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我国现阶段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仍然偏重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医学技术操作的训练,轻视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医学人文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生进入临床医院之前的低年级,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的人文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医学人文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应该在临床教学,并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人文课程的设置应该着眼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他们在学习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不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润。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教育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一直引人关注。国家为缓解医患冲突,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是医患矛盾仍未得到很好的缓解,近年来甚至出现一些极端事件。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非常复杂,不可否认,在诊疗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使其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临床医生
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患者,目的是帮助人们治愈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关注的是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这决定了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人体和疾病的科学,还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领域。医生最了解病人的痛苦,因此医生群体应该是最富有人文情怀的群体。
医学教育应该是融科学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术,又富有人文情怀的医生。在高等医学院校接受专业知识和技术训练的同时,汲取人文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这样的医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才能成为优秀的医生。纵观中外历史,那些名医无一例外都是既能够帮助病人治愈疾病,又能够从心理、精神层面对患者进行人性关怀的好医生。我国现阶段的医学教育仍然偏重于医学知识的 学习和医学技术操作的训练,轻视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许多医学院校认为人文社科类课程可有可无,甚至在教育改革中成为被删减的重点。根据有关调查,国外医学院校中人文社科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重远远超过我国的医学院校,美国、德国达20%—25%,英国、日本达10%—15%,而我国只占8% 左右。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和社会大力提倡重视医学人文教育,但是否真正将这种重视落实到高等医学教育中,落实到课程设置中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二、医学人文教育应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专业教育为中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再加之医学技术在现阶段得到空前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运用并取得良好疗效,这导致医生 对医学技术的过分依赖和对疾病的关注,反而忽略了对疾病的主体——人的关注。医生缺乏对病人的关怀和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说明我们的医学教育是不完整的,缺失了应有的人文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的医学人文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生进入临床医院之前的低年级。这一时期的学生还未接触到临床实践,他们还未直接面对疾病,对病患的感受与理解并不深刻,也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的人文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人文精神在临床中的作用体验不深。因此,医学人文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应该在临床教学,人文教育应该进入临床阶段,并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
人文课程的设置应该着眼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而不应独立于医学专业课程之外自成一体。医学人文课 程的设置,不仅要有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医学史及医学法律这样蕴含人文知识和内涵的基本课程,还应该渗透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这样才能使人文关怀精神润物无声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不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润,慢慢积累和形成自身的人文修养。
近年来,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中,PBL教学 (Problem Based Learned) 已成为一种趋势,在PBL教学内容中很适合融入人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启发和思考。在笔者旁听的PBL课程中,曾有一个关于治疗不孕不育病人的案例。在这个案例的讨论中,涉及组织胚胎学、妇产科学、生殖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还涉及心理学、辅助生 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个案例中包含着心理、伦理、法律以及社会等诸多问题,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医学技术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相融合的典型案例,是启发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思考, 剖析医学精神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医学的终极目标的好时机。如果能够让医学生充分地结合案例进行人文方面的讨论,引发他们自觉思考人文关怀在治愈疾病中的作用,思考作为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是否还应关注疾病之外的人文问题,思考医学的内在精神和医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对形成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的人文精神将更加有利。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医学生的人文修养
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融入人文内容是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长期在医学院校中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深深体会到,高等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贴近医学院校的特点,与医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避免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及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医学院校应从学生刚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人文主义的熏陶,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这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包含了法律、道德、价值观等富有人文精神的内容,可以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恰当地结合起来,既避免了思 想政治理论课上枯燥的理论说教,又能兼顾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特点。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配合讲授内容组织学生了解校史,了解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著名医生,了解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是如何全心全意对待患者的,这对学生是关于职业操守和医学精神很好的教育。该课有一章专门讲“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在讲授这章时,完全可以 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特点,对学生进行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启蒙教育,这是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的有利契机。再如,法律基础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权利和义务、民商事法律等内容,在讲授这些知识点时,可以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讲解权利和义务时,可以有意识地联系医生在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民事权利时,可结合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患者的理念,启发学生思考医 学的内在精神是“以人为本”,使学生意识到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促进人的个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在介绍隐私权时,可以结合医师在执业过程中接触到患者隐私该如何处理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后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医学的精神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总之,高等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许多内容均可以融入人文教育内容,使学生从多种视角、更广阔的背景领悟和体会医学的精神和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高等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和提升。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思维活跃的地方,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多种富有医学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医学人文氛围,为学生提供条件和创造机会参加各种医学实践活动。例如,每年一度的护士节活动、学生在每年世界健康日为公众进行义务查体活动、各附属医院招募学生参加的义工活动、对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等,对学生来说都是接触医学实践、体验 人文精神的机会。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可加深医学生们对社会的了解,使他们更深地体会和理解病患的痛苦,从而尊重和关注生命。
作者简介:李晓农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