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摘要:文章总结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就业基本情况,从学院声誉、专业需求、生源质量、职业指导等方面分析了学院就业情况良好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中在课程覆盖面、就业实习基地、职业指导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院系;职业指导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近年来在保持原有的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之外,逐步建立了一批新兴学科,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等6个系,共有学生约1150人,其中本科生约750人,硕博研究生约400人。
一、经济学院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经济学院一直以来保持了高质量、高比率的就业格局。毕业生或是选择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或是到国家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关键岗位工作。
每年,经济学院本科毕业生(不含留学生)约为180人。继续深造是学生的首选发展路径。其中通过保研、推研方式在国内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是本科毕业生的第一选择,比例达54%,就读院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其次是出国攻读学位,比例为37%,就读学校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直接参加工作也是本科毕业生的选项之一,比例约为8%,去向主要为摩根斯坦利、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波士顿咨询公司、中钢集团、中金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著名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银行。
经济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每年毕业人数约为120人(不含在职和定向生)。就职于大型国资企业、银行是研究生的就业首选方向,比例为58%,就职单位为四大国有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中粮集团、人保财险等银行和龙头企业。就职于外资、私营企业的比重列第2位,比例为17%,包括埃森哲咨询、东方证券、西门子中国、博时基金等。第三选择是就职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比例为12%,就职单位包括公安部、财政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国家发改委产业所等。在国内外继续深造比例为10%,就读院校为北京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图卢兹经济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地点一般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薪金待遇也居全国前列。在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情况下,就业质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升,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二、就业情况良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本硕博生源质量较高
在近年的高考中,经济学院是高中生报考的热门选择,录取分数位居北大各院系的前几名。经济学院70%的本科生高考排名为各省前10名。硕士生的来源除了本院特别优秀的学生之外,基本上是“985”高校各相关专业的第1名学生。总体上讲,本硕博生源质量非常好,为优秀毕业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经济学院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出了很强的综合能力,在学习、实践和实习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二)学校和学院的声望高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在英国权威媒体《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的世界大学排名表中,北京大学一直稳居世界前50名,亚洲前五,大陆高校第1名。同时,北大经济学院在国内外也是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011年7月的数据显示,北京大学经济学与商学排名进入世界前1%,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另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排名中,北大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居中国人民大学之后,排名全国第二。学院与毕业生访谈的结果也显示,在招聘过程中,知名高校、知名学院毕业生在简历筛选和初次面试等环节的通过率非常高,名校名院效应十分明显。
(三)经济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大
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财政学、发展经济学等6个专业属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现阶段的社会需求非常大。无论是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行政管理类部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企业,还是石油、矿产、通信等大型国有企业,地产、咨询等民营企业,都十分青睐经济学院各专业的学生。经院学生在求职时的选择相对较多,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在多个单位的录取意向中选择。
(四)校友在各行业表现杰出
《纽约时报》2012年的全球高校毕业生竞争力排名中,北大排名世界第11位,位居亚洲第1位。作为北大优秀学院之一的经济学院毕业生遍布各界,为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杰出校友中既有杰出政治领袖,也有知名学者或学者型官员,还包括一大批企业精英。很多青年校友在各行各业担任技术和管理骨干。这些校友在雇主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有着非常大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能够为学弟学妹求职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五)职业指导工作层次分明、开展扎实
学院设一位专职党委副书记负责学生工作,带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一位专职老师和十几位学生骨干,秉承着“以德立身,全面育人”的理念,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开展学院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才。职业指导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课堂讲授
在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经济学院为本科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程由学校就业中心老师和院系老师共同讲授,根据学生类别和特点设计兼具理论与实践特质的课程。如讲授自我探索、职场信息,让学生了解自我和了解行业;讲授时间管理、职场礼仪、领导力提升等理论知识,让学生提高求职基本综合能力;通过布置生涯人物访谈、制作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业,让学生坚持强化职业规划理论;学院还特别讲授经济专业相关职业信息,邀请业界专家到课堂讲授行业和企业情况,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促进学生体验思考和学习提升。
2.经验传授
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创立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品牌活动,为学生介绍职场相关经验。“经海留痕沙龙”邀请职场青年精英校友与在校生进行近距离座谈交流,传授求职心得、职场初体验,以及在校发展的经验教训,每年固定举办银行专场、券商基金专场、公务员专场、薪火相传毕业生求职专场等主题沙龙;“财经高管论坛”邀请财经界著名高级管理者做人生感悟、成功历程、企业发展等为主题的大型讲座,如瑞士再保险公司中国区总裁陆勤先生给同学们带来的“走进你所不知的金融职场”专题讲座,帮助同学们拓宽了职业视野;“华尔街及合资投行讲座”邀请在华尔街及合资投行工作的校友和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知识和职业发展道路,如邀请高盛高华总经理宋冰女士、一创摩根首席执行官任劲先生等校友举办主题讲座,打开了同学们直接接触、了解华尔街及合资投行的窗口,增进学生对金融市场的了解。
3.亲身体验
