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保障体系探究 ——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霍晓丹 张 婧 发布日期:2017-10-23

摘要:如何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北京大学党委借鉴全面质量控制的管理思想,从抓好组织决策、强调过程管理、加强资源保障和重视考核激励等四方面入手,尝试构筑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党支部;组织生活;高校;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其内容包括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组织生活会、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党员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但是,调查发现,作为党内政治生活重要载体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却长期存在着频率不高、形式单一、思想性不强、保障机制欠缺等问题,如何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成为亟待研究的难题。

北京大学在承担北京高校党建难点项目“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过程中,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从全面质量控制的视角构筑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保障体系。全面质量控制的管理思想,最先由企业界提出,逐步进入高等教育管理等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其核心思想是把质量管理从传统的对结果实行评估,转为对过程实施控制;基本方法是基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模式的过程方法;根本理念是建立在自我完善机制基础上的持续改进。以过程方法为基础的ISO9000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四大板块,即组织决策过程,管理实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及监测、分析和改进过程。我们认为党支部建设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从组织决策、过程管理、资源保障和考核激励等四个方面来建立相对系统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这一思路,学校在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方面形成了特色做法。

一、抓好组织决策

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核心内容。北京大学在党建工作中把党支部建设放在首要和基础地位进行考虑,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为切实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组织决策提供了保证。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后,专门成立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定期研究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专题研究党支部建设问题。同时建立了党委常委会、书记班子每周办公会、院系党委书记月会等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讨论布置基层党建工作。2014年,学校党委召开全校组织工作会,研究制定了《北京大学党的建设20142018年工作规划》,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015年,学校党委又组织起草了《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保证和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意见》,对组织生活的作用、意义、次数、内容、形式及各级党组织应该承担的职责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学校层面的科学决策,逐步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

一是党组织活动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深度融合的途径。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应参加支部所在系(教研室)务会议,条件成熟的可兼任行政职务,与所在单位行政负责人一起组成核心组,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

二是重要政策党员先知情、重大决策党内先讨论的工作模式。北大在制定《北京大学章程》和《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过程中,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建议。学校党委要求党支部组织改革大讨论,收集意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三是学生党支部在班级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党支部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开展工作的机制,推动党建带团建、促班建。

四是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针对一些专业的学生需要长时间、整建制在外地实习和一些院系因教学需要、定期派出学生到国外交换学习等情况,北大以“支部建在考古队上”为代表,积极尝试“学生海外党小组”“学生军训临时党支部”“研究生支教团临时党支部”等一系列创新做法,把党支部建在流动的集体上,让党组织覆盖到每一名党员,更让组织生活的开展延伸到每一名党员。

二、强调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质量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北大采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过程管理。

在线上,建立了党支部活动纪实系统。从2012年起,学校开始自主研发“北京大学组织工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几年努力,实现了发展党员、主题党日、创新立项、评优表彰等日常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处理。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党支部、党员四级用户通过操作信息系统,提升了党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信息系统对于工作环节的设定,实现了学校对党支部工作的过程管理。近期,学校进一步开发了党支部活动纪实系统。要求党支部书记使用系统记录活动情况。学校党委和院系党委可以随时查看任何一级党组织活动开展情况和任何一位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这样就实现了校、院(系)两级对于党支部工作包括组织生活开展情况的全面把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及时提醒和指导。

在线下,从组织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全过程指导。是编写《北京大学党支部工作指导手册》,便于支部书记和委员迅速掌握工作技能。全书分为党支部的定位、任务和设置,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党支部选举与干部队伍建设,党支部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的群众工作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支部的纪律检查工作,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等11个章节,近20万字,涵盖党支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二是每学期发布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南。党委组织部每学期初发布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南,明确本学期重点学习内容,指导党支部做好组织生活计划。三是落实院校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北大将党支部视为学校治理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教学、科研、医疗最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从学校领导到院系领导,都非常重视党支部建设,亲自参加并指导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坚决贯彻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四是有效培训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是开展好组织生活的关键。为保证党支部书记培训的效果,北大精心设计课程,采取学分制选学、菜单式选课、分组分层分类培训的模式,同时,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创立了学生党支部书记深入各地开展基层调研的“鸿雁计划”。

