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新形势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 ——以北京大学本科新生训练营为例

作者:陈征微 李晓鹏 谭 菲 发布日期:2017-04-15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起始环节和重要内容,关系到大学新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状况。文章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下,结合对新时期大学新生特点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问题分析,重点梳理了北京大学在大陆高校中首创的全校本科新生训练营的探索思路和创新举措,力求为新形势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创新

 

入学阶段是大学新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起步环节、关键时点。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开端,落实好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大学新生的新特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急需强化问题导向,积极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把握新生适应成长规律。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升新生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促进新生群体增强适应力,实现集体成长、全面发展,迈好大学的第一步。

一、当前大学本科新生群体的主要特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高校推进各项改革创新都应当坚持育人为本,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探索创新,也需要首先了解教育对象的现状特点,从而使改革举措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大学新生的成长实际。当前,大学本科新生以“95后”为主体,其共同特点十分显著。“95后”大学生是生于改革开放中的新生代,与之前的大学生相比,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及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已发生很大变化。研究表明,“95后”大学生具有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人际交往能力差,心理脆弱、抗挫抗压能力弱等特点[3]。由于“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故而成长阶段的受关注程度极高,自我意识十分强烈。加上对电子产品和亲人的依赖,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更有甚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4]有调查显示,虚拟的网络让“95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产生一系列网络心理问题,表现出与以往任何大学生群体不同的心理特征。调查“上网是出于什么心理需求”时,有26.1%的大学生有情感交流满足的心理,有23.5%的大学生有自由平等参与心理,有23.5%的大学生有求知欲望心理,有14.4%的大学生有自我价值感的满足心理,有5.3%的大学生有追求感官刺激的心理,有7.2%的大学生有急功近利、逃避现实、自卑与焦虑的心理。[5]可见,仍存在相当比例的“95后”大学生存在价值导向及价值选择被动等问题,存在需要转向网络寻求慰藉的心理。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需要强化培养大学生价值导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问题

面对当前大学新生的现实状况,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帮助“95后”学生迈好中学走向大学的第一步,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判断观念,培养主动的自我价值选择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有所创新,但依然有诸多问题存在。

(一)教育内容相对单一,针对性和获得感不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局限在入学启蒙教育、校规校纪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零散的内容[6],各部分教育区隔比较明显,协调性与贯通性不足,系统性教育缺失[7]。例如,有的高校的入学教育采用“书院”形式迎新,全校新生分为几大书院,由高年级志愿者为前来报到的新生提供帮助、引路答疑,从生活细节处为新生保驾护航——如校规校纪展板、发放清凉扇子、设计大学四年日程本等,在某些方面贴近了新生需求,但是在整体设计上还不够全面,思想和价值观层面的引领也相对薄弱。

此外,入学启蒙教育以前辈经验为依托,却容易陷入歌功颂德的怪圈,老生常谈,大多为套话;校规校纪教育强调学校禁止的行为,过于死板,学生兴趣不高;专业素质教育有些内容程度较深,晦涩难懂,对新生入学大学生要求过高;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性强,针对性弱,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大面积的负面情绪;生活教育注重学生的基本需求,又忽略了对学生的价值引航,等等。这些教育内容大多忽略了“95后”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的特点,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针对性,缺少为大学新生量身定做的亮点。故而,大学本科新生在受教育时兴趣低迷却被强制参加,专注度低也没有太多获得感,成效稀微。

(二)活动形式比较陈旧,吸引力和互动性不足

目前国内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采取“填鸭式”的单向灌输。教育形式单一,主要为讲座和参观等,这带来了许多问题。有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大学学习生活导航”系列新生入学教育讲座,有来自教务处、国际交流处、保卫处、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中心、校医院等多个单位相关老师应邀主讲,为学生们详细介绍了校园学习、生活各方面情况。首先,教育传授者和本科新生互动性不高,无法切中其真实想法,故而只能因循守旧,单调枯燥。教师或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本身有一定的年龄差距及代沟,沟通起来容易互相形成刻板印象障碍,因而互动实现的可能性降低。其次,单向式教育针对全体学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个性的学生无法真切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致使有问题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解答与帮助。因此,较为陈旧的活动形式无法形成对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的大学本科新生的吸引力,他们被动地接受教育,吸收度低,实际效果转化率低,还浪费了时间成本,对他们的心理情绪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反而增加了新生本科入学教育的困难。故而,更新活动形式,将其多样化、趣味化发展是吸引学生的要务,也是将教育理念灌输的正确途径。

