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与思考 —— 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沃土计划”课程为例

作者:潘 援 滕 飞 发布日期:2017-10-23

一、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6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过去的五年, 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思政课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的紧密度有待提升

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 ”,思想活跃、视野宽广,而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思辨性较强,与学生日常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也尝试加入更多的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但以历史事件或理论产生的背景为主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的紧密度有待提升,而以社会现实为例,学生身在课堂有很难有切身体验。

(二)思政课教学形式有待丰富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但在思政课实际讲授过程中,以理论讲解和研讨为主的教学形式制约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限制了学生实践学习的广度,难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三)思政课教学效果与预期仍有差距

目前高校思政课程的授课教师多为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学者,而课堂的参与者则来自多个不同的学科、院系,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与学生们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和思维方式存在差距,使得目前的思政课程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形式中有待提高的方面和教学双方的差异性,使得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出现“学生不愿学、老师不好教”的怪象,长此以往易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光华管理学院思政课改革的创新实践

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有待提升加强的部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为指导,以“实践育人”为主线,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多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整合资源打造“沃土计划”实践课程,形成了符合北大传统、具有光华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创新思政课程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指导精神,光华管理学院尝试将思政课教育融入到思想引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建立完善“沃土计划”实践课程体系,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将课堂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光华管理学院于 2012 年启动开展“沃土计划” 实践课程,至今已有6 期。“沃土计划”实践课程以“知行沃土,领略中华”为宗旨,派出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赴实践地基层政府及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基层实际工作,并针对地方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作为实践成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之外,“沃土计划”实践课程使学生真正深入中国基层,认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为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沃土计划”实践育人的基础上,光华管理学院积极创新思政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目前,“沃土计划”实践课程已形成三阶段综合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与方法论培养,自春季学期第 9 周起将开展8 周集中的理论和方法论知识教学,邀请相关学科教师解读与项目主题相关的知识,为学生挂职调研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是集中讨论与宏观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针对实践地现实情况进行框架性研究和集中讨论,确定调研课题 ;第三阶段是挂职实践与总结反馈,各小组在挂职实践过程中对选题进行主体视角的深度工作和调研,返校后进而开展沉淀反思,形成调研报告。

光华管理学院将思政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将专业课教师纳入思政课程教学队伍中。以“沃土计划” 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时长与教学内容已超过一般实践课程 1 学分的课程要求,光华管理学院计划将其扩展为 3 学分的学院必修课,由 1/3 课程讲授、1/3 讨论和 1/3 实践构成。此外,自 2017 年起,学院任课教师已成为思政课程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各实践团均配备一位教授作为学术导师,全过程参与实践,指导实践

(二)践行实践育人,构建由参访、调研、挂职构成的多元化教学形式

只有不断丰富思政课程形式,才能不断保持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与新鲜感。光华管理学院通过“沃土计划”实践课程积极探索由参访、调研、挂职等构成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切实推动实践落地,让实践不“凑学分”,不“走过场”


将趣味性、学术性纳入到思政课程中。以“沃土计划”实践课程为例,“沃土计划”实践课程的课程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将地区发展现状的研究融入实践课程,集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思政课改革的生动范例 ;“沃土计划”帮助学生以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实践和应用学科知识开展研究相结合,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活力, 学生从被动灌输变成主动接受,对思政课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将实践课、思政课纳入到专业课程中。光华管理学院鼓励专业课创新联系实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课程由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徐宪平教授讲授,除向学生讲述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宏观背景外,徐宪平教授还创造机会,带领学生参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创业产业园等地,利用具象生动的现实案例阐述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接受。

(三)三位一体,知行结合,创新教育模式

“沃土计划”聚焦基层现状、聚焦社会问题,鼓励学生对与中国改革发展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将广袤的中国大地作为最生动的思政课堂,将挂职调研引入第一课堂,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和基层锻炼的相互结合,对于各参与方均形成了较好的结合成果。

  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而言,“沃土计划”课程体系填补了长期以来思政课程实践不落地的空白。年来,“沃土计划”社会实践基地数量扩大至 11个,累计派出近 1000 名学生参与挂职并开展调研,60% 以上的2016 级本科生参与了第六期“沃土计划”实践课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光华管理学院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教授愿意讲授、领导重视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对于光华管理学院师生而言,有热情、有理想的光华学子走出校门,走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增进对国情、社情、民情了解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 ;随着实践内容不断拓宽、研究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科教师也利用学生在实践地的第一手资料积极研究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形成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于实践地乃至所在经济区域而言,深入实际的思政课程造就了区域发展的“青年智库”。光华管理学院为各实践团配备了一名学术导师与若干博士研究生,组成实力强大的“青年智库”团队,为地方和企业的提供精准深入的调研成果,有效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例如,黄涛教授带领实践团队参加对长沙市智能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政策的系统评估,泉州、赣州等实践地邀请更多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到当地挂职、任职或就业

三、光华管理学院思政课的规划和展望

“沃土计划”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通过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引导更多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程教学,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这一理念的积极探索。但光华管理学院目前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仍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一是探索学院特色思政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在“沃土计划”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光华管理学院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学科背景相结合的思政课体系。在 1/3 理论学习、1/3 讨论研究、1/3 实践调研的教学过程中, 学院配备了完整的学术导师队伍,开创了与经济管理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理论课程“中国经济改革专题”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大班教学,小班讨论”。在实际操作层面,学术导师们在授课内容上相对独立,理论学习、讨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的学术导师缺少统一的筹备过程,三者联系紧密度有待提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学院将进一步发扬学科特色,建立更多结合经济管理理论和思政教育的特色课程,并以思政课程的体系化建设为工作重点,在课程设计上开展更加具体的探索,通过学术导师的统一备课及标准化教案的撰写,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将思政课程建设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完整体系。

二是建设完整、有效的思政课程实践育人体系。当前光华思政课程改革仍处在边摸索边探索的阶段。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首先需要课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积累调研经验与典型案例的过程中形成实践育人理论体系,并通过在实践调研的运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其次可以将具有科学调研方法的学者和丰富调研经验的专家纳入思政课程,利用其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指导实践,使实践调研更有效、成果更明显,形成实践与育人相互支撑的思政课程实践育人体系。

三是提高实践成果的有效性。其一,学生们的成果目前以研究素材、调研报告等形式为主,在成果展现形式上还有较大的创新潜力 ;其二,实践成果需要进一步与实际情况相适应,还应继续细化以提高成果在实践过程中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实践成果的采纳率。沃土计划社会实践课程的发展将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将调研报告发展为更有针对性的青年智库研究成果,直接对标地方政府的发展诉求 ;将已有的案例研究进一步完善,加工打磨为成型的青年工作理论,发表青年研究论文 ;将学术素材专业化,发表学术论文甚至学术著作 ;将沃土计划中的珍贵案例整理归纳,建立起兼有学术研究与青年工作研究的案例资料库,最终汇编成书, 作为专著出版 ;将立足于已有的理论探索与案例研究,归纳总结为创新型思想政治教材,以指导未来实践课程的开展。我们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深入推进成果转化的措施,定会进一步提升光华思政课改革效果的可推广性与可持续性。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  助教

     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讲师

赵婀娜.不“走过场”不“凑学分”实实在在丈量祖国大地 [N]. 人民日报,2017-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