三、加强资源保障

在党支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其中反映比较集中的有三个:一是党员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时间难以协调;二是党支部活动经费紧张;三是党支部书记不受重视,地位不高。针对三大难点问题,北大从加强资源保障的角度逐一进行破解。

(一)统一活动时间

在党支部书记调查中,谈到影响党支部活力的主要因素时,68.6%的受访者认为是“时间难以协调”,高居榜首。关于党支部开展活动利用的时间,58.1%的党支部书记选择周末,37.5%的党支部书记选择中午,35.5%的党支部书记选择晚上下班后。针对这种状况,学校相关部门多次研究,排除困难,明确分文理科隔周周五下午不排课,用于集中组织党的活动。

此外,学校鼓励党支部积极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解决党员时间难以协调的问题。一是在一些党支部会议中探索使用视频技术,让不能到现场的党员参加;二是建立微信群、app或公众号等网络交流平台,延长交流的时间,增强党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三是建好网上党校,作为现场学习的重要补充形式。

(二)提供经费保障

一是增加基层活动经费。北大基层党建活动经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性经费,包括党费留存和根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要求从行政经费划拨的党支部活动经费(200/人/年)和党员教育培训经费(100/人/年)。学校研究决定,院系党费留存由原来的30%增加至40%。另一部分是激励性经费,即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经费。从2014年开始,学校增加了每一档次项目的经费配比。以最新一期创新立项为例,确定重点项目3个、一类项目19个、二类项目29个、三类项目56个,共下拨经费35.7万元。二是理顺经费使用流程。随着国家财务政策的收紧,很多党支部书记反映有经费花不了,就连看望党员的慰问品也无法报销,影响了党支部正常活动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大出台了《北京大学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合理的经费支出范围,有效解决了党支部“有钱不能花”的问题。

(三)加强党支部书记待遇保障

学校党委明确要求,所在单位给教职工党支部书记计算工作量、发放专门津贴,将学生党支部书记表现纳入综合素质测评等。目前,学校正在尝试党支部书记列席所在院系党政联系会议制度。这些规定通过《北京大学党的建设工作规划》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予以固定。

四、重视考核激励

考核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目标是通过评估员工、团队及组织的绩效,以评价、反馈、诊断、改进的方式来实现绩效的提升,进而改善管理水平。通过这一过程,管理形成闭合的循环,组织得到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如何针对党支部组织生活进行考核?难点在于如何科学界定组织生活的质量。

首先,通过难点项目的研究,北大提出,高质量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应该具有五个属性:一是体现出服务党的政治目标与提升党员政治意识的目标导向;二是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内涵民主性和开放性特质;三是凸显鲜明的严肃性、学术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性的基本特征;四是具有周密的计划安排、丰富的内容形式和多样的活动载体;五是展现出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良性互动的实践效应。学校把这些理解纳入党支部工作的考核内容。2016年,北大党支部进行集中评议考核。党支部书记须以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向本支部党员和上级党组织述职。之后,由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工作进行评议,最后由二级党委根据党支部平时工作情况,结合党员评议结果,给出最后考核结果。

其次,把抓党支部工作情况纳入院系党委书记考核指标。每年组织院系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加重对抓党支部工作考核的权重。

再次,学校党委加强直接监督。每学期末,院系党委自查的基础上,学校党委抽查《党支部组织生活记录本》,全面检查发展党员材料,通过纪实系统密切关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情况。

最后,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学校把党支部考核结果,用于指导党支部书记培训、运用于党内奖惩。对表现优秀的党支部,学校党委和院系党委开展评优表彰,并在校内外进行广泛宣传。对表现较差的党支部,由院系党委委员负责联系整改,制定明确的整改计划。

北京大学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保障组织生活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任务,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还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和推进。我们深信,保障体系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对于在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霍晓丹 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 副教授

        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研究员

潘静,张文彪.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设——基于广东省高校的调研[J].高校辅导员,2012(8).

吴建平等,大众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7-99

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