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论双创人才培养的云机制

作者:李咏梅 发布日期:2017-07-12

摘要:双创(创新、创业)作为中国未来竞争红利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人才禀赋决定了教育与择业不能“一刀切”。双创人才成长统一大平台的建立,会提高双创人才的培养效率,并为传统教育转型提供实验。作为教书育人掘才的高校,应当凭借这一实验平台,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谋定而后动”的机制在教育决策环节精细化发展;借助金融工具,为双创学生提供足够成长资源,并为双创人才的高效成长寻找合伙人。

关键词:双创;云机制;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基地,其双创表现为两点,一是高校的创新不仅仅是熊彼特所强调的企业家的创新,而是基于科学研究的科学规律的发现,科学技术的创新,科学幻想成果的创造;二是高校双创中的创业,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延伸,而不主要强调非技术含量的创业,但包括部分熊彼特式创新所对应的创业。高校发展中需要有一套精准的制度设计才能担当大任。我们将这个制度称作是“云机制”。所谓“云机制”,是“云身结构”的另一种表达。我们认为,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讲,任何发展都属于“云身结构”,强调“云身结构”,就是强调“谋定而后动”。“云”指的是决策环节,“身”指的是行动环节,只有前者充分、正确、有效,后者才不会盲动,这样可以节约事物发展的成本,降低事物发展的风险。我们在高校强调双创人才培养的“云机制”,意在强调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决策的重要性。

双创人才培养最忌讳的就是不知道谁有创新创业能力而一窝蜂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会造成培养资源的浪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理念的不断提升,倡导“精准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我们应当将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信息技术用于对双创人才供求双方信息的全方位揭示,形成一个全校甚至全国、全球的双创平台“交易市场”;另一方面,主导此市场的平台主体通过金融劣后技术调动社会中的各种资金力量,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各种增值资源,这种制度设计,有利于提升双创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一、双创人才成长决策的重要性

双创人才的成长,也必须符合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据研究,人的成长分为六大环节:甄别环节、决策环节、配置环节、实施环节、上市环节、重置环节。原理表明,如果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上所得到的边际收益相等的时候,一个人成长的总收益就会最大化。前三个环节,可以简称为人才成长的决策环节,后三个环节则是人才成长的后续环节,很显然,前三个环节对后三个环节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现实的情况是,其中很多环节都被人们忽略或者做的不好,而使成长效率大打折扣。比如,因材施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实施过程却是流水线式的人才加工模式,个人的偏好很难得到满足。再说上市环节,大学生找工作本来是一个宏观问题,但实际上找工作的整个过程呈现为微观上的激烈竞争与微观试错过程。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前三个环节的重要性。

(一)双创甄别环节的重点在于甄别人的双创偏好

人由于遗传、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会促使人们在双创兴趣培养中发现相对的双创兴趣。双创兴趣之所以重要,在于其低成本高收益的机制:第一,自我监督。当双创兴趣与学习一致的时候,学习变成了人生的第一需要,于是产生监管内部化机理,不仅仅产生愉悦感,还会产生动力。更加重要的是其依据效率的自我决策机制,大大减轻了监管的信息不对称功能。第二,成本优势。一个人做了喜欢做的双创之事,再艰苦的条件也不计较,学习成本和工作成本都会下降。第三,收益最大化。人的收益是多种形态的,但最终都会分解为人的主观评价。其中,双创兴趣是最顶层最根本的评价依据,直接决定了人的幸福感。第四,工匠精神。既然兴趣是幸福感的顶层评价依据,人们自然会“万法归宗”,潜心努力,必然衍生出双创中的工匠精神,就会避免那些浮躁、炼狱般的双创故事。

(二)双创决策环节是指潜能与社会需求对人的成长所作出的最终决定

双创兴趣可以有很多种,但能不能创出个名堂来,还取决于人的潜能。我们可以在多种双创兴趣与多种双创潜能中得到一个“性价比”。同时还要考虑的是“人的生产性与服务性”,我们将人作为一种价值增值的资源来考虑,不考虑自娱自乐的享受型人生,也不考虑寄生虫式的人生模式。因而,社会需求将是决定“双创兴潜比”选择的重要变量。

(三)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理想的教育资源配置应当是双创教育供给方之间、双创教育需求方之间,以及以上两者之间充分竞争。然而,按照目前的高考模式,分数作为双创教育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私立学校则是以家庭贫富作为双创教育资源配置的权利。双创资源的配置并非以自由结对的方式配置,甚至是以国家、地域、学校、院系为单位分割配置,资源缺乏比较流动。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优质的双创教育资源的供给是稀缺而且不均衡的。理想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是形成打通社会与高校,高校与高校的双创云平台。

