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在海外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截至2016年12月31日,汉办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先后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目前,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文章以孔子学院在美国、欧洲、非洲的发展为例,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和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实例,简要阐述孔子学院在各地区的发展概况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孔子学院;发展;困境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国家汉办在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分布在130个国家(地区),其中亚洲32国(地区)115所,非洲33国48所,欧洲41国170所,美洲21国161所,大洋洲3国18所;孔子课堂分布在74个国家(地区),其中亚洲20国100个,非洲15国27个,欧洲29国293个,美洲8国554个,大洋洲4国99个。孔子学院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从不同地域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视角出发,综合已有的孔子学院研究文献资料和北京大学承建的部分孔子学院实例,以孔子学院在美国、欧洲、非洲的发展为出发点,对其发展现状与困境进行初步的梳理与探讨,尝试探索孔子学院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与策略。
一、美国
(一)发展现状
美国是全球拥有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汉办在美国共开设110所孔子学院和501所孔子课堂,开设数目居全球之首。作为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其特有的社会环境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促使孔子学院的数量不断增长。随着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如何更好地推广汉语、推介中华文化成为重要课题。对此,加州大学孔子学院院长Su san Jain认为,汉语教师培训是成功推广汉语的关键,在她看来,优质的汉语教学是最重要的,汉语教师应把侧重点放在汉语教学培训上。同时,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还有汉语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加州大学孔子学院在未来4至10年间将持续以敦煌文化为主题开展各项活动,促进敦煌文化与洛杉矶电影文化的和谐交融。纽约州立大学副校长James Liszka对于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也持积极态度,他认为这不仅可以让美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也是与中国高等院校建立真正工作伙伴关系的好机会。
(二)发展问题
尽管如此,近几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在美国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2014年9月芝加哥大学宣布关闭孔子学院事件就一度将孔子学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孔子学院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几乎遍及美国所有的州,在中国国际地位和政治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文化是国家软实力,孔子学院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其运行模式极易被冠以意识形态输出的色彩,从而引起美国关于政治文化输出的猜忌及本土文化的警觉和反抗。
(三)改进方法
为了消解这一困境,使孔子学院的建设在美国继续稳步推进,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实现孔子学院发展由“重量”到“重质”的改变,减少由发展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质疑。其次,强化孔子学院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淡化政治色彩,减少政治文化差异带来的怀疑和不信任,为孔子学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增强话语权,维护大国形象,除了在国际事务上中国要承担起大国责任、树立良好形象之外,还要增强媒体的国际话语权,推动舆论环境的改善。
二、欧洲
孔子学院在欧洲的发展同样蒸蒸日上,其日渐庞大的话语体系也引发了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英国和俄罗斯作为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常常作为分析的典范。下面以孔子学院在英国和俄罗斯的发展为例,试述孔子学院在欧洲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一)英国
1. 发展概述
欧洲孔子学院的数量为169所,位居各大洲之首。英国作为欧洲政治经济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国家之一,更是拥有29所孔子学院、111个孔子课堂,成为欧洲孔子学院建设之最、世界第二。自2005年英国第一所孔子学院——伦敦孔子学院建立以来,除2009年和2014年外,孔子学院在英国的数量一直保持间隔式的稳定增长趋势,英国约80%的大学和约20%的中学都开设了不同形式的汉语课程。除了数量上的稳定增长,英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是“孔院热度”的写照。自2006年尤其是2010年以来,英国广播公司每年对孔子学院的报道都保持在5篇以上,而且报道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英国广播公司作为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其对孔子学院的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孔子学院在英国的受重视程度。政府支持也是孔子学院在英国顺利成长的有力保障。2016年,在英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北京大学与伦敦大学共同签署了“中文培优项目”备忘录。该项目由北京大学承建的UCL教育研究院孔子学院与英国文化委员会联合承办,项目旨在促进英国教育领域中的中文教学和科研项目,英国政府投资一千万英镑,目标是2020年前培养5000名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取得政府支持、数量增长、项目投入及社会关注度的成就之外,孔子学院在开办种类上也具有多样性,如全球第一所商务孔子学院、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等专业孔子学院都建在英国伦敦。
2. 发展障碍
尽管孔子学院在英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问题的出现也不得不引起关注。首先是对政治意图的质疑,集中体现在英国媒体的政治性选择误判。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言论此起彼伏,英媒此类报道也并不少见,造成了英国公众对孔子学院的种种猜疑与不信任。其次是束缚学术自由的质疑,孔子学院的官方框架及教学中关于中国敏感政治问题的合理回避成为公众质疑孔子学院学术自由的起点。英国主流媒体关于孔子学院学术自由的关注显示了英国大众的心理担忧,学术自由的质疑已然成为孔子学院发展的一大障碍。
3.消解举措
对于孔子学院在英国的发展困境,首先,需要增强与媒体信息沟通,扩大宣传力度。孔子学院要树立良好形象,必须加强与英媒的信息沟通,用更加透明的合作方式改变公众看法,减少源自政治文化差异的猜疑。其次,推动多渠道筹资、多元化合作,加强高校之间的对话、合作机制,不仅有利于孔子学院教学的改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孔子学院的官方色彩,树立良好形象。最后,还应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增强自身吸引力,孔子学院的长远发展最终应当依靠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外在的推动力,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底蕴应当成为孔子学院提升吸引力的有力支撑。
