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高校思政改革背景下如何强化资助育人的思考

作者:任嘉庆 发布日期:2017-07-12

摘要:在国家扶贫攻坚和高校思政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改变学生资助帮扶理念,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全面资助育人,实现扶贫与扶志并行,“输血”向“造血”转变成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改革重点。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现状,发现资助育人宣传不足、创新不足、协作不足、感恩不足等四大问题,并针对性地从宣传、协作、精准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强化资助育人的措施。

关键词:思政改革;资助育人;精准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教育公平发展,关切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健康成长。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指出:“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扶贫先要扶志”“再穷不能穷教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2011年我国高校受资助人数为.1]2016年高校受资助人数为.2]68%,资助总额增长85.24546935亿元,增长352595所。[众多高校的学生资助措施中出现较多“换名不换本”的同质性项目,相对而言缺乏创新性和差异性。

(三)分工有余,协作不足

学生资助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职能、实现育人目标的对象之一。伴随资助理念的转变,经济资助、全面育人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指导方针,如何全面帮扶育人成为当前学生资助工作的关注点。针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由高校的多部门协作合力,从学生的课业学习、能力提升、职业规划、生活打理等方方面面提供指导,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共同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作为本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主管单位,不仅要在资金上提供托底保障,而且要在育人培养上提供必要的支持。目前,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育人培养,从心理辅导到生活支持,从学业辅导到能力提升,从实践锻炼到就业指导,普遍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各单位从决策到执行的参考数据、资料缺乏共享,分工清晰但协作不足,难以做出较为综合全面的个性化帮扶指导方案,更好地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四)保障有余,感恩不足

在国家、学校、社会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的捐赠帮扶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基本经济保障已经满足,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在经济资助的类型中,有无偿性的助学金、专项补助等资助,也有需要付出劳动的勤工助学资助,还有需要未来偿还本息的助学贷款。在众多类型中,无偿性的资助占据比例较大,多数同学只需要提交家庭经济信息的证明材料经过认定评审即可获得,渐渐出现了一些依赖现象,滋生了“等、靠、要”等不良思想[],缺乏感恩意识。当前受资助学生中产生这种不良思想,究其原因是资助后续管理和教育不到位,在提供必要的资助帮扶之后,缺少搭建感恩教育的平台,缺乏提供感恩教育的机会,不利于社会爱心传递、爱心奉献良好氛围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强化高校资助育人的措施建议

(一)创新宣传方式,做好宣传育人

高校资助育人的宣传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和家长,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这要求政策的宣传需要精简易读,手续的宣传需要简单易行,管理的宣传需要有据合理,典型的宣传需要亲近可行。资助育人的宣传既要注重日常开展,也要关注重点时间节点的开展,在学生入学前、在学中、毕业后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人心、易于接受的宣传活动;既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介的作用,也要有效利用新媒体,通过宣传册、网站、报纸、微信、微博等等多种方式展开。

(二)创建个性方案,实现精准育人

当前,各高校正在开展思政教育改革的大讨论,正在研讨如何结合本校特点更加深刻地开展思政教育,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资助育人作为思政改革的一部分,需要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不同高校结合自身育人特色设定方案,推出个性化项目,在激烈竞争中降低可复制性。高校可以加强同所在地政府、社会机构的合作,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也可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了解学生需求,适时融入到学生综合培养方案中,实现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管理。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协作育人

信息化工具使用对于供需分析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为政策的制定、推行、反馈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资料。面对当前信息碎片化、分散化的现状,高校和地方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需要共同进行信息的整理,加强联动。高校内部各相关部门发挥协同作用,建立学生管理综合系统,将资助作为其中一个模块进行数据整合,包含学生的学业数据、生活消费数据、课外活动数据、校外交流数据、就业意向数据等等,通过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为资助育人提供参考。高校同政府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进行数据共享,协同其他政府部门建立学生管理大数据,实现高校和政府管理部门的数据双向流动、共同管理。

(四)传承美德文化,诚信感恩育人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关注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助学贷款、助学金申报等项目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建立诚信规则,树立守信意识;通过助学金回馈、勤工助学等等项目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实现从“受助”到“助人”的转变,培养学生“反哺”意识,传递爱心接力棒,实现诚信育人、感恩育人。

(五)强化制度建设,做到规范育人

从政策的宣传到措施的实施,从项目的管理到效果的反馈,都需要规章制度的保障和约束。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一方面是对管理者滥用职权的约束,另一方面也是对受资助者的权利保护。制实施具有可持续性、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这本身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范育人,在适当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培育优秀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2011年)摘编[httpmoecnbusiness/s5147/html.

[EBhttp://.cnxwfbfbh20692017n/170228_/297543..

[2013().

[EBhttp://.cnA03/_t20160603_5]潘杨,武好明,王亚非.构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长效机制[9<span style="\&quot;;font-family:" 宋体;letter-spacin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