二、双创决策云“翅膀”的构造

所谓双创云平台,指的是打破以学校为实体平台的藩篱,形成开放式的互联网云平台,双创云平台的构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双创云俱乐部

整合形成一个或者若干个双创云俱乐部,为双创教育资源的P2P模式打造平台。传统的俱乐部理论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及均衡,认为私人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物品消费量及俱乐部的拥挤程度是影响俱乐部成员效用的三大要素,通过对公共品最优供给量及俱乐部最优成员数量的确定,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基于互联网的俱乐部,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成员纳入进来,并可以采取网上互动的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减少互动成本,提升互动效率。俱乐部的效应主要使用互联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来完成。

(二)双创揭示云

声誉效应,可以理解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参与者对某个主体关于某种类型的认知,并且通过不断地重复博弈和信息传递而不断更新,是一种无形资本。声誉越好,能够为目标主体带来越多的附加优势。声誉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而产生,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激发交易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一个平台,若能进行充足的信息揭示,这是平台最好的声誉,也是个人声誉形成的前提。如果平台能够直接就某一个主体的交易量、特征情况给以权威的绝对揭示,并能就诚信、信用给出相对的排序,就会形成丰裕的声誉资源。信息揭示功能,主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实现。

(三)双创“降本云”

互联网为俱乐部的体量提供了可能,公平公正公开诚信则为交易规模与范围的扩大提供了路径。这样必将产生两种有效的降低成本的经济效应:一个是规模经济,一个是范围经济。前者指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本下降,后者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其本质都是为了降低相对生产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扩大经济效益。双创具有“创”的共性,双创者的共同需求中的消费品可以请平台来“团购”;实验室可以请平台统一构建,网站等可以同质化的生产可以委托平台统一开发。

三、双创金融翅膀的构造

双创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甚至自然人本身的重要财富。人尽其才是充分利用财富的路径,然而人尽其才的前提是对人才能的挖掘,挖掘需要资源的投入。然而,由于个人认识的有限,家庭贫富的悬殊,国家资源的纯公共性,人们对双创人才风险的惧怕,都会造成个人成长投入的资金不足。因而发展自然人金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一)创造小系统信用资源

我国目前的大系统信用资源比较缺乏,而学生的小系统信用资源比如抵押、质押、担保等也比较稀缺,构造小系统信用资源是为双创人才创造低能信用资源从而增强其融资能力的方法。低能信用资源的构造方法就是平台向域的跃迁,开域之人通过俱乐部、声誉福利、成本节约等方式创造域福利,使得谁也不想离开平台,否则就会产生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的上线就是开域之人为域内双创主体提供信用资源的临界点。

(二)股债联动

有了充足的信用资源,股债的合约品质就会得以保证。但双创人员与资金提供方的选择范围就会扩大。如果投资人认为有些双创者的成长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未来创业环境并不理想,投资者感到双创成功的风险较大,这时如果投资者并不是风险偏好者,就愿意选择债的方式锁定风险;同时,如果双创者认为双创前景好,尽管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但自己原因承担未来的风险收益。表明双创者属于风险偏好者,双创者就偏好于选择债性合约。与之相反,如果投资人认为双创者成长环境不断优化,或者其选择的双创者成长空间大,未来双创风险小,或者投资者属于风险偏好者,投资者就会偏好于选择股性合约;同时,双创者如果对未来双创成果、双创环境、双创的价值实现感到风险较大,或者双创则属于风险厌恶者,就会选择股合约。

(三)资金力量的5P模式

基于小系统信用资源的优质金融合约,具有吸引各类供资主体的前提,这些主体可以是政府资金、社会资金、慈善资金、公益资金等。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这些资金主体与域平台之间可能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域外资金可能因为担心域平台的败德行为而不愿意加入供资团队。劣后治理方法为我们调动域外资金提供了可能。即域内资金可以占资金总量的5%10%进行劣后,甚至承担担保或者类似的责任,以解除域外资金的疑虑。总而言之,金融翅膀不仅仅是为双创提供成长的血液,更要为双创者提供合伙人,这里我们更加鼓励资金供给主体将双创者当做一般的生息主体,而是要融入双创者成长的过程之中,以为双创者提供增值服务为乐趣,也以此作为获得红利的途径。

