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加强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

作者:刘 卉 赵旭飞 发布日期:2017-01-11

摘要: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以鲜明的主题教育人,以特色的制度凝聚人,以品牌的活动吸引人,以响亮的口号影响人,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深化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现实的理解,从而不断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党建品牌;战略意义;品牌建设

 

党建品牌,是指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社会和群众为重点,以加强组织建设为保证,体现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目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是党建领域中具有特色亮点的成熟经验和优秀成果。党建工作品牌的构建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创新性。创新性是党建品牌的前提。开展富有个性特色的工作,且思路和措施具有独创性。二是先进性。党建品牌的先进性体现在工作思路与措施符合党的先进性要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党建内在规律。三是推广性。党建品牌的推广性体现在工作经验和成果在满足某一方面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上,并且可供周边地区的党组织及同类型的单位党组织学习借鉴。品牌效应对基层党建工作有实质推动作用,能帮助基层党组织树立典型示范形象,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大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实现大学生党建的根本任务,是亟需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增强大学生党建品牌认同,提高大学生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创新思路。

一、大学生党建品牌内涵及评价标准

大学生党建品牌是建立在大学生各项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扎根于大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贴近于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针对于大学生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服务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专业学习,形成于大学生党员以及非党员学生的认同之中。

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以鲜明的主题教育人,以特色的制度凝聚人,以品牌的活动吸引人,以响亮的口号影响人,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深化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现实的理解。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是否到位,有其自身的评价标准。

(一)党建品牌要有特色

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创新。党建品牌的建设需要党务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培训教育、管理考核、支部建设等方面形成独有的主题、制度和活动。结合高校学分制、公寓化等各项改革建设,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积极探索有特色、有影响的党建品牌。

(二)党建品牌要有制度

党建品牌内涵丰富、体系完整、意义深远。党建品牌必须要有制度的支撑与保障,否则党建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党建品牌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要把品牌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品牌相结合,始终都把品牌建设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中,自始至终都要把制度化的品牌作为品牌建设的目标。

(三)党建品牌要有实效

党建品牌要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与能力锻炼的实际,要有利于大学生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力锻炼和个人修养,有利于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发挥,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认识党的政策、方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现阶段发展的问题,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党建品牌要有认同

品牌效应就是认同效应,形成认同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重要作用,增强党在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党建品牌只有得到广大党员和大学生的广泛认同,才能实现党建品牌的目标,才能够发挥大学生党建的教育作用。党建品牌既是党的执政力在高校的现实反映,也是大学生对党认同的形象化体现。

(五)党建品牌要有规划

党建品牌的形成是长期的探索过程,也是战略规划的成果。党建品牌的形成需要做到长远规划、合理安排、有效布局,规划意识是品牌形成的关键。要在党建的各项工作中,形成整体规划、局部规划相结合,做到整体工作有部署,具体工作有计划,把党建工作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

二、大学生党建品牌的战略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度,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现阶段,受到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生代的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党的革命历史不够了解,认识不够全面;对党组织的活动内容不够清楚、意义不够理解;对党组织发挥的作用不够明白,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大学生来说,党组织活动过于神秘,过于封闭;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过于模糊,过于微弱。

党建品牌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形象化标志,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化认识,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生动化体现。通过鲜明的主题、特色的制度、品牌的活动和响亮的口号,使大学生党建工作产生亲和力、渗透力;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规划党组织的发展蓝图,制定党组织的宏伟目标,增强党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党建品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和载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高度;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党建带动团建,使党建品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弘扬党的主旋律,营造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有利于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大学生党建工作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出党的声音、体现党的号召、宣传党的思想;要求大学生党员要亮出党员身份、树立党员形象、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党建品牌要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和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

大学生党建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政治觉悟高、素质能力强、专业知识牢的人才,在高校中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使党的思想、理论成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高校大学生党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发出党的声音,体现党的号召,树立党组织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亮出党员身份,体现党的先进,提高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领高校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党建品牌的建设,培养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大学生党员,使他们成为高校中宣传、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党的号召、树立党的形象的执政基础

三、推进党建品牌建设三大工程

(一)党建品牌意识培养工程

品牌意识是形成大学生党建品牌的思想前提。品牌意识就是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突破意识。大学生党建工作关系到党在高校的执政形象、执政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因此,要以创新的思维开展党建工作,善于发现党建工作的创新点、切入点和培养点,勇于思考党建工作的新挑战、新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新形式、新机制,敢于突破常规、打破惯例,解放思想,打破现有制约党建工作的种种因素,积极主动地尝试新的党建模式。

任何有特色、有创新的品牌都是品牌文化熏陶的结晶。品牌文化是形成党建品牌的外部环境。高校要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品牌建设,开设党建品牌课题研究,组织党建品牌研讨交流,慎重推行党建品牌实施,扩大党建品牌影响。高校对于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式、新机制、新制度要怀宽容之心,要给予新事物时间和空间的考验,要积极鼓励、善于引导党建工作中的新形式,对于党员拥护、学生认同的党建新机制要及时分析、总结。要在高校形成鼓励创新、积极引导的品牌文化氛围,营造党建品牌外部环境和鼓励氛围。

