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如何培养一流的经济学博士生

作者:蒋少翔、何邦振、李想 发布日期:2017-07-12

摘要:在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北京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工作也在深化改革中全面提升。文章以经济学博士生培养为主题,比照美国著名经济学院校的标准和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初步成果,为经济学专业学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经济学;北京大学;博士生培养改革

 

比照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总体目标,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到2020年要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要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相应地一批学科也要陆续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就经济学学科现状而言,北大2017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经济学)列全球第33位、在Times世界大学排名中(商科与经济学)列全球第18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经济学与商学)列全球第73位,总体上跨入了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以下简称国发院)集教学、科研和智库于一体,是一所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海归经济学博士于1994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其小而精的经济学博士生项目秉持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的培养理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经济学学者,有的已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初露锋芒,成为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培养一流人才,国发院始终把人才培养尤其是经济学博士的培养置于核心地位。在充分借鉴世界一流经济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国发院结合学院自身特点于2012年启动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改革,新方案下的第一批博士生今年毕业,博士生学术发表和学术就业方面成果初显。笔者在此背景下分析梳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水平,并为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共同为北京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作出贡献。

一、美国著名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培养经验

当今的美国经济学博士生教育在水平和质量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笔者调研了12所美国著名大学(包括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学院系,对其博士生培养进行了分析比较。总体来看,培养过程一般都包括基础课训练、资格考试筛选、专业课程训练、导师或导师组确认、学年论文或论文发表、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详细计划、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科研训练、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等环节。从国内经济学学科的借鉴角度看,最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标准的资格考试

在资格考试设置方面,上述高校均有资格考试要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等包括专业考试且多为口试,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强调数理基础,纽约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强调博士学位论文计划的口头表述测试,基本均给两次机会,大都在三个月内完成。哈佛大学的资格考试为笔试,第二学年后还会进行专业领域的口试。同样,耶鲁大学资格考试要求严格,设置灵活:数学、经济学基础扎实者可提前修读高级理论课程;专业资格考试允许替换一个专业门类;口头资格考试必须在完成一学期系研讨会和论文计划的前提下进行。

(二)丰富的研究领域

在专业设置上,上述高校普遍不分专业,而是提供不同的研究方向,均要求学生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专业课程或选修课程涵盖的领域和方向丰富,学生选课一般完全基于兴趣,课堂上注重培养学术兴趣、互动频繁。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每周设有师生研讨会,为学生提供接触领域最新观点和研究的机会。其中,专题讨论会提供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应用微观、国际经济学、经济理论、产业组织与战略发展以及环境经济学方面的研讨;学术研讨会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内容涉及微观理论、应用微观、宏观、国际贸易、产业组织和计量经济学。

(三)严格的写作训练

上述高校均重视严格的写作训练,尤其注重文献阅读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必修课形式的专题学术讨论会、讨论组等形式丰富了学生学术兴趣和研究视野,学年论文的要求对写作训练层层把关。

从学年论文要求来看,无论第二学年论文,还是第三学年论文均设置了严格的通过门槛。其中,对于最终未通过者,芝加哥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等均作出取消资格或退出博士项目的严厉处罚,华盛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则通过停发奖学金获或资助来处罚,纽约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等还要求将学年论文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二、国发院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方案改革及其初步成果

(一)2012年之前的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

国发院的博士生培养体系一直以来相对来说比较完整,“三高”、数理、中国经济专题的教学扎实全面,使得学生们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并不缺乏分析问题的基本工具。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做了最低限定,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助教和助研岗位,很多形式都与国外没有太大差异。但通过比较,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专业训练有待加强

专业训练不足是国发院原有培养方案中的主要遗憾。国发院虽然开设有不同专业领域的课程和各个领域的研讨班,但对学生的专业领域训练并没有明确完善的要求,学生并不能很好利用已有的课程体系和专题讨论会深入参与到专业训练和讨论中。

