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期

过往期刊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1期
  • 2021年第4期
  • 2021年第3期

编委会

封面题字: 杨 辛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顾 问:王义遒 林钧敬 张 彦
编委会主任:陈宝剑
副主任:陈占安   徐善东    王逸鸣

              户国栋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天兵    王艳超    冯支越 匡国鑫     
孙 华       关海庭    陈建龙 刘    卉    

刘海骅    宇文利    吴艳红    李   杨  

陈征微    金顶兵 查 晶 祖嘉合   

夏学銮    蒋广学 霍晓丹 魏中鹏
刘书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主编)
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
彭庆红(《思想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
谢成宇(《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社长)

屈晓婷(《北京教育(德育)》副主编)
夏晓虹(《高校辅导员》常务副主编)
周文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社长)
李艺英(《北京教育(高教)》社长)
郑 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主任)
陈九如(《高校辅导员学刊》副主编)
毛殊凡(《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总编室主任)
主 编:王艳超
编 辑:许    凝   马丽晨   朱俊炜
               王   剑   吕    媛  李婷婷      
               李   涛  侯欣迪   杨晓征

               宋   鑫   张会峰   陈秋媛 

              马    博  陈珺茗  陈   卓              
审    校:青年理论办公室   

             

浅谈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培育 ——基于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的探索

作者:于超美 张 岩 赵静贤 发布日期:2016-04-25

摘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价值观多元化、理论内容抽象化、教育途径单一化等因素的影响。文章以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为例,通过阐述李四光讲师团这一实践育人共同体成立的缘由,并结合其具体组织形式和内在优势的分析,探讨了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拓新思路、培育新载体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实践育人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平台搭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坚持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旨在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载体,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

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面临的困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积极建立并完善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这一实践育人共同体的机制,努力丰富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形式。

一、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讲师团成立缘由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在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转化为日常价值观,才会真正被青少年学生所认同、所接受,并逐渐转化为内在信念和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些论述为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成立的根本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在正确全面的实践教育引导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各种实践中的有效统领不够。虽然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进入高校人才培养的育人环境,不断融入课堂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社会实践等,但在学生真正参与各种实践教育活动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促进、升华上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成为了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培训的重要内容,参与其中的学生讲师不仅要你听我说,更要他听你讲,在价值观的传递中进一步深度领会。

第二,常规实践教育活动深度不够,针对不强,效果不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实到位,就要将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每一个过程中,然而现有的大部分实践教育活动往往不尽如人意。因而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从成立之初就以行动为导向,学生本人直接参与到整个实践的全过程,亲身组织、体验、实施、管理全过程,修正在组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带队老师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帮助,但是始终明确任何实践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都是实践构成的一部分,不能让学生们丧失掉完整的锻炼机会。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在对应学生特质,针对学生需求

第一,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能力为目标。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的学生都很优秀,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顺利,有时会更加害怕自己会出现问题,而实践育人就应该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能力为目标,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缺点,不怕失败,勇于向前。“学与用”“讲与说”都难,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鼓励学生下了课堂,登上讲堂,书本所学化为口中所说,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己认为做得难的领域,真正提升北大学生道德水平、知识水平,在实践考验中成长成才。

第二,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为目标。北大学生普遍都很优秀,但是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每每在社会上为人诟病,但是在一个团队中,你必须做出贡献,必须创造价值,“必须做好委派给你的任务,必须对每个项目以及对征求建议的每一次谈话作出贡献。”讲师团注重让学生们提前感受真正的团队精神,为学生们提供一种开放的与人人负责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彼此的信任。

二、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讲师团的成长

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2013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进了30所小学、20所高中、30家企事业单位、15个社区,取得了快速成长。讲师团在实践育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强调整体设计,通过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卓有成效地推动这一实践育人共同体系统、深入地进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从目标上,明确讲师团活动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讲师团活动以人为唯一主体,无主体则无实践,它将学生的发展置于实践的中心,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结成各种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将发展中的个人与真实世界紧密联接,不仅通过实践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也通过实践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服务他人和社会。因此,讲师团活动立足于学生的世界,其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参与讲师团活动所有环节,这些过程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协同,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二)从内容上,将教育性融入讲师团活动中

教育性是高校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始终将教育性放在每次活动设计的第一位,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大学精神的广义内涵分散在每一次活动的讲演内容上,学生们的宣讲主题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励志教育、科普知识、高考备战等方面,虽然对每位学生在选择演讲内容、题目、PPT格式方面,均不做硬性规定,但是借助于讲师团良好的老师培育和学生自育模式,学生们的主题既符合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也体现了学生们对于知识本身自己的不同理解,直观地反映了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的情感的共鸣、感性的认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从途径上,构建经常性的讲师宣讲平台

