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文章梳理从1994年至2014年间北京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对北京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的留存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总结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分析随着时间变化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实践模式,以及各实践要素随着时间发展呈现出的变化特点,为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医学生;社会实践;回顾性研究
在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医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社会实践长期、有效、稳定进行的重要保障,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本研究梳理从1994年至2014年间北京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历程,对北京大学医学生的留存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医学生随时间变化和教学发展变化呈现的规律,总结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把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发展的方向,展望未来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对新形势下开展医学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医学生社会实践规模与范围变化
根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对医学生社会实践的留存资料,分析得出近20年的实践规模、实践地域数量趋势图和社会实践学院(学校)组队与学生组队数量对比图,详见图1、图2和图3。 由分析得知,自1994年至2014年医学生的社会实践发展具备以下特点,并按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图1: 1994-2014年医学生社会实践总队伍的数量趋势图
图2:1994-2014年医学生社会实践遍及的省市数量趋势图
图3:1994-2014年社会实践学院(学校)组队与学生组队数量对比图
(一)第一阶段:改革开放逐渐深化(1994-2000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逐渐受到重视,1999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i]。
北京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更是意义重大,这个时期实践形式基本是由学院(校)统一组队,实践内容主要为参观考察,涉及到的机构主要是各省市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革命根据地、贫困地区,对社会各阶层和对社会现象做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第二阶段:两校合并新时期(2001-2005年)
2004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ii]。
与此同时,原北京医科大学与原北京大学合并为新的北京大学后,北医的社会实践开始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2001-2005年这期间的社会实践地点增多,实践内容在原来的参观考察基础上扩充了宣讲和访学等,但仍然是基本是由学院组织的实践团队。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领导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和全面,在层次和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06-2009年)
2005年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这个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先后开展了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引导了大学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支援抗震救灾、投身奥运志愿服务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iii]。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的医学生社会实践,自2006年开始大量出现学生自行组织的实践团队,使得社会实践的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大,组队数量和参与人数空前增加,社会实践的选题和形式都极大地丰富(如支教、义诊等形式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但此阶段学院(学校)组织的实践团队数量上仍占据相对优势,尤其是2009年学院(学校)组队达到了百余支(而学生组队只有十余支),这一年参与的总人数也超越了千余人。
(四)第四阶段:新时代背景下的开拓创新阶段(2010-今)
2012年1月教育部、宣传部、团中央等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iv]。
在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2010年以后,北京大学医学生自行组织的实践团队在数量上开始占据绝对优势,并呈现波动上涨趋势。而与此同时,学院(学校)组队数量却迅速减少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此期间,实践队伍遍及的省市数量居高不下,许多实践团队甚至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到了到海外。实践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与创新之中。尤其是在2012年,正值北京大学医学部百年庆典之际,社会实践的内容还专门增加了为迎接北医建校100周年而做的调研和采访,也成为了这一年实践规模扩大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各要素比较
(一)实践内容
在各项实践内容中,社会调研、宣讲、志愿服务、参观体验、义诊等一直是社会实践的主要活动内容,随着实践内容的不断丰富,新的实践形式如主题微电影拍摄、文艺创作等不断涌现,但社会调研一直都是大部分社会实践的内容之一,在实践指导上需要引起重视
(二)实践时间
各个实践团队的实践时长,以2014年为例,实践时长的众数为7天。大部分的时间团队实践的时长都在一周左右。这个时间符合一般大学生社会实践时间的规律,但因为医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学业压力大,学习课程重,自由安排时间短,专业实习要求的时间长,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时间长度略为少些。
(三)实践规模
随着时间的增加,实践规模呈递增趋势,近年趋于稳定。以2014年为例,合计组建了94支队伍,其中8支为学院(学校)组队,86支为学生自行组队。学院(学校)组织的队伍,一般比学生组织的队伍规模较大,均在10人以上,有时可达40人,而学生组队的规模则在8人左右。
(四)实践地分布
总体趋势是实践地分布愈加广泛,以资料留存完整的近几年为例,可以看出,以北京市为实践地点的实践团数量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距离北京较近的河北和山东也分布有相对较多的实践团,另外对于边远地区如云南地区等也是学生实践的热门地区之一,可能和当地的人文景色与经济水平相对较落后有关。其它各省市的分布情况则多取决于学生组队申报的情况因此并不固定。可以看出,学生在选择实践地时地理位置的方便性因素占有较大比例。
三、结果与讨论
(一)实践育人工作初见成效
医学生实践活动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由单一到全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发展过程,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医学生社会实践的组成队伍、参与人数和实践参与的区域总体均呈现增长趋势;实践地分布不断扩大,近年来逐渐在海外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实践的关系,为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实践主题更加多元化,医学生的思想更为开拓,涉及的领域逐渐增多,愈加注重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与其他高校社会实践相比,北京大学医学生的社会实践覆盖率更广,与专业结合更紧密,学生更重视社会实践与德育教育、与就业的结合,更注重承担社会责任感。
(二)医学生实践仍存不足
多数高校都探索建立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虽然目前北京大学医学生的实践育人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较多不足,如医学生对社会实践期望较高,但实际参与面不全、参与次数较少、时间短,学生总体满意度不高。同时在学校层面仍存在支持力度不够,如经费支持不足,指导老师指导不足,各阶段的工作培训不足,后期宣传示范效应仍需探索改进。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新青年特色需突出
医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代特色越来越鲜明,更加突出了贴近基层、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Web2.0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构建多渠道的信息沟通网络、促进公众参与等方面所引起的变革,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人际沟通模式。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青年的特色,医学生实践需在信息化平台上加强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相互交流、自我教育,在充分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模式,按照一定的步骤建立的,使学生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网络线上和现场线下相结合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专业实践,从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长期稳定的场所。
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14日。
③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2005年2月1日。
④ 教育部、宣传部、财政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