2.写作训练缺乏系统性

国发院原有培养方案虽有核心期刊发文的要求,但只有数量要求(两篇),对论文质量和发文时间缺少实质性把控。事实上,许多课程都设有学期论文,但论文学术质量和规范性还有待增强,认真将学期论文完善成较高质量论文发表的也不多,写作训练缺乏系统性。

(二)新培养方案下的高标准博士生培养机制

针对原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比照美国著名大学的培养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国发院于2012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博士生培养方案改革。主要围绕资格考试、课程设置和学年论文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在资格考试方面,新培养方案确立“学科综合考试+专业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的资格考试模式,分别对应以“三高”为内容的笔试、以两个专业领域(各2门,共4门)90分以上的课程考核和以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为载体的口试,做到资格考试贯穿博士生培养全过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弱化专业细分,强调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在学年论文方面,规避以往为发表而发表的弊端,取消毕业前原有发表两篇论文要求而以完成二、三学年论文代替,其中,第二学年论文要求达到接近在《经济学季刊》发表的标准,第三学年论文要求达到接近在ChinaEconomicReview发表的标准。此外,国发院一直致力于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型人才,在联合培养和学术训练方面进行探索。

1.联合培养规范化

国发院为每一位在读博士生提供612个月海外交流访问资助。依托学院教授海外学术背景,新培养方案明确规定由导师负责联系博士生海外访问交流学校及合作导师,并要求博士生提前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国发院研究生校友很多已在海外获得教职,国发院积极探索“海外学术导师”联合机制,为博士生国际化培养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2.学术训练体系化

在以学术为导向的培养理念下,国发院注重博士生的学术训练,在严格的培养要求外鼓励博士生构建学术共同体,促进博士生群体自我管理、互助服务和共同提升。学院为每位博士生在院网建立个人主页,定期更新个人科研动态;同时,博士生建立自组织“NSD博士之家”,利用微信公众号、博士生专题讨论会等方式宣传、交流学术观点。

(三)培养方案改革的初步成果

20177月,国发院培养改革方案出台后的第一届博士生已经毕业。从科研发表成果和学术就业状况来看,博士生培养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果。

科研发表方面,截至201761日,20129月入学的9位直博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共61人次。其中国际期刊17人次,中文核心期刊44人次。这说明在新培养方案下,通过严格而系统规范的学术训练,学生并未因取消两篇论文发表要求而减少发表数量,反映出新培养方案体系各个环节均发挥了符合改革预期的作用。

从毕业去向方面看,2017年毕业的14位博士生有2位获聘国际组织,分别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7位接受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职位,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这反映出在当前海外名校博士回国就业潮冲击下,国发院经济学博士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培养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博士生

博士生培养水平代表了大学的学术水准和人力资源竞争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博士是国发院博士生培养改革的努力方向,也是国发院一直以来的育人目标,更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题中之义。在今后的改革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品质,培养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博士生,笔者认为仍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中西合璧”,开拓全球视野

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依然代表现今的经济学主流,学术的传承与创新代表了学校整体的学术竞争力,在基础必修课和专业领域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整合学习中国经济现实,又要不断引入并吸收国际成熟理论与前沿研究,做到“中西合璧”。

培养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博士首先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人才,在全球化的今天,提升教师科研人员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博士生的联合培养必不可少。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鼓励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海外学术访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开设短期课程或学术讲座,让学生及时把握学术动态和经济学研究前沿,开拓全球视野。

(二)“知行合一”,扎根中国大地

理论适用性,决定于条件的相适性。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学理论必然以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制度等作为前提。因此经济学博士生培养的国际化、规范化和本土化不可偏废,要打通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学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在本土化方面,新培养方案努力扎根中国大地,强化“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设置中国经济专题、中国宏观经济专题、中国财政专题、中国经济研究I、中国经济研究II等课程。此外,还需注重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切实体会和了解,突破以文献类教学为主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实地调研和科研项目训练,提升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能力,切实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做出应有之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