表、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代表以及学校中层干部千余人征求意见。第二次通过开展“深化综合改革、聚力科学发展”为主线的讨论活动,由全校44个基层党委(党工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征集意见。各级党组织为进一步发扬民主、凝聚共识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在改革过程中,党组织以思想先进、有前瞻性为重点抓干部队伍建设,以严守纪律、提高执行力为重点抓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听中央的指示,问党员的思想,看自身的形象,想肩上的分量”的高效精干的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对高校学生科学开展党员党性教育,构建全程化党员培养模式;对学生党支部建设、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开展目标管理和过程监督,制定细化、量化的目标体系。同时,人性化管理要以“尊重、理解、关怀”为基础,确保党组织吸引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的年轻党员,使得人才引进具有连续性、组织活动具有能动性,最终打造出一支纪律严明、高瞻远瞩、富有活力、团结一致的高校改革人员队伍。
高校党组织是一个系统,院系级单位党的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是组织和器官,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高校党组织层级分明的组织体系让高校的“学习、服务、创新”的三大目标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和发挥,充分调动党员的能动性,发挥活力和创造力,加强党员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是促进高校党员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并提供了组织保障。除了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大学也在党委的领导下,严格遵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与时俱进,完善组织架构,理顺工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为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行奠定坚固的组织基础。
四、实施保障
高校党委作为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在统筹改革全局、抓住问题关键、深入调查研究、进行民主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党组织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纪律作风严,制定政策落实政策都切实高效,为高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措施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实施保障。
为了保障各项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党委对学校各单位及领导岗位职责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因事设岗、以岗定责,在人事上保障了改革中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保障了每一项改革政策都由专人贯彻落实、责任到位。抓好工作具体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抓重点,带动一批;抓亮点,照亮一方;抓特点,启发一片。要优化党支部设置,在按院(系)内教学科研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突出服务职能,营造和谐创新的组织文化,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部门中心任务的完成提供监督保证。
高校基层党组织长期在第一线,党组织及其党员对党的政策和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直接决定着高校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基层党建应把握好高校党建的特点,在党委的带领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组织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激发支部党员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使支部党员在学习上、思想上、工作上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增强支部功能、发挥支部作用、加强支部制度建设。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状况不仅关系到党组织自身发展,而且也关系到高校历史使命能否完成。党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帮助学校整合了内部和外部的改革力量,使它们高度融合、协同作用,形成改革合力。同时在改革过程中,党组织也不断学习进步,用科学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从而切实服务高校改革,为之提供坚强的实施保障。
作者简介:杨 超 北京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党委政策研究室)文物保护与管理办公室主任 助理研究员
吴雅文北京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党委政策研究室)深化改革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夏昕鸣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北京大学党建研究会课题“高校党组织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中发挥作用研究”研究成果。
①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
②杨超,吴雅文.高校党组织在学校综合改革中的核心作用[N].北京大学校报,2017-5-15(3).
③杨超,任一丁,任羽中.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力军[J].北大青年研究,2017(1):16.
④[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6.
⑤刘雨芙,何文书.关于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11):58-61.
⑥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1-1(2)
⑦左雪松,夏道玉,胡文宇.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联袂建设的意义、逻辑与路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