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浅谈高校本科生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路径——基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个优秀本科班的分析

作者:刘爽健 缑文强 李彤 发布日期:2017-01-11

摘要:班级是高校本科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基础阵地,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优秀的班集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文章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个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的本科班为分析对象,试图归纳并总结高校本科生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路径。

关键词:本科生;优秀班集体;创建路径

 

班级是高校本科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基础阵地,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班级和班集体是不同层次范畴的概念。班级是班集体的初级阶段,班集体是班级发展到人际关系紧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稳定向心力之后的产物。因此,优秀的班集体往往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调各方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成才。

考虑到高校本科生大都年纪尚轻,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对于本科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调开展和学生全方位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i]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三个本科班(2013级本科班、2014级本科班、2015级本科班)分别于2014年、2015年、2016年获评“北京大学优秀班集体”,且都通过学校二轮推荐,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三个本科班连续三年分别获得含金量极高的荣誉,这说明它们在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有一定共通的特征和方法。本文将基于此,归纳并总结高校本科生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路径。

一、班集体基本情况

本文的分析对象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班、2014级本科班、2015级本科班。三个本科班虽然有不同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但在基本情况上有许多共通之处。

(一)班团架构固定

三个本科生班级均按照“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班一个团支部”的模式组建。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在100人左右,男女比(含留学生)大致在14左右。2015级本科班共有93名学生,包括中国学生68人,留学生25人。考虑到男女比因素,故设

置女生班长2人,男生班长1人,留学生班长1人。班级团员青年共65人,设置1个团支部,团支书1人,副支书1人。

(二)班级学生背景多元化

三个本科班学生均由中国学生及外国留学生共同组成,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比例大致在31左右。以2014级本科班为例,来自4个大洲、9个国家的109名学生共同组成了2014级新传本科大家庭,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相扶相持,相守相惜。

(三)班主任结构稳定

三个本科班均配备2名班主任,其中1人为学院专职教员,另1人为毕业于学院且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以2013级本科班为例,班主任之一徐金灿老师是广告学专业的副教授,且有多年的本科生、研究生带班经验。另外一名班主任惠济州老师毕业于本院,担任辅导员,还负责团委工作及部分学工工作。

(四)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不分专业

大学生的生活往往会突出个人,弱化群体,不学生生的课程选择也不尽相同。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教育实施“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新生按“新闻与传播学类”入校后,第一年不细分专业。“大类招生”的模式使得三个本科班学生在入校后,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有相同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共同交流。

(五)班团组织与院团委连接紧密

三个本科班的绝大多数学生均在大学入校后加入学院团委组织的各个部门。20159月,2015级本科班共62名本国学生入学,54名加入团委成为干事,占比达87%。此外,还有5名外国留学生要求加入团委,院团委以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机构的形式接纳了他们。20149月,2014级本科班共有69名本国学生入学,56名加入团委成为干事,占比达81%2013年新生加入团委的比例同样在80%以上。可以说,新生班团组织与院团委连接紧密,形成了补充力量与提供平台的相互促进格局。

二、班集体主要特征

班级内部每位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是优秀班集体的基本条件。此外班级成员需要在优秀的班干部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班风和学风良好,有着明确且合理的班级制度。具有这样特征的班集体才能够运行得顺畅,才称得上是优秀的班集体。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个本科班具有凝聚坚持、奋斗向上的精神风貌。如果形象化一点,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头为重,身为先,道义情怀兼具,体魄精神传承”。

(一)指挥有力的大脑

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个优秀班集体中,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班委都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会通过定期班会及个别谈话形式开展深度辅导。每个学期伊始各班学生都要轮流、单独前往班主任办公室谈话。以2015级本科班班主任刘爽健老师为例:在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后的3个月内,刘爽健老师完成了全班63名本国学生的一对一深度辅导,了解了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入学后的生活情况。

三个班的班委均由全体学生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基于学生信任而产生的班委成员既能够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同时也保持着对权力来源的珍重。在班委的带动下,师生之间、中外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并开展互动。学生们通过微信、QQ群等方式进行线上互动增进交流,大大增强了班级向心力。

(二)担当道义的双肩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优秀的班集体往往有优良班风,这种班风依赖于成员共同塑造,同时也在影响着班集体中的成员。良好班风的建构需要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作为依托,进而使得优秀的思想内化至学生内心深处。三个本科班能够结合党和国家方向指导及北京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建设的需求,适时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丰富班级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思想引领作用。以2015级本科班为例:2016229日,班主任及班委会成员组织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活动,邀请学院党委书记陈刚、副教授张积、团委书记安晶丹共同分享感悟,带动班级学生接受专题教育。班委骨干认真学习并积极传达了讲话的重要纲领——守正、求真、创新、鼓劲,增强了2015级新传人铁肩担道义的坚实决心。