学院职业发展中心还精心策划了模拟招聘大赛和“职来职往”参访等体验类品牌活动。其中模拟招聘大赛每学期举行一届,邀请业界校友和优秀雇主单位的专业人士为评委,对求职过程中的网申、一面、二面、终面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模拟,帮助学生了解求职程序,提高面试技能,进而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给予表现优异者到企业暑期实习机会甚至给予工作机会的奖励。“职来职往”参访活动致力于企业进校园与学生进企业的双向互动,通过参访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人保财险、天弘基金、保利集团、华为公司等知名企业,加深学生对各行业领域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近距离看到未来的就业环境和工作状态,如在去工商银行总行参观时,与银行人力资源部、营销与产品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业务部门主管座谈,近距离了解职场情况。
4.就业指导咨询
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秉承“就在你身边”的理念,向同学们提供微信、邮件、电话和面谈等多种形式的职业咨询服务,每月还定期走进学生宿舍进行现场办公。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将中心的服务职能介绍编制成册,作为新生材料发放,使得职业咨询工作在新生心里生根。每年专门组织毕业年级学生接受就业动员和教育,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简历写作、面试技巧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指导。此外,学院要求班主任每学期与学生进行一次个别谈话,对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特质甄别后,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将与班主任一起对学生给予个性化职业咨询和指导。如对职业规划明晰、确定的同学,主要提供职场信息支持;对职业规划未定和犹豫不决的同学,主要通过工作坊和团体辅导的方式,在决策意识强化、职业发展素养、成功就业训练方面进行自助成长伴随;对校园适应和职业规划存在困难的同学,主要进行个体辅导,并根据其后期改善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指导。
5.创业指导服务
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积极梳理学校内外各项就业创业平台的政策和案例,引导感兴趣的学生选修创业相关课程,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创业校友大会”等一系列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讲座活动,讲座的嘉宾均为学院毕业的优秀创业创新项目的负责人,他们讲述自己创业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并给同学们的创业规划和创业项目书进行分析、点评和指导。学院还联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共同申报了北京大学学生发展与创新创业院系协同创新基地项目,协调在校生、教师与校友等多种形式资源,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创出经彩”“精英计划”等大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完善能力素质的创新实践平台。学院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在校生创业项目和团队,如趣寻榜样团队主创之一、学院2011级本科生陈正勋,BON CAKE公司创始人、学院2012级本科生赖哲森等。
6.深化校企合作,推荐实习就业
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积极与用人单位对接联系,承接优质用人单位在学院举办专场宣讲会、商业竞赛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北大经院职业发展中心”等多种渠道,推送宣传实习就业信息和活动资讯。同时院系两级还建立了多个金融、保险、银行等行业的就业实习基地,平时可推荐学生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职场、提高职业技能,在毕业季也可向合作单位直接内部推荐人选,减少了学生和企业的求职和招聘成本。此外,职业发展中心还依托学院良好的专业硕士校外导师机制,积极与院校友办和继续教育部门沟通协作,与用人单位深化合作、良好互动的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精准、优质的实习和就业推荐服务。
三、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指导课程和活动的参与度不够高
近几年,学院加大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的工作力度,力争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大学生表达了对职业生涯发展、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指导存在迫切的内在需求,但是选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生并不是特别多,占本年级学生比例最高不超过30%。很多活动的学生参与度也存在类似情况。
(二)就业实习基地的质量与数量还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在当前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的求职成本非常高。为了找到一个心仪的就业岗位,每位学生可能需要参加数十次笔试、面试。而为了提高就业时的竞争力,学生还需要具有若干个重量级单位的实习经历。为了减少学生的求职成本和压力,学院与多家公司、地方政府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可以直接推荐学生实习和求职面试。虽然其中不乏行业内比较领先的单位,但在企业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最优秀学生群体的需求。
(三)职业指导不够全面深入
目前学院的职业指导队伍还不够强大。团队仅限于一位专职老师和兼职班主任等,而且这些干部还肩负着其他日常事务,职业指导更像锦上添花的兼职任务,并没有给广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咨询资源。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对学生、职场信息、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应用有详尽的了解,但目前仅个别人员达到了正规职业指导师水平,这样的指导水平并不能满足优秀学生的需要。
四、改进措施
(一)加强与兄弟院校交流、不断开阔工作思路
通过工作中的初步接触了解到,台湾大学、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等很多兄弟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早,工作比较系统深入,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向兄弟院校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做好本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
(二)加强专项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指导技能
应根据本学院学生工作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特点,有计划的加强人员的学习、培训。选派干部参加国家、北京市、北大的相关职业指导师、创业讲师、生涯教练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指导技能,引入团体辅导、生涯教练等新技术和职业测评工具,提高学院的职业指导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加专职工作人员数量
近年来,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受到了师生和学院领导的肯定,也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支持。为了减轻选留干部更迭给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学院于2014年增设一位合同制员工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但这样的队伍规模相比于兄弟院系还有差距,今后还应进一步推动职业发展中心能力专业、分工明确的队伍建设工作。
(四)加强课程建设,推动职业指导课程发展
与北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密切合作,继续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争取将课程逐步从公选课建设为通选课,甚至必修课,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指导,减少学生个人发展中的盲目性。
(五)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巩固拓展高端项目
通过学院领导、著名教授和杰出校友等资源,大力拓展和巩固高端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在传统的实习、就业形式之外,通过奖学金奖教金设置、企业干部培训、校企科研合作、学生活动赞助等形式,拓展多层次、多专业的校企合作空间,有利于在校园中普及企业品牌和信息,有利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六)加强调查研究,建立职业发展数据库
需要对学院现有的学生成长轨迹、就业质量等数据进行整理、挖掘,检验现有政策、工作的有效性,为学院教学、科研,以及职业指导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收集整理经济学院学生主要就职行业、单位、岗位的相关数据和校友发展状况,建立职业发展数据库,为科学的职业指导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