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独具特殊地位和研究意义。网络新技术、新媒介、新的思想文化热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深度辅导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并存。信息时代对深度辅导工作既是机遇又存在挑战,新形势下的高校深度辅导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更需要应用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
关键词:深度辅导;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一、辅导员制度在高校学生事务中的发展沿革
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产生和发展与西方高等教育和高校的发展紧密关联,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过程中,高校学生事务获得了与学术事务近乎对等的地位,尤其在实践层面上,已成为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心理学、管理学与教育学等学科理论对学生事务理论的丰富,高校学生事务逐渐拥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美国辅导员制度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国外高校的辅导员工作主要包括心理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等。1908年美国心理学家帕森斯在波士顿成立了第一家专门辅导青年能力与志向、发现兴趣以便寻求合适工作的辅导中心,恰逢美国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使辅导运动蓬勃发展。学校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设立心理辅导室,由学校任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与职业辅导。随着欧美各国高校辅导体系的健全,辅导工作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美国家学生事务高度专业化,分工明确且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我国高校在院系层面将学生分为班级,再通过辅导员对班级的负责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不同的是,欧美高校仅在学校层面有少量的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毕业于高校学生事务相关专业,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配合高校规范性的管理制度与流程,实现学生管理。欧美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体制一般实行一级管理体制和条状运行机制,即学生事务管理是学校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学院和系一般没有学生事务方面的职能,不设学生工作机构,由学校层面专业化的设立各种学生管理和服务的机构。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历史较短,最初的政治辅导员也单纯地被认为是政治工作的管理者。近年来,我国各高校设置“教育处”“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心理服务中心”等专业部门,由专门的教师从事相关工作,使辅导工作的目标逐渐从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我国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比例为1:200,对学生的管理采取学校—院系—专业(班级)的三层管理体制。深度辅导的概念在2009年提出,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曾明确提出把“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作为辅导员的一项具体要求,进而推动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走向。然而辅导行为的存在要远早于深度辅导概念的提出,直至当前的高校学生工作中,我们依旧无法准确把握深度辅导的操作性定义,以致很多辅导员对此理解存在偏差和个性化解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信息时代的来临给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网络化布局的校园生活,使教学内容、校园通知甚至是生活所需用品在非人工传播渠道下传送成为可能(尤其在重点大学),辅导员逐渐沦为继教师群体和管理群体之外的边缘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看似近,实则远,并且距离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不断拉伸。
二、高校深度辅导工作开展现状及挑战
笔者选取8所具有代表性的首都重点及一类本科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调查走访了近24位专兼职辅导员和学生工作人员。涉及包括理工、军事、医学、教育、政法、文史哲等多所学院、多种专业的不同学生事务工作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纳和收集数据。此外,笔者有针对性收集8所高校本科在校生近200份问卷数据,有效回收175份。对各院校的总体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得出在校学生对于深度辅导的一些基本反馈。
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查发现,8所高校均开展了深度辅导,但深度辅导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开展深度辅导的方式和特点更存在显著差异,这很大程度上是校际和院际差异所致,同时还包括辅导员个性、学校相关制度要求、学生特点等
类别* 深度辅导次数 交叉制表 | |||||||
深度辅导开展次数/学生 | 合计 | ||||||
>5次/年 | 3-5次/年 | 1-2次/年 | 无 | ||||
