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新时期的高校党建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这一抓手,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创建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网上论坛等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党员业务办理、党员教育、党务公开等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党建;信息化;路径创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深刻地参与并且塑造了每一个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高校师生更是已将互联网作为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党建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1]。在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新形势下,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打造实时互动、开放包容的网络平台,成为新时代做好高校党建的应有之义。
一、高校党建信息化的现实问题
(一)重建立轻建设
目前许多基层党组织虽然建立了网络平台,但日常建设并不到位:出现党建网站创立了诸多栏目,但却没有相应的内容,长期显示“内容正在建设”“无相关文章”等;以及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长期不更新等现象。这种“僵尸网站”[2]既违背了党建信息化的初衷,更影响了党组织的形象。
(二)重形式轻内容
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日益成为高校党组织宣传党的知识的有力手段,但一些网站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虽然信息更新速度较快,但内容多是资料的简单复制,缺乏生动有效的阐释,更鲜见原创文章。这种党建网站难以真正起到宣传教育的功能,也缺乏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
(三)重传播轻互动
信息化助推高校党建的重要优势在于互动性,而目前大部分网络党建都局限于“单向传播”,党建网站、网上党校缺乏与受众互动的平台和环节,即使设置意见交流栏目,也往往是无反馈、无内容。这样的党建网站难以真正起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四)“网络党建”与“实体党建”脱节
高校基层党组织都在加快网络平台的建设,积极采取线上讨论等形式开展组织生活。但实际情况是,党建网站虽然建立了相应版块,但网站功能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不实用;党组织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两张皮”。网络党建的目的是服务于党建工作,如果与实际脱节,无异于空中楼阁。
以上高校党建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党建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许多组织往往是为了建网站而建网站,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高校党建各环节“如虎添翼”的作用。下面笔者将对信息化条件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做一探究。在信息化的助推之下,传统党建可以在党务工作、党员教育、党内民主等领域展开模式创新。
二、信息化条件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提升党建管理成效
网络技术颠覆了传统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思路,能够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的即时沟通、党务工作的迅速规范办理,并丰富党建活动的内涵,全方位提升高校党建的管理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即时通讯技术使党建工作更高效。一是信息传达更高效,借助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党建信息可以迅速地传达到每位党员,这就克服了会议、文件传达、电话通知等传统工作方式所存在的速度慢、范围窄、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已成为各基层党组织日常联系的主要渠道。二是业务办理更高效,传统的党务工作,大部分是纸质办公,层级传达,工作周期较长。通过党务电子工作平台,党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提交信息,组织工作干部可以迅速了解党员需求,及时通过系统作出反馈。
其次,信息系统使党建业务更规范。目前高校党员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日益增强,这些都对高校党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需要加强日常管理,严格工作流程。信息技术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新平台。一是建立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每个党组织、党员、积极分子的基本信息,并与学生、教职工个人信息系统对接,进行及时便捷的数据输入与输出、查阅与更新、传递与共享、统计与分析。二是建立党建业务办理系统,将党建常规工作的基本流程“固化”为系统操作步骤,根据人员职务赋予相应的操作权限,只有遵循系统步骤,才能完成办理。操作系统不但增强了党建工作的规范性,同时可保存用户操作记录,实现党建工作痕迹化,便于日后统计追溯。目前已全面推行的“北京市党建工作平台”就利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地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其中“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对党员基本信息的校验和维护;“党员支持服务系统”的组织关系接转功能,严格规定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和步骤,通过系统即可完成信息录入、审核、打印介绍信等工作,得到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最后,网络平台使党建活动更丰富。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界限,拓宽了党的活动渠道。一是丰富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高校师生的课程安排较为分散,协调合适的时间、地点往往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难点。进行线上党组织活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对线下组织生活形成有益补充。例如建立党员论坛,以线上讨论等方式就党的知识开展学习,针对时政进行讨论。由于线上开展组织生活的便利性,可以更好地保证师生党员的参与率,基层党组织也能够针对党的最新要求、社会最新动向迅速反应,开展活动,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与工作情况。二是提供了党组织之间的交流平台。网上论坛已日益成为党员干部间交流经验、共享资源的阵地,帮助各党组织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封闭局面,相互了解、相互借鉴,更好地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从而形成一种开放、融合的党建模式。
(二)加强在线网校建设,丰富党员教育方式
利用移动应用和网络平台,党的知识可以迅速传播到每位党员,不仅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而且形式丰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首先,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高校党建教育要想广泛吸引党员,必须占领网络阵地。发挥微信的功能优势,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推行高校“微党建”,就是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员教育的有益尝试:利用每日信息群发,推送“微党课”,宣传党建活动、党的知识;利用聊天页面底部的自定义菜单,设立学习板块,提供学习内容索引;利用消息接收回复接口,开展在线答题活动,普及党的知识;借助数据统计功能,统计高校党员学习偏好,为进一步开展党员教育提供数据支持。目前许多高校都已构建起学校、学院、党支部三级微信平台,占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高地”。
其次,提升党员教育的个性化。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越发成为新时期党员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党校的开通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党员群体的学习需要。一是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师生党员可以不再受统一授课时间的限制,自主安排网上党课学习时间。二是学习内容更具针对性。网络平台大大丰富了党课的信息量,能够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党建理论、学术成果、工作经验等学习资源,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可以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选择感兴趣的选修课进行学习。
最后,增强党员教育的互动性。传统的党员教育基本上是“你讲我听”的单向灌输,学习者与授课人之间缺乏双向沟通,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党组织了解掌握党员群众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党员群众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反馈和交流,从而打破传统单边模式,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学习局面。教育部开展的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两学一做”网络培训示范班,就是利用网络提升党员学习互动性的良好范例:在线课程学习时点击“我要发言”,就可与同时听课的学员互动;学员在线提交课程作业、学习心得,并可相互浏览,参与研讨,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赞或者评论;进入互动社区,学员可以与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党支部书记进行交流互动。
(三)增强党群联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信息化对于强化党建工作监督,畅通党员建议渠道、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发扬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首先是推行党务公开。在加强党内民主的要求下,基层党建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党务公开。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束缚,党务信息一旦上网,全体党员群众就可在第一时间了解,其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大大超过了传统方式,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推行信息化也促使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更加透明、公开,大大拉近了党组织与党员群众的距离,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其次,畅通党员群众建议渠道。信息网络因其独有的便捷性,日益成为党组织与党员群众间的有效沟通渠道。例如北京大学网站主页上就设立了“党代表热线”版块,方便党代表对学校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学校党委也设立专门机构对意见进行整理,及时转交相关部门研究办理解决,并加强与党代表的沟通反馈工作。这一方面帮助党组织了解并解决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使党建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这种良性互动加强了基层党组织与师生的联系,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最后,促进党内科学民主决策。高校党建与每位师生的利益密切相关,基层党组织在决策时应尽可能多地听取师生的意见,实现科学民主决策,而信息化就是“广开言路”的有力抓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网络党建平台设立调查问卷、建言献策等模块,就某一专题进行在线实时问卷调查或者投票,借助网络的传播能力,扩大范围收集师生意见;并利用信息技术统计分析结果,了解党员群众的利益关切,促进民主决策的科学化。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已初见成效,但仍大有可为。需要高校党务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丰富和深化对党建信息化的认识。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党建管理水平,提高党员教育能力,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信息化真正服务于高校党建的各个环节,助推高校党建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2017-2-27.
[2]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