对于讲师团宣讲,选好时机,确定对象,针对不同人群,有计划、有组织宣讲,学生讲师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培养。但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是,讲师准备好了宣讲内容,但宣讲对象、宣讲时间不能及早确定,或导致讲师无的放矢,或宣讲内容不符合听众需求。因此,开拓宣讲机会,确定宣讲对象,敲定宣讲时间,培训宣讲师资,变为经常性工作。

经过努力拓展,学生讲师的舞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高中宣讲、初中宣讲、小学宣讲、社区宣讲、国家企事业单位宣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活动。

(四)从技术上,坚持无限制不提升的理念

很多情况下不断尝试隐含限制因素,反而会激发另一种形式的创新。如果让团队在没有时间或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去完成任务,一般都不会获得理想的结果。因此,讲师团内部高度重视限制性因素对于学生讲师创新性的提升,时刻为学生们的讲演设置条件,增加难度。

对学生讲师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讲演时间、对象以及讲演设备支持方面。

(五)从讲演审核上,建立全员参与、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体系

学生讲师是否能够走出校门,参加讲师团的宣讲活动,取决于其是否能够通过讲师团分层次、分阶段的讲演审核,一位熟练的学生讲师和其成熟的宣讲内容需要经过讲师团内部试讲评估,学院专任讲师和退休教师听审评估,院系领导、学院团委学工老师、校招生老师以及校机关老师听审评估后方可踏上讲师团的正式讲台。在不同的评审阶段,不同老师的不同侧重也为学生们的试讲审核增加了难度,比如在职专业教师非常支持学生参与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专题讲演,而院系一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退休教师,他们更有热情,如果精力允许,在学术上的把关则更为严谨。

三、内化精神追求,外化自觉行动——讲师团优势探索

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依托北京大学雄厚的地球科学学科优势、优质的人才智力储备资源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追求对当代青年开展全国性地球科学知识义务宣讲活动的引领,以实际行动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理念。在历次活动后,讲师团注意对其自身优势的探索,强化机制、模式与环节的改进,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散而不乱,形成人人负责理念

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始终强调团队概念,李四光讲师团是一个团队,每次活动均为集体出行,只有当集体一起出行时,这个团队才能够称其为“李四光讲师团”,单人无法成“团”,只有每一位讲师都优秀,每位讲师所讲内容均符合所到单位提出的要求,才能使整个集体出彩。同时,在这一团队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年级、学院,所以表面上看来相对松散,但李四光讲师团注重对于共同目标的强调,引导组织中的每一位讲师为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

讲师团的常任讲师一直保持着3050人的体量,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合理的“讲师人才库”,除了常规的讲师培训活动之外,在每一次宣讲活动前,公开发布宣讲时间地点、学生人数等信息,每名学生讲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愿报名,在沟通确认后再进入备课和试讲流程。依赖于这种灵活科学并且平等的团队组建机制,讲师团的每一次宣讲活动都有不同的学生讲师加入、都有丰富而新颖的内容呈现,保证了宣讲的质量,也通过时间分配和选择的过程培养了每一名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强化了讲师团人人为自己负责,为团队负责这一理念。

(二)乱而不错,强化统筹兼顾模式

当前的大多数学生都缺乏统筹兼顾的能力,尤其表现在自我时间规划方面,这类学生即便学习成绩优秀,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也不一定强。一旦他们走出学校,即使有老师带队,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从一开始就给了学生最大的自主权,同时这也是最大的挑战:从联系到最后讲演活动的总结,全部由讲师团队自主完成。学生一方面在这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参加了讲师团,在自己专业领域不断钻研,直接增加了自己在专业领域学习的时间。团队的高要求以及学生讲师朋辈之间的互相鼓励和示范,这些就倒逼学生慢慢学会在多项事务上协调好时间精力,学会分清主次、统筹兼顾,从而更好地处理相关问题。

(三)错而不馁,加强反思提升环节

在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高标准严要求的听审制度为学生们提供了不断试错、反思提升的机会。比如在专业题材筛选、准备讲稿、PPT预演、互评提高的过程中,学生们时时都可取长补短,进行自我的提升,而学生讲师也在不断总结、批判自己的过程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一直致力于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理念,培养领导型、创新型的国土资源建设人才,借助于北京大学李四光讲师团这一实践育人共同体,年轻学生得以学有所用,利用自己所知,助力初中生、高中生等学生群体成长,在榜样示范中,一步步成长为有远大理想,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将来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栋梁。