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为适应和推动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教材工作需在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和建设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创新。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北京大学教材工作在理念、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教材建设提出改革目标与实践要求。
关键词:教育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创新
2016年4月,北京大学启动了新一轮本科教育综合改革,这次改革是对人才培养理念及培养制度的重大改革,涉及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资源配置、课程设置、教学与学习方式等方面。改革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教育理念,努力建立和完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努力使学生在北大获得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支撑和体现着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轮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对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和建设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教材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大学一贯重视教材建设,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教材建设体系,结合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编写出版了一大批优秀教材,这些教材被广泛使用于国内高校教学,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教材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与北京大学“培养引领未来的人”的目标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理念认识不够
部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没能很好地贯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没有完全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当今高等教育形势与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学校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认识不深刻,对新的教学理念认识不够。
比如,部分教材在编写时,为了适应课堂讲解的要求,在选材和教学安排上,大都以课时计划和教师讲解时的方便为主,而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部分教材比较重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通常是经过严格检验和证明的结论,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准确性,这对于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是有益处的,但由于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怀疑、提出问题和进行创新活动的空间,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等是有欠缺的。
(二)教材形式较为单一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与格局。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被广泛运用,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为适应网络时代数字化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国内外一些高校和出版机构日益重视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与之相比较,学校对数字化教材建设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目前学校立项建设和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仍然以传统的纸质教材为主,教材形式相对单一,数字化教材建设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三)部分院系不够重视
部分院系没能充分认识到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对教材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在教材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没有根据学校本科教育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各自的培养目标、学科特长及教学实际,对教材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教材建设基本上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导致教材建设出现随意性、盲目性、重复建设甚至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情况。
二、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思路
(一)转变观念,在教材建设中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从教学改革出发去深入思考教材的改革与建设,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教材建设工作的发展,这是教材建设工作实现突破与创新的关键。要编写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高质量教材,必须坚持以下理念。
第一,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这是贯穿本轮改革全过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在教材建设工作中也须得到贯彻。教材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教材编写首先须满足学习者需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学生成长服务。
第二,在教材编写中体现通识教育理念。在教材内容上,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识能力;发挥教材作为文化载体的功用,在教材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文明的内容,使学生增加对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的了解;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健全人格,特别要注重其中的价值取向,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联系,拓展学生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服务。
第四,推进教学与学习方式改革。在教材中注重展现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引导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材建设创新
加强学校宏观规划,结合教学改革、教学计划修订等工作对教材建设进行整体设计,重点支持本轮改革中着力建设的课程及项目的教材,包括院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材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教材等。结合北京大学规划教材遴选工作,将上述教材纳入学校规划,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院系规划,指导各院系制定出教材建设计划,优选编者队伍,建设符合院系人才培养定位、体现本学科优势和特色的系列教材。
积极开展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要充分了解教学状况,调查学生需求;总结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材的编写规律,分析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对教材的结构、体系、形式等进行研究;在编写过程中吸取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先进经验,妥善处理教材中知识、能力、思想、文化等要素的内在关系;等等。
面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材建设模式应随之发生大的改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建设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与思维方式的立体化、数字化教材,建立起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案例、习题集、试题库、音频视频资料、网络学习平台、教材网站等多种形式教学资源在内的教材体系,使教材形式更加丰富,教学资源更加完备,提高教材的时效性、互动性、实用性,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改革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通过评选、奖励和宣传优秀教材,加大对教材建设投入的力度。通过把优秀教材建设作为评价院系和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聘岗与评职称时向教材建设倾斜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吸引学有所长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加入到教材编写队伍中来,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材编写梯队,实现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激励广大教师编写出版更多的高水平教材。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建设,尤其是经过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教材规划与立项,目前北京大学教材建设选题已经覆盖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编写出版了许多优秀教材,影响大,效果好。今后北京大学教材建设工作重心将实现从规模向质量的转变,以质量为先,以修订教材和院系系列教材为重点,全面提高教材水平,力争编写出版更多的经典作品,把北大教材培育成优秀的品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