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国高校就业工作不仅具有专业性、市场性的特点,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即服务于党的人才战略,向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重点领域、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来,北京大学坚持以“家•国战略”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以“精准就业”体系为支撑,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重点关键领域就业,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力求为国家、社会、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家•国战略;精准就业;机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充分表明我国高校就业工作,不仅具有专业性、市场性的特点,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即服务于党的人才战略,向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重点领域、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近年来,北京大学始终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工程的整体战略中,为国家和民族科学配置与输送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就业工作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贡献率。
一、以“家•国战略”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北京大学将“以天下为己任”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牢固树立学校就业工作的正确导向,围绕“家•国战略”,将毕业生家国情怀和现实选择有机融合起来,从“家”“国”两个维度引导号召毕业生“回家乡作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成才观,扎实扣好人生迈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学校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职业教育和生涯指导的首位,结合国情、校史,引导学生形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和事业观,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起来,服务国家需求,将爱国精神体现在职业选择上。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等职业指导课程,把敬业精神作为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把专业能力真正转化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本领。在签约管理上,指导学生审慎选择,严格限制违约行为,将诚信精神体现在履行合约精神上。在平时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实习实践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树立集体成才的理念,将友善精神体现在职业社会关系发展中。
每年学校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将事业观教育融入毕业教育。在201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通过自己制作的微电影“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与毕业生们分享了樊锦诗、张益唐和吕植三位北大人的故事,展现了他们执着追求理想、履行承诺、献身事业的家国情怀。此外,学校每年为赴西部基层就业的学生举行欢送活动。在2016年的欢送会上,时任校党委书记朱善璐勉励各位毕业生继承北大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不辜负党的期待,不忘初衷,继续前进,充分做好到西部和基层地区工作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准备,以天下为己任,带着家国情怀走上新的岗位,投身基层建设实践中。此外,配合2016届毕业生教育,6月底
“向建党95周年献礼——电影《柴生芳》全国上映仪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影片艺术、生动地再现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柴生芳校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精神,在毕业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近年来,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引领班”“引领未来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完善在校大学生生涯探索和实践提升体系,发挥党员骨干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不少学生已经在新的工作岗位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奋进者、奉献者”,他们中有人称“捡垃圾博士”广西第一书记王锋[1],有在“西陲第一乡”任乡党委书记的钟梓欧[2],他们的选择和坚持,不断鼓舞着在校生选择将青春的激情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二、以“精准就业”体系为支撑,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重点关键领域就业
学校通过“信仰、素养、兴趣、供求”四个匹配形成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特别做好向基层和重点关键领域推送人才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毕业生。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契机,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
注重思想引领,实现信仰匹配。重点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当代青年身份认知和使命认同。以选调生项目为抓手,加强与地方人才战略合作,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校领导每年赴多地看望选调生,鼓励他们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就业中心定期邀请基层选调生代表回校分享基层工作心得,并推出《北大选调生》杂志,帮助有志于到基层工作的学生对接理想,坚定信念。同时,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希望到国际组织实习就业,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大国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此,学校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组织专场分享交流活动,培养青年学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强化课程建设,实现素养匹配。强化就业工作对教学培养过程的反馈机制,每年定期开展用人单位调研,积极为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社会反馈,促进教学科研与行业、企业、应用密切结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院系班,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特点,提供精准的生涯发展教育方案。强化对重点领域生涯发展的精准指导,2017年春季学期,就业中心在传统的职业生涯课程板块中,率先开发了重点领域行业指导课程板块,帮助学生了解重点领域的行业特点和人才素质需求。
加强实习实践,实现兴趣匹配。就业中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基层和重点关键领域,与相关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合推出“鸿雁计划”、“北大学子天津行”、“走进广州”、浦东启航“航天科工二院”暑期实践等项目,精确对接用人单位的需求,配备校内外专任导师,为学生打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就业见习的多元平台。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现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的精准适配。
打造信息平台,实现供求匹配。搭建以就业信息网为核心的线上平台,辅之以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结合近十年的就业大数据信息,推出重点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与学生的求职意向个性化匹配系统,有效提升求职信息传递效率,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求信息精准对接。以“精准对接招聘会”为主要线下平台,结合智能信息化手段,实施用人单位筛选、毕业生职业指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三方面精准服务,重点关注面从胜任度转为适任度,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求长期精准匹配。
三、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工作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北京大学于2015年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多个学生创业项目,先后培养出一批兼具创新潜能与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生力军,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和成活三年以上的创业企业比例逐年提升,敢为人先、勇担责任、宽容失败的校园创业氛围正逐步形成。
强化协同发展机制。学校以“立足教育、扎根中国、面向国际、引领未来”为宗旨,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开创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特色工作,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链:一是以教务部、研究生院、教务长办公室和就业中心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与输送主干体系;二是以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以及相关院系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与课外活动支撑体系;三是以校友会、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园为主体的创业训练与企业孵化实操体系。此外,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务部、研究生院共同开展“北京大学学生发展与创新创业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首批扶持15个基层创新创业项目,整合动员学校和院系两级工作力量,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各环节的整体联动与创新合作。
优化分层指导机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提供形式多元、层次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对大多数学生,提供覆盖面广的创新教育。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实现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能力养成和品格培养功能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包含学科大类培养、元培模式改革、拔尖创新人才遴选、跨学科人才训练、辅修/双学位项目等综合构成的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专业课程指导和课外实践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级、国内、国际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并通过创业沙龙、讲座、论坛等第二课堂活动,培育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对有创业项目的团队,学校孵化器提供专业服务指导,搭建资源平台,帮助项目落地。
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对于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学校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系统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成长档案”,客观记录和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就业中心推出学生“创新创业成长计划”,包含“创启智慧”“创行市场”“创越未来”三个项目,分类指导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团队,为学生提供政策介绍、公司注册、经验帮扶和相关配套服务,对优秀的创业项目予以5万至10万元的资金支持。为切实服务党的人才战略,顺应时代对高校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北京大学不断强化精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向重点领域配置输送优秀毕业生的就业平台和渠道,以“就在你身边”服务理念为指导,服务学生需求,规范就业工作管理,与院系联动协同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结合工作需要在校系两级就业指导队伍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训计划。
未来,北京大学就业工作将以“立足教育、扎根中国、面向国际、引领未来”为总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人才战略为导向、以科学育人为核心、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人才需求为根本、以整合联动为依托、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就业与创业服务工作。
[1] 在大苗山“捡垃圾”的北大博士 [EB/OL].(2015-4-18)[2017-3-30].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4/18/ c_1115011877.htm.
[2] 【精准扶贫看典型】从未名湖到“西陲第一乡”:一 个北大硕士的治乡思考 [EB/OL].(2017-2-20)[2017-3-30].http://news.hexun.com/2017-02-20/188224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