(三)组织工作较为薄弱,整合度和协同性不高

当前大学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分散,故而组织工作职责的承担也分散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未能协同整合,因此组织方面容易出现漏洞,教育内容容易重叠或缺漏,组织形式也容易重复与单一。如不少高校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各个部门的老师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可能造成职能效用大大降低,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并且,入学教育时间集中且短暂,教育机制未能联动持续进行。还有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仍以集体军训、集体锻炼、集体讲座等传统形式为主,而且都是集中在短促的一两个星期内,难以辐射到大学本科新生以后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更缺少精细化、小班化的教育组织方式和手段的引入。专门的新生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对新生的教育与辅导也几乎停滞,这会极大地影响入学教育效果,也会让学生产生与实际需求错位现象。当前,高校需要联合老师、辅导员、家长,整合各方面与学生有关的力量,建立成熟的机制[8],协同对大学本科新生教育进行持续关注,力图在各个方面最有效地解决大学新生入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三、创办本科新生训练营——改进创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实践

针对当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应有所突破,注重对新生的价值引导、激发新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组织方式、促进朋辈群体的共同成长。

(一)注重价值引导

基于当前入学教育模式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的现状,结合“95后”大学生知识视野开阔,价值选择被动的特点,新生入学教育应该在内容上有所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强化价值引航。“95后”学生的价值选择问题,既关系到他们的学术能力及学术修养,也关系到他们的为人处世和人生走向。故而,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强调价值导向,促进思想进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应在原有的校规校纪、身心健康、专业素质等方面,增添能够给学生的价值选择起到主要作用的导向环节。

北京大学开展的本科新生训练营尤其注重强化价值引航,促进思想进步。训练营包含了“扣好第一粒扣子——新生第一课”“核心价值观关键词涂鸦”“价值观之神秘拍卖”“榜样引领•大学不同young”“读书会”“理想起航•约定未来”等丰富多彩而紧扣价值观主题的内容,对学生整体的思想进步与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核心价值观关键词涂鸦”活动和绘画展示活动中,让学生们在对核心价值观学习后的认识进行趣味性反馈,既引导了大学新生的学习,也启发其思考。在“读书会”环节中,新生们分班集体诵读和学习《大学》经典,增加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阅读和学习《北大教授茶座》中教授们的经典语录,体悟人生哲理,明晰大学之道。在新增的“价值观之神秘拍卖”环节中,新生们在各种问题设置下,认真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话题,彼此分享和交流了价值观理念,积极汲取和相互传递价值观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激发主体意识

大学新生的主体性教育一直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功能,意味着新生入学教育,不仅只是提供价值选择的固定答案,而且是培养他们自我选择正确价值观念的判断力,锻炼他们积极为自身价值寻找正确方向的执行力。

北京大学在新生训练营中注重在活动的设计创新上下功夫。在活动策划筹备阶段,学生工作部就邀请将担任训练营辅导员的高年级学生骨干参与活动设计工作,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大学不同young”活动中,新生们集体观看近年来“北大五四奖章”和“北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的寄语视频,这些视频都是由优秀学生团队自主拍摄录制完成的。新生在“大学不同young”活动中还会聆听到一位获奖者的现场报告,并在互动环节向优秀学长们提问取经。互动环节的设置,使得优秀的学习经验不再是口耳相传,而是更有针对性与问题意识。大学本科新生训练营运用富有创意的形式调动大学新生的自主性,使其参与感与获得感同时提升,自觉地加入到自我定位、自我规划的过程中。

新生入学教育遇到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心理教育。为了以普遍参与的方式开展“心教育”,北京大学新生训练营尝试开展心理情景剧续演活动,在设定初始情景的前提下,由新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编排后续情节,从而在模拟中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案例普及,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给学生设置处境,由他们自己判断是非,做出价值选择。“问题剧场”是通过提前录制的半完成心理情景剧视频将同学们带入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场景,同学们需要现场补充表演来完成整个活动,这也有助于加深新生对于心理问题的认识,并掌握解决之道。问题剧场的设置,要求学生在对心理问题思考的同时,运用自身创意来使剧情得以连贯、心理问题得以呈现,在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导本科新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这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本科新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创新组织方式