(三)丈量世界的双脚

19845,时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锦涛就指出:要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们受教育、作贡献、长才干。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三个本科班来说,班级学生大二之后的分流方向包括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和广告学专业,这些专业不仅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而且还有可以依托的传媒产业。专业性质和将来的职业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传媒人才市场上,“有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已成为业界共识。

基于以上考虑,三个本科班均积极与学院沟通,协调各方资源,带领学生们走出象牙塔。三个班基于“在实践中学习,在专业中进步”的理念,以新闻、广播电视、广告、编辑出版4个专业为方向,暑假组织多支实践队伍分别前往相关行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保证实践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每支实践队还邀请班主任老师带队,指导并全程参与实践活动。

2014年暑期,2013级本科班共组织了新华社西藏分社、江苏广播电视集团、上海广告行业、金太阳出版集团、纪录片《谁的北京》摄制,共5支实践队伍。五支实践队伍共有40余名班级学生参与,达到班级人数的近一半。2015年和2016年暑期,2014级本科班、2015级本科班也分别组织了5支和4支实践队伍,为班级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机会。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连接的重要手段。班级学生通过实践,真正做到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有机结合。

(四)文武兼备的体魄

北京大学历来重视文体活动对于学生成长、班级建设的作用。早在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时,就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团”,也就是音乐传习所的前身。“完善人格,首在体育”更是蔡元培治校育人思想的实践。

以此思想为指导,三个本科班把文体活动作为班级建设的重要抓手。大一上学期,三个本科班均将“爱乐传习”课程作为必修课。三个本科班通过“爱乐传习”课程,不仅连续三年收获了“北京大学‘一二•九’师生歌咏比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更在为期两月的集体排练和准备过程中实现了全方位的育人效果。

学生军训活动作为锻造体魄、磨砺意志的良好方式,在三个本科班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三个本科班的辅导员均作为连队指导老师,全程参与了各自班级的军训活动。辅导员在为期半个月的怀柔军训时光中与班级学生同吃同住同“战斗”,以身作则,发挥了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班级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五)传承凝聚的精神

三个优秀班集体之间通过新传独创的“朋辈成长计划”实现了新生老生的对接,在上下两个年级之间建立了一对一的切实帮扶体系,达到了“传帮带”的效果。2014级本科班更是创新性地在中外学子间搭建了桥梁,为每位留学生安排1名朋辈学长学姐,将帮扶计划扩展到学习、生活、社团等方方面面,切实帮助2015级本科班留学生迅速适应中国大学生活。

三、高校本科生优秀班集体创建路径思考

上文概括了三个优秀本科生班集体的共同特征,通过对每一部分特征的提炼,笔者认为高校本科生优秀班集体创建路径可以着重侧重以下五大方面。

(一)落实班主任及班委会作用

一方面,班主任(辅导员)要完成与学生的一对一深度辅导,了解班级上所有学生的家庭、学习、校园生活等方面情况。这样,班主任在日后的工作中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方面,班委会要通过民主选举等合理的方式产生,借此达到对班级学生及班委会成员的责任教育。从而使得班委会成员珍惜学生们的信任,在班级各项活动中走在前列。

(二)强化思想引领,带动班风建设

“‘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强化班级思想引领作用,进而塑造优良的班风。优良的班风一旦逐步形成,便具有向心凝聚、教育引导、自觉约束、荣誉激励的作用,推动优秀班集体建设。

(三)班主任深度参与社会实践育人工作

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专业和课题任务来开展,能够使大学生在完成课题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思想素质,发展专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性,同时为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产品。 班级通过组织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班主任作为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践团,一方面有助于帮助班级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班主任通过深度参与实践的方式起到育人的效果。

(四)以文体活动为抓手,促进班级建设

文体活动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气养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文体活动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和集体成长的效果。在文体活动中,通过“同唱一首歌”“同打一场球”的形式,把师生凝聚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班级团结进取的风貌,进而推动优秀班级的建设。

(五)搭建班级联系,以优带优

对于一个新生班集体来说,如果有同一院系的优秀班集体作为表率和榜样,那么新生班集体的建设就有先例可学习。主动在院系层面搭建优秀班集体与下一级班级、师兄师姐与新生之间的联系,便可以达到以优带优的效果。

此外,示范引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说教,更符合新时代下本科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面临许多挑战,只有深入研究优秀班集体的共同特征,才能发掘其中的规律,进而对班级建设提供有效指引。

一个本科班的生命只有4,但一个优秀的本科班集体对于班级成员的正向作用却是终生的。只有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班委会和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借助合理、高效的工作形式才能使班级的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并有效地发挥班级中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逐步地打造成真正意义的优秀班集体。




李健:《大学优秀班集体的特征和构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李国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现状及发展态势”[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9497页。

袁锐:“校园文体活动育人功能探析——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色文体工作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年第2期,第47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