类别 | 985重点高校 | 计数 | 32 | 17 | 19 | 15 | 83 |
类别 中的 % | 38.6% | 20.5% | 22.9% | 18.1% | 100.0% | ||
一类本科院校 | 计数 | 39 | 16 | 28 | 9 | 92 | |
类别 中的 % | 42.4% | 17.4% | 30.4% | 9.8% | 100.0% | ||
合计 | 计数 | 71 | 33 | 47 | 24 | 175 | |
类别 中的 % | 40.6% | 18.9% | 26.9% | 13.7% | 100.0% |
通过对比,“985”高校和一类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次数均多集中在每年5次及以上,差异不显著。但也存在个别辅导员每年对学生不开展深度辅导的情况,通过访谈笔者得知,由于部分院校采取2+2形式的辅导员队伍组成,多由本科生担任辅导员(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使得辅导员工作方式会有创新性的改变,还有部分高校由于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失调,导致一位辅导员难以兼顾所有学生,更不可能每年开展深度辅导工作,使得辅导员关注的对象倾向于一些问题学生和容易发生问题的学生,并不能针对每一位学生同样开展深度辅导。
类别* 深度辅导抵触类型 交叉制表 | |||||||||
忌讳特质 | 合计 | ||||||||
灌输型 | 专家型 | 独裁型 | 挑剔型 | 领导型 | 其他 | ||||
类别 | 重点院校 | 计数 | 23 | 10 | 29 | 15 | 8 | 1 | 86 |
类别 中的 % | 26.7% | 11.6% | 33.7% | 17.4% | 9.3% | 1.2% | 100.0% | ||
一类本科 | 计数 | 23 | 9 | 14 | 21 | 11 | 0 | 78 | |
类别 中的 % | 29.5% | 11.5% | 17.9% | 26.9% | 14.1% | .0% | 100.0% | ||
合计 | 计数 | 46 | 19 | 43 | 36 | 19 | 1 | 164 | |
类别 中的 % | 28.0% | 11.6% | 26.2% | 22.0% | 11.6% | .6% | 100.0% |
在开展深度辅导的高校中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灌输型和独裁型辅导方式最抵触,对挑剔型辅导方式感到不满,这些辅导方式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的深度辅导过程中。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天生就是一个深度辅导的能手,但反之却不一定成立。深度辅导的开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一场谈话、一次交流,而是需要专业性、针对性和技术性的辅导方式。2017年2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再次突出强调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走访北京地区8所高校,笔者收集了部分高校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的心路历程和一些工作情况: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团委书记、学生辅导员:N
深度辅导特点:善于利用专业学科优势,通过心理辅导开展深度辅导工作。在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队伍选拔招聘的严苛程度非常高,辅导员综合素质高是其显著特点。N老师在学院同时担任2013级本科生班主任、学院分团委书记、学院分党委组织委员、党务秘书和学院工会宣传委员。身兼数职决定了她对于学生工作开展的细致程度与广泛程度不能兼得,在深度辅导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对学习困难生、经济特困生和人际关系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
2.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C
深度辅导特点: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为学生辅导员长效建设机制探索提供经验。辅导员管理模式清晰化、条理化,采用横向管理方法,分管学生不同方面的工作,利于学生事务工作的专项化和针对性开展。2016年引入学生辅导员机制,将学长制与师生制有机结合展开深度辅导工作,收效显著。
3.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Z
深度辅导特点:尊重与倾听,注重通过思想辅导开展深度辅导。Z老师是一位在高校工作经历丰富的老师,多岗位工作经历锻炼培养了其复合型思维与行动力。
4.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Z
深度辅导特点:全天候的陪伴,无休止的关怀。Z老师入职1年却深得学生们的喜爱,Z老师用他的方式非常迅速地融入学生群体,用热情和爱心感染着身边人。Z老师说国关是一个学生活动很丰富的学校,他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去观察、融入这个集体,这样深度辅导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将一大块工作拆分为小单元。在今年的元旦晚会上,他放弃与家人一起跨年的机会,留校与班级同学一起在食堂包饺子,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机会”,让他的学生工作游刃有余。Z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利用学生会平台与学生充分接触,辅导员像是演变为了一种“监督者和建议者”的身份,在学生身边给予帮助。
在首都8所高校辅导员的现状调查中,笔者了解到深度辅导的辅导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最少涉及的内容是情感需求。深度辅导的时长跨度很大,有的仅仅十几分钟,有的则长达半天之久,然而由于深度辅导过程难以进行实际记录和可操作性描述,所以笔者将辅导员个人陈述作为主要说明展示当前首都高校深度辅导开展的状况的依据。
通过对8所高校的调查,笔者总结出以下两点普遍性困境:
1.深度辅导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信息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然而也面临重重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加强意志,忽视了情感需求,对学生的成长有害无益。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群体需要运用新的辅导模式,告别一成不变,以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深度辅导方式来解决问题。
2.深度辅导的固定性不能适应变迁的社会关系。政治教育不怕学生产生“枝桠交错”式的思维,固定统一则注定走向人才培养的死胡同。长久以来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习惯于固化辅导模式,学生对辅导员的“固化思维”早已形成套路,而辅导员有时却浑然不觉。信息时代变化不断,唯一能适应这种时代变化的教育方式绝不存在,时代需要创新型的辅导员和创新性思维,来应对新形势下的学生关系。
三、信息时代高校深度辅导工作的必然选择
信息时代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个性,他们思想开放,具有批判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出发点应该永远是学生的需要,而非制度化的要求,因此对一些被时代过滤掉的知识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深度辅导是一次价值选择
深度辅导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可以涉及生活、学习、情感各个方面。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能在“选择”方面寻求辅导员的帮助,看似轻松,实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此时,辅导员不应完全兜售自己的价值观,辅导员所传递的知识不应是私人化的,他所表达的内容与话语的运用应该是普遍化的、基于时代要求的。身为辅导员,如果不具备强大的信忥支撑,至少应做到“知识上的诚实”与“头脑上的清明”,减少不公正的社会给学生带来的“威胁”。倘若辅导员在深度辅导过程中,除了传递知识,还有教化层面的引领,那将更是不一样的效果。
深度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充满多种选择的机会。这难免会添加个人的见解与偏好,形成独具特色的辅导特质。辅导员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价值。让深度辅导既符合学校要求规范,又能在饱受时代考验的今天充满价值,是信息时代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优秀的辅导员,其仁义之处就在于既成全了学生,也成全了自己。辅导员如果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感受,就会收获到他们真正的所需所想,就会懂得如何小心地表达与疏导教育情感,就会善于平等交流,进行一次关于价值选择的对话。
(二)深度辅导是一次心理咨询
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心理辅导。深度辅导就是一次倾听、沟通与引导的过程。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要求渗透完全的生活性知识,为新时代生活而服务。对此,深度辅导必须越来越向高水平、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到底怎样的深度辅导才能达到“初忥浅,转忥深”的效果,这是考验辅导员水平和专业素养的环节。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当前的深度辅导注入更多多元化的“潮流元素”。我们将政治教育放置在当前国家发展的情境中考量发现,可教的知识是如此的有限,而个人的思想原则和价值观体系,那些有着无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灵魂,却可以任由辅导员选择,辅导方式是丰富无穷的。
深度辅导是一次心灵的开放与愈合,与生活决不能分开。心理咨询有一条重要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深度辅导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我们对学生是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但绝不强求。从根本上讲,我并不认同深度辅导带有功利性的说法,这恰恰掩盖了深度辅导的本质,它本就是为了获得一种更美好生活的能力。信息时代的复杂与多元、不可预测与潜能永远地将变化置于一种超越稳定的状态。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能否完全被运用到深度辅导中,还有着更多的探索空间,全新的范式在时代的变化过程中悄然生成。
(三)深度辅导是一场自我革新
深度辅导在信息时代经受重重挑战,一种强势的政治学在慢慢崛起,对普遍有效性的要求变得更加的严苛。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疾风骤雨般的冲刷,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深度辅导也要及时地调整丰富,在“妥协”中获得完美的转身。深度辅导对于学生,是一次心灵洗礼,对于辅导员更是实现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在深度辅导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全面地认识自己,而辅导员可以通过了解学生情况实现工作方式的调整,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辅导。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保持时代的敏感性,深度辅导的内容源自生活,更超越生活。自古以来,人被赋予最美妙的意识,让我们有机会独立思考,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达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通过深度辅导,教育者不应奢求一次性地带给学生实质性的转变,但一种转变的观念已落地生根。不断追求着开放新颖的视角来发现最适合深度辅导的方法,这就是信息时代带给教育者的收获。在深度辅导过程中,教育者们也许还会发现更多符合时代特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独立于时代成为永恒的经典,亦或者成为个别时代的具体典型。教育是社会进步与改革的必需,而对于方法的改良从来都不是时代的目的,而是一种方法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