本科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不仅需要在内容上开拓新思路,还需要创新组织方式,使得入学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不仅是老师与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建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平台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首先,小班建制就比大班建制更具针对性,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学长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本科新生入学时接触的对象大多为本专业学生,其特点相对集中,不利于人际互动,增强交流,相互补充。设置跨院系学生的小班分组,使其与后续院系层面的入学教育只针对本院系新生的特点相互补充。并且,新生入学教育应该保持联动性与持续性,故而,小班建制应该持续保留,在新生入学教育结束后,依然发挥其作用。不能以开学前几周为首要任务,而后便无所作为。

北京大学本科新生训练营实行“以宿舍为基本单元、跨院系组合、男女生混编”的分班原则,将新生分别编入以“未名”“博雅”“朗润”“畅春”“蔚秀”命名的五个大组,按20人左右的规模再分设200个小班,促进不同院系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训练营期间,每个小组都会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训练营结束后,这些小组的建制仍然保留和延续,从而让新生能够更好地保持与不同院系同学的沟通互鉴、共同成长。

(四)朋辈共同成长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不仅与学校的组织支持、资源投入及老师们的实际努力紧密相关,而且与朋辈间的辅导带动关系紧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本科生受学长的影响要高于老师。为此,北京大学本科新生训练营对训练营的每个小班配备1名高年级优秀本科学生骨干担任辅导员,每20个班再配备1名具有选留学工干部经历的硕士新生担任导师。

由于朋辈辅导员承担着辅导新生的重任,因而对辅导员的选拔及培训尤为重要,是保证新生入学教育质量十分重要的一环。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提早在每年5月,在全校本科生中公开招募当年的新生训练营辅导员,从数百名报名者中经面试择优选拔,随后开展严格规范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设的“朋辈心理辅导”暑期课对成为辅导员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学生工作部在训练营开始之前,又对全体辅导员进行岗前强化培训,丰富了辅导员应对岗位工作需求的知识储备,提升了辅导员胜任岗位的相关能力。在训练营期间,辅导员根据学工部统一编订的《新生训练营辅导员工作手册》上各项要求,积极有序地组织实施各项活动。

北京大学本科新生训练营的两年实践证明,训练营工作对辅导员自身的锻炼和成长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对辅导员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规划设计、示范带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效果较显著。

而且,辅导员通过积极参与和付出,也拉近了与新生的距离,营造了朋辈共同成长的有利氛围。例如,在2016年的训练营筹备阶段,部分辅导员参与了训练营环节的设计。在辅导员服装上,注重细节,增加其设计感和趣味性。每位辅导员穿着的文化衫上醒目的“洪荒之力只为你”,深深表达了他们对新生“小鲜肉”的一份浓浓的爱。在项目名称设计上,辅导员主动参与,设计了“大学不同young”“神秘拍卖”“问题剧场”等既突出了项目特点,又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的各项目名称,使得学生们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减轻了隔膜感,增强了参与度。

新生代表在座谈会上表示,辅导员能够提供“可持续的”长期辅导,对新生帮助很大;满意度测评显示,新生对辅导员的满意度高达96.7%。与此同时,有家长表示,担任新生训练营辅导员的过程,也是辅导员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为了认可和鼓励辅导员的工作,学校还专门建立了辅导员的激励机制、评选优秀辅导员并隆重表彰。

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大学新生迈好从中学到大学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新生价值观的树立,学习成长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及在大学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各种适应性发展的顺利起步。因此,高校应当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围绕“95后”乃至未来“00后”新一代大学新生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切实为新生构建更好的成长平台而努力。


 


[1][2]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8)[2017-3-30].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3] 刘冰.95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改善策略[J].科教导刊.2015(10).

[4][8] 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5] 贾仕林.“95 后”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实证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报 ,2016,22(1).

[6] 李艳梅.团体辅导运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 上 ).

[7] 苗润琳.大学新生教育系统性、协同性研究[J].探索·争鸣,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