(二)俄罗斯
1. 发展的特殊性
与英国为代表的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较,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在俄罗斯,汉语教育虽然在快速发展,但是还远没有形成规模。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空前友好,两国间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到苏联学习,学成回国后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解体等历史原因,俄罗斯的孔子学院几乎借助不到华人组织的力量,同时与其他国家不同,俄罗斯也缺少大量华人华侨生源。不过近年来,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人数稳中有升。在这些汉语学习者中,有一部分是通过俄罗斯中学、大学及华侨华人学校学习的学生,另一部分是通过民间汉语学校、高校汉语培训班和电视、广播、网络等学习的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士,这些学习者大多是出于学业或职业的需要而进行汉语学习,可见汉语可以为学习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其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自然会不断提升,汉语市场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2. 解决方法
首先,未来孔子学院在俄发展过程中,应当把握宣传尺度,充分发挥中俄双方的积极性。在俄的孔子学院应在坚持遵守俄罗斯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扩展各项活动,同时遵从俄方合作院校的安排稳步推进孔子学院工作,充分调动俄方合作院校的积极性,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人群的汉语教学。例如,2015年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北京大学承建)在莫斯科中小学增设2个“教学点”(1293学校和武术学校),与俄罗斯非国立教育机构“儿童教育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互惠互利”,在俄罗斯少年儿童中推广汉语,同时在中小学教学计划、教材使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料的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
其次,应培训本土汉语教师,扩大汉语教学的覆盖面。以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为例,2015年,孔子学院本土教师长期班培训学员总计448人次,同比增长20%。尽管人数增加,但与本土教师需求量相比仍有很大缺口。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加大本土教师培训力度是孔子学院解决发展困境的关键所在。
最后,科学适用的教材是汉语推广的关键,近年来国家汉办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结合自身学术优势联合莫斯科大学相关专家学者合作编著《汉语语法图解练习1》《汉语语音练习测试APP》《汉语语音练习与测试软件》《HSK考试说明与练习》。但是俄罗斯对学校教材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中方推出的教材俄方至今仍在审批中。因此在俄的多个孔子学院应以与俄罗斯本土教师合作的方式,积极鼓励他们申请教育主管部门的汉语教材编写工作,向其提供配套的人力和资金支持。
三、非洲
(一)发展成就
2005年,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建立了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经过十年发展,截至2016年底,非洲已有33个国家设立了48所孔子学院,15个国家设立了27个孔子课堂。与欧美国家的孔子学院相比,非洲的孔子学院虽然不具备优越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教学软硬件资源,但其推广和发展搭上了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顺风车,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升温,两国的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合作也飞速发展,为孔子学院的在非建设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宝贵资源。
(二)社会现状和应对措施
由于长期的被殖民历史,很多非洲国家始终保留着对宗主国文化的高度认同,“多元文化”的理念很难在非洲立足。不少非洲国家之所以在政府层面支持孔子学院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帮助当地青年培训语言技能,以解决就业、促进投资的现实需要,而非文化层面的更高需求。因此,现阶段非洲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应始终围绕当地现实需要,集中有限师资力量,以汉语语言和实用技能培训为主,吸引更多非洲人走进汉语课堂,而后再考虑逐渐扩大办学规模,发挥其文化层面的功能效用。
此外,由于历史上非洲社会长期滞后发展,除了“软件”上的瓶颈,孔子学院在“硬件”方面也遇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师资不足、缺乏教材、教学硬件设备不足等诸多困难是埃及孔子学院普遍面对的问题,也是制约孔子学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掘和培养本土汉语教师,解决汉语教师缺乏的困境方面,开罗大学孔子学院(北京大学承建)采取了积极举措。开罗大学孔子学院连续多年组织阿拉伯地区本土教师培训活动、开设独具特色的汉语沉浸式教学法和网络课程制作工作坊等课程。通过多年努力,埃及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不足的情况已逐步改善。同时,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编写适合本地的汉语教材以适应当地文化习俗和学生学习水平,并且加大教科书的援助力度以确保满足需求。例如,开罗大学孔院针对埃及旅游特色,组织专家学者调研编著“埃及导游班教材”,并开设埃及首家“旅游部汉语导游培训点”。此外,加大硬件设施投入,配备基本教学设备,以建立汉语的有效传播途径,都将为汉语在非的迅速推广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四、总结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外民众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汉语国际推广与文化走出去正处在一个良好发展的机遇期。然而,孔子学院要在海外落地生根,首先要了解、认识当地的政治经济结构和历史文化背景,在充分掌握所在地区文化属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孔子学院各项工作。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境,孔子学院要重视跨文化传播和谐关系的建构;采用灵活多元、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注重媒体宣传和舆情引导;完善孔子学院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发挥孔子学院社会、文化、学术多重功能和平台作用;切实做到针对所在国不同文化特点实施不同工作方案,有的放矢,提质增效,将孔子学院工作推向新高度。
作者简介:任燕飞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办公室项目主管 工程师
康 涛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副研究员
邬紫荆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5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