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通过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王勇、陈峦明 发布日期:2017-07-12

摘要: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环境和优质服务是留学生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留学生群体搭建平台,帮助他们经历中国故事,鼓励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发掘留学生的中国故事,既是国家层面对中华文化传播相关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通过留学生讲好中国文化故事,需要坚定政治立场、把握时代特征、整合传播方式并做好留学生及留学生校友工作。

关键词:留学生;中国故事;文化传播;实践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项明确的工作要求,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外传播理念更新和战略转向的开启。[1]

中国故事是指包含中国元素、体现中国特征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当下现实,是真实中国的具象化和形象化展示,是帮助世界了解中国的生动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是一项需要综合协调、广泛参与、多措并举的系统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将留学生培养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进行布局,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的留学生校友。近年来,来华留学事业取得了更大发展,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2016年来华留学生达到442773人,来自世界各地的205个国家和地区。[2]留学生和留学生校友成为一个庞大而有国际影响力的群体,他们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既有海外和中国的经历和体验,还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经验,从不同角度审视,他们既是中国故事的承载者,也是中国故事的传播者,通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是最佳选择。

一、通过在读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应当考虑传播对象的文化背景、政治倾向、社会心理和认知模式,考虑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们对中国故事的解构方式,以及可能产生排斥和误解。[3]“外国留学生眼中的和口中的中国要远远比大众媒体传播的中国更让人信服[4]

(一)通过教学和提供实习帮助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故事

让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故事是通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前提,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教学和实习,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发展目标、经验教训等重要信息传达给留学生。2016年,商务部和北京大学启动了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招收南南国家的青年官员来北京大学学习,向他们介绍中国道路和理念,让他们深入了解当代的中国故事。同时,北京大学启动了第二课堂,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联动,通过感知中国参访、中国家庭短期体验等活动和领赢中国等实习项目,帮忙留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国,掌握更多真实的中国故事,让他们学以致用,帮助他们学深悟透。北京大学印度尼西亚学生石远眺(Satria Sambijantoro)来到北京大学之前,是印尼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The Jakarta Post)的专栏记者,也是邮报驻印度尼西亚总统府的通讯记者。在北京大学学习两个月后,石远眺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搁置火星:我的北大留学经历》,介绍了看到的北京大学和在北京大学的故事,他写道:相较而言,我个人感受在北大这两个月学习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制定方法十分适用于印尼的情况。读书期间,石远眺去了中国很多地方旅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中国的社会发展,形成了对中国社会客观、真实的认识。在一篇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文章中,石远眺不仅分享了看到的情况,还介绍了中国经济学家和普通民众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呈现了真实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分析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开展合作发展高铁的前景。这些英文文章都发表在《雅加达邮报》上,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二)帮助留学生经历美好的中国故事

为留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完善的专业化的服务,让他们喜欢、融入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发现多姿多彩的中国,激发他们分享中国故事的热情。来自美国的欧阳凯(Kyle David Obermann)2014年取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后在北京大学学习,现在就职于保护国际基金会,他曾赴中国很多地方进行开展自然保护活动。20169月,欧阳凯拍摄的照片在《中国国家天文》杂志刊登,被采用为封面报道。他还跟随巡山队赴川西鞍子河拍摄,他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在国外社交媒体上进行发布,展示了中国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重要成果。谈到学习中文的影响,他说:我就到北京大学学习一年,并且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这一年时间对我改变挺大的。读大学之前,我对中国知之甚少,对亚洲也没多大兴趣,基本就是你们印象中普通美国人的样子。但是学习这门语言,让我感受到中文的乐趣。我从对中国一无所知,到如今在这里工作度假两不误,这样的经历给了我与外界分享更多中国故事的动力。[5]在写给学校的信中,他提到,我在中国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你们对我的信任”“我如此想实现孔子学院的文化交流,并同时推进两国的环境保护。”2017年,欧阳凯获得Wild China探险者基金。在他的鼓动下,他的母亲第一次来到中国旅行,并认为这次旅行是非常难忘的记忆。

(三)鼓励留学生主动讲述中国故事

搭建平台,鼓励留学生积极主动分享自己和他人的中国故事。来自以色列的高佑思(Galor Razzvi),不仅分享自己经历的中国故事,而且积极传播其他外国人的中国故事。高佑思参加了江苏卫视的世界青年说节目,分享自己很多独到的见解。他还牵头成立了歪果仁研究协会,这是一个研究外国人的协会,从美食、电影、教育到婚恋、体育、购物,研究外国人遇上中国文化之后的化学反应。这个协会通过采访的方式呈现外国人的中国梦,协会的微信公众号有庞大的关注群,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将自己和其他外国人的故事讲给了中国人,还有那些在中国的外国人。

(四)发掘留学生的中国故事

中国整个社会都高度关注留学生群体,努力发掘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典型中国故事,在各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2015年,《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一位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交换生和北京大学保安结为朋友的故事,来自斯坦福的白磊(Luke Babich)在努力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主动跟保安吉红涛交流,两个人经常就各种问题开展谈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吉红涛带着白磊回到河南老家参加劳动,帮助白磊深入了解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汉语演讲比赛中,白磊讲述了他用四个月时间结识的一生的朋友。这篇报道被许多媒体转载,这个美国小伙子的中国故事成为当代中美青年友好交流的典范。回到美国后,他将自己的这段经历介绍给了美国人,在一次重要竞选中,他将这段重要经历写入了自己的个人简介中。