四、教育新生态的形成

双创人才的培养为教育体制优化提供了契机,双创域平台的构建为教育域平台、成长域平台的构建提供证明、试点和示范。

(一)形成全国或者区域性的双创人才成长资源大平台

这个平台不以分数为入域条件,原则上所有的人都可以作为双创成长者入域。而双创资源提供者也并不限于高校,事实上,高校的双创资源是与市场上的资源形成鲜明的互补关系,目前仅仅依靠高校内部资源的做法显然造成一部分社会资源的浪费。

双创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一种素养的培养,这种素养可以分解为多个层次、多个维度、多个元素,因而双创人才的培养要摒弃坐而论道的高校模式,必须吸纳社会上的“点状大师”对双创学生进行点状启发,而不是一个没有双创特长的老师讲知识,也不是学生针对性不强的听课程,或者参加一些与自己爱好和潜能没有深度联系的实践。

(二)域平台对双创供求双方的深度撮合功能

按照程度,撮合能力包括信息撮合、规制撮合与深度撮合。前者只是对供求信息的收集;第二种是对参与者做了这样那样的限制,算是对双方进行了某种筛选,有利于撮合效率的提升;第三种则是域平台对双创双方进行了主动、深刻的信息揭示,有利于双方交易风险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升。域平台不仅仅是对双创人才成长的撮合,也是对双创金融的撮合,对于愿意为双创人才成长提供金融资源者提供投资机会。一旦股性投资人被引入进来,这个投资人就会理性地思考双创人才成长的决策、实施、价值回报。股性投资人是将各方联结起来的重要生态枢纽。

(三)PPP的双创生长机制

政府可以为双创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但是双创人才的培养也要遵循市场原则,政府应当激发更多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否则容易劳民伤财,效果不好。域平台模式的开域行为具有市场性,对于促进政府意图的实施有如下好处。

1.防止“跑步前进”

各个高校都可能会打着双创的旗帜问国家要政策、求支持,这样就必然形成政策支持缺乏依据的非理性决策。统一域平台下不仅仅免去了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还学校一个清净的氛围。学校的各种双创需求都在统一域平台上得以实现。开域之人按照市场原则开域,双创者与合伙人按照市场原则决策。

2.双创生态链的形成

按照目前的做法,可能会形成“双创堰塞湖”,学校大量竞赛式的进行双创人才的培养,往往会存在双创过度供给的结果,一旦现实中无法消化这些双创“产品”,就可能进入双创“去库存”的困境。域平台的建立,会形成一个“学—研—产—中—下”的双创产业链,最上游的学生与最下游的企业首尾相应,学生通过平台积极参与企业成长,企业则通过平台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

3.云身结构

双创人才成长平台作为一个综合的云平台,是社会各界双创力量的融合的信息和决策平台,只有当大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了供求的深度信息互动之后,才在具体的“实点双创平台”上接洽落实。这些“实点双创平台”可以在高校,也可以在企业,还可以在社会。域平台作为一个云平台而存在,“实点双创平台”作为散落在各地的落地平台,加之与域平台实点办事处形成一个“双层三态”的运营结构。

4.双创人才成长机制反转

大一统平台的建立,双创合伙人的跟进,形成了以人才偏好与潜能共同决定学生成长的新模式。成长产业链的形成,彻底超越了传统“以产定销”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本营销机制营运而生,甚至人才“零库存”的影子若隐若现,减少了盲目“勤奋学习”的窘境。

五、结论

研究可见,目前全国高校争开双创人才的模式,容易加重高校负担,直接将双创引入高校,与高校本来的功能产生一定冲突,也容易造成双创资源的重复建设。科学的办法是各高校的双创平台应当被深度整合进双创人才成长域平台,域平台作为市场机制体,按照独特的市场原则为各高校服务。

第一,作为政府,应当支持市场域平台的建立,在税收、融资、政策上给以适度支持。将政府头疼的任务交给市场去代为发力、整合。

第二,作为开域之人,应当具有互联网经济的思维,开域不是简单公益,而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

第三,对双创学生,应当积极寻找域平台,支持域平台,在更大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特征,以便更有效率地找到自己的资源提供者。

第四,对于为双创学生提供资源的人,应当充分认识自我,挖掘价值特色,以“点状大师”的心态从某一点提供自己所具有的有强烈竞争力的资源,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作为高校,以域平台为契机,与社会、市场保持灵活资源沟通、信息沟通,从双创人才成长的新成长机制中吸收养分,准备为信息时代下向“成长机制”转型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