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最近成果,坚持个人学习和集体讨论相结合,坚持会议讨论和专家讲座相结合,坚持心得交流和网上互动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思考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想法,针对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新困境,开展理论调研活动,形成大学生党建新的理论。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实现党建观念和理论的创新;只有坚持研究,才能实现党建工作的新突破,开展党建工作新局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永恒的课题,是时代长久的要求,是党建品牌意识形成的基础工程。

(二)党建品牌队伍建设工程

党建品牌是党务工作者长期思考、积极探索的成果。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务工作队伍是党建品牌形成的关键因素。只有党务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引导,才有可能形成党建工作品牌;只有党务工作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党建育人的高度出发,才有可能形成党建品牌的内在动力;只有党务工作者密切结合党建工作实际,熟悉党建工作内容,深入思考党建工作问题,才有可能形成党建品牌的基础。

党建品牌队伍建设的思路是要以专兼职党务工作教师为主体,培养一大批学生党支部书记骨干,把学生党支部书记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中,形成党建工作合力。

新时期,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以及高校党组织作用的发挥,高校学生党组织设置发生了改革性变化。学生党总支的设置,适应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开展,符合大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实现了大学生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加强了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服务力和引导力。重要的是,学生党总支的设置和学生党支部的零散化,把一大批学生党支部书记推向了党建工作前台。多年来,学生党支部书记能够深刻理解大学生党建的意义,熟悉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熟悉党员发展流程,熟练处理党员管理、教育的日常工作,能够吃透党建工作的精神实质。学生党支部书记能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时刻保持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本质。学生党支部书记是大学生党务工作队伍的骨干和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书记是学生党员的精英群体,是优秀大学生的模范代表。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按照菜单式培养、模块化教育的形式,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团体辅导等活动提高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

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五种能力,即党性修养能力、作用发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联系学生群众能力、服务发展能力。其中党性修养能力是前提,是学生党员必须具备的内涵;作用发挥能力是关键,必须展现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良好风貌,发挥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示范作用;组织协调能力是基础,只有提高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够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联系学生群众能力是纽带,只有能够得到学生认可,才能够促进党和学生群众的有效沟通;服务发展能力是宗旨,学生党支部书记要始终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服务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于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服务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

(三)党建品牌制度保障工程

党建品牌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制度,品牌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品牌是品牌建设的一大原则。党建品牌形成于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党建品牌的打造需要党内的认同,需要党员的积极参与。党建品牌制度保障工程本质上就是党员参与打造党建品牌的管理考核制度,通过对党员的监督考核,使党内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党建品牌。党建品牌制度保障工程包括党员培训学习卡制度、帮扶爱心卡制度、志愿服务卡制度,通过三卡制度的考核和督促,提高党员的素质修养,增强党员发挥模范代表的能力,树立党员先进的光辉形象。

培训学习卡制度主要记录党员参与党组织集中组织的培训、学习;参加党支部活动、民主生活会;参加党内文件交流、讨论;参加党的政策方针宣讲等情况。培训学习卡旨在提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化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提高党员理解、领悟党现阶段政策、方针的能力,提高党员的道德修养水平,增强党员服务学生、发挥先进的综合素质。

帮扶爱心卡制度主要记录党员帮助周围学生、奉献爱心的情况。党员要参加一对一帮扶,要负责联系一名家庭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及时向党组织以及学院领导反映困难,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例如:党员要联系一名成绩挂科学生,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进一步吃透书本内容,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党员要联系一个班级,作为低年级的班级政治辅导员,定期和班级同学交流,引导低年级同学转变学习观念,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培养独立生活交往的自主能力。帮扶爱心卡旨在树立党员的先进形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展现党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

志愿服务卡制度主要记录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义务支教;参加服务社区、街道、学校共建情况。党员要奉献社会、感恩他人,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把大学生党员的优秀品质展现给社会,通过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例如:大学生党员要积极参加义务支教,到留守儿童学校奉献力量;党员要积极参加社会问题调研,及时反映社会相关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①晏莉:“大学生党建品牌的创建与实践”[J],《改革与开放》,2012年第16期,第29页。刘杰、唐海波:“从品牌理论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品牌的要素”[J],《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12期。


③张易:“论当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J],《品牌》,2012年第3期,第34~71页。④戚加鹏、植璟涵:“创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若干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6期,第11~12页。

⑤孔川:加强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78~80页。

⑥孙向林:“关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途径探讨——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党建为例”[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第4期,第123页。

⑦胡化坤、刘承磊、于小艳等:“五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年第34期。

⑧李文静:“高校党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管理学家》,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