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北京大学孔子学院健康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以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作者:任燕飞 康 涛 钟 泱 发布日期:2017-06-10

摘要: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汉语教育、汉文化传播上进行了颇多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体现在教材的本土化改革,教师的本土化培养,高端学术问题的探讨,社区文化平台的打造等方面。这些实践和探索为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北京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走出去”战略是达成文化自信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子学院的设立与发展恰恰是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北京大学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将孔子学院工作视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服务国家、服务学校为工作核心,坚持贯彻“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保证质量、突出特色”的建设方针,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进内涵发展,注重办学质量;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孔子学院在当地影响力。

一、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基本情况介绍

(一)成立的基本情况

2006年4月27日,德国第一所孔子学院——“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是由柏林自由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建立的。同世界其他国家孔子学院一样,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旨在开展汉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促进中德在社会、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从初建到发展,始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北京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共同磋商并确定了该孔子学院核心管理层面的人员配置。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分别由两校主管校领导担任,理事会成员均是中德文化研究资深学者。在该孔子学院行政管理上遵循理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坚持一年一度召开的制度。通过理事会,双方共同探讨孔子学院发展过程的重要问题并对未来工作规划进行相关部署。值得一提的是,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罗梅君教授是北大校友,罗院长不仅从专业领域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国有着广泛的了解,而且从个人感情上更富有北大情怀,这为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近10年来的合作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汉语教学始终是孔子学院的工作核心。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方面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先后进行了各类汉语课程的开设、汉语教师培训的开展、HSK及商务汉语水平考试及培训中心的建立。具体课程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各级会话和语言课程、汉语水平考试备考课程、中文教师进修课程,以及专为对华经济合作、在华停留或旅行做准备的课程。这些课程除学习语言外,国情和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也占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柏林自由大学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孔子学院每年各类学员人数呈稳步增长趋势,2015、2016年学员人数累计达到982人。

二、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特色工作的开展

(一)教材的本土化开发

成功的汉语教学离不开优秀的教材读本。该孔子学院立足于语言教学,结合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中德双方共同合作编写了面向德语为母语人士的汉语语言教材《一盒中文》,在充分考虑到受众人群的独特性的基础上,教材的编辑充分使用游戏化方式,内容生动活泼,轻松有趣,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此外,资深汉学家Valenzuela女士还出版了《汉语教学实用手册》Praktisches Handbuch für den Chinesischunterricht,为在德国中小学教授汉语的语言教师提供了一套更加系统化、更加全面的进修辅助教材,进一步提升了汉语教师的知识水平。

(二)教师的本土化培养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始终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打造教师的“本土化”,积极举办各类师资培训,切实为当地汉语教师服务。当地汉语教师希望取得教育机构的认可,以帮助他们在德国更顺利地开展汉语教学工作。正是认识到了教师的实际需求,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每年开办8至10次不同类型的师资培训课程,并不定期地对柏林周边地区的大学、中小学教师进行汉语教学培训。在外方院长的积极推动下,培训纲要与课程方案得到了柏林文化局的官方认可,使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师资培训有了系统而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开展教师本土化培训的先例。

(三)开展高端学术探讨

组织高端学术活动是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又一工作亮点。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优质的教育资源,孔子学院积极打造中国文化与研究交流平台。通过主办高端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形式将更多关于中国的知识介绍给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此外,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尝试建立一场中德之间的对话,并且希望更多柏林人、大学教师,以及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人都能参与这场对话,希望通过这些互动与对话增加人们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例如,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和北京大学三方共同邀请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牛大勇教授举办“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的主题讲座,展开了对中国现当代问题的讨论。此外,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和柏林自由大学性别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邀请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的臧健教授作专题报告等。这些研讨会不仅扩大了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影响力,也为中德文化交流提供更宽泛的领域和视野。根据数据显示,2015、2016年,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与学术研讨42次,参加人数达千人之多。

(四)打造社区交流平台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每年都为学员及当地社区提供内容丰富的各类讲座与文化活动。包括:《黄帝内经—灵枢》——中国古代智慧结晶针具体灸;心中的长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理解与沟通;中国八十年代朦胧诗篇的反思与回忆;中国画导论;家乡的味道——我的中国家庭的食谱等。柏林作为国际化大城国际化视野非常鲜明,有很强的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在文化推介与融入上有着友好的氛围与客观基础,孔子学院可以顺利融入当地社会并发挥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发生更多的是文化的交融而不是碰撞。几乎所有来到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人都是带着对中国的好奇而来的,他们在这里的所学将他们带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为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学子提供更多关于中国的广泛知识,平台并不局限于学术界。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对学员产生积极影响,而他们又反过来活跃平台。其中不仅包括一些想要拓展自己知识面或准备去中国旅行的个人,还包括一些机构、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将把在这里的所学带到另一个社会领域,并使之发挥作用。

三、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成功经验

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自2006年建院以来,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先后两次被国家汉办评选为“先进孔子学院”,执行院长余德美女士被评选为“孔子学院先进个人”。总结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实的高校合作基础

北京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不仅因孔子学院而结缘,早在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之时,两校已经有25年的校际友好交流合作历史。因此孔子学院在柏林自由大学的生根有其先天的优势,得到了中外双方相关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建设之初硬件设施就一应俱全,使教职人员可以全力以赴投入到汉语教学工作中。

(二)专业化管理层高度配合

德方院长罗梅君教授作为北京大学校友,对北京大学与中国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与情怀。自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以来,罗院长饱含热情,身体力行,为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罗院长时任柏林孔子学院东亚系的教授,对汉语教学具有专业的视野。北京大学中方院长李晓祺教授积极配合外方院长,做到“有求必应”“有信必答”,因此中外双方的有效沟通与无间合作,为孔子学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笃实的教学团队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整个孔子学院的团队配合密切,汉语教师与志愿者工作投入效率颇高。在北京大学的高度重视下,外派教师与志愿者在教学实践中兢兢业业,不断探索适应于当地的汉语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理论。在教材开发上,因地制宜,积极创新,为当地学员量身定做汉语教材,通过多种形式不遗余力地开展汉语教学实践。

四、全球孔子学院未来发展探索

截至2016年,全世界134个国家已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如何使孔子学院在下一个10年健康成长,开花结果。如何使孔子学院在行政管理、汉语教学、文化推介的工作上更加有效、成熟,发挥更积极作用,感染更多人群,是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工作者当前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快速创立确实是个重大成果,但快速发展带来的具体问题也接踵而来。其中之一便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如何改进中方院长与中文教师遴选、派出机制;如何在需求量逐步加大的情况下,确保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开阔眼界,推选、培养优质的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管理人才等。这些问题都是目前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工作应放在更长远的目标之下省视,否则欲速则不达。

(二)明确重点,紧抓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发扬中华文化,前提仍然是扎扎实实地教授汉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只有掌握语言才会有相应而自然的文化互动。抛开语言谈文化只能使文化庸俗化,并且也不得文化的要领与精髓。因此,汉语教学仍然是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的根基与重点。

(三)开拓创新,文化滋养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通过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讲述中国故事,描绘中国图景。通过润物无声的形式分享,互赠文化精髓,让对中国陌生的人了解中国,让对中国了解的人热爱中国,并以中国文化滋养更多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