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为例

作者:高静 段陶然 发布日期:2017-01-11

摘要:社会实践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实干、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文章旨在通过介绍现阶段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实践开展现状,深入剖析目前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问题,探索社会实践发展的新思路,从而使社会实践成为高校培养未来具有国际视野和真才实干的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索思考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良好形式,对于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青年成长,多次寄语青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参加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业务素质,促进职业生涯发展;能够促进大学生融入社会,实现人的社会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价值观念具体化、生活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学以致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高等教育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开展现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团、支教及海外志愿者三个方面。

(一)社会实践团

社会实践团主要在寒暑假开展,以参访、调研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20142016年学院团委共组织了12支社会实践团,共有148名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其中包括来自美国、阿富汗、韩国、墨西哥等7国的留学生。实践团以本科低年级学生为主体,其中11支实践团的主要参与者都是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只有1支实践团是由博士生组成。实践团在云南、四川、湖南、内蒙古等8个省份围绕企业发展、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等主题实地调研,为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提供了机会。从2015年开始,学院团委还在寒假组织国际交流实践团,学生在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地围绕经济发展、基础教育等主题参访考察,并参与当地志愿服务活动,增进了对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从参与情况看,每年实践团总人数逐年上升,每一级本科生大概有20%学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从人员构成看,留学生、研究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实践团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支教

2012年以来,学院共有12名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民族中学、第六中学,云南省大理州楚雄一中、弥渡一中,青年政治学院新疆区团校,西藏拉萨中学等地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其中,2015级硕士生宋文轩在支教期满后,主动向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办和北京大学提出申请,成为团中央组织研究生支教团15年来第一个申请延期的志愿者,在非常艰苦的青海玉树继续支教一年。2014级硕士生邵子剑在新疆支教回来后,再次申请去西藏支教。针对南疆双语教育的薄弱和不足,邵子剑团队发起了“言传远疆”在线教育项目,300多名学生因此受益。2013级博士生张立齐是首位参与此项目的台湾学生,支教期间通过个人筹款资助当地学生到北京游学。

此外,学院还有不定期的短期支教项目。2014年,学院创办了“童心世界行”国际公益课堂,组织中外学生前往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支教,为打工子弟介绍世界不同国家历史文化。至今共吸引来自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41名留学生先后参与支教活动。同时,国关学生自己寻找支教机会,利用假期到全国各地支教,目前已经去过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希望学校等地。

(三)海外志愿者

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海外志愿者活动的平台,以国际义工为主要形式。2014年至今,共有29名国关学生前往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柬埔寨、尼泊尔等地参加国际义工活动。通过参与海外志愿者活动,国关学生不仅使落后地区的贫困儿童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增加了自身对这个多元世界的理解。

二、社会实践面临的困境

(一)实践活动实际效用不易体现,容易流于形式

社会实践多以参访的形式对实践地进行考察。参访不是调研,走马观花式的参访很难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实践地的情况,难以形成深刻而有意义的实践成果。

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实践团参与主体是低年级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由于实习、就业等原因参与度相对较低。相对来说,低年级本科生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不足,欠缺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的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计划容易与实际调研地情况有较大差距。第二,学生缺乏专业的指导。对于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来说,如果选择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调研课题,就能较便利地得到相关老师的专业指导。但对于跨专业、跨领域的实践调研课题,学生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相对困难,这就会影响实践团队针对课题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第三,部分实践接收单位对实践团的支持力度不够。一些实践地拒绝接受实践团的参访或调研请求,或者对于接待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实践团无法接触到一手资料,难以了解全面情况。

(二)社会实践为当地创造的社会价值不足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着社会价值不足问题。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了解中国国情、深入社会实际、收获个人成长,但社会实践为当地创造的社会价值却普遍不足。

无论是实践团还是支教,甚至是国际志愿者都存在如何与对方需求对接的问题。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成为对方的负担,无法真正反馈对当地发展有建设作用的调研成果。究其原因,第一,在实践动机方面,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初衷并不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社会现状发生细微却积极的改变。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经历,欠缺为社会服务的内在动机。第二,在实践连续性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往往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不能够长期、连续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在社会影响方面,有的社会实践过于依赖当地接待,缺少独立完成实践的尝试,甚至有可能影响当地正常的工作或者教学秩序,削弱了社会实践本身积极的社会意义。第四,学生受自身专业能力和实际经验的限制,也很难提出一些真正有效的解决当地实际困难的对策,无法满足对方的期待。这些情况长期存在,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社会实践经费不足

社会实践面临的又一困境是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从学校层面来说,校团委目前对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具体数额是根据各团队实践活动完成情况,由评审会对实践成果进行评分,给予500元至2500元不等的奖励。从学院层面来说,学院团委也会根据评分情况给予实践团相应资助和奖励,通常在2000元左右。对于往返交通费用较高的国际实践团会有万元以上的补贴。但是实际情况是,一般国内实践团人均费用在2000元左右,国际实践团人均费用在8000元左右,学校和学院的经费支持远远不够。尤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社会实践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三、社会实践未来发展思考

(一)服务国家战略,对接“精准扶贫”

201561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其中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北京大学对口帮扶云南大理州弥渡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办、教育部部署的扶贫任务。国关学院的对口乡镇是弥渡县红岩镇。学院接到任务后,成立了扶贫工作小组,其中学生支教、社会实践、提供发展规划建议等都是扶贫方案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参与扶贫工作,突破口是教育,主体是学生。“精准扶贫”工作是推动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化发展、践行高校实践育人理念的重要契机。

(二)立足中国国情,发挥专业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和关注青年在实践中成长、在基层成才。总书记勉励当代大学生“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社会实践就是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融入城镇乡野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要立足于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民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需要结合起来。

同时,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学以致用。学院要加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尤其是加强专业支持,协调相关教员帮助学生做好选题和调研规划,鼓励学生关注三农、边境外交等与专业相关度高的问题,把调研落到实处,提高调研成果的社会价值。

(三)培养国际视野,汇聚世界青年

社会实践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养中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同时对于来到中国、来到北大留学的各国青年来说,社会实践也是他们了解中国的窗口。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青年和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青年将是未来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纽带。正如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教授所说:“这种跨文化的相互信任,将创造未来”。[]

目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有学生945人,其中留学生322人,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埃及、委内瑞拉等五大洲40余个国家,占学生总数34%以上,是北京大学拥有留学生资源最丰富的院系之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乃至北京大学都要把格局放大,丰富社会实践的内涵,发掘社会实践的内在魅力,要让社会实践在培养未来中国领袖、世界领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6页。

[] 习近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9/c_1115674737.htm2015619日。

[] 完颜平:“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N],《光明日报》,2013528日。

[] 《北大学术故事》微视频[EB/OL],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2016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