(五)为留学生提供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

留学生亲身讲述的中国故事更容易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应当积极为留学生创造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2006年,北京大学贝宁留学生吉尤姆主持了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文艺晚会,他的出色表现受到了一致好评,他讲述的故事也是中国和非洲建交50周年中许许多多感人故事的一部分,中方主持人写道:许许多多像吉尤姆这样的非洲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关于非洲最生动、最鲜活的信息。因为有他们的往来穿梭,那块大陆上的人对我们也感觉不那么陌生。北京大学2016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来自英国的学生白若汐(Page-Jarrett Imogen Kate)作为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历史上第一位留学生代表发言,我的北大梦始于我的15,白若汐和大家分享,自己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是通过那年的一次体育交流活动结下的,她分享了她来到中国、结缘北大、结识中国朋友的精彩故事。北京大学还通过国际文化节、汉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和校园媒体为留学生提供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

二、通过留学生校友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培养了许多留学生校友,其中很多校友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们在中国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们毕业后与中国保持的密切联系,这些都成为生动的中国故事。

(一)讲述杰出留学生校友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留学生校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许多杰出校友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们的经历是生动而有影响力的中国故事。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Mulatu Teshome)1977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一直都关心母校的发展,曾多次访问母校。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埃塞俄比亚,和穆拉图总统举行了友好会谈,作为同期在北大学习的校友,他们不仅就深化两国合作发展做了深入交流,还亲切回忆了在母校学习的美好时光;2017年春节之际,穆拉图总统还通过电视给广大中国朋友送上了美好的祝福。穆拉图总统的中国故事具有非常积极的示范意义。泰国诗琳通公主(Maha Chakri Sirindhorn)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多次访问中国。诗琳通公主与北京大学之间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01年起的每年4月,公主都会到北大进行参观和访问,并到中国不同的城市参访,泰国的电视媒体全程拍摄和播出。结束后她将自己的日记整理并在泰国出版,向泰国人介绍自己在中国以及北大的所学所感。她本人热爱并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一直坚持研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曾翻译过王蒙的《蝴蝶》、方方的《行云流水》、唐诗宋词选《漱玉集》等许多作品,并牵头促成许多中泰之间的合作。诗琳通公主与中国、北大的情缘,在中泰两国广为流传。

(二)鼓励留学生校友讲述中国故事

一方面,留学生校友讲述所知的中国故事,汉学家校友在传播中国历史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法国校友白乐桑(Joël Bellassen),现在担任法国汉语总督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他不仅写书分享自己在中国的经历,也经常介绍学习中国文化和汉字的有趣故事。许多汉学家都在积极传播中国历史文化,如大英图书馆原中文部主任吴芳思(Frances Wood),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孔子学院德方院长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等。许多校友就职于新闻机构,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在中国工作,开展深入调查,通过专业的报道,将中国的发展状况传播到世界各地。北京大学菲律宾校友吉米(Jaime A. Flor Cruz),毕业后先后在《时代周刊》、CNN等知名的外国媒体任驻华记者,多次参加中国两会等重要活动的报道,采访过中国的许多国家领导人,在帮助世界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鼓励留学生校友讲述亲历的中国故事。为了充分展示北京大学在培养国际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就,北京大学启动了北京大学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请留学生校友通过口述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故事,列入该丛书的口述实录已有近20本,图书正在分批有序出版,这些图书不仅记录了校友的个人故事,也从某些侧面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展现了中国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北京大学还通过留学生校友茶座等系列活动请留学生校友分享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

三、对“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

通过留学生和留学生校友讲好中国故事,是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好声音,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路径。今后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高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及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指示和相关文件,在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中做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留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意愿,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情况。他们大多处于青年阶段,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事物。高校应当从招生宣传、管理服务、教学科研、活动实践等各方面着手,以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为目标,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将真实的中国故事讲述给这些学生,帮助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经历丰富的、好的中国故事。

其次,讲好小事,也要讲好大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跟上文提到的留学生一样,都在主动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很多都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通过他们的朋友圈传播这些小事,从而形成了对当代中国的印象。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当认真探索如何把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故事等宏大的中国故事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讲给他们,并通过他们讲下去,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乃至实践。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努力,通过汇集国内顶尖学者,提炼中国发展不同领域的案例,传授给来华学习的南方国家的官员,在提升他们能力的同时,也传播中国的发展经验,为南方国家及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再次,把握时代特征,整合传播方式。留学生的中国故事本身及传播方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社交媒体及自媒体使用日益普遍,很多留学生都在自媒体上发布自己的故事,包括国内熟知的微信、微博,也有在其本国人气很高的FacebookLine等网络媒介和电视、书本杂志等传统媒介。如何有效统筹,是亟须研究的课题。同时,在创新创业成为热潮的时代背景下,广大留学生也积极投身其中,这些既为他们的中国故事提供了新的元素,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帮助他们使故事更为精彩。

最后,继续做好留学生校友工作。60多年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来华留学生,他们分布在全球各地,活跃在各个领域。来华留学的经历已经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且他们每个人本身也都是中国故事的载体,受制于种种因素,这些故事可能还没有讲出来,没有传播开来。高校应当进一步重视校友工作,把这些故事讲出来,请当事人讲,学校也要讲,尤其要在国外讲。在讲的同时,也要续写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J].党建研究,2013(9):4.

[2]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EB/OL].(2017-3-1).教育部网站.

[3]苏仁先.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选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2):43-45.

[4]蔡印同.在生活中促进交流——谈如何利用外国留学生开展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1(3):30-31.

[5]跟着巡山队进入川西鞍子河,行走于看不见的熊猫之路”[EB/OL].(2017-5-9).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